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1 劝学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1 劝学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16:5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1 劝学
一、单选题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輮(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
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
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对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暴”通“爆”,强烈)
B.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
C.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禀赋)
D.輮以为轮 (“輮”通“煣”,用火烤)
4.下列各项归类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列缺霹雳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5.下列对《劝学》一课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是古代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B.《劝学》这篇文章在论证上,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比如第二段和第三段。
C.《劝学》一文论述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有指导意义。
D.《劝学》是《荀子》一书的第一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后半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二、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
(2)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 《劝学》 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4)《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    。”
三、翻译
7.翻译下面三个句子,要特别注意加点词词义的落实。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雁荡具体而微者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9.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你认为这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提倡粗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
D.逆境才能成才。
10.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性格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有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译文: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的地方。
D.(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不能寄居托身,这是它用心浮躁的原因啊。
11.下面是对该文段的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个文段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这个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这个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并不是决定的因素,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
D.这个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⑴。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①鲁孔丘与?”曰:“是②也。”曰:“是③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④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⑤也,而谁以⑵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世哉?”耰⑶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⑷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1]长沮、桀溺,都是当时的隐士。耦(ǒu),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即两人并耕。[2]以,与。[3]耰(yōu),播种以后,用土盖上。[4]斯人之徙,即世人,人群。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五人。
B.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四人。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13.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孔子过之  使子路问津焉  夫执舆者为谁
A.责备 渡口 发语词        
B.经过 船夫 那个
C.责备 船夫 发语词        
D.经过 渡口 那个
14.对文中的五个“是”字依次作出解释。
15.对文句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 它呢?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避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
C.鸟兽不可与同群。——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
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若是太平了,我就不同你们一起从事改革的工作了。
16.全文体现了孔子   的政治态度。
五、写作
17.语文课上,学习荀子的《劝学》,老师讲到“木直中绳,以为轮,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时,对大家说:“这是讲学习的作用,倒也罢了,如果在人的培养上也这么做的话,那就可怕了!”这位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请你代他说出来。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
A项,“智明而行无过矣”应为“知明而行无过矣”;
B项,“虽有槁暴”的“暴”的正确读音为“pù”;
C项,“善假(jià)于物”的“假”的正确读音为“jiǎ”;“镂”的正确读音为“lòu”。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题,看题干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一项”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结合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结合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正误。
2.【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
A.古义: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帮凶、走狗”。
C.古义:寄居存身。今义:把思想感情放在具体人身上或事物上。
D.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
3.【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通假字的理解能力。
A“暴”通“曝”,晒。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
4.【答案】A
【解析】【分析】①列:通“裂”,列缺,闪电。
②知:通“智”,智慧。
③生:通“性”,天性。
④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能力中通假现象的理解与把握。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很多,如果缺乏辨析能力,望文生义,就会导致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其基本规律就是同音代替,可分为四种情况:①现代发音依然完全同音;②声母相同;③韵母相同;④古代同音现代不同音。
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内容的能力。
D.“前半部分主要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后半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错误。教材中的《劝学》一课,前半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半部分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6.【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生、尝、须臾、贤、鹰、翔。
故答案为:
(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4)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点评】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高考默写答题时要关注四点:
1.理解题干的情境特征。
2.把握词语语句的指向。
3.体会涉及词句的暗示。
4.细致分析各种手法。
7.【答案】(1)假:借助、利用。
(2)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上:向上,名---状;一:专一。翻译略。
【答案】8.D
9.B
10.A
11.A;B;C;D
【答案】12.B;C
13.D
14.①判断词 ②判断词 ③代词“这”(这个人) ④判断词 ⑤代词,这样
15.B
16.积极入世
17.【答案】“木直”即人直,做人应该正直不屈。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应该坚持自己做人的标准,行为正直,思想端正。如果一个人因为外界的“ ”而改变自己做人的标准,而卑躬屈膝,曲意逢迎,就不可取了。李白说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表明做人的威武不屈,坚守初心。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立于世上,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解析】【分析】荀子的意思是,木材直得合于匠人的墨线,把直的木材用火熏而弯成车轮,弯曲得合乎圆规;以后虽经干枯或晒干,但不再变直了,这都是火熏的结果。比喻受过教育的人,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愚昧状态去了。这个说法在人才培养上是不妥当的,我们可以从反面这一角度进行思考,如人的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木直”即人直,做人应该正直不屈。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应该坚持自己做人的标准,行为正直,思想端正。如果一个人因为外界的“ ”而改变自己做人的标准,而卑躬屈膝,曲意逢迎,就不可取了。李白说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表明做人的威武不屈,坚守初心。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立于世上,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平时要掌握综合读写题的答题技巧:
1.建立话题意识。就是强调语言表达的内容,强调重视语言信息,这是语言表达的灵魂。
2.建立语境意识。题干包含着语境,试题所给的材料,也包含着一种语境。一般说来,语境对语言表达有限制和补充两种作用。考题所提供的语境,更多的是限制作用。
3.建立互渗意识。这里的“互渗意识”是指:生活和表达互渗,以生活中的人事作为表达的材料;读写互渗,以阅读的积累作为语用的材料;思想认识与表达互渗,以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作为表达的灵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