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21:5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以文解文的方法,理解“峥嵘岁月”的具体含义;
2.把握词中“同学少年”的形象,并且理解“同学少年”形象就是毛泽东自我形象的写照;
3.品味诗词的关键词句,把握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把握“同学少年”的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沁园春·长沙》的上片内容,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一起找到了上片词中的统领字——看,并且了解到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绚丽、自由的湘江秋景。看到这副绚丽壮美的秋景图,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引发深沉的思索。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而现实社会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兴衰命运?那么,到底“谁主沉浮”?诗人心中有答案了吗?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下片。
活动1:集体朗读,找出下片统领字
明确:忆——峥嵘岁月
活动2:以文解文,理解“峥嵘岁月”
请同学们阅读《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毛泽东在1913年-1920年的生活经历。
活动3:析同学少年形象: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思考,文中的“百侣”是一群怎样的人?展现一群怎样的同学少年形象?请用一两个形容词概括出来。
从峥嵘岁月图可知:他们是一群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蔑视权贵、英勇无畏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从中流击水图可知:“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同学少年们积极投身革命,激流勇进,当担青年大任。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
链接:1910年,外出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写了一首励志诗——《七绝·改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总结: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这些青年不主沉浮,谁主沉浮?所以说下阕通过叙事抒情,艺术而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
活动4:拓展阅读,能力提升
(1)PPT展示《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请同学们阅读这几首诗词,总结概括出毛泽东的诗作风格。
明确:大气、豪放、有气魄。
毛泽东写下的这些诗词,反映出无论处在怎样的逆境中,诗人政治家和政治家诗人总是恢恢有余,从容不迫,抱定坚强的胜利信心和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因为,毛泽东诗词蕴含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展现的是崇高的革命精神,豪迈的民族气魄,它传递的是生生不熄的民族和时代精神的火炬。
毛泽东一生酷爱诗词,大量阅读古诗词。毛泽东在打仗时是“用兵如神”,而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则是“用字入神”。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
同学们自由朗读任先青的《诗人·领袖》,找一找诗中出现了哪些我们熟悉的毛泽东诗篇。
教师解读:非常巧妙地化用了毛泽东诗词中的很多诗句,非常形象的表达出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领袖胸怀,和作为领袖的诗人气质。
活动5:作业布置,优化提升:《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堪称毛泽东诗词的“双绝”。两首词的写法哈情感有哪些相似点?你从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诗词风格和形象特点?请比较阅读。
评课反馈
a.讲到“同学少年”形象时,分为了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但是在同学们找出了一些形容词来概括时,有的词既内在形象又放在了外在形象,有交叉,没有注意及时区分;b.朗读下片的次数不够,诗歌要注重朗读;c.有一页PPT放了三首诗歌,看起来比较拥挤,需要注意PPT的排版。
a.在活动二“以文解文,理解‘峥嵘岁月’”中,“以文解文”的思路是很不错的,但是如果能在学生找出毛泽东在1913到1920年的生活经历后,再让学生回到文本找到相关的词句去概括生活经历会更好。从文本出发,再回到文本,这样才能带领着学生更加深入文本,对理解“同学少年”的形象也是有帮助的;
b.在活动四“拓展阅读,能力提升”中,从课堂实施的情况上来看,只是做到了拓展阅读,没有做到能力提升。那么如何能做到能力提升呢,是不是可以从PPT展示的三首诗歌《七律·长征》《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中,挑选一首学生没有学过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运用到上课时提到的找出统领字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词的上下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将课上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课外的内容,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教后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姿教态方面: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让学生学会提高音量回答,能让全班同学都听到。
二、问题设计方面:从两个方面提高自己设置问题的水平。第一,教学问题的设置做到精炼,指向明确,指令清楚,便于学生理解。第二,逐步尝试设置一些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化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愿意说,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
三、引导学生方面: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依据、答案,根据文本说感受,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引导学生学会小组分工合作,以小组的形式来展现答案,凝聚全组智慧,深化自己的理解。
四、备课方面:教师在备课时选取的一些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文章,在让学生看完这些补充的资料后,一定要记得再次回到文本中去,以文本为主,深化学生的理解。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资料的补充上,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