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盐碱(jiǎn) 涝洼窝(láo) 瘟神(wēn) 脱坯(pī)
B.饲养(sì) 屹立(yì) 淤塞(yū) 慷慨(kǎi)
C.涵闸(zhá) 佯装(xiáng) 渍死(zì) 噙着泪(qín)
D.窟窿(kūlong) 麦穗(suì) 踮着脚(diān) 灌溉(g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跋涉 病榻 发扬广大 不辞劳苦
B.泻洪 盐碱 瞎子摸鱼 来龙去脉
C.崇敬 癌症 同甘共苦 欺软怕硬
D.麦穗 布署 汹涌澎湃 神情自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B.即使物质生活再丰富,生存条件再优越,但精神生活匮乏,人际关系冷漠,我们依然不能说这是一个和谐社会。
C.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减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B.十九大报告催人奋进,激动人心,张书记读着读着就拍案而起,高声称好。
C.因为事件的来龙去脉复杂烦琐,想要给读者解释清楚,就无法将整个故事浓缩在140个字以内。
D.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协作,夙夜在公,努力向历史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__________,只有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有坚强的人生支柱,正确的是非标准和有效的政治免疫力。
A.名节源于党性,是非明于学习,腐败止于正气
B.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是非明于学习
C.是非明于学习,腐败止于正气,名节源于党性
D.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
二、语言表达
6.焦裕禄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为根治“内涝、风沙、盐碱”三害,集思广益,推广栽种泡桐树,使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因积劳成疾,刚迈入中年的他不幸患了肝癌,于1964年病逝。下图是焦裕禄陵园徽标,请介绍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不超过100个字。
三、问答题
7.请说下面这段话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其方法的作用。
就在兰考人民对涝、沙、碱三害全面出击的时候,一场比过去更加严重的灾害又向兰考袭来。1963年秋季,兰考县一连下了13天雨,雨量达250毫米。大片大片的庄稼汪在洼窝里,渍死了。全县有11万亩秋粮绝收,22万亩受灾。《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8.如果将来再拍有关焦裕禄的影视作品,重塑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应从哪些方面加以借鉴?请结合材料进行归纳。
9.《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两篇课文,前者是新闻,以叙事为主;后者是通讯,以写人为主。为了生动形象,两者都进行了典型化选材,请你结合文本举例进行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2年8月16日是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不久前,河南省杞县融媒体中心在筹备纪念活动翻阅资料时,在杞县档案馆查找到70年前焦裕禄的两份珍贵手稿。两份手稿均写于1952年11月,记录的是30岁的焦裕禄在杞县谢寨乡(今邢口镇)开展土改复查工作的情况。
1952年1月,焦裕禄来到杞县后,先在葛岗区大云所乡和楚寨乡走访调查团组织建设,开展土地复查工作,后在谢寨乡开展土改复查工作。从时间上推断,焦裕禄在杞县工作约一年时间,改变了过去他在杞县工作5个月的说法。焦裕禄在《杞县一区谢寨乡土改复查运动第一步工作报告》中写道:“深入发动群众,加强干部团结,密切党群关系……当人民的好干部。”在杞县工作期间,焦裕禄走街串户、访贫问苦,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使群众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才能过上好日子”的道理。
自8月10日起,焦裕禄的两份手稿开始在杞县“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书画展”上展出,两份手稿为杞县党员干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提供了珍贵教材。
(摘编自《河南杞县发现两份焦裕禄70年前的珍贵手稿》)
材料二:
1953年6月,31岁的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怀着满腔激情,抱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想来到正在筹建中的洛矿。
厂里提出,当务之急是要修一条从车站到厂区的公路。焦裕禄主动承担了这个紧急任务,厂里只给了他半年时间,领到任务后,焦裕禄就和工人们一起风餐露宿在筑路工地上。由于临时搭建的工棚少,焦裕禄提出干部露天睡觉,自己带头把铺盖搬到野外,并风趣地表示,天作房地作床,这么大的屋子,这么大的床,往哪找啊!
1956年12月,焦裕禄被厂党委任命为一金工车间主任,没日没夜地投身于洛矿的建设中,他带领大家冲锋在前。1958年春,厂党委决定,由焦裕禄所在的车间承担试制新中国第一台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的任务,卷扬机在矿山、码头、水利等建设中主要用于物料的提升与平移。为缩短工期,焦裕禄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把整台苏联机器上的上千个零件全部拆解下来,一件一件熟悉。在焦裕禄的领导下,一金工车间克服了设备不全、原材料和零部件奇缺等重重困难,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成功完成了研制任务,不仅填补了我国矿山机械生产史上的一项空白,还缓解了我国矿山采掘中提升矿石和煤炭作业的燃眉之急。同年8月,机器分配给河南义马煤矿后,使该矿的提升能力较过去翻了一倍。这台额定使用年限20年的机器,一直坚持服役了49年,表现出良好的安全和使用性能。
1959年1月,焦裕禄由于出色的表现,被厂党委任命为生产调度科科长。1962年,他重新回到农业战线任职,从此告别了9年的工业岁月,开始了他人生又一段新的征程。
(摘编自《焦裕禄在洛矿》)
材料三:
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鲜血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时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回到县委,他向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摘编自《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焦裕禄的两份手稿是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珍贵资料,要保护和运用好,并发挥好其在革命传统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B.焦裕禄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带领车间成功研制出双筒卷扬机,机器安全和使用性能良好,是我国矿山机械生产史上的重要成就。
C.材料三介绍当时兰考的严重灾情和描写当地的灾荒景象,暗示了焦裕禄责任之重大、工作之艰难,也为表现焦裕禄的精神做了铺垫。
D.无论是在洛矿修公路面临工棚少时,还是在兰考看到灾区穷、困难多时,焦裕禄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并解决了这些困难。
12.焦裕禄在杞县、洛矿和兰考这三地工作期间,都表现了哪些相同的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涝洼窝”的“涝”读作lào;B无误;
C.“佯装”的“佯”读作yáng;
D.“踮着脚”的“踮”读作diǎ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C
【解析】【分析】A项,发扬光大;B项,泄洪;C无误;D项,部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这类题要求我们平时要多积累识记常用字的字形,准确书写,同时结合字意和词语意思记住字形,尤其是形声字,根据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来记住字形。
3.【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主客颠倒,应改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
B无误。
C项,缺“谓语动词,应在“学”之前加“参加”。
D项,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4.【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使用正确;
B项,拍案而起:形容十分愤怒。不合语境。
C项,来龙去脉:山形地势像龙一样连贯着。本是迷信的人讲风水的话,后来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使用正确;
D项,夙夜在公:一天从早到晚都勤于公务。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5.【答案】D
【解析】【分析】注意与前面的“三讲”的对应。先是“学习”,故排除A、B两项;然后是“政治”,故排除C项;最后是“正气”,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语句的连贯性的能力。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
6.【答案】该徽标下方有黑体“焦裕禄陵园”五个字,其上采用“焦裕禄”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JYL进行图形创意。Y和上面的四片叶子为泡桐树形,寓意焦裕禄种树泽被后人。Y上部像书形,寓意其精神永载史册。
【解析】【分析】本题可由上到下介绍徽标的构图要素,徽标下方有黑体汉字“焦裕禄陵园”五个字,其上图采用“焦裕禄”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JYL进行图形创意。Y和上面的四片叶子为泡桐树形;寓意可联系社会现实及主题,是焦裕禄推广栽种泡桐树,寓意是盛赞焦裕禄种树泽被后人;Y上部像书的形状,寓意焦裕禄的精神流芳百世,永载史册。考生要注意“拼音字母”和“树”“书”的形状的分析。
故答案为:该徽标下方有黑体“焦裕禄陵园”五个字,其上采用“焦裕禄”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JYL进行图形创意。Y和上面的四片叶子为泡桐树形,寓意焦裕禄种树泽被后人。Y上部像书形,寓意其精神永载史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所要的构图的内容,然后联系社会现实及题干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最后运用简洁的语言将寓意概括出来。
7.【答案】举例子、列数据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描写这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集中展现了焦裕禄在风雪中关心群众的形象。焦裕禄不占群众一丝一毫的便宜,体现了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精神。对老贫农称“我是您的儿子”,这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发自内心,读来令人感动,体现了焦裕禄在处理群众和党的关系时,把群众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解析】【分析】从“一连下了13天雨,雨量达250毫米”“全县有11万亩秋粮绝收,22万亩受灾”等语句看出,作者用翔实、准确的数据凸显兰考县灾情的严重,这是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而“1963年……”是举例子,是举例说明。
故答案为:举例子、列数据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描写这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集中展现了焦裕禄在风雪中关心群众的形象。焦裕禄不占群众一丝一毫的便宜,体现了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精神。对老贫农称“我是您的儿子”,这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发自内心,读来令人感动,体现了焦裕禄在处理群众和党的关系时,把群众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内容,把握相应的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的能力。说明文的常见方法有打比方、列数字和举例子,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8.【答案】①要传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和情感诉求的渠道。②要有一个鲜明的精神主题,并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③要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通过提炼人物过去的事件为解决当下问题做出回应。
【解析】【分析】①结合“社会问题越多,结构越是复杂,转型速度越快,越是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来引导,典型人物报道可以用新闻的手法在某一社会层面提供多种不同的典型形象,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乃至情感诉求的渠道”分析,从思想方面来分析,如果将来再拍有关焦裕禄的影视作品,来重塑焦裕禄的媒介形象,主要传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和情感诉求的渠道。
②结合“一方面,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的生产性活动量”“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必然要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在每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建构必然与当时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等分析,结合时代的需要,需要有一个鲜明的精神主题,并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
③结合“在每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建构必然与当时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对焦裕禄集体记忆的建构,事实上也是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通过提炼过去的人物和事件来回应当下的一种表现”分析,从时代出发,结合当前的现实社会特点,提炼过去的人物和事件来回应当下。
故答案为:①要传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和情感诉求的渠道。②要有一个鲜明的精神主题,并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③要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通过提炼人物过去的事件为解决当下问题做出回应。
【点评】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精读深析,确定检索区间,然后分类整合,即按照一定标准对信息进行提取、压缩、合并或者删减、替换,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简练。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9.【答案】《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选取四个典型镜头(也是四个典型瞬间,即第一次降旗、第二次降旗、政权交接仪式、“不列颠尼亚”号离港),对历史瞬间进行特写,贯穿起全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选取人物典型事迹集中塑造人物形象,如在激流中绘制洪水流向图、在灾害关头镇定布置工作、访问无依无靠老人、肝痛难忍仍坚持听取汇报、躺在病床预见兰考未来……
【解析】【分析】《别了,不列颠尼亚》是短新闻。文章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第1~3段),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第二层(第4~6段),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添马舰东面广场的告别仪式,象征着英国长达156年统治的结束。第三层(第7~8段),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第四层(第9段),“不列颠尼亚”号离港。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几次升旗与降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县委书记的榜样一焦裕禄》是人物通讯,选取了焦裕禄在河南兰考工作时的多个典型事例,如:面对大风雪的灾害天气给办公室的同志们布置工作;一九四六年春天,肝病越来越厉害,他用右膝顶住肝部坚持工作;同贫下中农一起,日夜奔波在抗灾斗争的前线,锁风沙,制洪水,带病察看水情等。这些典型事例,有的是正面描写,有的是侧面烘托,塑造了焦裕禄全心全意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众着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高大形象。
故答案为:《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选取四个典型镜头(也是四个典型瞬间,即第一次降旗、第二次降旗、政权交接仪式、“不列颠尼亚”号离港),对历史瞬间进行特写,贯穿起全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选取人物典型事迹集中塑造人物形象,如在激流中绘制洪水流向图、在灾害关头镇定布置工作、访问无依无靠老人、肝痛难忍仍坚持听取汇报、躺在病床预见兰考未来……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通讯,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答案】10.C
11.D
12.①直面困难,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②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③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④勤政敬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先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再组织语言,先回答文本的结构,再具体解释文本的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C.“实际功用为矿山、码头、水利等建设”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卷扬机在矿山、码头、水利等建设中主要用于物料的提升与平移”“同年8月,机器分配给河南义马煤矿后,使该矿的提升能力较过去翻了一倍”可知,这台机器具体的实际功用是用在河南义马煤矿,并且“使该矿的提升能力较过去翻了一倍”。
故答案为:C。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并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并解决了这些困难”说法不当。原文只是说“焦裕禄提出干部露天睡觉,自己带头把铺盖搬到野外”“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没有说解决了工棚少和灾区穷、困难多等问题。
故答案为:D。
1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原文“焦裕禄主动承担了这个紧急任务,厂里只给了他半年时间,领到任务后,焦裕禄就和工人们一起风餐露宿在筑路工地上。由于临时搭建的工棚少,焦裕禄提出干部露天睡觉,自己带头把铺盖搬到野外”“在焦裕禄的领导下,一金工车间克服了设备不全、原材料和零部件奇缺等重重困难,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成功完成了研制任务”,材料三原文“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中焦裕禄的表现,可归纳出他直面困难,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
根据材料一原文“1952年1月,焦裕禄来到杞县后,先在葛岗区大云所乡和楚寨乡走访调查团组织建设,开展土地复查工作,后在谢寨乡开展土改复查工作”“在杞县工作期间,焦裕禄走街串户、访贫问苦”,材料三原文“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中焦裕禄的表现,可归纳出他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根据材料一原文“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使群众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才能过上好日子’的道理”,材料三原文“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鲜血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中焦裕禄所说的话和他的想法中可以归纳出他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根据材料一原文“深入发动群众,加强干部团结,密切党群关系……当人民的好干部”,材料二原文“31岁的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怀着满腔激情,抱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想来到正在筹建中的洛矿”“焦裕禄被厂党委任命为一金工车间主任,没日没夜地投身于洛矿的建设中,他带领大家冲锋在前”“为缩短工期,焦裕禄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把整台苏联机器上的上千个零件全部拆解下来,一件一件熟悉”,材料三原文“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中焦裕禄的观点和实际表现,可归纳出他勤政敬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