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单选题
1.(2022秋·广东揭阳·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 B.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和分子数目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和铜粉的质量相等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D.8g氢气和32g氧气反应,可生成40g水
3.(2022秋·广东江门·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生成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2O和CH4O D.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均发生了变化
4.(2022秋·广东云浮·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加热分解氧化汞:HgOHg+O2↑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
C.铝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氢气2Al+6HCl=2AlCl3+3H2↑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5.(2022秋·广东韶关·九年级统考期末)FeCl3溶液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反应为。X的化学式是
A.Fe B.FeCl2 C.Fe(OH)2 D.Fe(OH)3
6.(2022秋·广东江门·九年级统考期末)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H2.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推测 X 的化学式是( )
A.N2O3 B.NO2 C.NO D.N2O
7.(2022秋·广东河源·九年级统考期末)钴(Co)的化合物在锂电池中有很好的应用。如LiCoO2(钴酸锂)在酸性介质中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该反应中Li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为+1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LiOH
B.生成物X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C.LiCoO2中钴的化合价为+3价
D.该反应中,只有C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8.(2022秋·广东惠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气体烙铁”是一种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8CO2+10H2O,燃料X的化学式为
A.C3H8 B.C4H10 C.CH3OH D.C2H5OH
9.(2022秋·广东揭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一定条件下,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得ABS工程塑料:C3H3N+C4H6+C8H8=CaHbNc(未配平),则原料中参加反应的丙烯腈(C3H3N)和1,3-丁二烯(C4H6)的分子数之比为
A.2c/(b-a) B.b/2(c-a) C.(c-a)/(b-a) D.(b-c)/(a-c)
二、填空题
10.(2022秋·广东东莞·九年级统考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表中信息填空: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二 3Li 锂 6.941 4Be 铍 9.012 5B 硼 10.81 6C 碳 12.01 7N 氮 14.01 80 氧 16.00 9F 氟 19.00 10氖 20.18
三 11Na 钠 22.99 12Mg 镁 24.31 13A1 铝 26.98 14Si 硅 28.09 15P 磷 30.97 16S 硫 32.06 17C1 氯 35.45 18Ar 氩 39.95
(1)写出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符号 ,其相对原子质量是 ,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其离子符号为 。
(3)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 。
(4)二氧化碳是碳元素的相关化合物。为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乙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乙烯(C2H4)和丁物质。根据以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2022秋·广东惠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2021年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和首个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天问一号”上应用了新型镁锂合金材料是由西安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回答下列问题:
①祝融号着陆后,展开太阳能板,把太阳能转化为 能。
②图1为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图2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③锂原子(Li)在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锂离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 。
(2)化学发展史上,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很多伟大成就。
①国际标准贡献者: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
图中x= ,铟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②磷的最早发现者: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写道:“老槐生火,久血为磷。”描写的是磷自燃,请写出磷自燃的化学方程式 。
12.(2022秋·广东东莞·九年级统考期末)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关于水的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常用 吸附水中异味和色素,常用次氯酸(HClO)做消毒剂,该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次氯酸不稳定,发生如下反应:2HClO2HCl+X↑,推测X的化学式 。
(2)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试管 (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利用海水淡化将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海水淡化可采用膜隔离技术(如图),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其它离子不能透过)。以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B.淡化膜可用普通滤纸代替
C.用膜分离技术得到的淡水为软水
三、流程题
1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工厂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加热室”发生的主要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电解室”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 (写元素符号)。
(3)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4)写出氧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取47.4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g,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14.(2022秋·广东湛江·九年级统考期末)钼(Mo)是一种稀有金属,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原料和不可替代的战略物资。下图是利用辉钼矿(主要成分MoS2)冶炼金属钼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焙烧前需将辉钼矿粉碎,目的是 ;焙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操作Ⅱ的名称是 ,目的是为了除去 。
(3)尾气SO2任意排放会形成 ,污染环境,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 。
(4)MoO3中钼元素的化合价为 ,操作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2022秋·广东揭阳·九年级统考期末)煤是一种常见的化石能源,主要成分是碳,含少量含硫化合物。可采用煤的气化和液化处理让煤变成清洁能源,流程图如下:
(1)在加工之前要将粗煤进行粉碎处理,目的是 。
(2)该流程中①的“洗选溶解”操作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写出流程中②的化学方程式 。
(4)由流程中③生成的甲醇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流程中④为化合反应,则硫酸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 (填元素符号)。
16.(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金属锰(Mn)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高锰酸钾是一种市场前景很好的无机化工产品,以下是工业液相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简图。
(1)图中含锰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写化学式)。
(2)氧化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物质共有三种,分别是KOH、MnO2和 。
(3)该工艺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4)电解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Mn和 。
(5)制备高锰酸钾的另一种方法:向K2MnO4溶液中通入气体X可得到KMnO4、K2CO3、MnO2这三种物质,则气体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2 B.CO2 C.H2
(6)MnCO3固体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可转化为锰的不同氧化物。将23 g MnCO3加热至560℃,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得到15.8g锰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四、实验题
17.(2022秋·广东佛山·九年级统考期末)根据“题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图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过程,依次观察到的现象顺序是 (填序号)。
(3)H2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 ,实验室用图A来制取氢气,先在锥形瓶中装入的药品是 ,若将该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换成注射器,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 ,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制取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如题图所示),请将下图②中的仪器补画完整 。
18.(2022秋·广东深圳·九年级统考期末)图例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序号),若用C装置收集O2,O2应从 (选“a”或“b”)端进入。
(3)方法①:取少量KMnO4与mgKClO3共热制取O2
方法②:只加热mgKClO3制取O2。
两种方法相比,完全反应时生成O2的质量:方法① 方法②(填“>”“=”或“<”,下同);化学反应速率:方法① 方法②。
五、科学探究题
19.(2022秋·广东河源·九年级统考期末)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1)实验中的磷应该 (填“过量”或“少量”),目的是 。方案一打开止水夹前观察到的现象为 ;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两个方案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由图可知,此反应的生成物为三氧化硫,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C、由图及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个数、原子的种类等不变;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故选项错误;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铜粉和氧气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铜的总质量,故选项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微观上可以确定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故选项正确;
D、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氢气和32g氧气点燃,充分反应时,两者不是恰好完全反应,而,4g氢气和32g氧气反应,所以生成的水是36g,而不是40g,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C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和CH4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H2O+CH4O。
【详解】A、该反应中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化学式图示可知,生成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2O和CH4O,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4.C
【详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gO2Hg+O2↑,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氧气后面没有标注↑,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K2MnO4+MnO2+O2↑,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发生变化,反应前原子种类数目为Fe:2,Cl:6,Cu:1,反应后不包括X原子的种类数目为Cu:1,Cl:2,因此X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为Fe:2,Cl:4,因此X为FeCl2。
故选B。
6.C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可知,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故选C。
7.C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Li、2Co、18O、8H、3S,反应后有2Li、2Co、3S、14O,所以4X中有8H、4O,故X是H2O。
【详解】A、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H2O。错误。
B、生成物X是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错误。
C、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在化合物中Li为+1价,O为-2价,所以Co为+3价。正确。
D、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生成物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改变。错误。
故选C。
8.B
【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2X+13O2 8CO2+10H2O可知反应前有2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8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26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一个M的分子中有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X的化学式为C4H10。故选B。
9.A
【详解】假设CaHbNc前的系数是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氮原子的个数为c,则C3H3N的化学计量数是c,设C4H6的化学计量数为,C8H8的化学计量数为,根据反应前后碳、氢原子的个数不变,则列式:;,解得:,则原料中参加反应的丙烯腈(C3H3N)和1,3-丁二烯(C4H6)的分子数之比为。
故选:A。
10.(1) Ne 20.18 氩元素/Ar
(2) 氧元素/O 非金属 O2-
(3)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等于周期数,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
(4)2CO2+6H2C2H4+4H2O
【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形似,故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符号为Ne,其相对原子质量是20.18,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Ar。
(2)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汉字偏旁不带金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2个电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为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记离子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故氧离子的离子符号为O2-。
(3)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等于周期数,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
(4)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的化学式为CO2,乙的化学式为H2,丙的化学式为C2H4,丁的化学式为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微观示意图的知识。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1.(1) 电 24.31 ①④ ③
(2) 18 五
【详解】(1)祝融号着陆后,展开太阳能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仪器正常运转;由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故①④属于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③;锂原子(Li)在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锂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2)铟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所以铟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磷自燃是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化学方程式为
12.(1) 活性炭 +1
(2) b
(3)C
【详解】(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水中异味和色素,故填:活性炭;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氯元素化合价为,则,故填:+1;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氢原子、2个氯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氯原子,故X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X是氧气,化学式是:;
(2)电解水正氧负氢,如图所示,b端试管生成的是氧气,氧气具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性质,故填:b;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A、根据题意,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普通滤纸无法将可溶性的物质与水分离,因此淡化膜可用普通滤纸代替,选项错误;
C、用膜分离技术得到的淡水为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为软水,选项正确;
故选:C。
13.(1)物理变化
(2)H、Mn
(3)KOH
(4)
(5) 16.0 36.2%
【详解】(1)由图可知二氧化锰和氢氧化钾通过混合加热室后变成了二者的熔融物,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电解室”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氢元素(反应前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反应后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锰元素(反应前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是+6,反应后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7);
(3)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由流程图可得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KOH;
(4)由图可知氧化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即二氧化锰与氢氧化钾、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是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氧气的质量,即=16.0g,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2%。
14.(1) 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2) 过滤 难溶性杂质
(3) 酸雨 H2O
(4) +6
【详解】(1)操作Ⅰ焙烧前需将辉钼矿粉碎,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MoS2和氧气反应生成MoO3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Ⅱ是将不溶物与溶液分离,为过滤操作;过滤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难溶性杂质,得到钼酸铵溶液;
(3)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污染环境;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S、O、Na、H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4、2、2,反应后S、O、Na、H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3、2、0,所以另一种产物为H2O;
(4)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MoO3中氧元素显-2价,所以钼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操作Ⅲ是MoO3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及氢气具有还原性,可推出生成钼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15.(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物理
(3)C+H2OCO+H2
(4)纯净物
(5)H、S、O
【详解】(1)在加工之前,一般会将粗煤粉碎,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洗选溶解的操作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3)由流程图可知,②中煤(主要成分是碳)与水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故填:C+H2OCO+H2;
(4)流程中③生成的甲醇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填:纯净物;
(5)流程中④为化合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氢、硫、氧三种元素,则硫酸中一定含有氢、硫、氧三种元素,故填:H、S、O。
16.(1)MnO2
(2)O2
(3)KOH
(4)H/氢
(5)B
(6)Mn2O3
【详解】(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图中含锰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锰,化学式为MnO2。
(2)氧化反应器中,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参加反应,则发生反应的物质共有三种,分别是KOH、MnO2和O2。
(3)由流程简图可知,氢氧化钾参加反应,有氢氧化钾生成,则该工艺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KOH。
(4)电解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Mn和H。
(5)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向K2MnO4溶液中通入气体X可得到KMnO4、K2CO3、MnO2这三种物质,反应后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则反应物中也含有碳元素,故选B。
(6)15.8g锰的氧化物中锰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锰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n2O3。
17.(1)铁架台
(2) B 2KClO32KCl+3O2↑ ②①③
(3) 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不生成有害气体与烟尘,无污染 锌粒 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加热固体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装置B,故填B;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ClO32KCl+3O2↑;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将导管口伸到盛满水的倒立在水槽中的集气瓶口处,氧气进入瓶内,瓶内水面下降,当集气瓶口处有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时,表明已经集满氧气,即依次观察到的现象顺序是②①③,故填②①③。
(3)H2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不生成有害气体与烟尘,无污染,故填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不生成有害气体与烟尘,无污染;
实验室制取氢气用到的药品是锌粒与稀硫酸,则用图A来制取氢气,先在锥形瓶中装入的药品是锌粒,故填锌粒;
将该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换成注射器,能够通过注射器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故填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氢气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制取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则图②装置左侧的进气管为短管,右侧的出气管为长管,故图②中的仪器补画为。
18.(1)锥形瓶
(2) A a
(3) > >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a端通入;
(3)方法①中高锰酸钾能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故两种方法相比,完全反应时生成O2的质量:方法①>方法②;化学反应速率:方法①>方法②。
19. 过量 完全消耗瓶内氧气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 二 在实验过程中装置一直密封,可以避免白烟或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分析】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
【详解】(1)实验中的磷应该过量,目的是保证完全消耗瓶内氧气。
方案一打开止水夹前观察到的现象为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打开止水夹后,因为装置内压强变小,水被压入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为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反应为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2)两个方案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二,原因是在实验过程中装置一直密封,可以避免白烟或空气受热膨胀逸出导致实验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