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16:5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
一、单选题
1.下列诗句不能表现时间变化的一项是(  )
A.海上明月共潮生 B.皎皎空中孤月轮
C.玉户帘中卷不去 D.江潭落月复西斜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生代代无穷已 穷已:穷尽,终了
B.但见长江送流水 但见:只见,仅见
C.此时相望不相闻 相闻:互相传颂
D.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月:趁着月光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B.张若虚在唐开元初与贺知章、张九龄、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C.《春江花月夜》一诗中“青枫浦上不胜愁”一句化用了“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和“送美人兮南浦”几句诗。
D.《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
4.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D.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二、默写
5.默写
(1)《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的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上,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以“鸿雁”与“鱼龙”为意象,说明了游子佳人音讯断绝的情况。
(3)《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了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   ,   。”
三、翻译
6.—词多义
宛转
江流宛转绕芳甸(  ) 宛转娥眉马前死(  )
徘徊
可怜楼上月徘徊(  ) 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  )
四、语言表达
7.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热的乡思。
五、问答题
8.“月”这一意象在《春江花月夜》中有何作用?
9.阅读《春江花月夜》,思考:为什么“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
10.“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包含了作者什么情感?《春江花月夜》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邺都引①
[唐]张说
君不见魏武②草创争天禄③,群雄睚毗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④漳河曲。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旁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春江花月夜 (节选)
[唐]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14年,作者贬相州刺史期间。②魏武,指魏武帝曹操。213年曹操封为魏王,定都于邺。③天禄,天赐的福禄,后多指帝位。④汗漫,漫无边际。
11.下列对本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中,在“昼携壮士破坚阵”的紧张后紧接以“夜接词人赋华屋”的清雅,是为了凸显曹操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
B.第一首诗“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侧面描写曹操的政绩,城池绵延环绕,桑榆沿河密布,一派富庶的景象。
C.第二首诗,作者面对辽阔江天的一轮孤月,由写景转向人生的思考,借月阐理,兼有抒情,为下文写相思起到过渡作用。
D.第二首诗中,“白云”飘忽,比喻游子像白云一样缓缓离去,行踪不定,“青枫浦”更是增添了思妇、游子离别之愁苦。
12.请分析两首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有何异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A项,抓住“共潮生”;B项,抓住“孤月轮”;D项,抓住“落月复西斜”,三项分别表明了月亮的升起——高悬——西斜,突出时间的变化。C项,表明月光的皎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不能表现时间变化的一项”,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然后判断是否能表现时间的变化。
2.【答案】C
【解析】【分析】C项,相闻:互通音信。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3.【答案】B
【解析】【分析】B.张九龄错,应为张旭。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得能力。要认真分析句子中的语言。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平时多积累。
4.【答案】A
【解析】【分析】 A项,选项“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的说法错误。用简单的数学九九乘法表一算,四句一换韵,总共三十六句,所以共换九韵,而不是“共换八韵”。A错误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B正确
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 踪不定。C正确
D: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5.【答案】(1)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解析】【分析
易错字:滟、潜
故答案为: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审题,定位正确的句子,写完后反复检查易错字,尤其是难写字、易混字、通假字、虚词
6.【答案】动词,辗转;形容词,凄楚缠绵态;动词,往返回旋,来回地走;动词,犹豫不决
【解析】【分析】
江流宛转绕芳甸,动词,辗转,译文“弯曲宛转的江流绕过芳香的草甸” 。
宛转娥眉马前死,形容词,凄楚缠绵态,译文“这凄楚缠绵的绝代美人啊,只得被缢死在马前”。
可怜楼上月徘徊,动词,往返回旋,来回地走,译文“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
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译文“如果留恋暂时的既得利益,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
故答案为:动词,辗转;形容词,凄楚缠绵态;动词,往返回旋,来回地走;动词,犹豫不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此处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7.【答案】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人们把它看作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它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它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解析】【分析】第一步,先找出句子的陈述的对象“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然后找到句子的谓语和宾语“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热的乡思”,主干为: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热的乡思。
第二步,先找出长句中从不同角度对明月进行阐释和描写的定语成分: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它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最后把这些修饰成分改成单句:把“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改成“人们把它看作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把“姣好和媚人的”改成“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把“对它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改成“人们对它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人们把它看作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它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它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点评】本题考查长句变换成短句的能力。首先,准确把握句子的意思,认真分析句子的成分,分清主次,提取主要信息,作为主干句。其次,在找出主干句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其他成分,明确应当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组合,才能使所改写的句子既准确地表达了原意,又语句顺畅,合乎逻辑。
8.【答案】“月”在文中起了线索的作用。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叹、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回答:“月”这一意象在文中有何作用?这首《春江花月夜》,全文重点的意象就是“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写月亮与潮水一起涨;最后“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到月的消失,有一个时间的转换、岁月的更迭感,从结构来是串联全诗的线索;同时,月亮的深沉起落的描写,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交相辉映,“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等具有人生哲理思考意蕴的句子,与月的起落浮沉相映衬,情景交融,加深了作品的主题,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答案为:“月”在文中起了线索的作用。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叹、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句意象,品味其表达作用的能力。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景物描写的基本做题方法:首先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其次就是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手法,进而结合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旨意。
9.【答案】因为月光涤荡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解析】【分析】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意思是: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空里流霜不觉飞”写的是空中,是抬头仰望所见。这里采用暗喻的手法,月色虽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流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像霜那样“飞”,写出了月色的柔和细腻。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故答案为:因为月光涤荡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
答题思路:由词到句(先解释关键词语,后说整句意思),由象到情(先说意象再到深层情感),由言到理(由表层意思到内蕴的道理)。在赏析关键诗句时,要注重诗句所使用的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鉴赏。比如修辞手法方面,使用比喻会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使用拟人会使诗句更加富有情趣,使用典故能使诗句意蕴更加丰富等。
10.【答案】面对辽阔江天的一轮孤月,诗人不禁浮想联翩,神思飞跃。这两句发问既是天真稚气的问,又是深沉的问,也是永无答案的问。反复琢磨,就会发现,这两句发问中又藏着无限玄机,有旷世的孤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这句诗的含义是:江边谁最先看到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照临人间的?
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有一种旷世的孤独包含在里边。
答案为:面对辽阔江天的一轮孤月,诗人不禁浮想联翩,神思飞跃。这两句发问既是天真稚气的问,又是深沉的问,也是永无答案的问。反复琢磨,就会发现,这两句发问中又藏着无限玄机,有旷世的孤独。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答案】11.A
12.异:“城郭为墟人改代,但有西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比,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同:都抒发了对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感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题三步法。第一步,标注选项敏感点,题干中各个选项的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赏析”,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第二步,找全原诗对应点,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诗寻找对应点,注意是否有曲解文意、以今律古的问题,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依据。第三步,落实命题设误点,根据“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手法)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需要记住各类基本题材诗歌常见的情感,再结合本诗歌作具体分析。答题步骤:先点出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的词)再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是为了凸显曹操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错误,是为了表现曹操极具儒将风度的形象。A错误 B:第一首诗“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侧面描写曹操的政绩,城池绵延环绕,桑榆沿河密布,一派富庶的景象。B正确 C:第二首诗,作者面对辽阔江天的一轮孤月,由写景转向人生的思考,借月阐理,兼有抒情,为下文写相思起到过渡作用。C正确 D:第二首诗中,“白云”飘忽,比喻游子像白云一样缓缓离去,行踪不定,“青枫浦”更是增添了思妇、游子离别之愁苦。D正确
故答案为:A。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城郭为虚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都邑已经变为废墟,朝代已经更替,只有自然之景依旧,结合诗句前文,两相对比,可知作者抒发的是对曹魏颓败,世事无常的惋惜之情以及时光易逝、人生如寄的感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体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人生代代相继,能够和年年如此的江月共存表现了宇宙永恒,生命无限。结合诗句前文对春江花月夜美好景色的描写,可知作者抒发的是对美景和人生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二句,是通过曹魏时代的城郭建筑今已凋蔽颓败揭示邺都环境的今昔变迁,主要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两首诗都抒发了对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感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