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2 *五石之瓠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与“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B.请买其方百金
C.夫子固拙于用大 D.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坚不能自举也 举:拿起
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
D.客得之,以说吴王 说:说服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郭象对于人物价值取舍的最高关切不过就是一个社会政治结构中的角色扮演的取舍,关切仅在政治事务的层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就是庄子作为一个出世的哲学家的型态
②庄子的理论关切却是一个超越现实政治的精神境界
③如果陷身其中当然要知所自保
④政治事务中的角色人格与行事原则是一个不得不然的遭命
⑤庄子绝不会以身在庙堂而不顾毁誉,自作清高
⑥但是真正的智者却应该是远离政治的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③⑥④⑤①
C.④③⑥②⑤① D.④②①⑤③⑥
4.下列句子中黑体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车之用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B.埏埴以为器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C.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宋人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死而不亡者寿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世世为洴澼絖:从事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买③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击破④魏王贻我大瓠之种:遗留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同“皲”,皮肤冻裂
⑥客得之,以说吴王:同“悦”,高兴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6.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充分体现了《庄子》善于以寓言说理,且文风汪洋恣肆的特点。选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一大一小两个故事。
B.“大故事”是围绕如何使用“五石之瓠”展开的,“小故事”是围绕如何使用“不龟手之药”展开的。
C.惠子用“五石之瓠”盛水、做瓢,结果都失败了,最后只能把葫芦打破。这种做法与“世世以洴澼絖为事”、最后以百金售药的宋人极为相似,他们只能看见世俗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
D.“小故事”对“大故事”的第一个作用是批评惠子的固陋。第二个作用是凸显庄子的超拔。
二、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石之瓠》中,惠子描述大葫芦装上水后状态的句子是“ ”,描述大葫芦剖成瓢后的状态的句子是“ ”。
(2)《五石之瓠》中,庄子讲述宋人所从事的职业的句子是“ , ”。
(3)《五石之瓠》中,庄子认为使用大葫芦的正确方法是“ ”。
三、翻译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2)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3)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4)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五石之瓠》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的至交好友。
B.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斗等于一石。这个意义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君”等。
C.越人:是百越地区古越人的简称,百越之地诸部落常统称为越人。
D.吴:中国东部鲁江浙地区文化的统称,位于鲁南、浙北、苏南的环太湖地区及上海全境。
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对惠子所说的故事内容虽是讲药方和葫芦的用途问题,言外之意却说在人心上,说在逍遥游境界的追求上。
B.庄子讥笑惠子大而无用,以“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讽刺惠子不善用大,心如蓬草。
C.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从本文寓言故事也能得出这样的启示:物各有其用。
D.“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同一事物的不同使用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如何看待手中的绝技是关键,不为近利所蔽,才称得上高瞻远瞩。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③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老子》)
五、写作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中讲了一个不龟手之药(一种防手冻裂的药物)的故事:宋国有一家人善于研制不龟手之药,但他们世世代代却只是用它来做和漂洗丝絮有关的事儿,得到的价值也“不过数金”;后来有一天,有一位客人用百金买下了它的制作技术,用它来服务于吴越交战中受冻的士兵,由此得到的价值是“裂地而封之”。
世世代代以此为事,这是坚持俗见;不以此为事而以彼为事,这是突破俗见。俗见,往往是生活中的常理常情,它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和智慧。突破俗见意味着对此的超越和创新,有时甚至是颠覆。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人们为什么会坚持俗见?是不是所有的俗见都需要、都能被突破?而有些俗见又为什么能被突破?从哪里突破?被谁突破?是自己还是他人,是同时代的还是后人?突破前后的俗见各自又有着怎样不同的境界和价值观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作深入思考。
上述材料能给新时代的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例句为状语后置句,A是定语后置句,B、C、D均为状语后置句。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2.【答案】D
【解析】【分析】 D“说”通“悦”,取悦,而不是“说服”。句意: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首先要有大量的积累,其次还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法推断法、知识迁移法、语境推断法等,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结合语境综合各种方法进行推断。
3.【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与“关切仅在政治事务的层面”相关的是“庄子的理论关切却是······”,所以②在首位;从句意看,③中的“其中”代指的是④中的“政治事务”,所以确定④③是一个小组合;⑥中的“但是”紧承③中的“当然要知所自保”;到此可以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4.【答案】D
【解析】【分析】 A.之:助词,的;助词,取独。
B.以: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
C.为:介词,因为;动词,做、调制。
D.而:两个都是连词,表转折,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5.【答案】C
【解析】【分析】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意思是:如今卖掉这个方子,一下子就能赚一百两。鬻:卖。
④“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意思是: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贻:赠送。
⑥“客得之,以说吴王”意思是: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说:取悦。
故①③⑤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6.【答案】D
【解析】【分析】 D.“第一个作用是批评惠子的固陋。第二个作用是凸显庄子的超拔”错误,惠子用的“大瓠之种”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的“不龟手之药”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7.【答案】(1)其坚不能自举也;(则)瓠落无所容
(2)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3)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1)瓠;(2)龟,洴,澼,絖;(3)樽。
故答案为:⑴其坚不能自举也 (则)瓠落无所容
⑵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⑶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不能添字、少字;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8.【答案】(1)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容量有五石大。
(2)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3)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相同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地方不同。
(4)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来充当大的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太大无处可容呢?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1)“贻”,赠送。“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2)“裂地”,划割土地。
(3)“龟”,同“皲”,皮肤冻裂。“封”,封赏。
(4)以为,省略“之”;浮,浮游;容,容纳。
故答案为:⑴ 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容量有五石大。
⑵ 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⑶ 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相同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地方不同。
⑷ 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来充当大的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太大无处可容呢?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答案】9.D
10.B
11.①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
②怎么不系在腰间做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不能装东西?
③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重难以得到的东西。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特别是对文史典籍、天文历法、科举职官、风俗礼仪等文学文化常识必须用心记忆。
(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从而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 一项。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中间可容纳五石的东西。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过分大而且很平浅,无法容纳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大而无用,就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制造预防皲裂冻疮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卖掉药方一下子就可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啊。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系在腰间做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不能装东西,看来先生你还是茅塞不通啊!”
9.D.有误。吴:中国东部江浙地区文化的统称,位于浙北、苏南的环太湖地区及上海全境。
故答案为:D。
10.B.“讥笑惠子大而无用”“讽刺惠子不善用大,心如蓬草”有误,原文为“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大意是不是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系在腰间做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不能装东西,看来先生你还是茅塞不通啊。不是讥笑惠子大而无用,讽刺其不善用大,心如蓬草,而是讥笑他不懂得变通。
故答案为:B。
11.①“以”后省略了“之”,指代大葫芦;举:拿起。译文: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②大樽:即腰舟。形如酒器,可系于腰间。作渡水之用;无所容:无处可容纳。译文: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呢?
③是以,因此;欲,想要;贵,形作动,看重;难得,难以得到。译文: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重难以得到的东西。
故答案为:①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
②怎么不系在腰间做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不能装东西?
③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重难以得到的东西。
12.【答案】【参考例文】
莫被俗见障目,敢于突破创新
有了不龟手之药的加持,避免了手裂之痛,漂洗丝絮是一份没有痛苦的事业,理应代代传承,何须它想?这是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但是,同一种药,别人能凭它裂土封侯,而发明者却不免于日夜劳碌,为何?
答曰,即使俗见曾被证明是真理,但若一味固守,不知突破,在新的时代,它就会变成障目之叶。我们有药,我们可以从事洴澼絖,是正确的,但正是这正确的俗见,阻碍了我们开发不龟手之药的新用途。
作为生活中的常理常情,俗见来自实践,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凝结着前人、众人的经验和智慧。对这些经验和智慧,我们理应敬畏。但是,任何真理,都可能只是局部的、一时的真理。牛顿的三大定律,在宏观、低速、弱力的场合,能准确地解释所有的力学现象,但若在高速、微观、强力的情况下,则要让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如果固守经典力学的藩篱不寻求突破,怎会有对宇宙和量子世界的新认知?所以说,“俗见”即使看上去正确,也应该敢于质疑它: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吗?敬畏它,但不等于要把它供在神坛上,完全臣服于它。
之所以固守俗见,除了源于过于敬畏,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惰性思维。听从别人的意见,走原来的老路,无疑是最省心省力的,萧规曹随,驾轻就熟,何其快哉!但是,曹参之所以走萧何的老路走得通,是因为他跟萧何处在同一个时代,面对的社会局面相类似。如果世变时移还不突破创新,那就是懒惰。固守俗见,懒于探索,怎能开创新天地?爱迪生坚持直流电安全的俗见,排斥交流电技术,惰性思维阻挡了他接受新技术;梅派演员,把梅兰芳的一腔一调、一举手一投足都奉为圭臬,认为这是最高标准,只需学习,无需改进,结果再未出真正的大家。懒于思考,惰于突破,只能是画地为牢。
能开新篇、谱新章的人,从来不臣服于俗见,不苟且于因循。邓小平不被搞市场经济就是向资本主义投降的俗见束缚,培育市场经济,打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华西村没有懒惰地遵循农村人就应该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慢节奏生活的旧俗见,大力发展工商业,让华西村成了农村建设的排头兵,让村民过上了现代化的新生活;阿里巴巴推动网上购物时,没有束缚于要依赖银行系统的俗见,开发了支付宝系统,助推了其商业扩张。不拘于成见,不苟且偷懒,方能走出旧藩篱,走向新天地。
所以,前人、众人的意见可行,大可轻车熟路走捷径;若出现了新问题,有了新情况,有了新视角,还拘于俗见、成见,则是软骨头,是懒汉。
愿我们,不被俗见遮望眼,开拓创新谱新篇。
【解析】【分析】【题干分析】“坚持俗见”与“突破俗见”之间是辩证关系,辩证关系(矛盾的对立统一)是指两个概念内涵的性质相反而又互相依存的关系。既然是关系,文中阐释清楚它们的联系就至关重要,切忌只谈一面,彼此孤立,不过可提醒人们要重视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突破俗见”)。这样命题既符合近些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要求。
俗见,即世俗的见解,它是大众对某一问题的相同点比较固定的看法。是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人们的相同看法。很多是生活、工作中的常理、常情。它们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有的则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有的则与文化习俗相关。常,意味着恒久不变,它是对世界普遍规律的一种概括,显示出它的正确性。坚持俗见源于主体对俗见正确性的认知,也可能源于对自身感性经验与智慧的一种笃定与自信。由于俗见不一定涵盖了世界规律的特殊性,囿于主体的时代、人生背景等因素,对俗见有的是对它的丰富与完善,如故事中对不龟手之药的性能的认知客人并未突破,只是扩大转移了它的适用范围。有的则是对它的完全否定与颠覆,如果这样,则说明它的正确性值得质疑。坚持俗见是守正,它能指导人们的实践;突破俗见是创新,它能丰富、深化人们的认识与实践。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人们为什么会坚持俗见?是不是所有的俗见都需要、都能被突破?而有些俗见又为什么能被突破?从哪里突破?被谁突破?是自己还是他人,是同时代的还是后人?突破前后的俗见各自又有着怎样不同的境界和价值观呢?这些问题,都可作深入思考。
【立意提取】
1.传统与突破。
2.突破是为了更好的继承。
3.坚守俗见,让其大放异彩。
【参考例文】 莫被俗见障目,敢于突破创新
有了不龟手之药的加持,避免了手裂之痛,漂洗丝絮是一份没有痛苦的事业,理应代代传承,何须它想?这是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但是,同一种药,别人能凭它裂土封侯,而发明者却不免于日夜劳碌,为何?
答曰,即使俗见曾被证明是真理,但若一味固守,不知突破,在新的时代,它就会变成障目之叶。我们有药,我们可以从事洴澼絖,是正确的,但正是这正确的俗见,阻碍了我们开发不龟手之药的新用途。
作为生活中的常理常情,俗见来自实践,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凝结着前人、众人的经验和智慧。对这些经验和智慧,我们理应敬畏。但是,任何真理,都可能只是局部的、一时的真理。牛顿的三大定律,在宏观、低速、弱力的场合,能准确地解释所有的力学现象,但若在高速、微观、强力的情况下,则要让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如果固守经典力学的藩篱不寻求突破,怎会有对宇宙和量子世界的新认知?所以说,“俗见”即使看上去正确,也应该敢于质疑它: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吗?敬畏它,但不等于要把它供在神坛上,完全臣服于它。
之所以固守俗见,除了源于过于敬畏,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惰性思维。听从别人的意见,走原来的老路,无疑是最省心省力的,萧规曹随,驾轻就熟,何其快哉!但是,曹参之所以走萧何的老路走得通,是因为他跟萧何处在同一个时代,面对的社会局面相类似。如果世变时移还不突破创新,那就是懒惰。固守俗见,懒于探索,怎能开创新天地?爱迪生坚持直流电安全的俗见,排斥交流电技术,惰性思维阻挡了他接受新技术;梅派演员,把梅兰芳的一腔一调、一举手一投足都奉为圭臬,认为这是最高标准,只需学习,无需改进,结果再未出真正的大家。懒于思考,惰于突破,只能是画地为牢。
能开新篇、谱新章的人,从来不臣服于俗见,不苟且于因循。邓小平不被搞市场经济就是向资本主义投降的俗见束缚,培育市场经济,打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华西村没有懒惰地遵循农村人就应该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慢节奏生活的旧俗见,大力发展工商业,让华西村成了农村建设的排头兵,让村民过上了现代化的新生活;阿里巴巴推动网上购物时,没有束缚于要依赖银行系统的俗见,开发了支付宝系统,助推了其商业扩张。不拘于成见,不苟且偷懒,方能走出旧藩篱,走向新天地。
所以,前人、众人的意见可行,大可轻车熟路走捷径;若出现了新问题,有了新情况,有了新视角,还拘于俗见、成见,则是软骨头,是懒汉。
愿我们,不被俗见遮望眼,开拓创新谱新篇。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考生要在平时掌握这种类型的审题和立意等方面的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