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A卷 基础夯实—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达标测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 B.银器用除锈剂除锈
C.古画水洗除尘 D.木器表面擦拭烫蜡
2.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空气、氮气、胆矾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过氧化氢 D.烧碱、液态氧、碘酒
3.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关于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是一种胶体
B.雾是一种胶体
C.薄雾中的小水滴颗粒大小约为1~100 nm之间
D.薄雾会发生丁达尔效应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盐酸滴在铜片上:
B.醋酸滴在大理石上: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
D.溶液和溶液混合: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的一些“理解”,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Na的还原性强于金刚石 B.另一种化合物是NaCl
C.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可以透过半透膜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6.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常温pH<7的溶液:
B.含有大量的溶液中:
C.遇酚酞试剂变红的溶液:
D.含有大量的溶液中:
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小组的同学关于如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不是电解质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D.a时刻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8.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C.含有大量的溶液中:
D.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9.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H元素被氧化 B.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
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质量之比为4:3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4:3
10.已知氯酸钠()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每生成3分子,转移6个电子
B.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C.还原性:>HCl
D.参与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6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酸、碱、盐和一部分氧化物属于电解质
B.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能将铁离子转化为亚铁离子,则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D.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木炭、硫黄粉、硝酸钾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其中木炭是还原剂
12.a、b、c、d是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它们两两混合,现象如表所示,由表中现象可推知a、b、c、d依次是( )
反应物 a+b c+d a+d a+c b+d
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A. B.
C. D.
13.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反应:,则中M的化合价是( )
A.+4 B.+5 C.+6 D.+7
14.做实验时若不小心使皮肤上沾上高锰酸钾,形成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乙二酸,化学式为)的稀溶液洗涤,黑斑可以迅速褪去,其离子方程式为(未配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B.离子方程式右侧方框内的产物是
C.还原性:
D.每消耗6个,转移5个电子
15.用下列方法:①受热分解、②受热分解(用做催化剂)、③、④分别制取氧气,若要制得相同分子个数的氧气,上述四种方法中所转移的电子数目之比是( )
A.3:2:1:4 B.1:1:1:1 C.1:2:1:2 D.2:2:1:1
二、填空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16.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4)原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阴离子是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17.(1)写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2)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工业制备的反应为:
①氧化性:_____(填“<”或“>”)。
②在杀菌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亚氯酸盐(),需将其转化为,下列试剂中可将转化为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 b. c.KI d.
(3)汞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上有广泛用途,丹砂炼汞的反应原理包括以下两个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未配平)
①反应Ⅰ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反应中每生成1分子,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
②配平反应Ⅱ并用双线桥法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
(4)亚氯酸钠()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和漂白剂。Mathieson法制备亚氯酸钠的流程如图:
①反应Ⅰ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反应Ⅱ中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
②与传统消毒剂比较,消毒效率是的______倍(产物视为,消毒效率指单位质量的该物质得到的电子数,结果精确到0.01)。
18.Ⅰ.以下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
①二氧化碳
②熔融KCl
③
④铜
⑤稀硫酸
⑥澄清石灰水,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
Ⅱ.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可以通过下述反应制取: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元素被氧化,还原产物为________。
②用单线桥在方程式中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Ⅲ.在工业上,次磷酸()常用于化学镀银,发生的反应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②该反应中,被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
③配平该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氯气()消毒过的自来水中常残留有一定量的氯气,因此不能直接用于饲养金鱼,但向水中加入适量后,能有效改善水质,降低水中的氯气对鱼的危害。已知HClO中Cl为+1价。
反应①:;
反应②:(未配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
(2)用双线桥法标出反应①中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
(3)将反应②配平: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氧化产物是________。
(4)将反应②改写成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0.现有某无色透明溶液,只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每种离子的个数相等:。现各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1:第一份加入足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2: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查资料知有存在();
实验3:第三份加入足量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盐酸后沉淀全部溶解。
(1)由实验1能否确定有存在?_______(填“能”或“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
(2)实验3中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该沉淀溶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综合上述实验,能否确定有存在?_______(填“能”或“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除锈剂除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其他三种过程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
2.答案:D
解析:A.空气属于混合物,胆矾()属于纯净物;B.熟石灰属于纯净物;C.过氧化氢属于纯净物。
3.答案:A
解析:雾具有丁达尔效应,是一种胶体,光不是胶体。
4.答案:C
解析:Cu与盐酸不反应,A项错误;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醋酸()应写成化学式,即,B项错误;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为,C项正确;溶液和溶液混合反应生成和两种沉淀,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粒子直径小于100 nm的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可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6.答案:D
解析:A.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在这样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与都不能大量共存;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存在大量的与不能大量共存。
7.答案:A
解析:段,该过程生成水和硫酸钡。硫酸钡难溶于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但是电解质。
8.答案:A
解析:A项,溶液呈碱性,在碱性条件下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正确;B项,含的溶液呈蓝色,与溶液无色不符,错误;C项,与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项,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与反应生成和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9.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中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至0价,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至0价。中H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A项错误;中的N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即得电子,B项错误;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3,质量比不为4:3,C项错误;生成的7分子中有4分子是氧化产物,有3分子是还原产物,D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为。因此可判断生成3分子,转移5个电子,A项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B项正确;反应中,HCl为还原剂,为还原产物,则还原性:HCl>,C项错误;为氧化剂,部分HCl为还原剂,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参与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5,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溶于水以及碳酸分解的反应,均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2.答案:B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解答。b、d混合生成无色气体,因此它们是与HCl中的一种,可排除A、D选项。又因为d与a、c都有白色沉淀产生,因此d为,b为HCl。a、b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因此a为,c为。
13.答案:C
解析:由电荷守恒得。
方法1: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M的化合价;
方法2:设M的化合价为,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
14.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C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4价,所以高锰酸钾是氧化剂、草酸是还原剂,则发生氧化反应的是,故A正确;该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物中应该有水,故B正确;作还原剂,则还原性:,故C正确;反应中Mn由+7价降低到+2价,每个得到5个电子,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每消耗6个,转移10个电子,故D错误。
15.答案:D
解析:四个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只有氧元素且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由-2价、-2价、-1价、-1价升高为零价生成氧气,则生成1分子氧气转移的电子数分别为4、4、2、2,比值为2:2:1:1,故选D。
16.答案:(1)
(2)
(3);
(4)C
解析:(1)无色透明溶液,表明有颜色的特殊离子不能存在。
(2)加入盐酸产生沉淀,且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存在。
(3)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
(4)综上,溶液中存在,能与它们大量共存的阴离子只能是。
17.答案:(1)(胶体)
(2)①>
②bc
(3)①;6
②
(4)①2:1;
②1.57
解析:(2)②的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下降,即需要还原剂来完成该转化过程。符合条件的有和KI。
(3)①氧化剂对应的是还原产物,HgS中Hg的化合价由+2降至0价,中O的化合价由0降至-2价,与HgS均为氧化剂,因此还原产物为Hg、。
(4)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数之比为2:1。分析反应Ⅱ的反应物与产物,做氧化剂,做还原剂,因此氧化产物为。②得4个电子,得2个电子,因比清毒数率之比为。
18.答案:Ⅰ.②③;①
Ⅱ.①NaClO;Fe;NaCl
②
Ⅲ.①+1
②氧化
③4;1;2;4;1;4
解析:
19.答案:(1)+4
(2)
(3);;
(4)
解析:(1)中Na元素和O元素分别为+1价和-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为+4价。
(2)反应①中Cl元素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即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用双线桥法表示为。
(3)根据反应前后S、Cl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利用化合价升降法可配平该反应为;其中还原剂为,氧化产物为。
(4)根据反应②可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0.答案:(1)不能;加入足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生成的沉淀可能为或,溶液中不一定含有
(2);
(3)能;因为该溶液中每种离子的个数相等,已判断出含有,根据溶液呈电中性,确定还含有
解析:由溶液无色透明可知,溶液中不含;根据实验1生成白色沉淀可知,溶液中含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实验2可知,溶液中含;根据实验3可知,加入足量溶液生成的是沉淀,即原溶液中含。再结合各离子个数相同,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且一定不含。
(1)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根据实验1无法确定是否含,因为均能与反应生成沉淀。
(2)实验3中生成的是沉淀,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和溶液中各离子数目相等可知,溶液中一定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