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一、单选题
1.有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上面这句歌词的逻辑推论( )
A.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B.若经历风雨,则能看见彩虹。
C.除非经历风雨,否则不能看见彩虹。
D.凡看见彩虹的都应该是经历过风雨的。
2.针对地球冰川的研究发现,当冰川之下的火山开始喷发后,会快速产生蒸汽流,爆炸式穿透冰层,释放灰烬进入高空,并且产生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日前人们发现,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圆形平顶山丘也探测到这些矿物质,并且广泛而大量地存在。因此,人们推测火星早期是覆盖着冰原的,那里曾有过较多的火山活动。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
A.近日火星侦察影像频谱仪发现,火星南极存在火山。
B.火星地质活动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分形成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
C.沸石、硫化物和黏土这三类物质是仅在冰川下的火山活动后才会产生的独特物质。
D.在火星平顶山丘的岩石中发现了某种远古细菌,说明这里很可能曾经有水源。
3.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汽车事故出在中等速度的行驶中,极少的事故是出在大于150公里/小时的行驶速度上的,这就意味着高速行驶比较安全。以下最能反驳上述论证的一项是( )
A.高速行驶如果发生爆胎的话是很危险的。
B.由于多数人是中等速度开车,所以,多数事故出在中等速度的行驶中。
C.高速行驶的时候,特别是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速度过快就很难控制住。
D.与中等速度行驶中出现的汽车事故损害后果相比,高速行驶出现的汽车事故损害后果要严重得多。
4.请分析例句蕴含的逻辑关系,选出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的选项( )
例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惜时:奋斗)
A.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醒:智慧)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豁达)
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我:认真)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谦虚:谨慎)
5.众所周知,西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解决很多中医无法解决的病症,而中医依靠对人体经络和气血的特殊理解也治愈了很多令西医束手无策的难题,据此,针对某些复杂疾病,很多人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有必要的。上述这些人在论断时作的假设是( )
A.针对这些疾病的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相互结合,扬长避短。
B.这些疾病单独用中医疗法或者单独用西医疗法并不能有效治疗。
C.针对这些疾病,医疗界已经掌握了中西医疗法结合的方法。
D.针对这些疾病,医学界已经尝试了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下面的推论?( )
有人说看电视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可是对一所学校的调查发现,该校看电视时间较长的学生比看电视时间较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由此看来,看电视不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
A.该被调查学校的代表性不强。
B.看电视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有助于学习。
C.该学校小学生的父母经常让孩子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
D.该学校小学生的父母只有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才允许他们看电视。
7.下列各句中,内部逻辑关系成立的一句是( )
A.因为经常跑北京、上海等城市,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总比别人高明。
B.有人说中国人向来是最有骨气的,然而能说汪精卫有骨气吗?
C.会议都开一半了,张主任还没来,一定是路上又堵车了。
D.别看咱们的老王又黑又矮,但思考问题却比谁都周密。
8.根据下面的材料,可以推出的一项是( )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大问题。科学家和环保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无法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
A.只要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就能阻止气候变暖,人类就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
B.如果人类不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必定是因为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
C.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阻止气候变暖。
D.如果人类想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
二、语言表达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思维过程中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如同数学上的公理一样,虽然难以证明,但却是人类长期思维实践的正确反映,这就是“逻辑规律”。 。“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不能中途偷换概念,改变话题。“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个对象, ,肯定一个,就必须否定另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正如奥运会比赛,在同一个项目上,一个人 又没有获得金牌。“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是假的。比如不能说“这只羊不是动物”这句话是假的,又说“这只羊是动物”这句话也是假的。
三、问答题
10.“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诗人北岛《回答》中的两句诗。这两句诗反映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请调整这两句的语序回答以下问题。
①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2 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情与逻辑
马克斯·夏尔曼
我在法律学院读书,我深知,一位贤惠的妻子对于我今后的律师生涯至关重要。我对波莉垂青已久,但她在聪明这点上达不到我的要求,我急需提高她跟我的匹配度。
第二天晚上,我便约波莉出来。我们坐在学校的一棵橡树下,我给地开了一门逻辑课。
“逻辑,”我清了清喉咙说,“我们先来讲‘轻率归纳’。你不会讲法语,我不会讲法语,由此得出结论:明尼苏达大学里谁也不会讲法语。”
“真的吗?”波莉兴奋地说,“没人会?”
我憋住一肚子怨气:“波莉,这是谬误。结论下得过早,证据又不足。”
“接下来一个谬误叫做‘转移论题’,有个男人想来申请工作。老板问他的资历怎样,他回答说家里除了老婆还有6个孩子,老婆是个跛子,孩子们没吃没穿,屋子里床都没有。”
波莉那桃红色的脸颊上滚下一串泪珠:“啊,太可怜啦。”
“唉,是太可怜啦,”我应声附和道,“可这不足以为论点呀。那男人对老板关于他资历如何的问题避而不谈,却又想求得老板的同情。他是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你懂吗?”
“你手帕带来了吗?”她已泣不成声。
我将手帕递给了她,“下面,”我压低噪音说,“我们来讨论‘类比不当’,学生考试时该允许看教科书。毕竟嘛,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可以参考X光片;律师为被告辩护期间可以查看辩护书;木匠盖房子的时候则可以对照设计图,那么,学生考试时为什么就不准看呢?”
“好主意!”她热情洋溢地说。
“波莉,这论证全错了。医生、律师和木匠并不是在测验他们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学生却是在考试,这些情况完全不同,你可别把它们混为一谈啊。”
“现在讲‘假设非事实’。假如居里夫人没有把一张照相板留在装有沥青铀的抽屉里,那么当今世界还不知镭为何物呢。”
“对,对,”波莉颔首称是。
我冷冰冰地说:“这个论证是谬误。也许居里夫人会在晚些时候的某一天发现镭,也许别的什么人会发现它的。你不能以一个不真实的前提作为开端,从而引出任何站得住脚的结论。”
“下一个谬误是‘违反充足理由律’。有两个人在辩论,甲说:‘我的对手是个臭名昭著的骗子,他的话一句也不可信。’波莉,想想看,错在哪儿?”
“这是不公平的,”她气愤地说,“人家还没有开口,就被骂成骗子。那人家还有啥机会辩论呢?”
“正确!”我欣喜若狂地叫了起来,“波莉,我为你感到自豪。”
我花了这么多时间,总算没白费。我们的关系由逻辑改为浪漫的时候到了。
“波莉……”我们再次坐在那棵樟树下的时候,我说。
“亲爱的,”我笑容可掬地说,“我们已经在一块儿呆了五个晚上了,相处得很融洽,显然是情投意合。”
“轻率归纳。”波莉欢快地说。
“对不起,你说什么?”我问。
“轻率归纳,”她重复了一遍,“咱们只碰过五次头,怎么就说是情投意合了呢?”
这小淘气学得倒挺不错,“亲爱的,碰五次头够多了,你要知道一块糕是好糕,总不必把它吃光吧!”
“类比不当。”波莉脱口而出,“我不是糕,我是姑娘。”
我心置总觉得不是滋味,“波莉,我爱你。你对于我是整个世界。我的宝贝,请说一声你接受我,要不,我做人还有什么意思?我会消沉下去,我会饭莱不进,我会变成一个两眼凹陷、步履蹒跚的废物,到处流浪。”
“转移论题。”波莉说。
我咬紧牙关,说什么也得保持镇静。
“嗯,波莉,”我强装笑容地说,“你已经把谬误都学到手了。”
“这话一点不错。”她说着使劲点了点头。
“是谁教你的呢,波莉?”
“你呗。”
“对啦,你得感激我才是,亲爱的,要是没我,你一辈子也别想晓得这么多谬误。”
“假设非事实,”她迫不及待地说。
我暴跳如雷:“你到底接受不接受我?”
“今天下午我已答应过佩蒂(波莉的另一个追求者),说我接受他。”
我气得脚跟也站不稳了,“这骗子!”我尖叫着,“别接受他,波莉。他会撒谎,讲话从不算数。他是个騙子。”
“违反充足理由律。”波莉说。
“好吧,”我说,“既然你已成了逻辑学家,那么请问,你接受佩蒂的逻辑原因何在?”
“他有温度。”
(选自《爱情与逻辑),有改动)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波莉是一个愚笨的人,“我”教给她的逻辑学知识,她只关注逻辑学以外的东西,而她拒绝“我”的理由,也不具备逻辑合理性。
B.波莉其实是懂得逻辑的,当“我”给她上逻辑课时,她故意表现得很感性;当“我”和她谈论感情时,她表现出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出色。
C.佩蒂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小说着墨极少,但形象生动鲜明,与“我”相比,佩蒂更为温柔。
D.“我”在介绍转移论题这一谬误的时候,波莉哭了,可以看出波莉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
12.小说中“我”费尽心思也没有赢得波莉的芳心,请结合文本分析原因。
13.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鲜明,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
B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中“经历风雨”是“见彩虹”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见彩虹,必须经历风雨,但是经历风雨不必然导致见到彩虹,其等值于“不经历风雨→不能看见彩虹”。B项通过否定前件得到否定的后件,意思是经历风雨是见到彩虹的充分条件,是错误的推理,因此不能推出。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需要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分析选项给出的四种说法,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推断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逻辑问题。
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读写的能力,考查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
论点:人们推测火星早期是覆盖着冰原的,那里曾有过较多的火山活动。论据: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圆形平顶山丘也探测到地球冰川下的火山喷发产生的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要想补充前提,必须在论点与论据之间搭桥,即证明火山活动与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之间有联系,对应C.强调沸石、硫化物和黏土是冰川下火山活动产生的独特物质。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读写的能力,考查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所谓语言表达技能,就是《考试说明》所规定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做到简明、连贯、得体等表达技能。这些基本的表达技能,也是最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
3.【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
题干中强调的是“高速行驶比较安全”,观点是从各“速度段”的事故多少得出的ACD三项都和事故多少无关,只有B项属于否定论据,以“多数人是中等速度开车”为论据,反驳“极少的事故是出在大于150公里/小时的行驶速度上,就说明高速行驶比较安全”的观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掌握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逻辑推理方法是指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根据现实材料按逻辑思维的规律、规则形成概念、作出判断和进行推理的方法。延伸推导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已知信息的合理延伸来求得未知事项或未知信息的一种方法,也是通过已知的直接信息求得间接信息的方法。
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思想内容的能力。
例句中,正因为“少壮不努力”,才有了“老大徒伤悲”的结果,因此二者蕴含了因果关系。
A.“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体现的是“真”与“假”、“有”与“无”之间这种矛盾关系的统一与转化,并无“清醒”之意。另外,“假作真时真亦假”和“无为有处有还无”之间为并列关系,也并非题干中前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与例句逻辑关系不一致,故排除。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必有用”体现出了“自信”的心态,“千金散尽”则不在乎钱财,自然有“豁达”之意;另外,正因为“天生我材”,才有资格“千金散尽”,隐含着一种因果关系,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
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表达“自豪”之情,而非“自我”的意思,与例句逻辑关系不一致,故排除。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里能借鉴别人是含“谦虚”的意思,但并无“谨慎”之意,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故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掌握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需要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分析选项给出的四种说法,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推断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逻辑问题。
5.【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读写的能力,坚持考查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题属于假设前提型,题干的论点是:治疗有必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保证论证的成立,必须增加一个必要条件,逐一分析选项。A.增加了一个前提条件:这种中西医的治疗方法是可以结合的,如果二者不能结合,那么这种方法是不能采用的。B.只是重复论据的内容。C、D两项只能作为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读写的能力,坚持考查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技能,就是《考试说明》所规定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做到简明、连贯、得体等表达技能。这些基本的表达技能,也是最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
6.【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逻辑推断。
根据题干中的“看电视时间较长的学生比看电视时间较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可推出“看电视不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的结论。
D项指出只有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才可看电视,即说明题干论证是“因果倒置”,有力地削弱了题干论断。
A项削弱程度不如D项,B、C两项加强了该推论。
故答案为:D
【点评】 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掌握论述类文本的论点、论证(包括常见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论据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文本的论证结构,把握论证方法。
7.【答案】A
【解析】【分析】B项从逻辑角度分析,实质上是一个演绎推理,结论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汪精卫虽是中国人,但“中国人向来是最有骨气的”这个判断是“中国人”这个整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未必都具有。C项中的“一定”过于绝对,只能说“可能”。D项中的肤色、身材与人的思考周密与否没有因果联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逻辑知识的能力。平时要多看相关的知识。所谓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判断推理。它包含两个性质判断构成的前提,和一个性质判断构成的结论。
8.【答案】D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时,根据选项可以确定材料的关键语句为冒号后面的句子。关联词是“如果……那么……”,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条件是“我们不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结果是“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无法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A、C两项都割裂了条件和结果,故排除。B项“必定”表示必然判断或推理,根据材料可知,“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只是“人类不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的充分条件,不是绝对唯一的条件,故排除。D项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逻辑知识的能力。平时要多看相关的知识。所谓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判断推理。它包含两个性质判断构成的前提,和一个性质判断构成的结论。
9.【答案】逻辑规律主要有“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不能既获得了金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①空应填写一个总起句,总结前面的逻辑规律;根据后文的内容提到的三个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可以确定,空格处应填:逻辑规律主要有“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②空,根据后文的“肯定一个,就必须否定另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可以判断应填“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③空,是用实例来说明“矛盾律”的,根据后文的内容“又没有获得金牌”和句首的关联词“又”,可以确定该空应填“不能既获得了金牌”。
故答案为:逻辑规律主要有“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不能既获得了金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
10.【答案】①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②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把握逻辑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抓住“卑鄙”“通行证”“高尚”“墓志铭”等内容,然后结合题干要求,调整语序以表达不同的意思。结合“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分析可知,应该反映出一种表里不一和不合逻辑,故将“卑鄙”和“高尚”换位即可;结合“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分析可知,“卑鄙”“卑鄙者”“墓志铭”,“高尚”“高尚者”“通行证”一一对应,据此整理成句即可。
故答案为:①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②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逻辑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抓住“卑鄙”“通行证”“高尚”“墓志铭”等内容,然后结合题干要求,调整语序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答案】11.D
12.①感情与职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说明了“我”对感情的认知不正确。②“我”过于功利,只想着找一个在未来有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妻子,而没有顾及爱情需要更多的感情 时间 精力等的投入。③波莉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女孩,注重感情,讲求人性,活泼可爱,与“我”完全不是一类人。④“我”在感情上愚笨,丝毫不关心波莉听课时的反应,不懂得波莉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就强加给她逻辑知识,强行补课。
13.①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爱情线,一条是逻辑线,两条都是明线,双线合一,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小说艺术。②小说采用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能够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③小说结局富有戏剧性。小说前面部分不断地铺垫“我”对波莉的教导,而后面部分却出人意料的遭到波莉的拒绝。④小说选材详略得当。详写“我”与波莉的对话,略写波莉与佩蒂的故事,情节简洁明了。⑤小说语言幽默风趣,浅显易懂,把深奥的逻辑学知识容纳在对话当中,示例丰富,充满张力。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分析小说中重要情节的基本作用,把握小说主人公的基本形象。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A项,波莉“愚笨”于文无据,她拒绝“我”的理由逻辑上是合理的。
B项,“波莉其实是懂得逻辑的”错误,从原文判断出波莉的逻辑知识是“我”教的。
C项,“形象生动鲜明”错误,佩蒂的形象是波莉一句话带出的,不能说“生动鲜明”。
故答案为:D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本题实际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根据“一位贤惠的妻子对于我今后的律师生涯至关重要”“我对波莉垂青已久,但她在聪明这点上达不到我的要求,我急需提高她跟我的匹配度”概括出“我”过于功利;“我便约波莉出来。我们坐在学校的一棵橡树下,我给地开了一门逻辑课”约会时给波莉强行补逻辑课,概括出“我”对感情认知不正确;“波莉兴奋地说”“波莉那桃红色的脸颊上滚下一串泪珠”“她已泣不成声”“她热情洋溢地说”“波莉颔首称是”“波莉欢快地说”“她迫不及待地说”概括出波莉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女孩,注重感情,讲求人性,活泼可爱;根据“我清了清喉咙说”“我憋住一肚子怨气”“我压低噪音说”“我冷冰冰地说”“我咬紧牙关,说什么也得保持镇静”“我暴跳如雷”概括出“我”过于理性,过于逻辑,把感情与职业混为一谈,过于功利,感情上愚笨。可见“我”与波莉在性格、在对爱情的理解上不是一类人。“我”之所以费尽心思也没有赢得波莉的芳心,就是因为“我”过于把职业化的东西运用到感情之上,显示出自己过于理性的一种态度,同时也反应出“我”对感情的理解,“我”只想找一个能够在事业上帮助自己的人,并没有凸显出对于爱情的执着理解。
故答案为: ①感情与职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说明了“我”对感情的认知不正确。②“我”过于功利,只想着找一个在未来有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妻子,而没有顾及爱情需要更多的感情 时间 精力等的投入。③波莉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女孩,注重感情,讲求人性,活泼可爱,与“我”完全不是一类人。④“我”在感情上愚笨,丝毫不关心波莉听课时的反应,不懂得波莉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就强加给她逻辑知识,强行补课。
1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这篇小说题目是“爱情与逻辑”,采用双线性的结构组织行文,小说以“我”与波莉约会时给她讲逻辑知识,强行补逻辑课为主要内容展开情节,分别以爱情和逻辑进行串联,两条主线都是融合一体的。同时小说通篇采用“我”与波莉对话的形式展开情节,情节紧凑,推进情节发展迅速,在文本中也显得极为有艺术特色,通过对话还能更加直接的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如波莉“真的吗?”“啊,太可怜啦”“这是不公平的,”可以看出她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女孩,注重感情,讲求人性,活泼可爱。特别是小说的语言“我们坐在学校的一棵橡树下,我给地开了一门逻辑课”“我们先来讲‘轻率归纳’”“我们的关系由逻辑改为浪漫的时候到了”“这小淘气学得倒挺不错”“‘违反充足理由律’波莉说”风趣幽默,显示出强大的语言能力。考生从情节结构安排、对话形式、详略处理以及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①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爱情线,一条是逻辑线,两条都是明线,双线合一,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小说艺术。②小说采用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能够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③小说结局富有戏剧性。小说前面部分不断地铺垫“我”对波莉的教导,而后面部分却出人意料的遭到波莉的拒绝。④小说选材详略得当。详写“我”与波莉的对话,略写波莉与佩蒂的故事,情节简洁明了。⑤小说语言幽默风趣,浅显易懂,把深奥的逻辑学知识容纳在对话当中,示例丰富,充满张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