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2023-2024年七上地理新课标卷(人教版)(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2023-2024年七上地理新课标卷(人教版)(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3 16:23: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日晷是古代计时器,其原理是利用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移动的位置来显示时刻变化。图(a)为校园日晷观测照片,图(b)为晷针影子移动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最适宜观测日晷的天气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A表示大雾、B表示台风、C表示晴天、D表示沙尘暴,最适宜观测日晷的天气是晴天,C正确,排除ABD,故选C。
天气影响人们的生活,空气质量影响人们的健康。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读表格,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12.12 12.13 12.14 12.15
空气质量指数 72 92 95 100
2.上表是某市12月12日-15日的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最好的日期是( )
A.12.12 B.12.13 C.12.14 D.12.15
3.下列措施对改善空气质量有益的是( )
A.出行少乘公交,多开私家车 B.城市多植树种草
C.大量燃烧煤炭 D.秋收后及时燃烧秸秆
【答案】2.A 3.B
【解析】2.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最好,反之则越差;题中可知,12月12空气质量指数最低, 空气质量最好;A正确,故选A。
3.植物可以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城市多种树种草可以有效改善空质量,B正确;开私家车、大量燃烧煤炭、秋收后及时燃烧秸秆,会加剧污染空气,ACD错误;故选B。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距北京西北100多千米的张家口,雪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降雪期长,成为本届冬奥会的合办地。下图为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分布示意图和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问题。
4.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位于( )
①北半球温带地区②南半球温带地区③—20℃~10℃等温线之间④10℃~20℃等温线之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北京举办冬奥会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冬季气温低:冰雪不易化 B.冬季降水少,积雪薄
C.西北风强劲,积雪漫天飞 D.冬季多风,空气干燥
6.张家口比北京降雪期长,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植被
【答案】4.C 5.A 6.C
【解析】4.读图可知,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也就是北半球北温带地区,①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根据等温线可以看出,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位于-20℃~10℃等温线之间,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综合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根据材料可知,举办冬奥会的条件是雪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气温低,降雪期长,读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京举办冬奥会有利的气候条件是冬季气温低,冰雪不易化,A正确、B错误;西北风强劲,多风,是不利条件,CD错误。故选A。
6.根据材料可知,距北京西北100多千米的张家口,雪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降雪期长,成为本届冬奥会的合办地。张家口地处山地迎风坡,受到所处地形地势的影响,比北京降雪期长,雪质雪量有保证,温度风速适宜,适于开展国际高端竞技滑雪运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角,意为“斯堪的纳维亚人居住之地”,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1月平均气温( )
A.甲地为0℃ B.全岛在0℃以下
C.乙地的气温在-5℃到-10℃之间 D.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8.甲、乙两地1月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分布 D.河流
【答案】7.C 8.A
【解析】7.读图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1月平均气温图中,甲地的气温为0℃到-5℃之间,A错误。该岛西部气温在0℃以上,B错误。乙地的气温在-5℃到-10℃之间,C正确。该岛气温自西向东逐渐降低,D错误。故选C。
8.甲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气温在0℃到-5℃之间,乙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气温在-5℃到-10℃之间,甲乙两地1月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跟地形、海陆分布和河流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南美洲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与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甲、丁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10.关于乙、丁两地降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乙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B.乙地位于沿海地区,降水少
C.丁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D.丁地位于大陆东部,降水多
【答案】9.A 10.A
【解析】9.从图中可知,导地致甲与丁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甲地与丁地纬度位置不同,甲的纬度更低,气温更高;丁地纬度更高,气温更低。故选A。
10.乙、丁两地中,处于山地迎风坡的乙地,这里处于中纬度的大陆西岸,能受到太平洋暖湿气候的影响,降水多;丁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选A。
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上图表示气温、降水随
A.经度变化的情况 B.纬度变化的情况
C.海拔变化的情况 D.时间变化的情况
12.关于全球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年降水量多
B.全球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C.中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高、年降水量多
D.赤道附近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年降水量最多
【答案】11.B 12.D
【解析】11.从图中可知,横坐标是表示气温和降水,纵坐标表示的是纬度位置,可以表示上图表示气温、降水随纬度变化的情况;B符合题意。
12.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年降水量少;全球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受纬度影响,但是不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中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低、年降水量少;赤道附近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年降水量最多;D符合题意。
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读“四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13.A 14.C
【解析】13.四地中,甲地的每月降水量均在 200mm左右,年降水量最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图的描述规律,“夏季高温”表示最热月气温大于20℃,“冬季寒冷”表示最冷月气温低于0℃,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是丙地,并且丙地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少雨。C正确, ABD错误。故选C。
东非高原上每年都有大规模的食草野生动物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之间进行季节性大迁移,读“左图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和“右图马赛马拉塞伦盖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东非高原上的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16.大规模迁徙以食草动物为主,引起东非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 )
A.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B.地形的空间差异
C.热量的季节差异 D.地势的空间差异
17.每年4月到10月,野生食草动物的迁徙方向是( )
A.由马赛马拉向北迁徙 B.由马赛马拉向南迁徙
C.由塞伦盖蒂向北迁徙 D.由塞伦盖蒂向南迁徙
【答案】15.D 16.A 17.C
【解析】15.由图可知,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都属于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别是两地区所属的半球不同,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由图可知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和赛伦盖蒂国家公园都位于东非高原,地形、地势基本相同,故排除选项B、D;两者都位于热带地区,基本没有热量差异,故排除选项C;东非野生动物迁徙直接原因是水草的季节更替,而水草的季节更替是因降水的季节差异,故A符合题意。故选A。
17.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每年的4月~10月是北半球热带草原的湿季,所以说野生食草动物的迁徙方向是由塞伦盖蒂向北迁徙,该地位于南半球,该地此时是干季。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暑假,小红一家随旅行团到巴厘岛旅游,下图为世界某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巴厘岛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9.下列物品中,小红一家需携带的有( )
①羽绒服②棉衣③短袖衫④雨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8.A 19.D
【解析】18.从巴厘岛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中可以看出,该岛全年高温多雨,且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故选A。
19.热带雨林气候区气温高、降雨频繁,因此前往该处旅游需要携带雨具和短袖衫,③④正确;御寒衣物则不需要携带,①②错。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读南非开普敦市位置及其气候资料示意图,完成问题。

20.关于开普敦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B.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C.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1.植被景观的形成受气候影响显著,开普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是( )
A.热带稀树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20.B 21.C
【解析】20.读图可知,开普敦地处南半球,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B正确,ACD错。故选B。
21.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正确,ABD错。故选C。
猴面包树是非洲东部马达加斯加岛上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树干粗大,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位置与气候资料图和猴面包树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猴面包树分布地区及其气候特征是( )
A.甲地,全年高温多雨 B.乙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乙地,全年高温少雨 D.甲地,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3.甲、乙两地气候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位置 B.纬度因素 C.生物因素 D.人为影响
【答案】22.D 23A
【解析】22.读材料可知,猴面包树是非洲东部马达加斯加岛上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树干粗大,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读图可知,甲地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为热带热带草原气候,乙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综上所述,猴面包树分布在甲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读图可知,该岛屿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甲地主要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甲、乙两地气候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A正确;与纬度因素、生物因素、 人为影响无关,排除BCD,故选A。
受海陆位置影响,东京气温年较差大于郑州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生活方式,不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是( )
A.学生上学私车接送 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 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25.下列生产方式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是( )
A.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 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D.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答案】24.A 25.C
【解析】24.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主要应该减少碳的排放。学生上学私车接送,增加了碳的排放量,A符合题意;按需点餐光盘行动、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纸张双面使用都是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的措施,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增加了碳排放,不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AD错误;加大森林采伐力度,降低了植被对碳的吸收能力,不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B错误;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了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了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C正确。故选C。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观测气温的主要仪器是温度计,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在固定时间进行观测记录。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左图示意某地气温年变化数据来源过程,右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图。

探究一:气温的观测与变化
(1)左图甲图中①、②的观测时间分别为 时、 时。
(2)左图乙图中气温日较差约为 ℃。
(3)根据左图丁图的气温变化判断,该地位于 (南/北)半球,概括该地气温年变化特点 。
探究二: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4)读右图可知,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纬度/海陆/地形)。
(5) 洲普遍高温。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相比较, 半球的等温线平直些,主要原因是该半球中纬度地区海洋面积 。
【答案】(1) 2 14 (2)7 (3) 北 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气温年变化大
(4) 递减/逐渐降低 纬度 (5) 非 南 大
【分析】本大题以某地气温年变化数据来源过程示意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解析】(1)图一甲是某地某日中四次观测结果,图乙是该地当日的气温日变化。图甲中①气温最低,是2时观测的结果;②气温最高,是14时观测的气温。
(2)图一乙图中最高气温为31℃,最低气温为24℃,气温日较差约为31°C-24°C=7℃。
(3)根据左图丁图的气温变化判断,该地1月气温低,7月气温高,该地位于北半球;该地的气温年变化特点是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4)读图二,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故纬度因素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5)由图二可知,世界最高气温出现在非洲,非洲普遍高温;图二中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相比较,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故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些。
27.唐宋以来,竹子、梅花与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竹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宁折不弯”这种荡气回肠的气节被人们广为称颂。读世界平均气温及竹子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竹子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填纬度)之间。
(2)图中A地无竹子分布,可能是由于位于 (低温/高温)中心,海拔较 (高/低)。
(3)根据图中竹子的分布位置,试从气候角度(温度和降水)推测竹子的生长习性: 。
(4)B地区竹子不适宜生长,主要原因是 。(提示:从气候方面考虑)
(5)C地区传统民居多为双层竹楼,简析其形成原因。(提示:从建材、功能方面考虑)
【答案】(1)30° (2)低温 高 (3)喜温暖湿润。 (4)B 地区降水稀少
(5)竹子分布密集,可就地取材;竹楼可通风散热、防潮防水。
【解析】(1)结合图例、读图可知,竹子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
(2)读图可知:A 地等温线为闭合曲线、数值为0℃,该线南部为10℃等温线,北部为0℃等温线。结合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判读原则可知,A地温度低于0℃,为低温中心。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A地为低温中心,说明海拔较高。
(3)据图可知:竹子分布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为主;这些地区年平均气温大致在10℃~20℃之间。结合沿海地区降水较多的特征可知竹子性喜温暖湿润。
(4)B 地区位于非洲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稀少。
(5)读图可知,C处是竹子的分布区,建造竹楼可就地取材;C 地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降水丰沛且分旱、雨两季,竹楼可通风散热,防水防潮。
28.水果是大自然的馈赠,六集纪录片《水果传》为我们讲述了世界各大洲千奇百样的水果。读下图“片中部分水果及拍摄地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非洲竹芋和蛇皮果的拍摄地降水量均约为 ,这两种水果需要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所以多分布于 附近。
(2)澳洲脐橙和法国柠檬的拍摄地均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多分布于 (填“沿海”或“内陆”)地区。
(3)法国柠檬、阿克苏香梨、野生蓝莓三种水果的拍摄地均位于中纬度地区,其中降水量最少的是 拍摄地,这所反映出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是 。
(4) 洲因自然条件恶劣,没有任何水果分布,摄制组无需前往。
【答案】(1) 2000mm 赤道 (2)沿海
(3)阿克苏香梨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4)南极
【解析】(1)读图可知,非洲竹芋和蛇皮果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降水量均约为2000mm以上;这两种水果需要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多位于赤道附近。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故地中海气候多分布于沿海地区。
(3)读图可知,阿克苏香梨地处我国新疆地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法国柠檬和野生蓝莓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东部和西部,距离海洋较近,受海洋影响大,降水较多;这所反映出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是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的特点。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洲自然环境特点是酷寒、干燥、狂风,因自然条件恶劣,没有任何水果分布,摄制组无需前往。
29.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老舍·《济南的冬天》
材料二中欧班列是中国到欧洲铁路班列的简称,其中最长线路是“义新欧”班列。中欧班列被誉为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钢铁驼队”。它不仅见证了中欧贸易的互联互通,也成为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是架设通向合作共赢的“连心桥”。
(1)读图1:中欧班列途经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 气候类型区,在该气候区内部,各地景观差异巨大。中欧班列从沿海到内陆要经过哪些景观:
(2)读图2:能反映努尔苏丹的气候类型的是 (填数字序号)。材料一中老舍先生觉得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这是什么原因 。
(3)“义新欧”班列从中国的义乌到英国的伦敦,是中欧班列中最长的线路。2022年1月1日“义新欧”班列从义乌出发至伦敦。此时义乌的气候特征是 。
【答案】(1) 温带大陆性 温带森林、温带森林草原、温带草原、温带半荒漠和温带荒漠景观
(2)② 因为伦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晴天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云雾多
(3) 冬季温和少雨
【解析】(1)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中欧班列主要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从沿海到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也越来越少,所以其经过的植被景观呈现从温带森林、温带森林草原、温带草原、温带半荒漠和温带荒漠景观的变化。
(2)努尔苏丹相比义乌、北京、伦敦和米兰来说,距离海洋最远,所以降水应该最少,气温年较差应该最大,图2中降水最少,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应该是②图。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全年均有降水,晴天少,且多雨多雾,所以在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3)义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而1月为义乌的冬季,所以“义新欧”班列从义乌出发至伦敦时,义乌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少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日晷是古代计时器,其原理是利用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移动的位置来显示时刻变化。图(a)为校园日晷观测照片,图(b)为晷针影子移动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最适宜观测日晷的天气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A表示大雾、B表示台风、C表示晴天、D表示沙尘暴,最适宜观测日晷的天气是晴天,C正确,排除ABD,故选C。
天气影响人们的生活,空气质量影响人们的健康。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读表格,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12.12 12.13 12.14 12.15
空气质量指数 72 92 95 100
2.上表是某市12月12日-15日的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最好的日期是( )
A.12.12 B.12.13 C.12.14 D.12.15
3.下列措施对改善空气质量有益的是( )
A.出行少乘公交,多开私家车 B.城市多植树种草
C.大量燃烧煤炭 D.秋收后及时燃烧秸秆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距北京西北100多千米的张家口,雪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降雪期长,成为本届冬奥会的合办地。下图为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分布示意图和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问题。
4.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位于( )
①北半球温带地区②南半球温带地区③—20℃~10℃等温线之间④10℃~20℃等温线之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北京举办冬奥会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冬季气温低:冰雪不易化 B.冬季降水少,积雪薄
C.西北风强劲,积雪漫天飞 D.冬季多风,空气干燥
6.张家口比北京降雪期长,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植被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角,意为“斯堪的纳维亚人居住之地”,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1月平均气温( )
A.甲地为0℃ B.全岛在0℃以下
C.乙地的气温在-5℃到-10℃之间 D.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8.甲、乙两地1月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分布 D.河流
读“南美洲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与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甲、丁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10.关于乙、丁两地降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乙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B.乙地位于沿海地区,降水少
C.丁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D.丁地位于大陆东部,降水多
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上图表示气温、降水随
A.经度变化的情况 B.纬度变化的情况
C.海拔变化的情况 D.时间变化的情况
12.关于全球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年降水量多
B.全球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C.中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高、年降水量多
D.赤道附近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年降水量最多
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读“四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东非高原上每年都有大规模的食草野生动物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之间进行季节性大迁移,读“左图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和“右图马赛马拉塞伦盖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东非高原上的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16.大规模迁徙以食草动物为主,引起东非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 )
A.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B.地形的空间差异
C.热量的季节差异 D.地势的空间差异
17.每年4月到10月,野生食草动物的迁徙方向是( )
A.由马赛马拉向北迁徙 B.由马赛马拉向南迁徙
C.由塞伦盖蒂向北迁徙 D.由塞伦盖蒂向南迁徙
暑假,小红一家随旅行团到巴厘岛旅游,下图为世界某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巴厘岛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9.下列物品中,小红一家需携带的有( )
①羽绒服②棉衣③短袖衫④雨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南非开普敦市位置及其气候资料示意图,完成问题。

20.关于开普敦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B.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C.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1.植被景观的形成受气候影响显著,开普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是( )
A.热带稀树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猴面包树是非洲东部马达加斯加岛上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树干粗大,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位置与气候资料图和猴面包树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猴面包树分布地区及其气候特征是( )
A.甲地,全年高温多雨 B.乙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乙地,全年高温少雨 D.甲地,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3.甲、乙两地气候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位置 B.纬度因素 C.生物因素 D.人为影响
受海陆位置影响,东京气温年较差大于郑州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生活方式,不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是( )
A.学生上学私车接送 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 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25.下列生产方式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是( )
A.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 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D.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观测气温的主要仪器是温度计,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在固定时间进行观测记录。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左图示意某地气温年变化数据来源过程,右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图。

探究一:气温的观测与变化
(1)左图甲图中①、②的观测时间分别为 时、 时。
(2)左图乙图中气温日较差约为 ℃。
(3)根据左图丁图的气温变化判断,该地位于 (南/北)半球,概括该地气温年变化特点 。
探究二: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4)读右图可知,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纬度/海陆/地形)。
(5) 洲普遍高温。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相比较, 半球的等温线平直些,主要原因是该半球中纬度地区海洋面积 。
27.唐宋以来,竹子、梅花与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竹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宁折不弯”这种荡气回肠的气节被人们广为称颂。读世界平均气温及竹子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竹子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填纬度)之间。
(2)图中A地无竹子分布,可能是由于位于 (低温/高温)中心,海拔较 (高/低)。
(3)根据图中竹子的分布位置,试从气候角度(温度和降水)推测竹子的生长习性: 。
(4)B地区竹子不适宜生长,主要原因是 。(提示:从气候方面考虑)
(5)C地区传统民居多为双层竹楼,简析其形成原因。(提示:从建材、功能方面考虑)
28.水果是大自然的馈赠,六集纪录片《水果传》为我们讲述了世界各大洲千奇百样的水果。读下图“片中部分水果及拍摄地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非洲竹芋和蛇皮果的拍摄地降水量均约为 ,这两种水果需要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所以多分布于 附近。
(2)澳洲脐橙和法国柠檬的拍摄地均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多分布于 (填“沿海”或“内陆”)地区。
(3)法国柠檬、阿克苏香梨、野生蓝莓三种水果的拍摄地均位于中纬度地区,其中降水量最少的是 拍摄地,这所反映出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是 。
(4) 洲因自然条件恶劣,没有任何水果分布,摄制组无需前往。
29.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老舍·《济南的冬天》
材料二中欧班列是中国到欧洲铁路班列的简称,其中最长线路是“义新欧”班列。中欧班列被誉为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钢铁驼队”。它不仅见证了中欧贸易的互联互通,也成为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是架设通向合作共赢的“连心桥”。
(1)读图1:中欧班列途经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 气候类型区,在该气候区内部,各地景观差异巨大。中欧班列从沿海到内陆要经过哪些景观:
(2)读图2:能反映努尔苏丹的气候类型的是 (填数字序号)。材料一中老舍先生觉得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这是什么原因 。
(3)“义新欧”班列从中国的义乌到英国的伦敦,是中欧班列中最长的线路。2022年1月1日“义新欧”班列从义乌出发至伦敦。此时义乌的气候特征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