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章 第 1 节
课题 力
教 学 目 标 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 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难点: 1.力的概念。 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教 学 准 备 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情景引入 有参加过攀岩活动的同学吗?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者观看 攀岩者的攀爬过程,能说一说攀岩者是怎样维持身体平衡的吗?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 什么是力呢? 核心素养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2.通过学习活动和生活实践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知识点一:力 人提水桶,人用了力,水桶受到了力 人举杠铃,人用了力,杠铃受到了力 人背书包,人用了力,书包受到了力 手压橡皮泥,人用了力,橡皮泥受到了力 推土机推土,推土机用了力,土受到了力 磁铁吸引铁钉,磁铁用了力,铁钉受到了力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物理学中常把生活中所说的“推”“拉”“提”“压”“吸引”等概括为“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力的大小 力用符号F 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一名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拿起一瓶水,手对水瓶的力大约是5N。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作用效果 演示 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物体由运动变成静止,物体加速或减速,物体运动方向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 观察下图,说出施力物体、受力物体,讨论一下怎样表示力? 知识点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两力大小总是相等的,方向是相反的。 力的相互性的应用 巩固练习,连接中考,基础巩固题,能力提升题 课堂小结: 二次备课
板 书 设 计 7.1 力 一.力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符号:F 单位: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二.力的作用 改变力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 学 反 思 学生对力有比较浅显的认识,但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