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16:5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单选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樯橹(qiáng)酹(lèi)吟啸(xiào)羽扇纶巾(guān)
B.笺注(qiān)赤鼻矶(jī)蓑衣(suō)料峭(qiāo)
C.针砭(biǎn)粗糙(cāo)差别(chā)创伤(chuāng)
D.战栗(zhàn)炽烈(chì)对称(chèng)万箭攒心(cuán)
2.下列各句中,书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B.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来急
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C.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本首词的题目。本首词共分上下两阕。
B.在首句中,作者由眼前浩荡的长江联想到历史长河,淘洗着千古的英雄豪杰。
C.“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
D.“羽扇纶巾”句写出了赤壁之战中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指挥大破曹军。
6.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下片中年轻有为、儒雅从容的周瑜,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对照。
B.词人以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将眼前的景物与古代的人事融为一体,境界恢弘。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对江山的赞美,也是对豪杰的烘托。
D.上片由眼前的江水联想到逝去的英雄,突出表现词人的人生虚无感与幻灭感。
二、默写
7.名句填空。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词句是:   ,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词句是: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词句是:   ,   ,   。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词句是:   ,   。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历史)浪淘冲洗掉的词句是:    ,   ,   。
三、填空题
8.苏轼,字   ,号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    ”八大家之一。与其弟   其父   和称   。苏轼才情奔放,与   并称 “欧苏”;它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    并称“苏黄”;他的词开北宋之先河,和   并称“苏辛”。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词,完成题目。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两首词都作于被贬黄州期间。
9.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怀古》从长江入笔,用“浪淘尽”将滔滔江水与已然消逝的“千古风流人物”相联系,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悠远的时空背景。
B.《赤壁怀古》善用衬托手法,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正面衬托周郎,又用“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己。
C.《夜归临皋》起笔就用“醒复醉”三字,淋漓精致地表现了诗人纵情饮酒的豪兴,又以“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D.《夜归临皋》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滔滔江声,以有声衬无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烘托出历经宦海沉浮的词人内心的苦闷和孤寂之情。
10.入世从政和出世隐退是中国文人面临的人生课题,苏轼这两首词都体现了其入世与出世的矛盾,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无误;B.“笺注”的“笺”应读jiān;“料峭”的“峭”应读qiào。
C.“针砭”的“砭”应读biān。
D.“对称”的“称”应读chèn。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C
【解析】【分析】A项墙改为樯
B项杯改为怀
D项改为晚来风急
C项无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基础掌握的能力,做这种题,要熟练掌握古代诗歌的书写与理解。
3.【答案】C
【解析】【分析】C.“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4.【答案】C
【解析】【分析】ABD项修辞手法为:比喻:C项修辞手法为:顶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5.【答案】C
【解析】【分析】C.“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错误。“人道是”三字用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选项表述绝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6.【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突出表现词人的人生虚无感与幻灭感”错误。“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向东流去的特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业绩已成历史陈迹。这如同长江的浪花一样,带着他那美好的形象和青春的生命直奔大海,再不回头。表现他对历史人物的追慕之情。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7.【答案】(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易错字“纶”“虏”“酹”“尊”的书写。
故答案为:(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3)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4)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5)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不能添字、少字;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8.【答案】子瞻;东坡居士;唐宋;苏辙;苏洵;“三苏”;欧阳修;黄庭坚;辛弃疾。
【解析】【分析】 要求学生记牢苏轼的字、号,所处的朝代、以及在文学、书画方面的成就。
【点评】 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掌握情况。
【答案】9.D
10.①《念奴娇》中诗人与周郎作比,表现苏轼积极入世的精神,而“一尊还酹江月”则透露了出世的情怀。②《临江仙》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侧面写出了词人忙于事务的入世之心;“江海寄余生”等句,表现了苏轼在道家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摆脱世俗束缚、追求个体生命自由的人生观。③看似矛盾,其实也是统一的。在仕途遭遇挫折时,苏轼既没有执着于功业,也没有厌倦、逃避社会,形成了旷达的人生观。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9.D.“烘托出历经宦海沉浮的词人内心的苦闷和孤寂之情” 理解错误,“倚杖听江声”“夜阑风静縠纹平”等句应体现了词人心境的开阔、豁达和自适。故答案为:D。
10.《念奴娇》这首词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作者想象了周瑜当年风流倜傥的模样,此处是将自己以周郎作比,表明自己也想取得像周郎那样的功业,这体现了苏轼积极入世的一面。但在后文中,作者又写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在遭受政治上的一系列打击之后,此时的作者似乎要远离政治,透露了出世的情怀。而《临江仙》一词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此处是写词人忙于世间的俗务,对自身的利益很是关注,侧面写出了词人忙于事务的入世之心。但后面“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则是作者明确表达出要远离世俗,归隐江湖的意向。这表现了苏轼在道家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摆脱世俗束缚、追求个体生命自由的人生观。
苏轼在两首词中都体现了其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但两者并不矛盾,在仕途遭遇挫折时,苏轼既没有执着于功业,也没有厌倦、逃避社会,形成了旷达的人生观。所以这种出世和入世的态度是对立统一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