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1 迷娘(之一)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柠檬 茂密 橙子(chéng)
B.梢头(qiào) 宽敞 凝望
C.云径 山岗(ɡānɡ) 觅路
D.行藏(zàng) 危崖 瀑布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鹪鹩 橙子 瀑布 危崖
B.辉煌 宽敞 渺小 汲取
C.畏怯 徙然 喑哑 波澜
D.偃卧 翱翔 倾洒 渺小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正歌描写故国意大利的优美景物,这些景物的优美主要是以柠檬花、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来体现的。
B.人物感情通过对意象的描写表达出来,读者需要通过诗歌语言、节奏和意象用心去体会和感悟人物感情。
C.副歌部分仅改变了称呼,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而且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丰富。
D.《迷娘(之一)》是歌德迷娘歌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至少百次以上。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迷娘》(之一)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 ① 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思乡之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② 在世界优秀的古典诗歌中,如此凄艳感人的作品也是少见的。它的成就虽然不限于情境交辉, ③ 它这方面的成就最值得人们借鉴, ④ 诗歌中情与境分离的现象太普遍了。人们习惯于讲情景交融,却 ⑤ 了景是境的一种形态,离境而写景,是不会有真正的情景交融的。 ⑥ 笔者以“情境交辉”为题写下这篇文章,以示提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淡雅 虽然 但是 / 忽视 因此
B 淡泊 然而 / 因为 忽略 /
C 淡雅 即使 但是 因为 忽略 因此
D 淡青 即使 而 由于 忽视 所以
A.A B.B C.C D.D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歌德,德国伟大诗人、剧作家、思想家,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也是世界称得上伟大的几个文学家之一。
B.《迷娘(之一)》是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歌曲。
C.迷娘是马戏团里走钢丝的演员,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后来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不久就因病去世。《迷娘(之一)》是一首优美的挽歌。
D.《迷娘(之一)》的特点是运用了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这种诗歌结构艺术在我国早就被熟练运用在《诗经》里。
二、语言表达
6.对于《迷娘》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迷娘,有人认为是作者本人。你认为呢?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链接”,谈谈你的看法。
7.《迷娘》这首诗的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行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加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请你运用反复的手法,描摹一种事物。150字左右。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迷娘(之一)
歌德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岗?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进,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岗?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8.《迷娘(之一)》描绘了故乡的什么?有什么含义?抒发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9.让《迷娘(之一)》这首诗在情感上和艺术上达到完美境界的是诗歌中三种不同称呼的改变,诗歌采用了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那么诗中“爱人”“恩人”和“父亲”这三个倾诉对象是不是同一个人?这种称呼的改变表达了人物什么感情?
10.抒情诗一般很少使用对话的形式,而在《迷娘(之一)》中,却多次应用对话。请分析应用对话的好处。
11.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结合诗歌谈谈其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无误。
B“梢”读shāo;
C“岗”读gǎng;
D“藏”读cáng。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2.【答案】C
【解析】【分析】ABD无误;
C项,“徙”应为“徒”。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3.【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搭配不当,“以”改为“通过”;
B无误;
C不合逻辑,“增强了……感染力”“使诗歌……丰富”位置互换;
D“至少”和“以上”矛盾,删掉“至少”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淡泊”是指对于名利冷淡,不看重;也指家道清贫;恬淡寡欲。“淡雅”指素净雅致、素淡典雅,用来形容“水墨画”很恰当,因而①处应选填“淡雅”;②处应选填“即使”,和后面的“也”照应,表示假设的让步;③处前后的语意构成转折关系,且前面有“虽然”,所以应选填“但是”;④处前后的语意构成因果关系,所以应选填“因为”;“忽视”指不注意、不重视,“忽略”指没有注意到、疏忽,根据语境,⑤处应选填“忽略”;⑥处选填“因此”“所以”都可以。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5.【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一首优美的挽歌”错误,《迷娘<之一>》是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6.【答案】观点一:迷娘。①诗歌标题为“迷娘(之一)”。②从《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来看,迷娘的故乡在意大利,而诗中的意象多具有意大利的典型特征。③从诗中的称呼“爱人”“恩人”“父亲”的转换来看,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符合迷娘爱上迈斯特,感恩、依恋迈斯特的特点。④诗中的意大利建筑,宏伟壮美,应是迷娘幼时居住之所,与迷娘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这一身份符合。⑤《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渴望有心爱的人相伴,回到故乡意大利开始一种美好的生活,这与诗歌的情境一致。
观点二:作者本人。①诗歌《迷娘》创作于《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之前,诗中的迷娘并非小说中的迷娘,而应该是诗人自己借以抒情的化身。②意大利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国度,厌倦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的歌德渴望到意大利汲取创作灵感,接受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滋养。在创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瑞士的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并在创作此诗三年后前往意大利居住。诗中的美好景象是诗人对意大利的想象。③《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是一部成长小说,主人公迈斯特是个满怀理想、充满朝气的热血青年,他不满现实的平庸和混沌污浊,追求人性完善和崇高的美好世界。而对美好世界充满渴望与向往,正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深层主题。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先明确观点,即认为标题应该是什么,再阐述理由。比如认为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迷娘。诗歌标题为“迷娘(之一)”。歌德这首《迷娘曲》是歌德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一首抒情诗。从《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来看,迷娘的故乡在意大利,而诗中的意象多具有意大利的典型特征。迷娘是意大利的一个少女,她身世悲惨,受尽虐待,威廉把她从杂技团赎身出来。迷娘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唱了这首“你可知道在那柠檬花开的南国”。第一节描写的是意大利的自然景物。诗人只用了寥寥数语,一幅色彩浓艳、画面鲜明的南国风光图便呈现在我们眼前。从诗中的称呼“爱人”“恩人”“父亲”的转换来看,迷娘对威廉用了情人、恩人、父亲三重称呼,以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因为在流浪生活中身心备受摧残,迷娘最终还是病死了。诗中的意大利建筑,宏伟壮美,应是迷娘幼时居住之所。第二节描写的是具有罗马式风格的建筑。其中的大理石雕塑仿佛也被迷娘的身世所打动,深情地加以慰问。第三节描写的是回意大利的必经之路——阿尔卑斯山神秘、险峻的风光。《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渴望有心爱的人相伴,回到故乡意大利开始一种美好的生活,这与诗歌的情境一致。“我愿和你同去”既表达她返回故国的热望和决心,又表达她对“亲爱的人”的鼓励和支持。这种对祖国的强烈的思念之情催人泪下。
故答案为: 观点一:迷娘。①诗歌标题为“迷娘(之一)”。②从《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来看,迷娘的故乡在意大利,而诗中的意象多具有意大利的典型特征。③从诗中的称呼“爱人”“恩人”“父亲”的转换来看,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符合迷娘爱上迈斯特,感恩、依恋迈斯特的特点。④诗中的意大利建筑,宏伟壮美,应是迷娘幼时居住之所,与迷娘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这一身份符合。⑤《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渴望有心爱的人相伴,回到故乡意大利开始一种美好的生活,这与诗歌的情境一致。
观点二:作者本人。①诗歌《迷娘》创作于《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之前,诗中的迷娘并非小说中的迷娘,而应该是诗人自己借以抒情的化身。②意大利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国度,厌倦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的歌德渴望到意大利汲取创作灵感,接受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滋养。在创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瑞士的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并在创作此诗三年后前往意大利居住。诗中的美好景象是诗人对意大利的想象。③《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是一部成长小说,主人公迈斯特是个满怀理想、充满朝气的热血青年,他不满现实的平庸和混沌污浊,追求人性完善和崇高的美好世界。而对美好世界充满渴望与向往,正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深层主题。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答题时,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原文内容分析答题。只要能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阐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都视为正确答案。
7.【答案】我是一只蜜蜂,
在知识的海洋中采蜜——
色彩斑斓的花朵,金灿灿的花粉
吮吸着太阳与宇宙的光辉,
我,在寻求!
我是一只蜜蜂,
在岁月的里程上储蜜——
忙碌的身影,优美的舞步。
感激着春天与大地的恩赐,
我,在成长!
我是一只蜜蜂,
在生活的蜂房里酿蜜——
甜蜜的液汁,活力的源泉。
来自大地的,将回报给大地。
我,在欣慰!
我是一只蜜蜂,
我愿做一只平凡朴实的蜜蜂!
【解析】【分析】
本题语言表达的仿写能力。
仔细阅读题干,找出仿写需要注意的地方。注意手法的要求,“请你运用反复的手法”;注意仿写内容“描摹一种事物”;还有字数限制,“150字左右”。当然仿写越接近例句越好,是、所以还要注意一些细节的仿写,比如“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行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这就要求仿写时正歌部分也要写三小节,且第一句开头和第五行要采用反复手法,以强化内容和某种感情;“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也就是仿写时副歌要采用与正歌基本相同的架构方式,只改动个别关键字。据此,考生可以选择一种自然界中的动物或植物来仿写,注意最好是能够引发联想阐发人生哲理的事物,比如动物中的“蜜蜂”,植物中的“梅花”等。写蜜蜂,可以歌颂它的勤劳、平凡中的追求等;写梅花,可以歌颂它的坚贞不屈等。一定要写成诗歌的形式,且注意反复手法在细节上的运用。
【点评】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
【答案】8.这首诗描绘了故乡的优美景物、辉煌居所,倾诉了迷娘真挚、深沉、哀婉、含蓄的内心情感,抒发了迷娘对故国的思念与怀恋、对美好世界与生活的追求。
9.对于诗中倾诉者是谁,倾诉的对象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三个人,人们的观点不统一。我们也不寻求统一,保留多种观点,更能使这首诗具有含蓄、多义、神秘的特点,从而产生恒久的艺术魅力。当然我们也可以支持或者倾向于一种观点,如倾诉者就是迷娘,三个被倾诉者是同一个人。迷娘在内心深深地爱着“他”,称呼他为“爱人”“恩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改变表达了迷娘对“他”怀有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
10.这种对话场景通过倾诉与呼唤,将迷娘对“他(迈斯特)”怀有的那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扭结在一起,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与采用独白的方式相比,具有更好的表达效果。使用对话的形式对突出思念故乡、向往美好事物的主题起了重要作用。
11.《迷娘(之一)》三节正歌第一句和第五句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语气,加深了迷娘想念故乡的程度,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含义、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意象等,进行综合解读。
(2)本题考查探究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诗歌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3)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对话的作用的能力。抒情诗一般使用对话的形式有其独特的作用,对话的作用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4) 本题考查写的虽诗歌艺术结构技巧 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诗,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诗歌的谋篇布局技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重章叠句,以小见大,铺垫,照应,抑扬等。
8.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含义、情感态度的能力。①第一节中柠檬花、橙子,和风吹过,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的植被和气象,正是意大利南部,迷娘的家乡的动人风景。而如此风景,是带有爱情的浪漫气息的,所以在这一段,迷娘将他的恩人,威廉迈斯特称为爱人。既表达她返回故国的热望和决心,又表达她对“亲爱的人”的鼓励和支持。这种对祖国的强烈的思念之情催人泪下。
②第二节写迷娘对家的向往,迷娘印象里的家,圆柱成行,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这个家是富裕的豪华的牢固的,一个人缺什么,就会向往什么,迷娘是个小姑娘,没有家,颠沛流离,所以她需要富裕稳定的生活,和安全感。大理石塑像是关心我的,他们好像是我的家人,问我受了什么委屈。在这一段,迷娘将威廉迈斯特成为恩人,因为他给了她安定的生活。
③第三节写在回家的路上。回家这一路,有千难万险。悬崖瀑布,恶龙当道,但是又怎么样呢,这一切都不能阻挡我回家的步伐。所以在这一段,迷娘把威廉迈斯特称作父亲,这也是一种保护者的形象。
故答案为: 这首诗描绘了故乡的优美景物、辉煌居所,倾诉了迷娘真挚、深沉、哀婉、含蓄的内心情感,抒发了迷娘对故国的思念与怀恋、对美好世界与生活的追求。
9.本题考查探究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 前往,前往”又是催促又是呼唤,把这种无法自抑的感情推向极致。“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这“亲爱的人”既可以是恋人,也可以是朋友,还可以是亲人。“我愿和你同去”既表达她返回故国的热望和决心,又表达她对“亲爱的人”的鼓励和支持。这种对祖国的强烈的思念之情催人泪下。这种感情都不是干巴巴、直通通喊出来的,而是通过浸泡过情感的意象表达出来的,读者需要通过诗歌语言、节奏和象征物从心灵深处去深沉地体会,去真挚地感悟。
故答案为: 对于诗中倾诉者是谁,倾诉的对象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三个人,人们的观点不统一。我们也不寻求统一,保留多种观点,更能使这首诗具有含蓄、多义、神秘的特点,从而产生恒久的艺术魅力。当然我们也可以支持或者倾向于一种观点,如倾诉者就是迷娘,三个被倾诉者是同一个人。迷娘在内心深深地爱着“他”,称呼他为“爱人”“恩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改变表达了迷娘对“他”怀有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
10.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对话的作用的能力。正歌表现“那地方”——故国意大利的优美景物,这些景物的优美主要是通过柠檬花儿、蓝天、和煦的风、悄然无语的桃金娘(桃金娘象征着爱情,为维纳斯的神树)、高耸的月桂(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来体现的。这些意象的选择具有意大利景物的典型性特征,诗人在这里融进人物对故乡的浓郁的思念之情,使这些景物都成了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再加上诗歌运用音乐的反复艺术——“你可知道那地方”的反复咏唱,就把那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绵长而又强烈难抑。
每节诗以“你知道吗……”“你可知道……”不断发问,表达了迷娘对于被问到的景物的执着思念。而每节都重复发问“你可知道那……”再次强调了这种感情。
故答案为: 这种对话场景通过倾诉与呼唤,将迷娘对“他(迈斯特)”怀有的那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扭结在一起,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与采用独白的方式相比,具有更好的表达效果。使用对话的形式对突出思念故乡、向往美好事物的主题起了重要作用。
11.本题考查写的虽诗歌艺术结构技巧 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这种诗歌结构艺术在我国的《诗经》里早就熟练运用。这首诗的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句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故答案为: 《迷娘(之一)》三节正歌第一句和第五句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语气,加深了迷娘想念故乡的程度,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