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上3.3《节余多少钱》(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三上3.3《节余多少钱》(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07 09:26: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加与减》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加与减》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二学段“数与运算”中的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能描述减法与加法的关系;正确运用小括号和中括号。”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与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学生在以前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万以内数的混合运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好习惯。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用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计算的实际问题。
单元学习前后内容联系: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单元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二、单元目标拟定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连加和连减运算的意义,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会借助简单的直观图等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勇于表达、反思质疑、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现实情境问题,感受大数目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合理选择计算策略,能正确进行计算。
2.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3.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借助图示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养成细心计算及时验证的学习习惯。
2.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能运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火车或汽车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本单元运用画图方式简洁呈现图中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理解意图,逐步体会“抽象"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比较所有直观图的异同,深入理解数量关系,并初步体会化曲为直的方法。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从本单元开始,进行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出错,能准确计算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所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现实情境问题,感受大数目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合理选择计算策略,能正确进行计算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养成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本套教科书中,本单元是加减混合运算的第三次出现。教科书延续了一贯的编排方式,结合现实素材,把解决问题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本单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突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关注了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如第一课“捐书活动”的第二个问题,教科书中呈现了三种计算的方法:第一种是口算,先把三个数当作100相加,然后少加的再加上,多加的再减去;第二种是列综合算式,分两步脱式计算;第三种是用竖式直接将三个数连加。旨在让学生体会解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方法,并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再如“节余多少钱”一课的前两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先呈现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然后再列式解决问题。“试一试”中的第二个问题,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三种解决策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索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积累更多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更易于接受以直观形式呈现的信息。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本册教科书在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中,开始尝试借助实物图和直观示意图来表示现实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引导学生通过画各种示意图来理解数量关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如教科书首先在“节余多少钱”的第二个问题中,用条形图直观地表示了数量关系,然后在试一试中呈现了学生用“线段”(这里打上引号,意在提醒教师们:这里的“线段”不同于几何中的线段,更接近美术课上的线条,有示意作用,能反映数量关系是最重要的,更不同于传统小学数学课上的“线段图”画示意图)表示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里程表(一)”一课,渗透从直观的铁路示意图抽象出“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表格中数据表示的实际含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里程表(二)”中,教科书仍然借助学生作品,呈现了利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数据,帮助学生理解“计算当天行驶的里程数,要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
教科书通过各种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相对较难的数量关系,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借助画图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3.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随着数目增大、步骤增多,能准确计算多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对三年级的学生挑战性是比较大的。事实也证明,多位数的混合运算是学生出错最多的内容,而且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算情绪。教科书在编排过程中有意识地“暴露”这种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同时增加学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探索并找到准确计算的好方法,养成按程序、守规则、要验算的好习惯,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厌烦情绪,尽可能避免计算错误的发生,提高运算能力。
如“捐书活动” 一课中,教科书在呈现了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之后,给出了提示:“三个数连加,计算时要更细心哟!”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加法过程中连续进位等容易出错的地方,要更加细心地进行计算。
再如“运白菜”一课的第二个问题,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另外还针对常见的错误在下面给出相应的提示:“计算时, 一定要小心……”算出结果后,要进行验算”,指导学生养成细心计算、及时检验计算结果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3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加与减 捐书活动 1
运白菜 1
节余多少钱 2
里程表(一) 1
里程表(二)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3.1《捐书活动》 目标: 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一:估一估,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 任务二:算算三年级一共捐书的本数 → 任务三:算算四年级一共捐书的本数 → 1.利用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估算出结果。 2.知道连加运算有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在实际计算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3.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独立完成,巩固计算方法。
3.2《运白菜》 目标: 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两步)及其验算。 任务一:算算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白菜 → 任务二:探究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 任务三: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连减算式题,并尝试验算 → 1.解决连减运算的实际问题。 2.通过找错、改错,总结减少错误的办法。 3.会利用加减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进行验算。
3.3《节余多少钱》 目标: 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计算八月结余多少钱 → 任务二:算算两个月一共节余的钱 → 任务三: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 任务四: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到一台洗衣机? → 1.在解决加减混合运算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2.解决稍复杂的加减混合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单位进行估算。 4.能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解答。
3.4《里程表(一)》 目标: 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 任务一:保定到石家庄的路程 → 任务二:保定到郑州的路程 → 任务三: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 1.能求出相邻两站之间的路程。 2.能求出相隔两站之间的路程。 3.知道813-689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
3.5《里程表(二)》 目标: 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 任务一:观察里程表,获取数学信息 → 任务二:观察线段图,理解题意 → 任务三:算一算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 1.能说出里程表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和表中每个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2.根据示意图正确理解表中信息表示的实际含义。 3.正确计算每天实际行驶的路程,得出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节余多少钱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内容分析:从这节课开始,没有太多新的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具体到每一节课都有所侧重,本节课侧重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本节主要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并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相对于连加、连减法的问题而言,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要稍微复杂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对也更加灵活和多样,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既要思考解题策略、弄清运算的顺序,同时又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教科书以“节余多少钱”这一情境为依托,相继呈现了两个问题,虽然都是加减混合运算,但第一个问题的数量关系相对简单些,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都有道理;而第二个问题则相对复杂,比较抽象,也难理解,因此突出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教科书在这两个问题的处理上,都比较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的数学价值,通过合作探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难点:利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1)算一算,连一连。 (2)算一算,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和谁一起生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说说。师:老师发现有很多小朋友都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我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二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课件出示:师:亮亮的父母就是这些务工人员中的一分子。所以亮亮一直跟奶奶生活,可是,今天亮亮和奶奶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通过课前谈话引入新课,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探究新知 任务一:计算八月节余多少钱课件出示:师:仔细观察上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1:奶奶每月都能领取补助185元。学生2:亮亮的爸爸妈妈每月都寄回800元。师: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你知道“节余”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节余就是因节省而剩余下来的钱。师:刚才大家说的两个条件是得到的钱,是收入,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是花的钱,叫支出。课件出示:奶奶每月都能领取补助185元。 收入爸爸妈妈每月都寄回800元。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 → 支出师:要求八月节余了多少元,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尝试计算,并与同伴交流想法,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学生:可以先算每月共收入多少元,再算八月节余了多少元。800+185-745=985-745=240(元)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也可以先用父母寄回去的钱减去花了的钱,再加上补助得到八月节余了多少元。800-745+185=55+185=240(元)答:八月节余了240元。师:不含括号的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通过说一说,培养学生从表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问题意识,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与同伴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计算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任务二:算算两个月一共节余的钱课件出示: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师:读一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反馈: 九月节余260元条件 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问题: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师:请用画直条的方法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学生尝试画图解答,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1:需要知道两个月各节余多少元,十月节余:260-30=230(元);十月加上九月节余的钱就是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260+230=490(元)。学生2:我是这样画图的。260+(260-30)=260+230=490(元)答:一共节余了490元。师:加减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通过说一说,帮助学生获取数学信息,明确所求的问题,为后面的进一步探究做准备。借助画图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试一试 任务三: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课件出示:师: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每台洗衣机580元。师:平均每月节余225元,那么一个月节余的钱买一台洗衣机够吗?学生:580>225,不够,洗衣机的价钱比节余的钱多。师:亮亮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亮亮想多节余几个月再去买。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同桌交流。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师:你们是怎么估的?学生1:225近似的看作200。200+200+200=600(元)600>5803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学生2:我把225看作230。230+230+230=690(元)690>5803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师:估计的答案与实际答案相同吗?我们一起来算算。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方法,体会估算的作用,初步发展估算意识。 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任务四: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到一台洗衣机?师:怎样才能求出几个月节余的钱能买到一台洗衣机呢?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得出:求几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一台洗衣机,就是看几个225元相加的和大于或等于580元。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到一台洗衣机?学生独自解决问题,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说?学生1:我画图。答:需要三个月。学生2:一个月一个月的累积,直到大于或等于洗衣机钱数。225+225=450(元)450+225=675(元)675元>580元答:三个月就够了。学生3:用洗衣机总价一个月一个月的减。580-225=355(元)355-225=130(元)130元<225元答:三个月节余的钱能买到洗衣机。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迁移运用 任务五:课堂练习基础题:1.算一算。2.脱式计算。 456+321-370 900-679+111 1000-(542+340)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语言,有效应用。 分层挑选学生的作答,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效果,收集本节课学生知识吸收的反馈信息。
提高题:3.妈妈买一台手机4000元,先付2000元,剩下的每月付700元,几个月能全部付清?
拓展题 4.两根木棒,如下图将它们连接,重叠部分长是10厘米,连接后木棒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1.果园里有桃树280棵,苹果树比桃树少95棵,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2.电器城国庆节搞促销活动,李阿姨买了一台价格为1899元的洗衣机,先付了900元,余下的用信用卡分期付款,每月付350元,几个月能全部付清?选做题:1.国庆这天,某游乐园上午售出425张票,下午比上午少售185张票。这一天游乐园共售出多少张票?2.张伯伯计划买一台价值1500元的平板电脑,第一个月他节余了350元,以后每个月比上个月多节余200元。3个月后张伯伯能买下这台平板电脑吗 【综合实践类作业】 调查家中每个月的节余情况。
板书设计 节余多少钱 ——加减混合运算 800+185-745 800-745+185 =985-745 =55+185 =240(元) =240(元) 260+(260-30) =260+230 =490(元)十月节余+九月节余=两个月一共节余的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节余多少钱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
新知导入
1.算一算,连一连。
800+123
561-200
679-223
112+334
361
446
923
456
新知导入
2.算一算,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3+45-20
35-25+17
=68-20
=48
加法
减法
减法
加法
=10+17
=27
新知导入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和计算连加、连减一样,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新知导入
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二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
新知讲解
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节余就是因节省而剩余下来的钱。
奶奶每月都能领取补助185元。
爸爸妈妈每月都寄回800元。
收入
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是花的钱。
支出
新知讲解
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思考:
要求八月节余了多少元,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先算每月共收入多少元,再算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800+185-745
=985-745
=240(元)
答:八月节余了240元。
新知讲解
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也可以先用父母寄回去的钱减去花了的钱。
再加上补助得到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800-745+185
=55+185
=240(元)
答:八月节余了240元。
不含括号的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新知讲解
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
条件
九月节余260元。
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
条件
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
学习任务:
请用画直条的方法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新知讲解
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
九月260元
十月?元
30元
需要知道两个月各节余多少元。
十月节余
260-30=230(元)
十月节余+九月节余=两个月一共节余的钱
260+230=490(元)
新知讲解
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
九月节余260元
十月
少30元
一共?元
260+(260-30)
=260+230
=490(元)
答:一共节余了490元。
加减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新知讲解
平均每月节余225元,一个月节余的钱买一台洗衣机够吗?
580>225,不够,洗衣机的价钱比节余的钱多。
新知讲解
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225近似的看作200。
200+200+200=600(元)
600>580
3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新知讲解
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把225看作230。
230+230+230=690(元)
690>580
3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新知讲解
思想:
怎样才能求出几个月节余的钱能买到一台洗衣机呢?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
求几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一台洗衣机
看几个225元相加的和大于或等于580元。
新知讲解
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到一台洗衣机?
225
450
675
答:需要三个月。



画 图
新知讲解
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到一台洗衣机?
一个月一个月的累积,直到大于或等于洗衣机钱数。
225+225=450(元)
450+225=675(元)
675元>580元
答:三个月就够了。
新知讲解
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到一台洗衣机?
用洗衣机总价一个月一个月的减。
580-225=355(元)
355-225=130(元)
130元<225元
答:三个月就够了。
课堂练习
基础题:
1.算一算。
342
565
208
292
581
432
课堂练习
基础题:
2.脱式计算。
456+321-370 900-679+111 1000-(542+340)
=777-370
=407
=221+111
=332
=1000-882
=118
课堂练习
提高题:
3.妈妈买一台手机4000元,先付2000元,剩下的每月付700元,几个月能全部付清?
答:三个月能全部付清。
4000-2000=2000(元)
2000-700=1300(元)
1300-700=600(元)
600元<700元
课堂练习
拓展题:
4.两根木棒,如下图将它们连接,重叠部分长是10厘米,连接后木棒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100厘米
40厘米
100+40-10
=140-10
=130(厘米)
答:连接后木棒的长度是130厘米。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知道没有小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我还知道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板书设计
节余多少钱
——加减混合运算
800+185-745
=985-745
=240(元)
800-745+185
=55+185
=240(元)
260+(260-30)
=260+230
=490(元)
十月节余+九月节余=两个月一共节余的钱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果园里有桃树280棵,苹果树比桃树少95棵,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560
280+280-95
-95
=465(棵)
答:两种树一共有465棵。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2.电器城国庆节搞促销活动,李阿姨买了一台价格为1899元的洗衣机,先付了900元,余下的用信用卡分期付款,每月付350元,几个月能全部付清?
答:3个月能全部付清。
1899-900=999(元)
999-350=649(元)
649-350=299(元)
299元<350元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1.国庆这天,某游乐园上午售出425张票,下午比上午少售185张票。这一天游乐园共售出多少张票?
425+(425-185)
=425+240
=665(张)
答:这一天游乐园共售出665张票。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2.张伯伯计划买一台价值1500元的平板电脑,第一个月他节余了350元,以后每个月比上个月多节余200元。3个月后张伯伯能买下这台平板电脑吗
第二个月:350+200=550(元)
第三个月:550+200=750(元)
350+550+750=1650(元)
1650>100
答:3个月后张伯伯能买下这台平板电脑。
作业布置
调查家中每个月的节余情况。
【综合实践类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