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16:5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
一、单选题
1.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朝如青丝暮成雪 B.陈王昔时宴平乐
C.会须一饮三百杯 D.与尔同销万古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B.但愿长醉不愿醒 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将进酒,杯莫停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下列各句对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4.下列对《将进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句用了夸张、比兴和反衬的手法,以黄河奔流入海喻时光飞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语言豪壮,慷慨悲凉。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极言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虽怀才不遇但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D.诗歌结束于“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将一己的愁苦夸张成“万古愁”,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激之情。
二、默写
5.默写
(1)《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   ,   。”
(2)《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了黄河的浩大声势的诗句:“   ,   。”
(3)《将进酒》中突出表现诗人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   ,   。”
三、语言表达
6.选择高中语文课本中你最喜欢的一篇课文,仿照例句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方法,写一段话。
例句:最喜欢李白的《将进酒》。不事雕琢的文辞,汪洋恣肆的退思迩想,宛如一曲豪放的咏叹调。豪情满怀,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千古绝唱啊!
最喜欢:
四、问答题
7.“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将进酒》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字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全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汉乐府旧题。将,请。进酒,饮酒。
B.李白怀才不遇,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登高宴饮,借酒抒情,一泄其寂寞的愁怀,由此产生了《将进酒》这首古体律诗。
C.诗中所云“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愿醒”等语句,表面看是宣扬及时行乐,实则展现了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
D.诗人在诗中有对人生失意的激愤和慨叹,有对时光流逝的暗示,但总的基调却是豪迈激昂的,展现了其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9.请简要赏析李白《将进酒》的抒情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
〔唐代〕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注释】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 此诗通过大胆诡异的想象力,直抒胸臆表达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B.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
C.作者写花瓣随风如雨而落,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死亡为代价的。何等奢侈的美丽。
D.诗歌结尾笔锋突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用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
11.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鉴赏此诗与李白《将进酒》的不同之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C、D三项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项是用典。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认真阅读每个句子,分析使用的修辞手法,再做出选择。
2.【答案】A
【解析】【分析】A项,第一个“尔”,第二人称代词,你;第二个“尔”,语气词,表肯定;
B项,“但”,只、仅,副词;
C项,“为”,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作用,为什么;
D项,“莫”,不要、别,副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3.【答案】B
【解析】【分析】B项,“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意思是“劝酒歌”。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句用了夸张、比兴和反衬的手法,以黄河奔流入海喻时光飞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语言豪壮,慷慨悲凉。A正确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极言时光易逝,人生易老。B正确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虽怀才不遇但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C正确
D.“诗人将一己的愁苦夸张成‘万古愁’,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激之情”错误,“万古愁”表现了诗人历史的眼光,与“古来圣贤皆寂寞”相呼应,指出怀才不遇的愁苦古已有之,将一己之愁推广至了自古以来怀才不遇的英雄。且此句表达的是狂放之情而非愤激之情。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题三步法。第一步,标注选项敏感点,题干中各个选项的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赏析”,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第二步,找全原诗对应点,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诗寻找对应点,注意是否有曲解文意、以今律古的问题,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依据。第三步,落实命题设误点,根据“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手法)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5.【答案】(1)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解析】【分析】易错字:惟、馔
故答案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审题,定位正确的句子,写完后反复检查易错字,尤其是难写字、易混字、通假字、虚词
6.【答案】示例:(最喜欢)王勃的《滕王阁序》。惊艳天下的词采,行云流水的思想律动,仿佛一幅精美的山水面。心绪飘飞,任意挥洒,收放白如,百代奇文啊!
【解析】【分析】作者和作品正确,内容正确,句式相同,比喻修辞格恰当,用词准确。非高中语文课文最好。
【点评】此题考查续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例句的特点,从描述对象和内容上的特征进行仿写
7.【答案】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愿醒。这里,诗人用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意思是: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本句中“寂寞”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作者在说古人“寂寞”的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寂寞”之情,因此只希望长久沉醉不愿清醒。此句诗人用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也表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
答案为: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愿醒。这里,诗人用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需要记住各类基本题材诗歌常见的情感,再结合本诗歌作具体分析。答题步骤:先点出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的词)再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
【答案】8.B
9.①直抒胸臆。“钟鼓馔玉不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与尔同销万古愁”直接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忧郁、激愤之情,并表达了渴望建立功业的强烈意愿。
②用典。诗人借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并化用其《名都篇》诗句传达出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
③借议论抒情。诗人开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从空间和时间上写出人生易老,生命短促、渺小;又以“莫使”“空”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等语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用世渴望和自信。
④借叙事抒情。四组三字短句叙写酒席上劝酒情境,生逢知己、酒逢对手,诗人的积极乐观跃然纸上。又转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引出下文对自我的豪迈自信、怀才不遇的激愤与积极用世的渴望的书写,情感深沉,诗歌节奏富于变化。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8.B.“古体律诗”是错误的。本诗是一首古体诗,而不是律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分绝句和律诗。没有“古体律诗”的说法。
故答案为:B
9.本诗有明显的直接抒情,比如“欢”“乐”“寂寞”“欢谑”“愁”等,这些带有情感词的诗句抒发了诗人乐观豪迈、因怀才不遇而寂寞忧愤、渴望用世的情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从空间上写出了波澜壮阔的景象,从而写出人生的渺小。“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从时间上悲叹人生的苦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莫”和“空”都具有否定的意味,用双重否定来代替平铺直叙。“天生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 等语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用世渴望和自信。所以本诗又借议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组三字短句叙写酒席上劝酒的情境,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诗人的积极乐观跃然纸上。而“请君为我倾耳听”引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诗人的情感由狂放转而为愤激,写出了作者的豪迈自信和怀才不已的愤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积极用世的渴望。所以作者也借叙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运用典故。“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写到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这里面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并且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陈王”曹植于曹丕、曹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激起诗人的同情,同时也传达出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
【答案】10.A
11.艺术手法方面:意象选择不同;意境营造不同;抒情方式不同。
思想感情方面:李白悲壮,有信心和力量;李贺悲伤,是厌世和压抑。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10.A.“直抒胸臆表达对人生苦短的哀叹”错误,此诗借助场面描写(酒宴)、景物描写(桃花)、历史典故(刘伶)来抒发感情,而非直抒胸臆。
故答案为:A
11.艺术手法方面:意象上,李白的诗,意象为黄河、大海等奇伟的景象,再加上巨大的数额,都显示了盛唐诗歌的气势魄力。李贺的诗,意象多为珠、玉、花、雨、皓齿、细腰一类偏于细美之物。它的场面热烈,色彩富丽,但由于结尾四句的反跌,热烈和富丽反而引向空虚和幻灭;意境及抒情方式上,李白的诗歌,一开始以比兴手法展现的是黄河由天而降,东奔大海的景象,使人震荡不安,而席间的饮者,不以散尽千金为可惜,不以富贵圣贤为羡,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其间用典抒情,直抒胸臆,要学曹植宴客,纵情欢虐;要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要卖掉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销尽万古愁,这种诗境,显得壮浪纵情,气势磅礴。李贺之作倾向于描写,描绘的是一个花天酒地的宴席……但它的描写所带来的效应不是使人精神越发外向,通向广阔的天地,而是让人更加颓废,外界的景象又以春天日暮、花落如雨和荒冢古墓为标志,沉重地压在与宴者心上。这样,就造成整个诗境的局促与压抑,与李白诗境的扩大开张,大异其趣;思想感情方面:在李白诗中,那雄伟奔放的黄河,象征性地体现着诗人的精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充满自信,对自己的高材和价值有充分的估计。诗中无论是悲秋还是欢乐,是愤郁还是自信,都以强有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绝不纤弱与气馁。它体现了不仅属于李白个人,同时也是属于盛唐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李贺的诗反映了诗人心理的沉闷窒塞,精神的软弱内倾。诗人以极为新艳的词语,描写了槽滴朱红的美酒,烹龙砲凤的佳肴的宴饮场面,充分表现了诗人在物欲驱使下心灵的追求,而在兴致似乎是最高最浓的当儿,诗人心底上的浓厚阴影,暴露出李贺追求“终日酩酊醉”的思想逻辑,这与李白相比,心灵是孱弱和灰暗的。李贺所追求的是一种麻醉,他有无穷无尽徘徊与生和死之间的忧虑和悲伤,与李白悲中见壮,虽然怀着万古愁,而仍对未来抱有充分信心是很不相同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