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17:1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剥(bō)削   挣(zhēnɡ)扎  不屈不挠(náo)
B.复辟(pì) 或(huò)者 辛亥(hài)革命
C.勉强(qiánɡ) 企(qǐ)图 英(yīnɡ)勇事迹
D.警惕(cì) 侮(wǔ)辱 大肆(sì)屠杀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渴望  撕毁  撕杀  不可磨灭
B.妥协 屠杀 图钉 繁荣昌盛
C.松懈 阴谋 阴暗 毫无疑意
D.姿态 决议 抉择 坚苦奋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文章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过的生动局面,工人农民看了不觉为深,专家教授读了不觉为浅。
B.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了解并有独到见解的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经由观察历史而开始思考中国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历史覆辙”。
C.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D.不但毛泽东思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使国民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的指南针,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经济中实现安定团结和和谐发展的一架导航仪。
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乱世隋唐》将带你穿越时空,和那些英雄人物一起去体验隋唐那段峥嵘岁月。
②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③50年的时间可以令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老去,也可以见证中国甩掉贫困帽子一步步创造人间奇迹的历程。
④大学生应该是最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的社会群体,然而或许是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抑制了他们指点江山的激情。
⑤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⑥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5.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青丝染了霜烟,心事褪了红颜。(《如懿传》主题曲《梅香如故》) (对比)
B.此生,如纸般薄命。(《延禧宫略》主题曲《雪落下的声音》) (比喻)
C.爱恋依,爱恋依,愿今生常相随。(《西游记》插曲《女儿情》) (反复)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主题曲《知否知否》) (借代)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种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徒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7.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
③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
④推动伟大祖国实现了史诗般的进步
⑤新中国七十年,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奋斗
⑥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A.⑤⑥②④③① B.①⑤②④③⑥
C.⑤②④③①⑥ D.①⑥⑤②④③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B.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
C.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一般是: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可在文中穿插背景。
D.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历史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
阅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节选,完成1~4题。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有删减)
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观主义的态度”一节中,作者连用三个排比句从三个方面概括地指出主观主义的表现,在于不研究周围环境,割断历史,抽象地无目的地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
B.“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作者活用文言,运用排比修辞,古为今用,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C.作者通过对“有的放矢”“实事求是”进行阐述,赋予了它们全新的意义,深刻阐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革命性和科学性。
D.作者将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说明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的原则区别,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改造我们学习的迫切性。
2.文中引用的这副对联形象地刻画了哪类人?怎样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
答:                                    
                                    
3.文中画线的内容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答:                                    
                                    
4.选文与课文同为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发表的讲话,两篇文章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                                    
                                    
                                    
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④2000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41.7%,⑥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⑩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答: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新闻公报介绍,“世界的复兴”这一目标将致力于共同迅速地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基础,以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来。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
答:                                    
                                    
                                    
6.阅读下面的诗句,仿写两组句子,要求用上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
例句: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万里长城的工程浩大/秦兵马俑的举世无双/云冈石窟的庄严壮观/敦煌壁画的绚丽多彩。
①我爱你,中国!——我爱你/                                    
                                    。
②我爱你,中国!——我爱你/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9题。
劳动者底【注】 觉悟
——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演说
陈独秀
世界上是些什么人最有用最贵重呢?必有一班糊涂人说皇帝最有用最贵重,或是说做官的读书的最有用最贵重。我以为他们说错了,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这是因为什么呢?
我们吃的粮食,是那种田的人做的,不是皇帝、总统、做官的、读书的人做的;我们穿的衣服,是裁缝做的,不是皇帝、总统、做官的、读书的人做的;我们住的房屋,是木匠、瓦匠、小工做的,不是皇帝、总统、做官的、读书的人做的;我们坐的各种车船,都是木匠、铁匠、漆匠做的;还有许多机器匠、驾船工人、掌车工人、水手、搬运工人等,才能把我们的货物和我们自己送到远方,这都不是皇帝、总统、做官的、读书的人底功劳。这世界上若是没有种田的、裁缝、木匠、瓦匠、小工、铁匠、漆匠、机器匠、驾船工人、掌车工人、水手、搬运工人等,我们便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房屋住,没有车坐,没有船坐。可见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没做工的人,我们便没有衣、食、住和交通,我们便不能生存。如此,人类社会,岂不是要倒塌吗?我所以说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但是现在人的思想,都不是这样,他们总觉得做工的人最无用、最下贱;反是那不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我们现在一方面盼望不做工的人,快快觉悟自己无用的下贱;一方面盼望做工的人快快觉悟自己有用、贵重。
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二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改良,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现在欧美各国劳动者底觉悟,已经是第二步;东方各国像日本和中国劳动者底觉悟,还不过第一步。
在表面上看起来,欧、美、日本的劳动者,都在那里大吹大擂的运动;其实日本劳动者底觉悟和欧美大不相同。因为他们觉悟后所要求的,有第一步、第二步的分别。第一步觉悟后所要求的,是劳动者对于国家、资本家,要求待遇改良(像减少时间、增加工价、改良卫生、保险教育等事);第二步觉悟后所要求的,是要求做工的人自身站在国家、资本家地位,是要求做工的人自己起来管理政治、军事、产业,和第一步觉悟时仅仅要求不做工的人对于做工的人待遇改良大不相同。第一步要求还是讨饭吃,必须到了自己有饭吃的时候,油盐柴米菜蔬锅灶碗碟等都拿在自己手里,做工的人底权利,才算稳固。否则无论如何待遇改良,终是仰仗别人底恩惠、赏饭。
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
各国劳动者第二步觉悟,第二步要求,并没有别的奢望,不过是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居于治人的地位;要求那不做工的劳心者居于治于人的地位。
我们中国的劳动运动,还没有萌芽,第一步觉悟还没有,怎说得到第二步呢?不过我望我们国里底做工的人,一方面要晓得做工的人觉悟确有第二步境界,就是眼前办不到,也不妨作此想;一方面要晓得劳动运动才萌芽的时候,不要以为第一步不满意,便不去运动。(选自《独秀文存》,有删改)
【注】 底:旧同“的”。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演讲中先破后立,在否定一班糊涂人的错误观点之后,表明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
B.“做工的”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有利于作者表达做工的人才是真正撑住这个社会的力量的观点。
C.各国工人当时的觉悟有所不同,分为两步,欧美和日本的劳动者已经是第二步,要求拥有管理权。
D.各国劳动者的第二步觉悟不仅追求自己地位的提升,还强调要改变劳心者的不合理地位。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如果没有做工的人,人类社会就会倒塌,而没有皇帝、总统、做官的、读书的人则不会影响人类社会。
B.作者认为当时社会的人的不觉悟包括不做工的人和做工的人两个方面,并不能只是提升做工的人的觉悟。
C.作者认为,中国做工的人虽然还没有第一步觉悟,但应该晓得有第二步觉悟,且要坚持去进行劳动运动。
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这里既提供了批判的对象,也提供了批判的内容。
9.这篇文章体现了演讲稿的哪些特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解析:B项,辟bì;C项,强qiǎnɡ;D项,惕tì。
答案:A
2.解析:A项,厮杀;C项,毫无疑义;D项,艰苦奋斗。
答案:B
3.解析:B项主语中途易辙。缺少“思考”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句尾加上“的问题”;C项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D项语序不当,“不但”应放在“毛泽东思想”后面。
答案:A
4.解析:②豆蔻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使用对象错误。⑤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有贬义,感彩不当。⑥浮想联翩:漂浮不定的想象就像鸟飞一样。用来指许多感想在脑子里连续涌现。“回忆过去”与“浮想联翩”矛盾。
答案:D
5.解析:A项,前半句“青丝染了霜烟”用了比喻,将白发比作“霜”;后半句“心事褪了红颜”用了拟人和夸张,心事使容颜衰老,没有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故选A。
答案:A
6.解析:A项,逗号放到引号外;B项,“杂糅”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D项,问号改为句号。
答案:C
7.解析:通读六句话可知,⑤是做法,其余是效果,所以⑤应当是首句,排除B、D。依据①“迎来了”⑥“迎来了”可知①⑥应该相连,排除A。故选C。
答案:C
8.解析:B项,“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表述有误,应是“少发或不发直接的议论”。故选B。
答案:B
关键能力综合练
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写法的赏析。B项,这里的句子用的修辞不是排比而是对偶。
答案:B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答时可以结合这副对联的前后语境进行分析概括,尤其要抓住前文语境“是替这种人画像的”,其中“这种人”再上溯前文可知是指无实学的主观主义者。
答案:刻画的是只会背诵马列主义教条,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徒有虚名而无实学的主观主义者。作用:用在文中是对主观主义者的强烈讽刺和批评。
3.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鉴赏表现手法。首先从六处画线的内容的结构特点可知运用了排比修辞。内容上可对六处句子进行梳理概括,是从三个方面阐述马列主义的态度。
答案:画线的内容连用一组排比句式,从三个方面概括地指出马列主义的态度是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是不要割断历史,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地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既加强语势,又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
4.解析:本题考查对不同文章的比较理解分析。比较两篇文章,可以结合两篇文章发表的不同时间背景、不同目的与内容来分析。
答案: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这篇演讲庄严宣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选文《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同志于1941年5月19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重要文献之一。文章深刻地批判了理论和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精辟地阐明了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学科素养升级练
1.解析:语段中,破折号前说到了“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后面说进去吃“门钉肉饼”,此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B项破折号前说去看他,后面说他有什么好看的,和语段破折号的作用一致,故选B。A项是解释说明,C项是语意的转折,D项是补充说明。
答案:B
2.解析:把塞车严重的路比喻成黏稠的河,生动形象。路和“河”有形的相似,二者都是长的,绵延的;也有车流和水流、车速和流速的相似性。
答案: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3.解析:文段中的语句是倒装句,把状语调至句末,突出强调了“我”在小店吃得很满意,句式也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同时对应了上段末尾“让我食欲大振”,所以更加吻合作者的情感。另外原句语体风格更口语化,切合文段的文风。
答案: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4.解析:①删去“发生了”,让“快速增长”做谓语。③“根据……显示”句式杂糅。⑦“截止”中的“止”是“停止”的意思,“截至”中的“至”是“到”的意思。“截止”强调的是(到一定期限)停止。“截至”强调的是截止到(某个时候)。从用法上来说,“截止”后不能直接带时间宾语,此处可改为“截止到”或“截至”。⑨“16%的人群”不合逻辑。
答案:(示例)语句①,修改为“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快速增长”。语句③,修改为“统计数据显示”或者“根据统计数据”。语句⑦,修改为“截至目前”或者“截止到目前”。语句⑨,修改为“16%的人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
5.解析:新闻文本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主要介绍了“事件主体及发生的时间”;第二句话主要介绍了“世界的复兴”这一目标的内容;第三句话主要介绍了“年会举行的方式”;第四句话主要介绍了“确保会议安全的主体”。压缩语段一般写成陈述句,首先可判断本文段陈述对象是“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然后将筛选出来的信息概括合并。注意字数限制,同时注意句子的简洁流畅。
答案:(示例)2020年6月3日,世界经济论坛宣布,第51届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举行,主题为“世界的复兴”。
6.解析:本题主要把握例句特点,内容为四处风景名胜,形式为“名胜+特点”的四个短语。仿写时注意特点,用词要准确形象,有文采。
答案:(示例)①北京故宫的富丽堂皇/苏州园林的精雕细琢/张家界、九寨沟的如画风景/鄱阳湖、洞庭湖的浩渺烟波 ②东海渔船的点点白帆/西山晚霞中的片片红叶/九寨沟瀑布的宏伟奇丽/广西漓江的清澈见底 ③云南石林的群峰拔起/安徽黄山的云雾缥缈/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云冈石窟的肃穆庄严
7.解析:从原文“现在欧美各国劳动者底觉悟,已经是第二步;东方各国像日本和中国劳动者底觉悟,还不过第一步”可以看出,“欧美和日本的劳动者已经是第二步”的说法不正确。
答案:C
8.解析:“没有皇帝、总统、做官的、读书的人则不会影响人类社会”于文无据。
答案:A
9.解析: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要了解演讲稿的基本特征。演讲稿要针对一定的对象和一定的问题,这篇演讲稿准确把握了劳动者的特征,重点谈劳动者的地位和权利。演讲稿的语言要有鼓动性,文章多次出现“他们”“我们”这类称呼性的词语,增进了情感的交流。演讲时要用听众能接受的语言讲述,否则就会出现沟通困难等问题。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示例)①针对性。这篇演讲稿是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上的演说,针对劳动者的地位和权利展开演讲,演讲针对性十分强。②鼓动性:作者的演讲能关注听众的切身利益,关注工人的油、盐、柴、米、菜等方面,善于调动听众情绪,赢得好感。③口语化。演讲稿语言平实中肯,极少使用复杂的句式和词语,能够让听众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