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3 16:4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设问:1978年,邓小平采取哪些措施,打造中国新时代的新形象?
1979年1月1日
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
开创与发展
第27课
民主建设之路
——伟大的历史转折
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两个凡是”指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中提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它违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理,违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1977年5月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发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在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
请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回答这次会议为何被称为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路线
“左”倾错误
转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工作重心
阶级斗争
转折
经济建设
民主法治
遭到践踏
转折
拨乱反正
伟大的历史转折
相关史料
拨乱反正
基础梳理
1.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3.通过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伟大的历史转折
①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伟大的历史转折
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说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会议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八七 会议 1927年 汉口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起义 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秋收起义失利后,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遵义 会议 1935年 遵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 西柏坡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 转移到城市,提出革命胜利后党 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转移;提出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北京 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 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引申关联】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经济建设之路
——改革开放进程
(一)对内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1.突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1984年)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984—1992年)
3.深化改革:1992年以来
(二)对外开放
1.背景 2.进程
3.特点 4.意义
改革开放进程
相关史料
(一)对内改革
基础梳理
1.农村
1978年 安徽、四川→全国
(1)经营方式
(3)意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的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斩(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集体生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他们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自发实行了一包到底的责任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没变,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
(2)管理方式
人民公社变乡镇;生产大队变村委会
改革开放进程
突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1984年)
阅读材料,归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材料: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1977年,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1978年,全国有将近30%的生产队年人均分配在50元以下。
农村实行“一大二公”为特征的人民公社体制……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农民缺少自主权,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①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中国仍有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严重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计划经济体制(即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相关史料
(一)对内改革
基础梳理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方式:
材料: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降温措施很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订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扩大国有企业经营
自主权,政企分开
改革开放进程
根据材料,指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
行政命令,权力高度集中;
企业没有自主权,无活力。
材料:从1985年起,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家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革企业经营方式,使企业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从而把经济体制改革推广到全国。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国民经济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意义。
意义:冲破了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春天的故事》
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1979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 中国 啊 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浦东
经济技术开发区
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
沿海港口城市
上海
沿海经济开放区
海南
1980年
5月
1984年
1988年
1985年1月
1984年
1990年
改革开放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开放催化原有体制,推动改革;
改革为开放创造更有效的氛围和条件。
【学习拓展】
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合作探究】
改革开放进程
梳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
理论建设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自主学习任务1:依据教材第一子目内容,简单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画出阶段图。
1997年中共
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2002年中共十六大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12年中共十八大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自主学习任务2:依据教材内容,分别从解决问题、地位及意义三个方面来认识不同阶段的理论贡献,完成课件呈现的表格。
理论 解决问题 地位 意义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理论 解决问题 地位 意义
邓小平理论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地位: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
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 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民主建设之路
经济建设之路
理论建设之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步走”发展战略,市场经济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板书设计
1978.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1981.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2,修改《宪法》
初级阶段,全面小康
科学发展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