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司马光教案设计
课题 24 司马光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共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1)学习独立识字。
(2)重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默读的效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
(4)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人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
2.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爱”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语文要素是: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2.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这正是本单元习作的要求,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要求写事,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的过程,使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真实地经历与感受。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人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比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人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来的状态。
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比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瓮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3.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接触不多,要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工具书插图、动作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文言文学法,进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悟文中人物形象。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评价任务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圈出并认识生字和词语。观察字的间架结构,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根据拼音读课文,小组读,练习背诵课文。
3.读注释并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初步了解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教学活动设计
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后,自由朗读,简单交流句子的意思。
3.相互交流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语言的不一样,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5.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
6.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sī tínɡ dēnɡ diē zhònɡ qì chí jiē
司 庭 登 跌 众 弃 持 皆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司”,翘舌音“众、持”,后鼻音“庭、登”。
去掉拼音读,齐读。
2.指名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 (2)戏:玩耍。
(3)于:在。 (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
(5)一儿:有个小孩。 (6)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9)众:别的孩子们。 (10)皆:都。 (11)弃去:跑到外面。
(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13)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
(14)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 (15)水迸:水流了出来。
(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
(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5)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7.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引导学生注意课件中红色的文字,告诉学生,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8.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指名朗读,自由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司马光砸缸的动漫故事,激发兴趣。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译文。
3.读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板书: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
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1.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
2.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弃 持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跌 持”为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写的左窄右宽。“登、弃”是上下结构,“庭”是半包围结构。
2.师指导写字
“庭”半包围结构,注意“广”作偏旁时,要写得宽大一些,横、撇要长一些。
“登”,上边部分“癶”旁,不要写错,看清笔画,下面的“豆”穿插进去,要写紧凑。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板书设计
24 司马光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作业
1.生字组词练习。
2.完成《配套练习册》
PAGE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