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17:2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君子是怎样炼成的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仁之心》比较
为什么要成为君子?
春秋战国
春秋初期——义战 发动战争需要正当理由,约定时间地点
见到国君必须行礼,不管是否为自己的国君
遇见重伤的敌人不再伤害
争的是荣誉国家的脸面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
争——生死存亡
白起攻韩、魏斩首二十四万; 攻楚之役,淹杀百姓数十万;华阳之战,败魏、赵联军,斩首十五万;白起攻韩,斩首五万;白起破赵于长平,坑降卒四十余万。
国家变强,不断壮大
专诸 鱼腹藏剑 吴王
豫让 斩衣三跃 赵王
聂政 白虹贯日 韩国宰相
荆轲 图穷匕见 秦王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
变法
九流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围绕着“仁”、“礼”、“义”等培养出君子的人格。
怎样去成为君子呢?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要求
推己及人
智仁勇兼备
克己复礼
持之以恒
仁为己任
文质彬彬
重义轻利
虚心学习自我反省
敏而好学抵制过分物欲
持之以恒
先有仁而后懂礼乐
孔子所提出的仁
人的一切美好道德

约束个人的行为的规章制度

说的只是对问题的解答,不系统,说的略显模糊。
曾子
课文 核心概念 主要观点 观点的共同之处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对君子的要求
仁、义、礼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遵循规章制度
《大学之道》
君子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三纲
个人
国家
天下
八目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八目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内圣
外王
八目中是否有一项是核心地位?
修身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方法
目的
君子
曾子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最终目标
课文 核心概念 主要观点 观点的共同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对君子的要求
仁、义、礼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遵循规章制度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三纲、八目
分步提升个人修养,再带动集体提升。
孟子
人人都有成为君子的潜力
性善论,
每个人一出生都携带着各种美好品德
四心
恻隐之心
辞让之心
羞恶之心
是非之心




四端
按照孟子的理论,人人都能成为君子,美好品质都是天生就有的。
孔子、曾子反复强调要求要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呢?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没有收到良好积极的教育,再好的天性都会改变甚至于变坏。
课文 核心概念 主要观点 观点的共同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对君子的要求
仁、义、礼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遵循规章制度
明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
三纲、八目
分步提升个人修养,再带动集体提升。
不忍仁之心
四心、四端
人天生有美好品德
仍然需要提升充实
课文 核心概念 主要观点 观点的共同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对君子的要求
仁、义、礼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遵循规章制度。
明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
三纲、八目
分步提升个人修养,再带动集体提升。
不忍仁之心
四心、四端
人天生有美好品德
仍然需要提升充实。
提升个人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总结
君子要做到
出众的个人道德涵养
谦虚好学
坚持不懈
推己及人
远大志向
……
对社会做出贡献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家齐、国治、天下平
到了现代,君子应具备的能力能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24字核心价值观
个人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对社会的贡献
对个人的道德修养
儒家的政治主张
站在君主层面提出的要求
通过君主的个人修养提升,来带动下面阶层的人学习模仿。
需要遵守严密的等级制度
不到迫不得已,必须遵守阶级等级制度,不允许跨越等级做不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