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 *大学之道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C.致知在格物 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先正其心
A.见贤思齐焉 B.在明明德 C.自贼者也 D.先诚其意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虑而后能得②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B.①定而后能静②三子者出,曾晳后
C.①先治其国②家齐而后国治
D.①知所先后,则近道矣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4.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至善”。
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D.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到达善良之地。
5.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①道:宗旨 ②明:美好的
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①亲:亲近爱抚 ②止:停止
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①静:心不妄动 ②安:平安
D.物格而后知至 ①格:推究 ②知:知道
6.下列对《大学之道》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
B.格物:郑玄释曰:“格,来也;物,犹事也。”(《礼记注》)基本的意义是和事物加以接触,认识事物。
C.庶人:周代国人中的下层,大部分庶人居于郊外,耕种天子分给的土地,享有贵族给予的政治军事权利。
D.天子:天之嫡长子,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二、默写
7.《大学之道》: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 , , 。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 。
(4)《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 , , 。
三、翻译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四、语言表达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在有些地方变成了“一阵风”。甚至孩子们还没摸到传统文化的皮毛,① ,这反映出一些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不到位。这样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也许初衷是好的,② ,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但要能进得去,③ 。如何留下来?既可以融入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也可以融入老师的日常教学。
10.根据所给名句,结合现实及所学,阐释你所理解的孔子关于“义”“利”的观点。要求:观点有理有据,语句通顺,逻辑严密,不少于80字。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节选自《礼记·大学》)
(二)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口:“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明明德 彰明 B.先齐其家 使……整齐有序
C.如恶恶臭 厌恶 D.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偏爱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B.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夫晋,何厌之有
C.食而不知其味 人而不仁,如礼何
D.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B.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C.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D.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4.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和“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知识技能。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
B.《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周礼》在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中的“天子”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庶人”原意是指众多的人,后来用以称谓“平民”。
D.“大学之道”的“三纲”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八目”以“修身”为根本。
六、写作
15.怎样修身?课文《大学之道》给出的方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文化自信这一角度,写一段议论文字,谈谈你的想法,不少于2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古义: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句意: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B.古今同义:根本始末。句意: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
C.古今同义:认识、研究事物。句意: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D.古今同义:指平民百姓。句意: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时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掌握这些古今异义词要注意词义缩小、词义扩大、词义转移、感彩变化、词义弱化强化等现象。
分析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1)语境推断法: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2)语法分析法: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推断词义。将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主干和枝叶成分,然后可以迅速判断其用法即词性。
(3)结构分析法: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或相近(相同)。
(4)联想迁移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5)成语推断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
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实词活用情况的理解能力。
例句“先正其心”中“正”是使动用法,使……正。
A项,“见贤思齐焉”中“贤”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
B项,“在明明德”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于彰明美德”,这句话中第一个“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彰明。
C项,“自贼者也”中“贼”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伤害。
D项,“先诚其意”句式结构和例句一致,二者用法也一致,“诚”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诚。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3.【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D两个“道”都当“规律”讲。
A.①处事合宜,②得到;
B.①以后,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在后面;
C.①动词,治理,②形容词,治理好,太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需要日常的积累和语境的分析相结合,对于一些常见的通假现象,需要有意识地记忆,具体到文本中分析时,需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判断其是否是通假字。
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引申为弘扬;第二个“明”形容词,光明正大的。“德”在这里是品德,故排除C项。“在亲民”中的“亲”通“新”,是使动用法,“使民新”,引申为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据此可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5.【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
B.②“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大学之道)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让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其中“止”,译为“达到”。
C.②“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意思是懂得停下来然后才稳定,稳定然后才能冷静,冷静然后才能性情安和。其中“安”,译为“性情安和”。
D.②“物格而后知至”的意思是通过对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其中“知”,译为“认识”。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6.【答案】C
【解析】【分析】C项“ 大部分庶人居于郊外,耕种天子分给的土地 ”解说错误。根据原文分析,应该是:大部分庶人居于城郊,耕种贵族分给的土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一般需要认真积累、分类整理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并注意一些易混点、易错点,同时培养解题时的语境意识,结合相关词语的具体语境来判断文化常识说法正确与否。
7.【答案】(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4)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止、庶人、壹、致知、国治。
故答案为:
(1)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4)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8.【答案】(1)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2)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3)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庭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庭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
(4)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心意真诚。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第一句关键点:“道”,宗旨;“明”,彰显;“亲”,亲近;“至善”,最善的最高境界。
第二句关键点:“知”,明晓;“则”,就;“近”,接近。
第三句关键点:“身修”,修养德行身体力行;“家齐”,一家和睦井然有序。
第句关键点:“格”,推究;“至”,充分明了。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9.【答案】活动就停止了;但效果却不令人满意;关键还得留下来
【解析】【分析】段意:传统文化进校园要能进得去,还得留下来。
①联系“一阵风”“皮毛”,此处应该填写终止一类的词语,“停止”或“终止”为其关键词;
②联系前后句子,抓住“初衷”“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不令人满意”为其关键词;
③联系后文“如何留下来 ”可以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活动就停止了;但效果却不令人满意;关键还得留下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句子主要内容,弄清补写句子在句中的位置,弄清它和前后文句的联系,要分析文中的关联词、代词、体现层次的语句、修辞句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句子前后的照应补写出句子大体。 看是否前后连贯,是否有语病是否简洁。
10.【答案】孔圣人对仁义的看法在当时是别出一格的,他把仁义列于利益之上,以仁义为基础就可以创造很多高于利益的东西。孔子认为,君子追求的虽是道义,但并不反对获得财利。那些符合道义的富和贵,君子是可以去追求的。但如果不符合道义,或是追求不到,那就要舍弃。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就要做到“见利思义”。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根据名句和所学知识,阐释孔子的“义”“利”观。这就要对题中涉及的名句有综合性理解。注意字数的要求。
故答案为:孔圣人对仁义的看法在当时是别出一格的,他把仁义列于利益之上,以仁义为基础就可以创造很多高于利益的东西。孔子认为,君子追求的虽是道义,但并不反对获得财利。那些符合道义的富和贵,君子是可以去追求的。但如果不符合道义,或是追求不到,那就要舍弃。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就要做到“见利思义”。
【点评】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筛选文中信息类题型,首先要回顾文本,将试题提供的例句结合上下文逐句进行分析,同时注意题干中要求的关键词语,最后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答案】11.C
12.D
13.B
14.B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平时要认真学习课文,掌握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积少成多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对于虚词,要在平时多积累,勤于翻查工具书,对于“之”“其”“而”“或”“乃”“以”等常见虚词的用法要掌握透彻。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语句的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关键是抓住句子的意思,然后利用常见的表停顿的虚词,对称性结构等等,再结合选项的布局特点去分析和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重点是要勤于积累,分类记忆,反复巩固,特别是对文化典籍、科举职官、风俗礼仪等等要多记忆和巩固。
参考译文:
(一)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二)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做坏事,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夸耀自己好的一面。(殊不知)别人看你,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天下很少见。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11.C.前一个“恶”为动词“厌恶”;后一个“恶”为形容词“不好的”。句意:好像厌恶臭气”。选项加点的是后一个“恶”,应该是形容词“不好的”意思。
故答案为:C。
12.A.“以”,介词,把。句意: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以”,连词,表目的,来。句意: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B.“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句意:(殊不知)别人看你,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C.“而”,连词,表转折,却。句意:虽然在吃东西,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而”,连词,表假设,如果。句意: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
D.“于”均为介词“在”。句意: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要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就预防处理,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
故答案为:D。
13.句意: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十目所视”和“十手所指”句式结构相同,都是主谓式,所以两个句子中间断开,单独成句,据此排除CD。
“富润屋”和“德润身”句式结构相同,且句子主谓宾结构完整,单独成句;“心广体胖”是并列式结构,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
故答案为:B。
14.B.“《周礼》在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错,《礼记》在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故答案为:B。
15.【答案】【参考例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视为对“大学之道”的概括,它也是儒家学说的精髓所在。儒家“修齐治平”之道也是自尧舜以来古圣先贤智慧的凝聚与总结。因此它才能够在历代士人的心中深深扎根。无数的志士仁人都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他们有崇高的价值信念和高尚的理想追求,如北宋儒学家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严重受挫,在反思传统时出现了很大偏差。孙中山先生说,“修齐治平”之道“本属于道德之范围”,有时却不得不“把它放在智识范围内来讲”。事实上,“我们祖宗对于这些道德上的功夫,从前虽然是做过了的,但是自民族精神失去了之后,这些智识的精神,当然也失去了。所以普通人读书,虽然常用那一段话做口头禅,但是,那是习而不察,莫名其妙的”。直到今日,虽然人们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应该更加清楚它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丰富内涵,了解它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和睦和平的巨大意义。
【解析】【分析】本次作文论述的中心是“怎样修身”这一问题。对此考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当然,要结合课文《大学之道》中给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方式,才能然后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对于“怎样修身”有自己现实意义的解读,题干要求结合考生从“文化自信”这一角度谈自己的想法。首先要读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掌握事物本源,意念诚实,端正心意,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接着指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对“大学之道”的概括,是儒家学说的精髓。然后举例论证无数的志士仁人或著书立学,或捍卫正义,他们具有崇高的价值信念和高尚的理想追求,这就是他们的“修身”方式。最后结合近代中国落后被打就是文化自信的缺失的表现,指出我们要了解“修身”对和睦和平的巨大意义,并提出积极加强自身的修养的建议。
故答案为:
【参考例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视为对“大学之道”的概括,它也是儒家学说的精髓所在。儒家“修齐治平”之道也是自尧舜以来古圣先贤智慧的凝聚与总结。因此它才能够在历代士人的心中深深扎根。无数的志士仁人都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他们有崇高的价值信念和高尚的理想追求,如北宋儒学家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严重受挫,在反思传统时出现了很大偏差。孙中山先生说,“修齐治平”之道“本属于道德之范围”,有时却不得不“把它放在智识范围内来讲”。事实上,“我们祖宗对于这些道德上的功夫,从前虽然是做过了的,但是自民族精神失去了之后,这些智识的精神,当然也失去了。所以普通人读书,虽然常用那一段话做口头禅,但是,那是习而不察,莫名其妙的”。直到今日,虽然人们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应该更加清楚它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丰富内涵,了解它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和睦和平的巨大意义。
【点评】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表达方式看,我们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这道题属于议论类的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