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16:5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有些文字是闪亮的,因为它早已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有些篇章是不朽的,因为它曾经迸发出________般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报章里的改革史》是1978年以来改革的一个缩影,可以帮助人们回顾和理解这一段历史是如何演进的,从中领悟改革的势在必行,并从历史的智慧中寻找破解现实难题的方法。如果从单篇文章来看,可能是一个案例,可能是个人的作为,但是把这一组组文章积集在一起,它就成为由改革大潮汇聚成的时代洪流,展现了________的时代风貌。
新华社发表的《实行大包干责任制 凤阳县大旱之年夺得夏粮丰收》一文引发了“凤阳大包干”的报道潮,凤阳县小岗村的“小岗大包干”创举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关广梅现象》引发的“社资”之争发人深省,真是一石击破水中天,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论断。在这些人和事的报道背后,承载着一个个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那些曾经困扰着人们的问题通过媒体的报道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进程。
《报章里的改革史》,(  )。真正的改革者从来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作者和编者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大无畏精神,在当时________的时期,他们完全不顾个人的前途和安危,勇敢地喊出________的声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排山倒海 波澜壮阔 春寒料峭 振聋发聩
B.地覆天翻 叱咤风云 十风五雨 醍醐灌顶
C.排山倒海 叱咤风云 十风五雨 振聋发聩
D.地覆天翻 波澜壮阔 春寒料峭 醍醐灌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关广梅现象》一石击破水中天,“社资”之争发人深省,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一锤定音。
B.《关广梅现象》一石击破水中天,爆出发人深省的“社资”之争,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明确论断。
C.《关广梅现象》也是一石击破水中天,“社资”之争发人深省,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论断。
D.《关广梅现象》也是一石击破水中天,爆出发人深省的“社资”之争,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明确论断。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改革创新
B.让人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需要改革创新,越是充满艰难险阻
C.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需要改革创新,越是充满艰难险阻
D.让人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改革创新
二、语言表达
4.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一种简单的推理判断。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请仿照下面示例中对晏子之言的推理形式,写出材料逻辑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示例:
材料: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
大前提:只有出使狗国,才从狗门进。
小前提:我出使的不是狗国。
结论:我不从这个狗门进。
材料: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三、问答题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这些,都曾经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所谓‘理论’”中“理论”为何要加引号?前面为什么用了“所谓”一词?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是如何将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
7.我们学习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作者以大量的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观点。其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话,是毛泽东最先提出来的,这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个真理也是被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所证明的,但尽管如此,也有一些人有意无意地违反这个标准,有许多优秀人物为了捍卫真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请联系你熟悉的事例对这个情况简要分析。
8.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文章各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文章是如何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中国之治”是我国制度优势的最佳证明,也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现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这句话理论内涵极其深刻,对我们增强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是否符合国情”,这是最具根本意义的条件和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我们的自信建立在对自己国情的深刻了解上,建立在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上,是有深厚实践基础的,故能有定力,故应坚定不移。
“是否有效管用”,这是个硬道理,直指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可取的唯一标准。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中国之治”是我国制度优势的最佳证明,也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现实根基。
“是否得到人民拥护”,是制度的价值体现,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的最终评判标准。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这是资本主义所绝对不可能做到的。”我国之所以能够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就在于我们党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
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有这样的制度自信:在这种制度的基础上,我国人民能够发挥其无穷无尽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任何人都不能战胜的。
(节选自陈耀辉《我们的制度具有无穷力量》,《人民日报》)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指出,当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的主体是具有一定思想认识的人。一方面,人的正确思想从实践中来,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目的和归宿,同时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实践。这就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辨证统一,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反对教条主义,强调一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由此开辟出中国革命新道路。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反对照抄照搬、思想僵化,强调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由此开辟出中国建设新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践观点,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辨证统一,必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现实实践丰富多彩,不可能用整齐划一的理论和方案来套用和裁剪。同时,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必然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概括提炼、总结推广。从这个角度讲,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是根本一致的。实践是群众的实践,群众是实践着的群众,没有群众观点,就不可能真正有实践观点。
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四个自信”,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而是要贯彻到改革发展实践的各方面。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有方法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该改的必须坚决改,但对有些不能改的,什么时候都坚决不改,等等。这就是坚定理论自信,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体现。
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必须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给我们提供的是科学指南而不是具体教条。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如果没有发展,就脱离了时代和实践要求,生机就会停止,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也就谈不上坚持。因此。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近百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创新理论成果。对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发挥了巨大指导作用。
(节选自戚义明《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中国纪检监察报)
材料三:
自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们从遥远的欧洲“盗来”思想火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程度就一直在深层次上决定着中国的发展节奏。而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达到了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完整准确的理解,促成了对中国国情及中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在当年的时空背景下,正是真理标准大讨论所创设的这些条件的有机耦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阶段。
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中,在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贫穷”的持续探索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这项伟大而崭新的事业,接续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
“大锅饭”变成“大包干”,“以阶级斗争为纲”变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一公有制转化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大地上划出了一个个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市场经济体系。凭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实践勇气,凭借“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智慧,改革开放实现了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回答了中国发展之问,回应了时代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现实命题。
(节选自关铭闻《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念—纪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刊发四十周年》,《光明日报》)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我国制度优势的最佳证明,“中国之治”不仅符合我国的国情,还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
B.马克思认为,那些具备一定思想认识的人一定能成为实践这一全部社会生活本质的主体。
C.只要能坚定“四个自信”,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推动理论创新,就能落实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D.中国发展节奏不仅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还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程度。
10.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种社会制度如果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即表明该制度不仅符合具体的国情,还有效管用。
B.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我们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C.不论是革命年代的毛泽东还是改革之初的邓小平,都强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反对教条主义。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的改革开放。
11.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实践出真知,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了自说自话的空洞说教。
B.要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C.我们一方面要坚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发展的眼光,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D.人类必须依赖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自然界的天然状态并不完全适合于人,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12.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方面的异同。
13.这三则材料均探讨了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五、写作
14.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实践增多,人们以前的一些认识或许会被颠覆。请以“实践,让我恍然大悟”为题,写一段文字,谈谈实践让你对某个问题(某件事)有了新认识或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认识,3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3.D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对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平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做题时联系上下文进行辨析,分清词语的分类,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此类题型用排除法是最好的方法。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的能力。病句的类型包括两面对一面、多重否定、中途易辙、缺少句子成分、逻辑颠倒、成分搭配不当等类型。做此类题型,首先明确病句的类型,然后结合选项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以从句式,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与上下文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1.排山倒海: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地覆天翻: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根据语境,此处强调力量很大,不是变化,故此处应填排山倒海。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叱诧风云: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今多指将帅或左右世局者的威风气势。根据语境,此处说的是文字发展到今天规模很大,能够展现时代风貌,故此处应填波澜壮阔。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十风五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根据语境,此处说的是改革者在困难时期,就像初春时节的寒冷,故此处应填春寒料峭。振聋发聩: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醍醐灌顶: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根据语境,此处形容的是声音,故此处应填振聋发聩。
故答案为:A
2.《实行大包干责任制 凤阳县大旱之年夺得夏粮丰收》和《关广梅现象》都是当时新华社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故《关广梅现象》后面应该用“也是”,故排除A、B。“明确”在句中做状语,修饰“提出”,“明确”应放在“提出”前面,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3.衔接句子的主语是《报章里的改革史》,不能搭配后面的“感受”,故排除A、C。结合后文“真正的改革者”可知,前面衔接的句子最后应强调“改革创新”,故排除B项。
故答案为:D
4.【答案】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才有力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有力量的。
【解析】【分析】结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首先可以确定材料的结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有力量的”,结合示例,示例中的大前提为“只有出使狗国,才从狗门进”,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大前提为“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才有力量”,确定了结论与大前提后就可以确定小前提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
故答案为:大前提: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才有力量。;小前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结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有力量的。
【点评】本题考查逻辑推断中的三段论。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一种简单的推理判断,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首先依据材料可以确定出最容易找到的结论部分,大前提是普遍规律,小前提是普遍规律与具体事件的结合。
5.【答案】“理论”加引号是对“四人帮”所编造的“理论”的否定,前面用了“所谓”一词,意思是所说的,用于复说、引证等;谓某些人所说的。本词含不承认之意,它说明作者对“四人帮”所编造的“理论”持不承认的态度,认为这样的理论是荒谬的,是假理论。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和标点符号的能力。
因为“理论”是四人帮所编造的,并非真的“神圣不可侵犯”,所以“理论”一词加引号是表示对其否定的态度。
“所谓”意思是谓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之意。“理论”加引号本就表达否定之意,该词之前再加上“所谓”一词,更能体现“四人帮”编造的“理论”的荒谬性,作者对其否定的意味更强烈。
故答案为:“理论”加引号是对“四人帮”所编造的“理论”的否定,前面用了“所谓”一词,意思是所说的,用于复说、引证等;谓某些人所说的。本词含不承认之意,它说明作者对“四人帮”所编造的“理论”持不承认的态度,认为这样的理论是荒谬的,是假理论。
【点评】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和标点符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结合语句进行判断。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 叹号及冒号等,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
6.【答案】文章首先确立了中心论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后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革命导师树立了光辉榜样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富有说服力。在立论的过程中,作者又多次和驳论相结合,如反驳“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等观点,这样使文章的针对性更强,批判更有力。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式的理解分析能力。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文章开篇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引人深思,从而首先确立了中心论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后用四个小标题分四个部分提纲挈领的组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第一部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作者首先引用经典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观点论证“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然后再引用毛泽东的观点论证“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紧接着运用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提出太阳系学说的事例来论证“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最后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被承认为真理及国际共运史、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事例进一步证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所以,第一部分使用的是立论的论证方式。
第二部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先借有的同志的担心,提出和自己不一致的错误观点,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接着,作者指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提出“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的观点,反驳错误观点。然后,作者矛头直指“四人帮”的各种错误理论,指出其荒谬,进行驳斥,从而有利的树立了自己的观点。接着用列宁的经典理论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个别国家或少数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学说的事例分别论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并用来指导实践”和“客观世界不断变化,只能用实践检验”。所以,第二部分驳论和立论相结合。
第三部分,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的事例,进行论证,具有说服力。接着用毛主席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的事例继续深入论证。所以,第三部分使用立论的论证方式。
第四部分,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我们不仅承认实践是真理的标准,而且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的标准。引用《列宁选集》和《实践论》中的经典言论进行理论论证。结合“四人帮”遗留问题,指出正确做法。所以,第四部分使用立论方式。
整篇文章理论为主,驳论为辅,两者相结合,层层深入,论证中心。
故答案为:文章首先确立了中心论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后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革命导师树立了光辉榜样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富有说服力。在立论的过程中,作者又多次和驳论相结合,如反驳“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等观点,这样使文章的针对性更强,批判更有力。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式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答题时根据文本内容,具体判断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再组织语言作答。
7.【答案】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上,我国就有过惨痛的教训。“大跃进”时期,浮夸风极为盛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口号甚嚣尘上,土地亩产万斤粮食的地方比比皆是,但这个理论受不住实践的检验,它让我们的国民经济倒退好多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炮制“天才论”,捏造民主派必然变成走资派的“规律”等,这些所谓的“理论”都在实践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但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真理就是真理,它无论什么时候都能经受住实践的考验。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为捍卫和发展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在火刑面前也没有低头,千百年来这个学说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革命烈士张志新坚持真理,公开揭露林彪、江青一伙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被“四人帮”一伙定为“现行反革命”,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见,真理是不能抹杀的,也许一个真理一时不被人接受,但它最终会在实践的检验下发出绚丽的光彩。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话,是毛泽东最先提出来的。1963年11月,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在东湖宾馆写《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此文打印出来后,毛泽东修改时,加注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按照题干要求,可以举两种相反的例子,一种是“违背整个理论的”,一种是“为了捍卫真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比如,革命战争时期,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忽视或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不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到处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只言片语,使中国革命力量遭受极为严重的损失,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为了总结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并在国内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认识论,1937年,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实践论》问世,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实例典型即可。
故答案为: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上,我国就有过惨痛的教训。“大跃进”时期,浮夸风极为盛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口号甚嚣尘上,土地亩产万斤粮食的地方比比皆是,但这个理论受不住实践的检验,它让我们的国民经济倒退好多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炮制“天才论”,捏造民主派必然变成走资派的“规律”等,这些所谓的“理论”都在实践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但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真理就是真理,它无论什么时候都能经受住实践的考验。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为捍卫和发展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在火刑面前也没有低头,千百年来这个学说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革命烈士张志新坚持真理,公开揭露林彪、江青一伙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被“四人帮”一伙定为“现行反革命”,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见,真理是不能抹杀的,也许一个真理一时不被人接受,但它最终会在实践的检验下发出绚丽的光彩。
【点评】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本题,需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答题时根据文本内容,具体判断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再组织语言作答。
8.【答案】第一问:开头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总说论证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现实必要性,然后按照四个小标题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第二问:文章四部分紧紧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批驳错误做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正反对比,使观点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把握梳理文章思路和论证特点的能力。
结合文本分析,第一个标题提出了全文的观点;第二个标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是论证的第一个层次;第三个标题指明“革命导师”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在行动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论证的第二个层次;第四个标题强调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标准,联系实际,发出倡议。四个小标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逐层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环环相扣,形成了层进式结构。论证过程:①先引用经典理论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观点论证“一个理论,是否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②然后再引用毛泽东的观点论证“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③紧接着运用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被证实这两个事例,论证“只有实践,才能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④最后作者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被承认为真理及国际共运史、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事例进一步证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作者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批驳错误做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正反对比,使观点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运用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及举例论证。
故答案为:第一问:开头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总说论证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现实必要性,然后按照四个小标题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第二问:文章四部分紧紧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批驳错误做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正反对比,使观点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点评】此题考查分析文章是如何论证论点的。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这类题一般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入手,针对论述的内容做简要分析即可。
【答案】9.A
10.D
11.D
12.①相同点:二者在论证结构上都采用了总分式论证结构,分述部分又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论证方法上,都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不同点:在论证方法上,材料一重在引用名言,侧重于道理论证;材料二注重道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
13.①材料一从三个“符合”的实际内容方面重点探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制度的理论的深刻性;②材料二侧重探讨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应该坚持的四个原则;③材料三重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程度对中国的发展节奏和对中国国情、所处历史阶段的认识方面的意义。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特点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答题时根据文本内容,具体判断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再组织语言作答。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9.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那些具备一定思想认识的人一定能成为……的主体”错误。材料二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的主体是具有一定思想认识的人”。
C项,“只要……就……”的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二的表述是:“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项,“中国发展节奏……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程度”分析错误。材料三说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程度就一直在深层次上决定着中国的发展节奏”。
故答案为:A。
10.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的改革开放”分析错误。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具体体现之一,不是其“根本目标”。
故答案为:D。
1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说的是人类通过实践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突出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意义,没有提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无法支撑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二的观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故答案为:D。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特点的分析能力。从论证结构上分析,材料一,先总说“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再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说“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最后进行总结: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有这样的制度自信。材料二,先总说“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再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说: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辨证统一“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后总结“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必须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两文都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分述部分又采用并列结构展开,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在论证方法上,材料一,主要引用了习近平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论述,并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材料二,也引用了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以外,还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反对教条主义,强调一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由此开辟出中国革命新道路。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反对照抄照搬、思想僵化,强调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由此开辟出中国建设新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践观点,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道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概括三则材料的侧重点,需要把握三则材料的论点与论证过程,还需要抓住不同材料中的关键句子。三则材料都探讨了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其侧重点不同,从材料一的论证结构可以看出,材料一侧重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制度的理论的深刻性;材料二立足于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侧重探讨“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应该坚持的四个原则;材料三重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程度”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决定中国的发展节奏,另一方面可以促成对中国国情及中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
14.【答案】【参考例文】
实践,让我恍然大悟
业余时间的宝贵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学生要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之前我也是不怎么懂得的。但是,经过这次的暑假实践活动,让我恍然大悟,我突然领悟到了一些我以前所不明白的东西。
首先,假期里,我们的时间相对的充裕了许多。我们被允许做更多的事情。所以这种假期的实践活动就成了我们最好的选择。因为它既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更大的一个世界,又可以让我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最重要的是,当我们投入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快乐。当我们用自己的能力去实践,去帮助别人时,这种快乐别人是没有办法体会的。
人生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但是我相信,这种实践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想起了一句话,人的成就是决定于他怎么利用课余时间。所以,一段有意义的人生,实践一定是最最值得我们来体会的。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微作文写作的能力。
本题解答重点在于对题干要求的认真领会和把握。首先,“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实践增多,人们以前的一些认识或许会被颠覆”强调的是:通过实践,人们对以前的认识或许会被颠覆,这里重点把握“实践”和“颠覆”两个关键词;其次,题干要求“请以‘实践,让我恍然大悟’为题,写一段文字”,这句话限定所写语段的中心是“实践,让我恍然大悟”,所写内容必须围绕“实践,让我恍然大悟”来写,并且体现出在“实践”的过程中让我“悟”出了某种以前不知道的或不明白的道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最后,题干中“谈谈实践让你对某个问题(某件事)有了新认识或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认识,300字左右”,这里除了字数的限制意外,还要明白在写作中体现出“新认识”或“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认识”的过程。
【点评】
本题考查微作文写作的能力。微写作,是一种微型的写作或者微小的写作,它考查的是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语言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微写作已经成为各类考试的宠儿,而在考场上,学生的解答却问题百出:有的没有中心,有的空发议论,更有甚者只是将材料翻新,摘抄。每一则微评论都涉及一定的评论对象,一般包括时事、人物、读书、影视评论,有时也有事物、思想、现象等其他评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评论,考生答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起承转合有秩序,引议联结讲道理。议论文体观点一定要明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