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句的基础上,读好停顿,读出节奏。
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诗人的好朋友。
赠刘景文
赠送。
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理解诗题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代表作品:《赤壁赋》《后赤壁赋》《江城子》《水调歌头》《潇湘竹石图》等。
走近作者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自由读古诗,要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停顿。
举,向上托。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理解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仍然。
诗意: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秋末的特征。
对偶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这里指刘景文。
诗意:朋友,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橙子发黄,橘子犹绿,这里指秋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人为什么说深秋时残菊傲霜、橙黄橘绿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呢?
深秋时节,虽荷尽菊残,但残菊傲霜,硕果累累,给人以昂扬之感。
联系“傲霜枝”,你觉得苏轼想告诉好友刘景文什么呢?
遇到困难要像残菊傲霜那样勇于面对,积极向上。
赞赏菊花的精神,也是对好友刘景文的一种勉励。
读后两句诗时,试着体会诗人对好友的感情,朗读时语调宜高亢,读出诗人勉励友人的感情。
读前两句诗时,语调平直舒缓,声音稍低,并适当强调“犹有、傲霜枝”,表现菊花的残枝傲霜凌寒的精神。
说一说如何才能更好地朗读这首古诗。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
“傲霜枝”“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枝傲霜凌寒的气概,表明秋季才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以此勉励友人要乐观向上。
主题感悟
看见的景象。
夜书所见
书写。
在夜晚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
理解诗题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
主要作品:《游园不值》《夜书所见》《四朝闻见录》等。
走近作者
要求: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由诗句想象到的画面。
合作学习,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寒声”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气氛,为诗人思念家乡做铺垫。
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赏析诗句
江上秋风动客情
“客”在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前两句描写了落叶飘飞、秋风萧瑟的情景,有力地烘托出了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前两句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
反 衬
联 想
后两句诗意:料想是孩子们在拨弄蟋蟀,因为夜深了,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映入眼帘。
读tiǎo,意思是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通过对梧叶摇落、江上秋风、篱笆下的灯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主题感悟
回顾比较,同中寻异
相同的季节,在不同的诗人眼中,呈现出不同的美,表达出不同的情思,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在阅读同一主题的作品时,要去发现、比较诗人表达的独特之处。
本课的三首诗都是描写秋天的,再读一读,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霜
赠
盖
菊
君
橙
送
挑
我会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提示:点击生字
进入详细讲解。
残
落
半包围结构
左右结构
盖
寒
君
菊
上下结构
径
橙
送
赠
残
斜
霜
挑
上中下结构
落
完成古诗填空。
1.远上 石径 ,白云 有人家。
2.荷尽已无擎雨盖, 犹有傲霜枝。
3.萧萧梧叶 ,江上秋风动客情。
寒山
斜
生处
菊残
送寒声
课堂小结
《山行》和《赠刘景文》这两首古诗让我们沉醉于深秋的迷人景色之中。秋天有一年中最好的景物,有春的希望、夏的守护、冬的憧憬,更有人们收获的喜悦。而《夜书所见》则寓情于景,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含有深情的诗文把我们带进了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
课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