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长征胜利万岁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闽(mǐn) 黔(qián) 滇(diān)
B.追剿(jiǎo) 熙熙攘攘(rǎng) 给养(jǐ)
C.跋(bá)涉 窑(yáo)洞 迂回(yū)
D.娄山(lóu) 马镫(dēng) 寒噤(jìn)
2.下列诗词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人民军队不仅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丰碑,而且谱写了长征这样的伟大英雄史诗。
C.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D.9月11日,“革命理想高于天”雕塑落成暨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祭奠仪式,在广西桂林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举行。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位孤苦伶仃的老人平时一个人独居,他的两个女儿只能在周末或节假日来看望他。
②这条淤积严重、排水不畅的河流,两岸有几个城市,如果遇到山洪暴发,后果不堪设想。
③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愿意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化干戈为玉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发展、协商、共荣为潮流的今天,动辄兵戎相见的霸权主义思想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⑤尖刀排快到鹰嘴崖时,杨排长拿出行军地图一看,幡然醒悟——前面就是他们的目的地鹰嘴崖了。
⑥在西柏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运筹帷幄,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⑦盘踞在千佛山的反动民团经常下山抢劫财物,开枪打死打伤百姓,制造了一次次惨绝人寰的屠杀。
⑧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A.①④⑧ B.②③⑥ C.⑤⑥⑦ D.④⑥⑧
二、语言表达
5.某中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结合下图写一段解说词,介绍红军长征的大致经过和精神。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
三、问答题
6.《长征胜利万岁》中如何理解毛泽东“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和在当时的意义?
7.阅读《长征胜利万岁》中的这段话,思考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和整个红军一样”?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是的,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现在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8.《长征胜利万岁》中,此三段写了什么内容?战士们看到区苏维埃政府牌子后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试分析。
我们在蓝盈盈的天空下,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我们早就听说,吴起镇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名将吴起的功绩而命名的小镇。可是走进镇子一看,除了一条小河,一排古老的窑洞之外,却看不出有什么纪念吴起的古迹,倒是一个窑洞口旁边挂着的一块牌子吸引了我们。啊,原来这里挂的是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
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雪山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难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苏维埃。如今,在陕北吴起镇的窑洞门口,终于又见到了这个名字!
区、乡苏维埃政府的同志来了,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同志用大气磅礴的诗句,讴歌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85年前,红军指战员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筑起了巍峨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长征最艰难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指战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跟党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没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精神支柱不能缺少。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主席曾引用徐解秀老人的话,道出了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军队坚守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才给我们以全力的支持拥护。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造福人民,就能永远赢得人民支持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坚韧的力量。在原第13集团军军史馆里,有一件“半截皮带”的展品,说的是三过草地的一个班早已断粮断炊,不得不把身上的皮带拿来充饥。战士周广才忍不住攥紧剩下的最后半截皮带,含着泪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带着它见毛主席吧!”衣衫褴褛、忍饥挨饿,敌人围追堵截,高山终年积雪,草地沼泽遍布……这些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锻造着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战争的主体还是人,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永不过时。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革命意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遵义会议之后,我军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重新回到“十六字诀”这一战法运用上,才有了牵着敌人鼻子走的战略主动,才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才有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后来,正是依靠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思想和战法,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作战理论、作战思想和破敌之法,如此才能掌握制胜先机,打赢未来战争。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这样的唤醒跨越时空,让我们至今仍能听到长征的呼唤,感受到理想的崇高、精神的伟力。新的征途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就能迈过一道道沟坎,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节选自何东平《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材料二:
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赶来了,妄图报复。
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
这是十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地。
八时整,我们埋伏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王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起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脚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节选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诗句“万水千山只等闲”,既写出了红军长征路程之遥,又表现了红军蔑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B.周广才宁冒饿死的危险也要留下“半截皮带”,是因为其身上有着无比坚韧的精神力量,而且想把它作为纪念。
C.遵义会议后,红军抛弃了从前一直过于死板的战争指导原则,变得十分灵活,于是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
D.马鸿逵和马鸿宾的骑兵、鲁大昌的国民党军尾追红军而来,结果在吴起镇一带遭到了中央红军的沉重打击。
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许多红军战士不知道最终会在陕北落脚,但他们有着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B.对于“什么是共产党”,徐解秀老人没有下定义,而是用具体行为进行生动解说,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C.“敌人围追堵截……遍布”形成排比,以雄浑的气势、铿锵的语调表现了红军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D.毛泽东指挥红军借伏击战以少胜多打败追敌,生动阐释了什么是制胜先机、争取主动的战争智慧。
11.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河南发生洪灾后,郑州优秀党员彭峰抗洪中连续工作3天2夜,在跳入塌方处、关闭供水阀门时,体力不支牺牲。
B.广西扶贫干部黄文秀在汽车里程表显示出两万五千的数据时,在微信中写道:“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C.我们要讲好长征故事,把伟大的长征精神,通过不同的形式,讲述给更多人听,让它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D.有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大国工匠高凤林,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他都予以拒绝。
12.两则材料都表达了对长征精神的赞颂,但表达方式不一样,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13.对于吴起镇战斗,杨成武没有过多地对战士们进行动作、语言、肖像等细节描写,为什么?
五、写作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长征不仅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来发扬长征精神,我建议把长征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运动,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曾参加过长征的李中权将军告诉选手们:“我当年长征时,才二十出头,真的是吃过草根,吃过皮带。你们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材料二 除了走路外一切都是形式:没有敌人围攻追杀;渡河有人给准备船;洪水过了再下水;爬山给准备向导、绳索并提供天气预报……有医生全程跟踪,没有任何危险。这是什么长征呀?分明是在作秀。
材料三 崔永元坦承:“的确,现在长征路线的交通等条件都发生巨变,也没有敌人在追我们,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这是在炒作,那请他们来走一回。现在有多少人能放弃一年的时间,像我们的选手一样,作出思考,牺牲利益去体会一种精神。”
2006年在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年后,崔永元带着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七十年前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活动的任务。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你也发表一下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D项, 马镫(dēng)错误,应为:马镫 dèng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借代是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
A项用“衣冠”来代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及卿大夫的礼冠,用来代指皇帝。
B项中的“绿”,用颜色来代指树叶。
D项中的“烽烟”代指战争。
只有C项没有使用借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3.【答案】D
【解析】【分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十送红军》等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B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将“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对调。C项,成分残缺,“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成为”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可在其后加“的精神动力”。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本题要求选出“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①孤苦伶仃: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孤单困苦,没有依靠。“孤苦伶仃”与有“两个女儿”矛盾,不合语境。②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这里是形容如果遇到山洪暴发,两岸的几个城市有可能会出现被淹的情况,使用恰当。③化于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化于戈为玉帛”只能用于处于战争状态的双方,不合语境;④兵戎相见: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这里形容霸权主义思想,使用正确。⑤“幡然醒悟”用于对错误明白过来或悔改,语境中并无此意;⑥运筹帷幄:指制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此处形容毛泽东的指挥,使用正确。⑦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惨绝人寰”多用于重大的屠杀事件,此处大词小用。⑧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这里是形容中国经济发展与实际相符,使用正确。因此②④⑥⑧句中的成语使用都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
5.【答案】红军长征起于瑞金,止于延安,行程二万五千里。途中,将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战役,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是人类精神的丰碑,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解题时,先仔细阅读线路图,筛选出重要事件,然后按先后顺序陈述,并据此概括出长征所体现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
故答案为:红军长征起于瑞金,止于延安,行程二万五千里。途中,将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战役,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是人类精神的丰碑,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6.【答案】①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和评价,使文章从上文写红军指战员对长征胜利的激动与兴奋,上升到对长征胜利的理性认识层面,是文章内容的深入与推进,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同时,以长征的史无前例、长征的伟大和长征的精神,为节选部分的标题“长征胜利万岁”做了一个必要而有力的注脚——“长征胜利万岁”绝不仅仅是一种激情之下的冲动表达,而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这一壮举的高度赞扬,是对长征胜利的一种源于理想信念的热情欢呼。②毛泽东这句话使红军指战员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激发了红军指战员对革命胜利的信心。这句话告诉红军指战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开创的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这是一个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事业,是一个必定走向胜利的事业。在当时红军长征损失巨大,革命力量锐减的情况下,有利于及时打消有可能在一些人心里产生的消极悲观情绪,使红军指战员认识到共产党和红军力量的伟大,认识到所从事的事业的伟大,看到革命的光明前途,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革命胜利的信心。
【解析】【分析】“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和评价,使文章从上文写红军指战员对长征胜利的激动与兴奋,上升到对长征胜利的理性认识层面,是文章内容的深入与推进,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可知以长征的史无前例、长征的伟大和长征的精神,为节选部分的标题“长征胜利万岁”做了一个必要而有力的注脚——“长征胜利万岁”绝不仅仅是一种激情之下的冲动表达,而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这一壮举的高度赞扬,是对长征胜利的一种源于理想信念的热情欢呼,即“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作用方面,毛泽东这句话使红军指战员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激发了红军指战员对革命胜利的信心。毛泽东这句话总结上文对长征的功绩和意义的阐述,宣告了长征的胜利。从心理方面分析对红军指战员的作用,对于共产党在特定时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信心,有很积极的作用。
故答案为:①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和评价,使文章从上文写红军指战员对长征胜利的激动与兴奋,上升到对长征胜利的理性认识层面,是文章内容的深入与推进,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同时,以长征的史无前例、长征的伟大和长征的精神,为节选部分的标题“长征胜利万岁”做了一个必要而有力的注脚——“长征胜利万岁”绝不仅仅是一种激情之下的冲动表达,而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这一壮举的高度赞扬,是对长征胜利的一种源于理想信念的热情欢呼。②毛泽东这句话使红军指战员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激发了红军指战员对革命胜利的信心。这句话告诉红军指战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开创的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这是一个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事业,是一个必定走向胜利的事业。在当时红军长征损失巨大,革命力量锐减的情况下,有利于及时打消有可能在一些人心里产生的消极悲观情绪,使红军指战员认识到共产党和红军力量的伟大,认识到所从事的事业的伟大,看到革命的光明前途,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革命胜利的信心。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作用和意义的能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
7.【答案】“和整个红军一样”表明红四团是红军的一个缩影,文章以点带面,以红四团指战员的感受表现所有红军指战员的感受。简要回顾长征的艰难,交代指战员兴奋、激动的缘由。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及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可用以果溯因法,思考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和特点;结构上,是否铺垫或总结,要思考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概括大意可分层次提取关键信息,最后整合为答案。“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可见,作者是以自己亲身经历的长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呈现整个红军的的感受,“红四团”就是红军的缩影,“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所有红军的指战员一样,都为长征胜利而感到激动、兴奋;“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段话浓缩了一年多来艰难的长征路,可见这次胜利是克服重重困难,付出了牺牲才得到的,因此作者说“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既交代了兴奋激动的缘由,又以反问句深化了情感,从而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红军战士们内心的喜悦之情。
故答案为:“和整个红军一样”表明红四团是红军的一个缩影,文章以点带面,以红四团指战员的感受表现所有红军指战员的感受。简要回顾长征的艰难,交代指战员兴奋、激动的缘由。
【点评】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及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可用以果溯因法,思考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和特点;结构上,是否铺垫或总结,要思考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概括大意可分层次提取关键信息,最后整合为答案。
8.【答案】以上三段,写吴起镇的名气大与并无古迹形成反差,凸显了区苏维埃政府牌子带给指战员的亲切感。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我们早就听说,吴起镇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名将吴起的功绩而命名的小镇。可是走进镇子一看,除了一条小河,一排古老的窑洞之外,却看不出有什么纪念吴起的古迹”,可知写吴起镇的名气大与并无古迹形成反差;“倒是一个窑洞口旁边挂着的一块牌子吸引了我们”“啊,原来这里挂的是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可知凸显了区苏维埃政府牌子带给指战员的亲切感。
故答案为:以上三段,写吴起镇的名气大与并无古迹形成反差,凸显了区苏维埃政府牌子带给指战员的亲切感。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答案】9.C
10.B
11.D
12.①材料一采用了议论的方式,深入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可以从中汲取奋斗力量的意义。②材料二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方式,交代红军打败敌军的战斗过程,借此歌颂了红军智慧、勇敢、不怕牺牲、勇于夺取胜利的精神。
13.①体裁的限制。本文是纪实性回忆录,是对长征的一般性介绍,不是小说,不需要太多的细节描写。②叙述视角的限制。杨成武是叙述者,是战斗的指挥员,不可能看到过多细节。③表达目的的限制。本文旨在歌颂长征,歌颂主要靠议论和抒情,过多地写细节容易喧宾夺主。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要注意对应选项内容和文本内容的差异。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3)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需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答题时根据文本内容,具体判断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再组织语言作答。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从前一直过于死板的战争指导原则”错,材料一倒数第二段原文是“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
故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许多红军战士不知道最终会在陕北落脚”错误,当时没有人知道会在何处落脚,连中央也不知道,所以不能说“许多红军战士不知道”。
C .“以雄浑的气势、铿锵的语调表现了红军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错误,这组排比只是在陈述红军前面的困难,气势不能叫雄浑,语调不能叫铿锵。只这三句也显示不出红军一往无前的精神。
D.“以少胜多”错误,此意于文无据。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围绕“长征精神”,表达“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的观点。
A.可以表现一心一意为人民,不忘初心。
B.可以表现继续走好长征路。
C.是对材料一观点的具体阐述。
D.内容强调的是不受利诱,这与材料一提到的长征精神不吻合。
故答案为:D。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材料一采用了议论的方式。全文围绕中心论点“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从“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坚韧的力量”“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四个方面论述,深入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最后总结“这样的唤醒跨越时空,让我们至今仍能听到长征的呼唤,感受到理想的崇高、精神的伟力”“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长征精神的意义。
材料二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方式。前两段叙述,中间三段“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起杀了出来……”以描写为主,记述了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即吴起镇战斗的战斗经过,歌颂了红军智慧、勇敢、不怕牺牲、勇于夺取胜利的精神。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从题材角度看,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是一篇纪实性回忆录,这篇文章是杨成武上将的回忆录里的一篇文章,以杨成武上将为第一人称视角,记述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等事件,表达了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文章重点是介绍吴起镇战斗的经过,以纪实为主,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不是写作的重点。
从叙述视角角度看,本文以杨成武上将为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作为战斗的指挥员,他的视角应该主要在战斗的过程,如“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地”“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过多的细节描写反而脱离生活,不是他的亲身经历。
从表达目的看,文章主要表达了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这个主题应该用议论和抒情的方式来表现,如“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过多地写人物细节反而容易喧宾夺主。
14.【答案】(示例)今天我们重走长征路,在便利的条件下走过漫长的路途尚且十分辛苦,由此更能体会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更能感受红军长征途中所坚守的信念,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坚持奋斗的革命精神。现在,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希望大家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解析】【分析】本题给了三则材料,要逐一分析,明确内涵。多则材料审题立意方法:有交集的写作时旨向交集,无交集的就采用平行并列式。材料一中突出长征精神:对今天体育运动的启示,继承发扬吃苦耐劳的传统。材料二从否定的角度看今天重走长征路的“今非昔比”,认为是做秀。材料三从肯定的角度看待重走长征路这一行动,认为能放弃一年的时间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牺牲,从中可以思考人生、生活,体会一种精神。写作时可以综合而言,从昔日的长征中感悟精神,从今日的长征中思考人生,把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比,辩证分析。也可以仅就其一单向立意。具体写作时观点要鲜明突出,中心明确,可多角度多侧面论证分析。
故答案为:(示例)今天我们重走长征路,在便利的条件下走过漫长的路途尚且十分辛苦,由此更能体会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更能感受红军长征途中所坚守的信念,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坚持奋斗的革命精神。现在,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希望大家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确定所需要的语言特色。微写作的语言要求一般为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