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楚汉战争中获胜的刘邦登上了皇帝之位。西汉初立,社会残破,连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将相大臣只能乘牛车出行。曲逆城原有三万多户,战后只剩下五千户。当时经济之凋敝,可见一斑。图为西汉时期的驷马安车,安车是当时的一种坐乘车,常驾四匹马。
▲ 西汉驷马安车
第4 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概述汉代疆域的变化和丝绸之路的范围;能够按照时序概述两汉兴衰中的重大史事
2、唯物史观:认识两汉兴衰的原因,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3、史料实证:能够运用相关史料说明汉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两汉末年的社会矛盾。
4、历史解释:能够正确解释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的影响,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5、家国情怀: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体会汉王朝对中华民族的卓著贡献。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两汉时间轴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快速阅读课文P22,思考以下问题:
1.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汉初“文景之治”的原因、表现。
3. 汉初继承了秦朝哪些政治制度 又有哪些创新?结果如何?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一、重现大一统: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思考】从这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汉初社会处于怎样的境况呢?面对这一境况汉初统治者采取了又怎样的措施呢?
材料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i),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材料2:“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一)措施:
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②西汉建立之初,残破荒凉,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
一、重现大一统: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措施:
①吸取秦朝灭亡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②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
③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面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手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 ----《汉书.食货志上》
结果:文、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1 经济
材料: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西汉初异姓王形势图
西汉初同姓王王形势图
一、重现大一统: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措施:
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材料1:(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 平准书》
材料2: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一、重现大一统: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问题:
(1)土地兼并严重,威胁社会稳定;
(2)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1.“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汉高祖为"矫秦县之失策"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A.任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 B.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C.完善三公九卿制强化皇权 D.改革币制中央收回铸币权
2.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③重视发展农业 ④以德化民 ⑤焚书坑儒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B
C
针对训练
(一)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内)
1、政治上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余子分割剩余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二.西汉的强盛(武帝的文治武功)
问题:据教材概括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有何影响?
(1)颁布推恩令
作用:削弱地方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设立中朝(中外朝制度)
为了削弱相权,武帝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了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入宫侍从左右,参与决策,形成一个称为“中朝”的小团体,而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政务机关则称为“外朝”。
强化君主专制
(一)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内)
1、政治上
作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作用:
察举制选官过程:
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
(一)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内)
二.西汉的强盛(武帝的文治武功)
1、政治上
(3)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选拔制度
①方式:自下而上推选
②标准:“孝、廉”(品行)
积极:有利于选拔人才
消极:后期为豪强地主所垄断
(4)设十三州刺史
(一)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内)
二.西汉的强盛(武帝的文治武功)
1、政治上
作用:促进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上:
(5)设刺史,用酷吏,抑制豪强,加强对地方控制。
材料:(酷吏义纵)迁为河内都尉,至则族灭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酷吏王温舒)捕郡中豪猾,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
——《史记·酷吏列传》
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2、经济上
作用: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强国家财政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五铢钱:汉武帝取消郡国铸币权利,由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
(2)盐铁官营:
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①目的:增加政府收入;打击豪强势力,巩固统治
汉初开放民营,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在产盐和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
(一)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内)
二.西汉的强盛(武帝的文治武功)
(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打击了富商大贾和大手工业者;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统一。
(3)均输平准:
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均输:在中央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调剂运输。
平准:平准法是国家平衡物价的政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作用:稳定物价,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2、经济上
(一)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内)
二.西汉的强盛(武帝的文治武功)
(4)抑制工商: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又称“算缗告缗”)
算缗(mín):向大商人、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
告缗:是鼓励知情者揭发瞒报不报或自报不实者。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奖励告发者一半财产。
作用:①充盈国库,沉重打击富商兼并之徒,缓和了土地兼并;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②同时也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沉重打击了民间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汉武帝的经济政策评价: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财政收入,保证了军费之需;
②抑制了豪强富商;形成政府垄断,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一)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内)
2、经济上
3、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含义: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合阴阳家、
道家、法家思想形成的一个新的思想体系。
(4)影响:
①儒学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加强专制集权,利于巩固统一。
②思想文化专制(实质),扼制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2)内容: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中央集权
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君权
③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3)措施:设五经博士,兴办太学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不 同 点 原因
对儒学态度
作用
相 同 点 目的
实质
作用
秦刚统一;
统治受儒士攻击
汉代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统治者需要
排斥、打击
尊崇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合作探究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
汉武帝“罢黜百家”的比较
措 施 目 的(作用)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
削减了诸侯王势力
选拔优秀人才,后期弊端显现
加强地方管理,强化中央集权
调节供需、平抑物价、抑制商人、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儒学独尊,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①地方:推恩令
②中央:设立中(内)朝
③选官制度:察举制
④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⑤社会治理:任用酷吏,打击豪强
①改革币制
②盐铁官营
③均输平准
④抑制工商业者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总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外)
1、平定匈奴:
二.西汉的强盛(武帝的文治武功)
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2、设立河西四郡: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
4、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更加有效。
3、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影响:
(1)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
(3)对今天中国的影响:一带一路。
(5)对外:开通丝绸之路,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促进中西交流。
大一统意义:
(1)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2)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文化心理。
材料: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交融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整理
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问题:据教材概括汉武帝采取了这些措施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有何影响?
3. 以下史实中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分设刺史③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④实行郡国并行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汉文帝时,政府通过富商主导流通,允许地方诸侯王铸造钱币;汉武帝时,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旧币一律废罢,并责令各郡国将以前所铸的钱一律销毁。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商人的地位开始下降 B.农民的赋役负担缓解C.国家对经济控制加强 D.义利观得到根本改变
A
C
针对训练
5. 汉武帝打破了商人不得任政府官员的旧规,任用大盐商东郭咸阳、大冶铁家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任用商人子弟桑弘羊主持财政事务。这些做法( )
A. 重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削弱了重农抑商政策C. 意在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D. 利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不惧千辛万苦,开辟出连通亚欧非的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汉时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C.丝绸之路使世界连成一体 D.汉朝有海上丝绸之路
D
D
针对训练
三、东汉的兴衰
1、王莽夺取政权的背景。王莽能挽救社会危机吗?
阅读课文P23--24,思考以下问题:
2、叙述东汉建立的史实。
3、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4、归纳东汉后期政局动荡的表现。
三、东汉的兴衰
1、王莽政权
①王莽夺取政权的背景,时间。王莽能挽救社会危机吗?
①政治黑暗
背景:
②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
③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新,西汉灭亡。
建立新朝:
王莽改制:王莽掌权以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颁发诏令,进行改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王田”,禁止奴隶买卖,平抑物价,政府贷款,改革币制,统一度量衡,变更国号、官名、官制、地名等。
王莽改制的新钱币
但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政权被推翻。
三、东汉的兴衰
②叙述东汉建立的史实。
2、东汉的建立
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光武帝
③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
3、光武中兴——大汉最后的荣光
措施 作用
政治
经济
文化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释放奴婢
重视儒学
加强皇权
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
缓和阶级矛盾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恢复
缓和阶级矛盾
继承汉朝尊崇儒学传统,儒学得到发展
三、东汉的兴衰
4、东汉衰亡
④归纳东汉后期政局动荡的表现。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②宦官镇压正直官员和士人的“党锢之祸”
③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黄巾起义
概况: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历史9个月,以失败告终。
影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东汉的兴衰
三、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母后临朝
君权旁落
依靠宦官
夺回君权
把持朝政
影响: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
实质:外戚、宦官专权是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产物
序号 皇帝 即位年龄 死亡年龄
…… …… …… ……
4 和帝 10 27
5 殇帝 1 2
6 安帝 13 31
7 顺帝 11 30
8 冲帝 2 3
9 质帝 8 9
10 桓帝 15 36
11 灵帝 12 34
12 少帝 14 14
13 献帝 9 54
平均值 9.5 24
东汉的兴衰
三、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清议】【党锢之祸】
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党锢之祸共发生两次,均以士大夫失败告终,最终,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起义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比较西汉与东汉衰亡的原因,给后世留下怎样的历史教训?
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外戚王莽篡汉改新
西汉
外戚宦官轮流专政政治,黑暗腐败,正直官员被镇压;豪强势力强大,土地兼并严重
东汉
重视民生
保障
民生
抑制兼并
选贤任能
民
三、延续大一统:东汉的兴衰
D
C
7.东汉豪强地主在庄园内纳宾客附徒,兴办教育,经营各种经济事业,豢养军队,甚至通过舆论控制地方政权。豪强地主田庄( )
A. 是王国问题的延续 B. 有助于国家培养人才
C.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D. 不利于中央管理地方
8.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
A.皇帝权力的渐趋衰微 B.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D.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针对训练
9. 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寿命(岁) 28 2 32 30 3
皇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8 15 13 15 9
寿命(岁) 9 37 34 15 54
A. “七国之乱”的爆发 B. “八王之乱”的兴起C.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 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C
针对训练
两汉的文化
一、史学成就
书名:《史记》
作者:(西汉)司马迁
内容: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共130卷
地位: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
评价: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 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两汉的文化
一、史学成就
书名:《汉书》
作者:(东汉)班固
内容:以本纪、表、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汉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黄四年共230年的历史,共100卷。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两汉的文化
二、文学成就:
汉赋
内容: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特点: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乐府: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
乐府诗: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
特点: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五言为主,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司马相如
汉赋、乐府诗
两汉的文化
三、科技成就
1.医学成就:
(1)《黄帝内经》(战国至西汉间)——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2)《神农本草经》(东汉)——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3)张仲景(东汉) —— 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
(4)华佗(东汉) —— 麻沸散、五禽戏
张仲景
2.数学成就:
(1)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
(2)东汉:《九章算术》
两汉的文化
三、科技成就
4.天文成就: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撰写天文学专著《灵宪》
候风地动仪
5.农学成就:
《汜胜之书》《四民月令》
3.造纸术(四大发明之一):
(1)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纸质粗糙)
(2)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甲骨 青铜器 竹木简 缣帛
纸出现以前的书写载体:
书写不便、昂贵笨重、不易推广
分类 内容 影响
史学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
②东汉班固:《汉书》
文学 汉赋、乐府诗、五言诗
科 技 医学 ①《黄帝内经》
②《神农本草经》
③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④华佗:麻沸散
数学 《九章算术》《周髀算经》
其他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著《灵宪》
农学 ①《氾胜之书》;②《四民月令》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反映社会真实情况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占有重要地位
被誉为“医圣”
促进中国、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四、两汉的文化
1、代表性成就及特点
2、主要原因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社会经济发展;
(3)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
(4)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5)统治阶级重视与文化工作者的努力
……
司马迁
班固
问题:列表总结两汉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及其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两汉为什么能够取得辉煌文化成就?
四、璀璨大一统:两汉的文化
10.下面是小明同学关于两汉文化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有误的是( )
A. A B.B C. C D.D
D
11、《九章算术》的内容:第一章“方田”(田亩面积计算方法)、第二章“粟米”(粮食交易计算方法)、第三章“衰分”(按等级分配物质或摊派税收的比例问题),第六章“均输”(管理粮食运输均匀负担的计算法)等。这反映出《九章算术》( )
A. 系统总结魏晋时期的数学成就 B. 有利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C. 形成中国完整的数学理论体系 D. 体现统治阶层加强专制的需要
B
针对训练
课堂总结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西汉的建立
政治、经济措施
“文景之治”
对内措施:推恩令、中朝、察举制、刺史、儒学独尊等
对外措施:卫青霍去病平定匈奴、设立河西四郡、设立西域都护府、张骞出使西域等
汉初的统治
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
王莽篡汉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黄巾起义)
两汉的文化:史学、文学、医学、天文等方面成就,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西汉
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