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9 复活(节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9 复活(节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16:5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复活(节选)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斜睨(nì)饶恕(shù)笑盈盈(yínɡ)嫣然一笑(yān)
B.褴褛(lán)哽住(ɡěnɡ)擤鼻子(mǐnɡ)夺眶而出(kuànɡ)
C.喉咙(hóu)鬈发(juǎn)瞟一眼(piǎo)模模糊糊(mó)
D.嫌恶(wù)不屑(xiè)典狱长(diǎn)窘态毕露(lóu)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
B.“马丽雅·卡尔洛夫那!”他转身对女看守说:“把玛丝洛娃带到外边来。”
C.“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D.“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复活》是晚年托尔斯泰最重要的作品,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
B.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的状况,政府制订了打击囤积居奇、投放紧缺商品的措施,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起了很好的作用。
C.托尔斯泰的记忆力和观察力是十分惊人的,他能迅速捕捉形象并长久地储存在头脑中,创作需要时,一“呼”即出。
D.博物馆里,有些参观者衣衫不整,高声喧哗,在展厅里吃东西、乱丢垃圾和不文明行为,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12年之久。
B.本书作者将伶人瑰丽而又哀婉的人生轨迹勾勒出来,尤其是行文皮里阳秋,含蕴丰富,使得这部作品更具别样精彩的阅读感受。
C.正因为有文学的影响,所以不论世事如何变幻,她始终能保留着心中那一份最初的浪漫与纯真,尽管在别人看来,有点不可理喻。
D.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
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聂赫留朵夫迫不及待地想把玛丝洛娃减刑的好消息告诉她。于是,获得了典狱长的批准后他带着御前办公室的减刑公文副本去探监。
B.玛丝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亚做苦工,为了替玛丝洛娃伸冤,聂赫留朵夫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聂赫留朵夫决定陪他去西伯利亚,并再次向她求婚。
C.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意志力极强又有着自由思想的人。他是军需官的儿子,认为父亲所挣的钱是不义之财,应该交还人民,为此跟家庭决裂。
D.玛丝洛娃认为自己同聂赫留朵夫结合会毁掉他的一生,而跟西蒙松一起,就可以使聂赫留朵夫恢复自由。所以出于对聂赫留朵夫的爱,她选择了西蒙松。
二、语言表达
6.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列夫·托尔斯泰忠告作家:绝对不要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则再三强调:作品要写得好,一定要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非常正确!但是要补充:作家的兴趣是什么,意愿是什么。因为归根到底,作家的作品不是写给自己看的,必须想到它对读者的影响。严肃的责任感对作家是同样重要的。
三、问答题
7.在此次见面中,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是怎样的态度?面对聂赫留朵夫的真诚忏悔,她为什么会是这种态度?
8.简述聂赫留朵夫低价出租土地的故事。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①
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一看见聂赫留朵夫,脸刷地红起来,迟疑不决地站住,然后皱起眉头,垂下眼睛,踏着走廊里的长地毯快步向他走来。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本想不同他握手,但后来还是向他伸出手,她的脸涨得越发红了。自从上次他们谈话时她发了脾气又道了歉以后,聂赫留朵夫还没有见到过她。他料想她今天的心情同上次一样。但今天她完全不同,脸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拘谨,羞怯,而且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对他很反感。他告诉她他将去彼得堡,并且把装着他从巴诺伏带来的照片的信封交给她。她默默地接过信封,把它插在围裙里。
“您在这儿好吗?”聂赫留朵夫问。
“没什么,挺好。”她说。
“我很替您高兴。总比那边好一些。”
“‘那边’指什么地方?”她问,顿时脸上泛起了红晕。
“那边就是牢里。”聂赫留朵夫赶快回答。
“好什么呀?”她问。
“我想这里的人好些,不像那边的人。”
“那边好人多得很。”她说。
“明肖夫母子的事我奔走过了,但愿他们能得到释放。”聂赫留朵夫说。
“但愿上帝保佑,那老太婆人真好。”她说,接着微微一笑。
“我今天要上彼得堡去。您的案子很快就会受理。我希望能撤销原判。”
“撤销也好,不撤销也好,如今对我都一样。”她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对您都一样,不过对我来说,您无罪释放也好,不释放也好,倒真的都一样。不管情况怎样,我都将照我说过的话去做。”他坚决地说。
她抬起头来。她那双斜睨的黑眼睛又象瞅着他的脸,又象瞅着别的地方。她整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神采。不过她嘴里所说的同她眼睛所说的截然不同。
“您何必说这种话呢!”她说。
“我说这话是要让您明白我的心意。”
“这事您已经说够了,用不着再说了。”她好容易忍住笑说。
病房里不知怎的喧闹起来。传来孩子的哭声。
“他们好象在叫我。”她不安地回头望望说。
“好吧,那么再见了。”他说。
她假装没有看见他伸出手来,没有跟他握手就转过身,竭力掩饰她的得意神气,沿着走廊的长地毯快步走去。
“她身上起了什么变化?她在想些什么?她有什么感受?她是要考验我,还是真的不能原谅我?她是没法把她的思想和感受说出来,还是不愿说?她的心肠变软了,还是怀恨在心?”聂赫留朵夫问自己,却怎么也无法回答。他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她变了,她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使他同她联结起来,而且使他同促成这变化的上帝联结起来。这样的联结使他欢欣鼓舞,心里充满温暖。
玛丝洛娃回到放有八张童床的病房里开始铺床。她铺床单的时候腰弯得太低,脚底一滑,差点儿跌一跤。一个脖子上扎着绷带的男孩,正在休养,看见她差点儿跌一跤,笑起来,玛丝洛娃也忍不住,在床边上一坐,发出响亮而富有感染性的笑声,逗得几个孩子都哈哈大笑。
这天白天,当房间里没有人时,玛丝洛娃几次从信封里取出照片,欣赏一下。晚上下班以后,她回到同另一个助理护士合住的房间里,又把照片从信封里取出来,含情脉脉地一动不动仔细察看着照片上的那几个人、他们的服装、阳台的台阶、灌木丛,以及灌木丛前面他的脸、她的脸和两位姑妈的脸,看了好半天。她看着这张发黄的褪色照片,怎么也看不够,特别是对她自己,对她那张额上鬈发飘飞的年轻美丽的脸看得出了神。她看得这样专心致志,连那个跟她同住的助理护士走进屋子,她都没有发觉。
“这是什么?是他给你的吗?”身体肥胖、心地善良的助理护士弯下腰来看照片,问道。“难道这是你吗?”
“不是我又是谁?”玛丝洛娃笑吟吟地瞧着同伴的脸说。
“那么这是谁?就是他?这是他母亲吗?”
“是姑妈。难道你认不出来?”玛丝洛娃问。
“怎么认得出来?整个模样都变了。我看离现在都有十年了吧!”
“不是十年,是隔了一辈子。”玛丝洛娃说。她的活泼样儿顿时消失,脸色变得阴郁,眉毛之间凹进去一条皱纹。
“怎么样?那边的生活一定很轻松吧?”
“哼,轻松,”玛丝洛娃闭上眼睛,摇摇头说,“比服苦役还要苦。”
“那为什么不抛下这种生活呢?”
“抛是想抛的,可是办不到。说这些做什么!”玛丝洛娃说着,霍地站起来,拿起照片往抽屉里一扔,好容易忍住愤怒的眼泪,砰地一声带上门,跑到走廊里。同伴的话使地想起她现在的处境,也使她想起当年在那边的生活,那些痛苦的夜晚,特别是谢肉节的夜晚。她想起那天她穿着一件酒迹斑斑的袒胸红绸连衣裙,蓬乱的头发上系着一个大红蝴蝶结,精疲力竭,浑身虚弱,喝得醉醺醺的,直到深夜两点才把客人们送走。她在那个瘦得皮包骨头的弹钢琴女人旁边坐下,向她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弹钢琴女人也诉说她处境的苦恼。她们立刻决定抛弃这种生活。她们以为这个夜晚已经过去,刚要走散,忽然听见有几个喝醉酒的客人在前厅喧闹。一个穿燕尾服、系白领带的矮小男人,满头大汗,酒气熏天,打着饱嗝,走过来一把搂住她的腰。他们旋转,跳舞,叫嚷,喝酒……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过着同样的日子。一个人怎么能不变!归根结蒂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对他的旧恨顿时又涌上她的心头。她真想把他训斥一番,痛骂一顿。她后悔今天错过机会没有再对他说:她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她决不受他欺骗,不让他在精神上利用她,就象从前在肉体上利用她那样,也不让他借她来显示他的宽宏大量。她在走廊长凳上坐了一会儿,然后回到小屋子里,为自己饱经沧桑的身世哭了好半天。
(选自《复活》第二部第13章,有删改)
【注释】①节选部分写聂赫留朵夫到监狱医院去看望任助理护士的玛丝洛娃。
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玛丝洛娃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时,本不想同他握手,但后来还是向他伸出手,说明她对聂赫留朵夫的行为内心有所触动。
B.玛丝洛娃离开聂赫留朵夫时假装没有看见他伸出手来,没有跟他握手就转过身,反映出她此时的拘谨与羞怯。
C.“不是十年,是隔了一辈子。”玛丝洛娃的话道出了内心的痛苦与愤恨:就是在“那个地方”,就是“那个人”,把她的一生毁掉了。
D.最后一段表明,玛丝洛娃当时受生活逼迫,根本没有办法与那种墮落的生活决裂,也没有勇气真正摆脱那种生活。
1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有大量的对话描写,这些对话真实细腻地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文中对玛丝洛娃晚上回到房间独自一人看照片时的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玛丝洛娃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C.教材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在“你”“您”之间转换,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本文一直称“您”,表现他对她的亲昵与尊重。
D.“霍地站起来,拿起照片往抽屉里一扔,……砰地一声带上门,跑到走廊里”,这一连串动作生动地展现出玛丝洛娃内心的痛苦。
11.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都一样”各有怎样的内涵。
12.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玛丝洛娃的心理变化过程。
五、写作
13.《复活》中,小说开头的聂赫留朵夫更像是一具傀儡,浮奢、空洞的生活已经让这个人毫无灵气可言,而之后觉醒的他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截然不同的新世界”。请写出他眼前的这个全新的世界。要求:运用第一人称,符合情理,不超过180个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无误;B项,“擤”应读“xǐnɡ”;C项,“鬈”应读“quán”;D项,“露”应读“l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项,“他转身对女看守说”是插入语,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故答案为:B。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3.【答案】B
【解析】【分析】A项, 语序不当,“晚年托尔斯泰最重要的作品”语序不当,应为“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B项无误。C项,语序不当,“观察力”和“记忆力”位置对调,与后半句的“捕捉形象”和“长久地储存”对应。D项,语序不当,“和不文明行为”并列不当,应改为“等等不文明行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的能力。病句的类型包括两面对一面、多重否定、中途易辙、缺少句子成分、逻辑颠倒、成分搭配不当等类型。做此类题型,首先明确病句的类型,然后结合选项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4.【答案】C
【解析】【分析】A项,惨淡经营:意思是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使用正确。B项,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使用正确。C项,不可理喻:意思是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句中指“浪漫与纯真”,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项,衣冠楚楚:意思是服装整齐漂亮。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对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平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做题时联系上下文进行辨析,分清词语的分类,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此类题型用排除法是最好的方法。
5.【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于是,获得了典狱长的批准后他带着御前办公室的减刑公文副本去探监”错误,没有获得典狱长批准,典狱长拒绝他去探监。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6.【答案】作家、作品、兴趣(或意愿)、责任感。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文段中筛选出关键词即可。读后可知,文段写作家在写作品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关键词:作家、作品、兴趣、读者、社会责任感。
故答案为:作家、作品、兴趣(或意愿)、责任感。
【点评】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中提取关键词的能力。提取关键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明确陈述的话题(对象);寻找与陈述对象(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将几个词语连缀成句(主谓结构);筛选,提炼出关键词。
7.【答案】面对聂赫留朵夫的真诚忏悔,玛丝洛娃表现出冷漠、敌视甚至是利用的态度。因为此时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当初给她造成的伤害、屈辱和苦难难以忘怀,聂赫留朵夫的出现使她回忆起了以前,内心感到异常痛苦。且她并不相信聂赫留朵夫的表白,也不对他抱有很大幻想和希望,她不想再次受到伤害。
8.【答案】聂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庄,把田地低价出租给农民,想改变农民对地主的依赖关系。他认为土地不能成为个人的财产,不能买卖,凡是土地给人类的利益,所有的人都应该有同等享受的权利。起初,农民半信半疑,不敢相信他的好心,经聂赫留朵夫再三解释,最后农民才接受了。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的整体把握能力。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聂赫留朵夫低价出租土地,起因是聂赫留朵夫回家乡处理田产时,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可聂赫留朵夫宣布的时候,一开始“农民都不作声,仿佛没有听懂他的话,或者不相信”,后来经过聂赫留朵夫再三解释和妥协处理,农民才接受了,最后结果是聂赫留朵夫吃了大亏,却还没有使农民满足。
故答案为:聂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庄,把田地低价出租给农民,想改变农民对地主的依赖关系。他认为土地不能成为个人的财产,不能买卖,凡是土地给人类的利益,所有的人都应该有同等享受的权利。起初,农民半信半疑,不敢相信他的好心,经聂赫留朵夫再三解释,最后农民才接受了。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的整体把握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答案】9.B
10.C
11.第一处:玛斯洛娃认为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她在外面的生活不一定比监狱生活好,如今她在与他人的互相关爱里获得了精神的满足,所以能否从监狱中出去对她而言都一样;第二处:聂赫留朵夫说“都一样”的意思是不管玛丝洛娃能否被释放,他都会一样兑现自己的诺言。
12.①开头部分玛斯洛娃见到聂赫留朵夫“脸刷地红起来”,表情“拘谨,羞怯”“接着微微一笑”等几处描写,表明玛丝洛娃心里的得意;②中间部分病房中玛丝洛娃“发出响亮而富有感染性的笑声”以及在房间里欣赏照片的细节,表明她心情的愉悦;③结尾部分与助理护士的对话,让她陷入对往昔生活的痛苦回忆,内心又充满恨意。
13.【答案】眼前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好,事实上除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之外,人与人之间还可以如此真诚无芥蒂的交往。沙皇特意下令为马斯洛娃改判,从苦役改为流放,她能够与她心爱的人西蒙斯结合,从而走向“新生”,真好!如今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今后我要更加积极地参加救灾工作,争取让更多的人“复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