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16:5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论语》十二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食无求饱 求:追求
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D.质胜文则野 野:粗野、鄙俗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许多教学理论。
C.《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
D.南宋时,朱熹把《诗经》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见贤思齐焉
②见贤思齐焉
③可以群
④远之事君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择善而从之
⑦草菅人命
A.①⑤/②③⑦/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⑥/②⑤/③④/⑦ D.①④⑤/②/③/⑥⑦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回虽不敏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已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二、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   。
(2)在《<论语>十二章》中,   ,   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   。
三、语言表达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孔子的哲学以“仁学”为标志。关于“仁”的内涵,孔子有不同层面的回答,其中一个层面就是,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也就是说,一个没有“知”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仁者的。“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不是简单地爱人,    。可是,要区分这个问题就必须有“知”,所以,在孔子“知”“仁”“勇”的完整品格中,“知”是第一位的,“知”才能“仁”,    ,才能谈“勇”。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8.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君子喻于义(  )
A.知晓 B.比喻 C.寄寓 D.讲究
9.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就有道而正焉(  )
A.完成 B.仅仅 C.到 D.趁着
10.以下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文质彬彬 B.然后君子
C.譬如平地 D.士不可以不弘毅
11.以下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而不仁;任重而道远
B.迩之事父;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小子何莫学夫《诗》;且夫天地之间
D.敏于事而慎于言;不拘于时
12.用“/”为《卫灵公》画线部分断句。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把《雍也》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及《诗经》,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等,可见孔子对于《诗经》的重视,请概括课文中孔子对于《诗经》的看法。
五、写作
15.学校计划举办以“《论语》修身思想与现代社会青年成长”为主题的论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要求:引用《论语》中的原文,2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项,“敏于事而慎于言”句意: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该是状语后置句,因此“敏”作谓语,应当翻译成“奋勉 ”。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文学知识的能力。
D项,“朱熹把《诗经》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错,《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文学知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3.【答案】C
【解析】【分析】①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贤人。②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齐。③群:名词用作动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变得合群。④事:名词用作动词,为……做事,侍奉。⑤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⑥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建议。⑦草: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小草。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后面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4.【答案】C
【解析】【分析】①自省:古今同义,自我反思、反省。②终身:古今同义,一生,一辈子。③不敏:古今同义,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④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⑤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古义与今义意思不同的现象。辨清古今异义词对于理解文言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整理并背诵。
5.【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思路、手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表达的观点等,仔细分析选项中敏感点,比对原文,辨析正误。C项,“‘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从这个层面来说,应该“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6.【答案】(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朝闻道;夕死可矣
(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7.【答案】把“仁”建立在“知”的基础上;也要知道什么行为值得痛恨;有了“知”和“仁”
【解析】【分析】本题作答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一个没有‘知’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仁者的”可知应该填写“把仁建立在‘知’的基础上”,第②空根据前面的“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可知应该填写“也要知道什么行为值得痛恨”;第③空根据前文“‘知’才能‘仁’”可知应该填写“有了‘知’和‘仁’”。
故答案为:把“仁”建立在“知”的基础上;也要知道什么行为值得痛恨;有了“知”和“仁”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境补写的能力。语境补写题,要求考生认真分析空缺处上下文语境,存在何种逻辑关联,其次表达成句时注意句子的语体风格,要保持与整段话一致。最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8.A
9.C
10.D
11.B
1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这样以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4.从艺术表达功能而言,《诗经》对人的思想感情有启发感染作用,可以感发志意,增进人的修养。从认识功能看,《诗经》可以考察社会状况,政治得失和人民的愿望。从人际交往功能看,人们可借助诗歌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促进群体成员的谐和融洽。从社会效果看,《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抒发不满,泄导人情。
15.【答案】【参考例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里面有很多关于“修身”的哲理,在指导我们青少年为人处世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比如孔子主张“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强调待人处事要有“同情”心。人人都想表达自己,人人都有压力和负面情绪,但要将心比心:不想被人抑制,就不能拘执己利而抑制别人;不想受别人戾气,就不能将别人当你负面情绪的垃圾桶。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是宽容、尊重、友善。有时“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因为你想要的别人未必想要,否则也是强人所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