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1 荷花淀
一、单选题
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 )
A.细腻(nì) 硝(xiāo)烟 凫(niǎo)水
B.撅(juē)着嘴 打点(diǎn) 脱缰(jiāng)
C.菱(líng)角 虾篓(lǒu) 苇(wéi)眉
D.吮(sǔn)指头 嘱(zhǔ)咐 白洋淀(dià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____进了荷花淀。
②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____出头来。
③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____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得那是区小队的队长。
④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的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____出来。
A.驶 露 冒 伸
B.驶 冒 露 伸
C.窜 露 冒 钻
D.窜 冒 露 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才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
B.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即使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C.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D.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到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载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②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爱心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你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③为了不使中华民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险境地,我们只有奋起反抗,把侵略者赶出国土。
④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⑤老李头教训儿子说:“你整天不学无术,就知道上网玩游戏,长此以往,怎么好啊?”
⑥经过各方势力的压迫,再加上他们内部的竞争调整,这三大房地产公司实力相当,在市场上已形成了鼎足之势。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⑤⑥
5.下列句子顺序已打乱,请重新排列,选出语意最连贯的一项( )
①孙犁的《荷花淀》则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荷花淀中一群温柔多情、坚贞勇敢的农村妇女的形象,她们仿佛是荷花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②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悠扬的歌声从荷花丛中飘出。
③“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④王昌龄的《采莲曲》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采莲图画。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6.结合语境分析理解下列人物对话所表现的性格特点,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
①乖巧伶俐 ②憨厚质朴 ③忸怩羞涩 ④谨慎稳重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A.a① b② c④ d② e③ B.a① b① c④ d② e③
C.a③ b② c④ d② e③ D.a① b② c② d④ e③
7.下面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说《荷花淀》选自孙犁文集《白洋淀纪事》。
B.《荷花淀》细致地描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主要人物是一群青年妇女。
C.《荷花淀》采用纵剖面的方法,按照时间的顺序,重点描写了夫妻话别、敌我遭遇、助夫杀敌三个片段。
D.写景清新,细节生动,对话传神,这几点是《荷花淀》的主要艺术特色。
8.下列对《荷花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塑造人物时虚写与实写相结合,详略得当,错落有致:水生及水生嫂是实写,水生父亲及儿子、同村的其他游击队员是虚写;对水生夫妻详写,其他人物着墨不多。
B.小说描写夫妻二人的对话属于工笔细描,而对水生与其他家人的沟通及水生到别家做工作的情节只是粗线条勾勒,这就使得小说结构疏密相间,章法活泼而不失严谨。
C.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小说风格清新淳朴,对薄雾、清风、荷香等有水乡气息的景物的描写,与质朴而真挚的话别语言自然和谐地相互映衬,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D.水生嫂听说丈夫要赴前线打击日寇,编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真实地表现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
二、语言表达
9.细琢磨北京日常的口语词语,往往能看出北京人的智慧。说出话来,仿佛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形象,十分生动。比如,天刚黑,说是“擦黑儿”,刚和“黑”擦个边儿,多有分寸!试着举出一个北京日常口语词语,并就其形象生动的特点作简要解说。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
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乙文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娟《百合花》)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花淀》选文开头写女人在院里等丈夫回来,是因为水生外出开会,会带回来党组织最新的消息,而很晚未回家,说明斗争形势严峻,她为自己的丈夫担心。
B.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荷花淀》风格清新淳朴,华美而真挚,其中选文中的夫妻话别时语短情长,“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C.《百合花》中医生“不用打针了”、“我”的“不要缝了”与新媳妇的“一针一针地缝”,形成对比,后者感情战胜理智。
D.《百合花》女主人公设定为新媳妇,其妙处在于突出“新”字,体现女性之美,同时突出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新与珍贵,进而以之衬托年轻通讯员的高大形象。
11.《荷花淀》和《百合花》被称为“现代诗体小说的双璧”,下面结合文本对“诗体小说”进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荷花淀》和《百合花》,作为战争小说,它们风格清新俊逸,语言优美,心理描写细腻,富有抒情诗的意味。
B.两篇小说叙述了宏大战争背景下发生的小故事,在政治主题之外,还表现了人情美、人性美,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C.《荷花淀》和《百合花》两文中的场景描写,都刻意淡化血腥的战争场面描写,这种温馨情景具有田园牧歌式的诗意美。
D.水生嫂、新媳妇有着美好的心灵,富于典雅诗性美,但她们也有不同点,水生嫂坚韧刚强,新媳妇似水柔情。
12.《荷花淀》选文开头两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写作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应运而生,历经艰苦奋斗、流血牺牲,一步步走到今天,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祝福》《阿Q正传》《大堰河——我的保姆》《包身工》《党费》《荷花淀》《百合花》等多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对党的百年历程有深刻的领会。
学校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特举办“读课文、学党史、悟初心”征文活动,请你从上述课文中选择合适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参加征文活动。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凫水”中的“凫”应读“fú”。
C.“苇眉”中的“苇”应读“wěi”。
D.“吮指头”中的“吮”应读“shǔ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答案】C
【解析】【分析】①中根据句子内容判断,“露出头”有“偷偷”的意思,而“冒出头”则是表现很直接,没有“偷偷”的意思。故应用“露”。②中“窜”表现了小船的速度之快,更符合句子所要表现的内容。③中“冒”表示突然出现。④用“钻”。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这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和一般性词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3.【答案】C
【解析】【分析】A.不合逻辑。后一个“才”改为“还是”。
B.关联词搭配不当。“即使”改为“假若”。
D.重复啰嗦。去掉“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六种常见语病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在解题时可用语法分析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有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语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等问题。有时,结合语境,抓住句子的标志性词语,运用排除法解答,也可以快速的解决问题。
4.【答案】B
【解析】【分析】
①一念之差: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与原句“变废为宝”句意不符,错误;
②细大不捐:形容爱惜物力、人力,无论小的大的都不废弃。这里将“捐”理解为捐款,错误;
③人为刀姐,我为鱼肉: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与语境义相符合;
④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与语境“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不符,错误;
⑤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句意为天天不学习,错误;
⑥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用在此处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层级E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5.【答案】D
【解析】【分析】该语段整体上应按照由古到今的排列顺序排列,①排在最后;④的“采莲图画”和②是总分关系,要排列在一起;③是王昌龄《采莲曲》的原诗,应该放在最前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语境,判断空格处内容与前后文的衔接。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解答过程中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
6.【答案】A
【解析】【分析】这几句话是妇女们在她们的丈夫离开后商量探望丈夫的对话。
丈夫们参军走了,四个妇女聚在一起商里探望他们。在这里,四个人每人只说了一句话,作者就描绘出了她们思想与言行之间的矛盾,细腻而真实地刻画出了女人们不同的性格特征。
妇女a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这句话说得委婉含蓄,“听说”二字告诉别人不是自己存心主动打听丈夫行踪的;而且又声明“不拖尾巴”这是她怕同伴说她拖尾巴,拐弯抹角,最后才声明,不是我故意“想去”送衣裳,而是他临走时“忘下了”的。这就似乎非送不可,说起话来小心谨慎,不漏痕迹,表现了她乖巧伶俐的性格特点。
妇女b说:“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话虽一句,但非常要紧,那就非去不可。毫不掩饰,不绕弯子,可以说是袖筒里藏棒槌——直来直去。她明明白白地告诉别人,自己就是要去见丈夫。显然这个妇女性格较为直爽、憨厚质朴的性格特点。
妇女c谈的是淀里的斗争形势,似乎与思念丈夫无关,其实她的心还是在丈夫身上。“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这说明“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形势越紧,丈夫就越没时间回来,因此就更该前去探望。从说话的内容和语气可以看出,这是水生妻的话。从她那不慌不忙的话语中,说明她是个言行谨慎、处事稳重、行为老练的妇女。
妇女d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她抱着侥幸的心理,主张快去快回。表现了她憨厚质朴的性格特点。
妇女e先表白“我本来不想去”,接着说明这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不可的,最后还拉着长腔说“一一有什么看头啊!”既不想去,又无看头,可是却积极在这里聚会商量怎么前去探夫,这不是自相矛盾的话吗?这正表现出她那用假话掩真情,遮遮掩掩、忸忸怩怩、羞羞答答的个性特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把握人物形象,逐句分析能体现的人物性格特点,并与给出的性格特点相对应。
7.【答案】B
【解析】【分析】B.“解放战争时期”错误。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打日本鬼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8.【答案】A
【解析】【分析】A.“水生父亲及儿子……是虚写”错,根据“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可知,水生父亲及儿子也是实写。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9.【答案】①剃光头,也叫“刮灯”,外地人一定不知道啥叫“刮灯”,“刮”字很准确,因为用剃刀剃,而“灯”字形象地说出了光头人的脑袋像灯一样亮,突出了北京人的那股子风趣幽默。
②男子汉,说是“爷们儿”,“爷”表现出一种自信,一种主人翁精神,同时,“爷们儿”又有一种群体感,一种责任感。
③春天,树上长出绿芽,北京人说是“爆芽儿”,“爆”字突出了强劲的生命力,“芽儿”突出了嫩嫩的绿色,既有动态,又有色彩,多么形象生动!
【解析】【分析】首先要举出一个北京日常口语词语,之后进行分析,分析角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题干说“说出话来,仿佛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形象,十分生动”,所以要指出口语是怎样生动形象的;其次题干中还说“北京日常的口语词语,往往能看出北京人的智慧。”因此需要分析出口语词语表现了北京人怎样的智慧或特点。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关键是要结合具体内容作答。拟写答案时,要注意示例的句式和题干中对字数的要求。
【答案】10.B
11.D
12.①渲染氛围。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场景,描写荷花淀的平静优美,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②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描写荷花淀傍晚的小院,引出水生嫂织草席等待丈夫的故事。③衬托人物形象。又薄又细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水生嫂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衬托了水生嫂的形象之美和她的勤劳利落,编席手艺高。④暗示小说主题。诗意朦胧的环境,祥和的生活氛围,却遭到破坏和践踏,引出了保家卫国的主题。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体裁特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渲染气氛、为后文作铺垫、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10.B.“华美而真挚”错,《荷花淀》语言朴素无华,真实自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清新隽永的风格,应为“朴实而真挚”。
故答案为:B。
11.D.“水生嫂坚韧刚强,新媳妇似水柔情”错,“坚韧刚强”“似水柔情”是她们身上共有的优良品质,是其共同点。
故答案为:D。
12.①渲染氛围。“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场景在小院,“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描写荷花淀的平静优美,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
②为下文情节做铺垫。“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这是关于小院的描写,下文“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描写荷花淀傍晚的小院,引出水生嫂织草席等待丈夫的故事。
③衬托人物形象。“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是描写编席子的苇眉子,又薄又细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画面唯美,美好的环境衬托美好的人物,水生嫂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衬托了水生嫂的形象之美和她的勤劳利落,编席手艺高。
④暗示小说主题。“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给宁静的夜色涂抹上了一层明丽的色彩。这些景物的描写,不仅绘出了荷花淀浓郁的生活气息、明丽的地方色彩,而且还弥漫着荷花淀特有的清香。这里没有丁点的战争味道,没有丁点的尘世纷扰,一切平和而温馨。渲染了如诗如画的意境。诗意朦胧的环境,祥和的生活氛围,却遭到破坏和践踏,引出了保家卫国的主题。
13.【答案】略
【解析】【分析】
【审题】
审材料: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国各地掀起了读党史学党史讲党史活动,身处2021年高考的考生当然不能置身事外,以八省联考“征文”样式的作文已经被训练成熟,本试题以“投稿”的样式呈现。材料强调以“读课文、学党史、悟初心”为主题,写作时注意完成这一系列任务。材料列举了我们学过的有关课文,考生要从这些课文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表现的主题出发,从一个侧面感悟到党史的部分内容,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人民就无法翻身做主人,就无法过生幸福的生活,感悟到党员的牺牲和奉献精神等。
审任务:文体任务中,主题征文投稿应该以副标题的形式体现出来;注意主题是“读课文、学党史、悟初心”,“从上述课文中选择合适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悟”,也就是必须从上述课文中选择一篇来作为入题的突破口,在行文中不能仅仅把课文当做引题的材料,还要有对课文内容的具体阐述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悟,后面可以发散内容。
【立意】①百年党史正青春;
②忆百年党史峥嵘岁月,守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③百年史鉴守初心,接续奋斗谱华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进行立意分析,列立意,确立好题目,结合材料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