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4.1 ?修辞立其诚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4.1 ?修辞立其诚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16:5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 *修辞立其诚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________,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________,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  )。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________,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________。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哗众取宠 顺风转舵 错综纷繁 扭曲
B.夸大其词 见机行事 错综变化 歪曲
C.哗众取宠 见机行事 错综纷繁 歪曲
D.夸大其词 顺风转舵 错综变化 扭曲
2.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但是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
B.揭示客观真理并非难事,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确非容易
C.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
D.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确非容易,但是揭示客观真理并非难事
二、问答题
3.《修辞立其诚》一文多处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试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三、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央视热播剧《觉醒年代》中有这么一场戏:新文化运动主将胡适与保守派代表北大教授黄侃就“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优劣”展开了一场辩论。黄侃认为: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表意更能删繁就简。他举例说,比如“你太太死了,你家人打电报让你回去”这个意思,用白话文会说“你的太太死了,快点回来呀!”用语11字之多,而用文言则只需“ ”4字表述即可,电报费可省三分之二。胡适则不以为然。他以“教育部一位朋友邀请自己做行政秘书,自己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题,与黄侃相约各写一份电文,看谁的表意更简洁恰当。黄侃用文言写的电报稿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一共12字。而胡适用白话文写的电报稿是:“ ”,未超过6个字。据此,胡适认为:白话文与文言文相比,不在于谁表意更简洁,重在 。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其中第三处不超过15个字。
5.胡适与黄侃之争,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其实是一场新旧文化之争。请你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新与旧”关系的理解,字数不超过6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6.在《修辞立其诚》一文中,作者强调了为人为文的“真”。可近来“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络语言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受理“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标题只是夸大其词,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子虚乌有。有网友说:“跪求体”“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不能再假了。你对此现象有何感想?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中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说的“诚”就是现代所说的“真”,但在中国哲学史上,最先提出“真”字的是道家。
B.言行一致包含深、浅两个层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体现了学说理论和社会实践一致。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者相互作用,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是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的。
D.今天在强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学术语境下,“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亮明观点,根据《易传》原文“修辞立其诚”来说明发言著论写文章要坚持真实性原则。
B.文章在阐释和论证“立其诚”的含义时,是以总分的结构和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展开的。
C.在论证追求真理时如何处理客观性与主观性中,运用了引用论证和因果论证的方法。
D.文章通过论述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得出了“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的结论。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虽不是表示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但只要能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就能感动人心。
B.《心术上》提出的“静因之道”与列宁所说的“观察的客观性”都是在强调认识的客观性。
C.“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中的“曲学阿世”违反了“立其诚”的原则。
D.我们常说的“实事求是”讲求说真话,讲实话,体现了“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辨析这些易混词语,一要辨其形,看其异在哪里;二要辨其神,注意使用上的细微差别。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题时,学生要整体阅读语段,明确大意;读选项的表述,明确具体内容;然后进入语境,分析前后语境的对应关系。
1.A.哗众取宠:用浮夸的言词或做作的行动去迎合群众,以博取好感和支持。夸大其词:指说话、写文章时的用语夸张,超过事情原有的程度。第一处强调讨好迎合的意思,故填“哗众取宠”。
顺风转舵:意思是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见机行事:意思是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第二处强调背离原则,改变态度,故填“顺风转舵”。
错综纷繁:头绪很多。形容事物纷繁复杂。错综变化:意思是指头绪纷繁,变化多端。第三处强调世事的繁芜复杂,故填“错综纷繁”。扭曲:物体因外力作用而扭转变形,也用于比喻。歪曲:故意改变事实或对事物作出不正确的反映。第四处强调人性的变化,故填“扭曲”。
故答案为:A。
2.C.依据后文,“说真话、讲实话,却不容易做到的”原因是千百年来世事的错综纷繁,也就是说表达自已的真实思想本来并非难事。同时,语段主要阐释的是后半句,谈的是人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的话题,所以“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在前。
故答案为:C。
3.【答案】文章开篇引用《易传·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这句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七段引用《管子》书中《心术上》的“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论证认识客观世界要舍弃自己的主观偏见,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第九段引用《汉书·儒林传》中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所说的“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告诫人们不要说假话以讨好于时尚。引用古言,既充分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使文章内容丰富,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解析】【分析】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列举在哪些地方有这种论证方法,比如开篇第1自然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等等。然后把引用的句子列举出来,如果引用的内容特别长,可以使用省略号,比如引用《易传·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这句话,引用《管子》书中《心术上》的话“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引用《汉书·儒林传》中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等等。接着还要分别指出论证或引用的作用,比如内容方面第一处引用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修辞立其诚”;第二处引用论证认识客观世界要舍弃自己的主观偏见,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第三处引用告诫人们不要说假话以讨好于时尚。最后从表达效果上加以说明,比如丰富文本内容,给人真实可信感,具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引用的名言若语言精彩,使得文章富有文采和文学底蕴。
故答案为:文章开篇引用《易传 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这句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七段引用《管子》书中《心术上》的“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论证认识客观世界要舍弃自己的主观偏见,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第九段引用《汉书 儒林传》中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所说的“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告诫人们不要说假话以讨好于时尚。引用古言,既充分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使文章内容丰富,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点评】本题考查对原文中论证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进一步说明文章论点。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答案】4.①妻亡速归;②干不了,谢谢;③是否能恰如其分地选择字词。
5.“新”与“旧”既是一对冤家对头,又相互传承。二者为了书面表达权而“相互争夺”,但结果几千年来,文言在“朝”,白话在“野”,并行不悖。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4.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第一空,“太太”这个称谓在古代叫“妻”;“死了”的古汉字是“亡”;“快点”的古汉字是“速”或者“急”;“回来”的古汉字是“归”。所以答案可以是:妻亡速归。第二空,“才疏学浅”是本人在谦虚;“恐难胜任”的白话就是“干不了”;“不堪从命”的白话是“抱歉”或者“谢谢”等意思,表委婉的拒绝。所以答案可以是:干不了,谢谢。第三空,文段中黄侃认为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表意更能删繁就简,针对这个问题胡适通过举例推翻了黄侃的观点,再依据前文“不在于谁表意更简洁”,所以胡适最终想表达的是只要把意思表达的准确,不管字数的多少,只要运用的合理,即恰如其分就好。所以答案可以是:是否能恰如其分地选择字词。
故答案为: ①妻亡速归;②干不了,谢谢;③是否能恰如其分地选择字词。
5.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原文提到黄侃的看法是“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表意更能删繁就简”,胡适的看法是“白话文与文言文相比,不在于谁表意更简洁,重在是否能恰如其分地选择字词”。双方各执己见,并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根据两人举例可以得知,两者各有优点,生活中和工作中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使用。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还可以发现在大量古代诗词中,会发现白话和文言“密切接触”。文言在白话文运用中并始终不曾绝迹,文言是书面化的文字,自然雅丽,堂皇、沉稳、厚重,调高一格;而白话也不失通俗易懂。所以呈现出既对立又相互转化渗透的辩证关系。谈对“新与旧”关系的理解,应表明两者的关系,注意语言表达,注意修辞的运用,注意字数限制。示例:“新”与“旧”既是一对冤家对头,又相互传承。二者为了书面表达权而“相互争夺”,但结果几千年来,文言在“朝”,白话在“野”,并行不悖。
故答案为: “新”与“旧”既是一对冤家对头,又相互传承。二者为了书面表达权而“相互争夺”,但结果几千年来,文言在“朝”,白话在“野”,并行不悖。
6.【答案】例文: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便无从谈起。
【解析】【分析】题目所给的材料首先指出“为人为文要‘真’”,再后指出近来“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络语言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然后举了几个运用该类词语的例子,然后指出运用该类词语有的是“夸大其词”,有的是“纯属子虚乌有”。更有网友指出“‘跪求体’‘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不能再假了”。然后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对“跪求体”“哭晕体”等假得不能再假了的词语频频出现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现象的看法。考生可根据自己对这种现象理解发表看法,即对这种假得不能再假了的词语频频出现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现象是肯定还是否定,不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只要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社会现实说明理由,且言之成理,自愿其说,皆可视为正确答案。考生还可以溯本求源,通过“跪求体”“哭晕体”等这种假得不能再假了的词语频频出现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现象来分析其本质,进而得出结论,指出这种现象的危害,发出呼吁。不管怎么写,都要注意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同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300字左右”。
故答案为:
例文: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便无从谈起。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写好微写作,要明确写作目的。微写作是用简约精炼的语言对某一社会事件、文艺作品等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的写作。评论类微写作一般先引用材料或叙述现象,接着明确论点,然后分析材料,综合运用合理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进一步论述自己的观点。对于写作对象要表述清晰。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答案】7.C
8.A
9.A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7.C.“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是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的“表述错误,原文只是说“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
故答案为:C。
8.B.“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表述错误,原文中“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在逻辑上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
C.“因果论证”错,原文此处没有使用因果论证的手法。
D.“通过论述……,得出……结论”表述错误。原文“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可知,没有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论断,只是说唯心主义比较流行;结论也是作者认为的,并非基于什么得出的结论。
故答案为:A。
9.A.条件关系混淆,选项“但只要能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就能感动人心”中“只要……就……”表述的是一个充分条件,而由原文“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可知“必须……才……”表述的是一个必要条件,即“文学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只是“能够感动人心”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以选项不成立。
故答案为: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