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大战中的插曲》
聂荣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聂荣臻及文章相关背景,了解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内核和意义。
2.分析“大战中的插曲”的内容与叙述特点。
3.分析作者致信日本官兵的深刻用意,感受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预习任务
给加点字注音
xíngyǔnzhǎndiān bǒqiǎng bǎofāngūlíng dīngróng
①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②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③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④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
⑤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
⑥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⑦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
⑧发生武装冲突。兵戎,指武器、军队。
填出本课出现的相应词语
①刀光剑影
②孤苦伶仃
③翻山越岭
④背井离乡
⑤兵荒马乱
⑥来龙去脉
⑦化干戈为玉帛
⑧兵戎相见
导
天下虽大,好用兵者亡;国虽安,好战者危。
——《文子·符言》
战争是地狱之子,和平是艺术的保姆。
——莎士比亚
战争是恐怖中的恐怖,各种罪恶中的魁首。
——诺贝尔
这些引言都表达了对战争的否定和对和平的追求,它们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以及和平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大战中的插曲》一文,听一个无情战火中的温情故事,感受残酷暴行下的人性光辉!
作者简介
聂荣臻,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四川人。 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逝世。
著有《聂荣臻回忆录》。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背景简介
革命的人道主义最先是由高尔基提出的, 是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它带有鲜明的阶级性,从属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它从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彻底解放全人类出发,提倡一切革命队伍里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爱护。 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高度热爱和尊重。
革命人道主义
思
1、浏览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补充思维导图。
2、分析本文在叙述顺序上的特点及作用。
议
3、聂荣臻写给日军的信和这篇回忆录整体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两者结合在一起,和谐统一吗?谈谈你的看法。
发展:
高潮:
开端:
”很有意义“的插曲
照应开头,点明题旨【15】
”插曲“影响,探望感谢【11-14】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1】
大战中的插曲
思
寻找日本小姑娘
代表日本人民表达祝愿
发展:送指挥所照料
高潮:送还女孩并致信日军
引起两国很大反响
开端:战场中救起日本女孩
”很有意义“的插曲
照应开头,点明题旨【15】
“插曲经过”,附加信件【2-13】
”插曲“影响,探望感谢【11-14】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1】
大战中的插曲
展评
顺叙
倒叙
插叙1
插叙2
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2、分析本文在叙述顺序上的特点及作用
叙述顺序:开篇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战争中救助日本小姑娘这一事件。主体部分,以顺叙为主,叙述安置日本小姑娘的过程以及20世纪80年代与长大后的日本姑娘再次相见的故事;中间还运用了插叙,如叙述美穗子的名字及被俘虏的日本兵中西的经历。
作用:开头倒叙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主体顺叙,讲述故事发展,脉络清晰,易于读者理解;
插叙对日本小姑娘名字的误读,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差距日本兵中西的故事,用事实证明日本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和不得人心。说明八路军宽带战斧的政策是正确的、正义的,而邪恶的一方终将失败。同时插叙部分也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丰富了故事内容。
展评
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体现了……,突出人物……的性格 ,突出……主题,使情节完整,结构严密,内容充实。
1、聂荣臻写给日军的信和这篇回忆录整体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两者结合在一起,和谐统一吗?谈谈你的看法。
①这篇回忆录的整体语言风格:浅显平易,通俗易懂,口语与书面语共用,雅俗共赏,自然亲切。聂荣臻写给日军的信的语言风格:典雅庄重,义正词严,情理并重,言简意明,多文言词汇和成语,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②我认为两者结合在一起,并不矛盾。因为聂荣臻的回忆录,目的是让后人更多地了解那一段风起云涌的革命历史,以口述的形式更通俗;同时,作者在主观叙述的同时,力求做到对历史史实的客观再现,因而适当运用书面语,以求对内容的严谨表达;采用自然亲切的语言风格,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展评
而聂荣臻给日军的信,在当时具有外交属性,因而语言庄重典雅、言简意明。同时,这封信还被赋予给日军做政治工作的功能。因而,不仅借送还日本小女孩的事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揭露日阀的罪恶,阐明中国人民的立场,促使日本军人认识到日阀发动的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和失败的必然性,情理并重,从而产生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展评
1、聂荣臻写给日军的信和这篇回忆录整体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两者结合在一起,和谐统一吗?谈谈你的看法。
《大战中的插曲》
聂荣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赏析本文题目的意蕴;
2、鉴赏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百团大战中的这个小小的“插曲”成为中日人民友好佳话的原因。
思
1、纵览全文,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聂荣臻。
2、读完本文的故事,你觉得《大战中的插曲》含有怎样的意蕴?
1、纵览全文,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聂荣臻。
①他至仁至义、具有博大胸怀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井陉之战中,聂荣臻救助了两个日本小女孩,认为“孩子是无罪的”;
②他细心慈爱、和善亲切、宽厚细心:从孤女被接来之后,他嘘寒问暖、细心照料的细节可以看出;在送回孤女之后,“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她们担心”;
③他深明大义、胸怀宽广、富有正义:在给日本官兵的信中,他义正辞严地谴责日本的侵华暴行,倡导正义一方反对战争;
④他具有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他在书信的传递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敌人进行政治工作。
展
2、《大战中的插曲》含有怎样的意蕴?
①“大战”指百团大战,“插曲”指在百团大战期间发生的一个特殊故事,即救助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②作者将“插曲”置于“大战”的背景下,暗示小题材中的大主题:对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弘扬,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反映了中日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宏大主题,言近旨远。
展
议
1、百团大战中的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什么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2、聂荣臻在统帅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争的间隙,以送还日本小女孩为契机,向日本侵略军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政治工作。
那么,你认为在战争中,是军事上的对抗谋略重要,还是对敌人开展政治宣传重要?说说你的理由。
展
1、百团大战中的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什么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①聂荣臻做这件事表示明了我军愿意缔结中日友谊;
②体现了聂荣臻对日本遗孤和人民的友善真诚,以及"国际主义精神"与伟大的人道 主义精神的光辉;
③这些举动感化了日本军民,让他们感受到了我军将领高尚的情怀以及中国人民主张世界和平的决心。
你认为在战争中,是军事上的对抗谋略重要,还是对敌人开展政治宣传重要?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1:军事上的对抗谋略重要。没有高超的军事谋略,就难以在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战胜敌人。战争最直接地体现为军事上的对抗,因此,运用过人的军事智慧和军事谋略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是战争的关键因素。比如,课文故事发生的背景——百团大战,打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对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在军事谋略上处于优势,是开展对敌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军事上的胜利,就失去了话语权。因此,如果不能运用军事谋略在军事对抗中处于有利地位或相对稳固的地位,对敌开展政治工作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
展
你认为在战争中,是军事上的对抗谋略重要,还是对敌人开展政治宣传重要?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2: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重要。政治工作能使己方获得更多道义上的支持。孟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政治工作是争取更多道义支持的渠道,使战争向着有利于己方的目标发展。聂荣臻通过送还日本小女孩,对日军展开政治工作,触动了当时日军士兵的内心,使他们回信表示感谢;在战后又引发日本人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省和悔过,这些作用是军事谋略和军事手段难以产生的。政治工作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云,“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要好于“百战百胜”,而这一目的的达成,更多地在于带有政治工作色彩的“伐谋”和“伐交”,而不是在于体现军事谋略色彩的“伐兵”和“攻城”。
展
总结
课文通过对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救助两个日本女孩这一故事的回忆,以及对战后这一事件在中日两国人民中产生的巨大反响的叙述,表现了八路军将士在战争中对革命人道主义的坚守,表达了中日两国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思想情感,充分反映了革命人道主义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巨大力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