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中科附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中科附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13 22:33:46

文档简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
中科附高 2023——2024 学年高二开学考试
选对的得 5 分,部分选对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数学科试题 9.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A.- 是第三象限角6
3
目要求。) B.若圆心角为 的扇形的弧长为π,则该扇形的面积为3 2
1.已知集合 A={x|x-1≥0},B={0,1,2},则 A∩B=( ) C 3.若角α的终边过点 P(-3,4),则 cos α=-
5
A. {0} B. {1} C. {1,2} D. {0,1,2} D.若角α为锐角,则角 2α为钝角
2.下列函数中,与函数 y=x相同的是( ) 10.已知向量 a=(1,-2),|b|=4|a|,a∥b,则 b 可能是( )
3 2
A. y=( x)2 B .y= x3 C. y= x2 D. y x= A.(4,-8) B.(8,4) C.(-4,-8) D.(-4,8)
x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ABC的内角 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 a,b,c,设向量 p=(a+c,b),q=(b-a,c-a),若 p∥q,则
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角 C的大小为( ) 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不重合的平面α和平面β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
2
A. B. C. 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 3 2 3
A.函数 f(x)=x24 ( ) +2x-8的零点是(-4,0),(2,0).对以下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8 12 13 27 24 37 22 20 25 26 B.方程 e
x=3+x有两个解
甲:
x
乙:9 14 13 11 18 19 20 21 21 23 C.函数 y=3 ,y=log3x的图象关于 y=x对称
A. 甲的极差是 29 B. 甲的中位数是 25 C. 乙的众数是 21 D. 甲的平均数比乙的大 D.用二分法求方程 3
x+3x-8=0在 x∈(1,2)内的近似解的过程中得 f(1)<0,f(1.5)>0,f(1.25)<0,则方程
5.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的根落在区间(1.25,1.5)上.
A.向量 a=(1,3)与向量 b=(3,6)平行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B.△ABC → →为直角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AB·AC=0 13 OABC O
→ → → →
.在四面体 中, A=a,OB=b,OC=c,D为 BC的中点,E为 AD中点,则OE= .(用
C.|(a·b)c|=|a|·|b|·|c| a,b,c 表示)
D.若{a,b,c}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则 a+b,b+c,c+a 构成空间的另一基底 14.已知复数 z a+i= (a∈R)的实部等于虚部,则 a=________.
2i
6.甲、乙同时参加某次法语考试,甲、乙考试达到优秀的概率分别是 0.6,0.7,两人考试相互独立,则甲、
g(x),f(x)≥g(x),
乙两人都未达到优秀的概率为( ) 15.设函数 f(x)=1-2x2,g(x)=x2-2x,若 F(x)= 则函数 F(x)的最大值为 .
f(x),f(x)A. 0.42 B. 0.28 C. 0.18 D. 0.12
→ 1→ 1→ → 16 x y 2x y 1
(x+1)(y+2)
.已知正数 , 满足 + = ,则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7.在四面体 OABC中,空间的一点 M满足OM= OA+ OB+λOC,若 M,A,B,C四点共面,则λ等于( ) xy
4 6
7 1 5 1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6 个小题,共 70 分。解答题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A. B. C. D.
12 3 12 2
17.(10分)函数 f(x)是 R 2上的偶函数,且当 x>0时,函数解析式为 f(x)= -1.
8.如图,在正四棱锥 S-ABCD中,E,M,N分别是 BC,CD,SC的中点.当 点 P在线段 MN上运动时, x
下列四个结论: (1)用定义证明 f(x)在(0,+∞)上是减函数;
①EP⊥AC;②EP∥BD; ③EP∥平面 SBD;④EP⊥平面 SAC. (2)求当 x<0时,函数的解析式.
其中恒成立的为(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1
{#{QQABJYYQggAIABAAARhCQQUwCAOQkBECCCgOBEAAsAAByRFABAA=}#}
18 (12 ) f(x) 1cos2x 3sin xcos x 1 x R. 21.(12分)M公司从某大学招收毕业生,经过综合测试,录用了 14名男生和 6 名女生,这 20 名毕业生的测. 分 已知函数 = + + , ∈
2 2
试成绩(单位:分)如下:
(1)求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
男:165 166 168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82 184 185 193 194

(2)求函数 f(x)在[ ,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时自变量 x的值.
12 4 女:168 177 178 185 186 192
公司规定:成绩在 180分以上(包括 180分)者到“甲部门”工作;180分以下者到“乙部门”工作.
(1)求男生成绩的中位数及女生成绩的平均数;
(2)如果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甲部门”的人选和“乙部门”的人选中共选取 5人,再从这 5人中选 2
人,那么至少有一个是“甲部门”人选的概率是多少?
19.(12分)已知 A,B,C为△ABC 1的三个内角,且其对边分别为 a,b,c,若 cos Bcos C-sin Bsin C= .
2
(1)求 A;(2)若 a=2 3,b+c=4,求△ABC的面积.
22.(12分)如图,直四棱柱 ABCD-A1B1C1D1中,底面 ABCD是直角梯形,∠BAD=∠ADC=90°,
AB=2AD=2CD=2.
(1)求证:AC⊥平面 BB1C1C;
20.(12 分)如图,已知 ABCD-A1B1C1D1是四棱柱,底面 ABCD是正方形,AA1=3,AB=2,且∠C1CB= (2)在 A1B1上是否存在一点 P,使得 DP与平面 BCB1和平面 ACB1都平行?证明你的结论.
∠C1CD=60

°,设CD=a,C→B=b C→, C1=c.

(1)试用 a,b,c 表示A1C;(2)已知 O为对角线 A1C的中点,求 CO的长.
2
{#{QQABJYYQggAIABAAARhCQQUwCAOQkBECCCgOBEAAsAAByRFABAA=}#}中科附高开学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集合A={x|x-1≥0},B={0,1,2},则A∩B=(  )
A.{0}            B.{1}
C.{1,2} D.{0,1,2}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得A={x|x≥1},B={0,1,2},所以A∩B={1,2}.故选C.
2.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x相同的是(  )
A.y=()2        B.y=
C.y= D.y=
答案 B
解析 函数y=()2=x(x≥0),与函数y=x(x∈R)对应关系相同,但定义域不同,故A错;函数y==|x|(x∈R)与函数y=x(x∈R)的对应关系不同,故C错;函数y==x(x≠0)与函数y=x(x∈R)的定义域不同,故D错;函数y==x(x∈R)与函数y=x(x∈R)对应关系相同,定义域也相同,故B正确.
3.△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设向量p=(a+c,b),q=(b-a,c-a),若p∥q,则角C的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由p∥q,得(a+c)(c-a)=b(b-a),则b2+a2-c2=ab.由余弦定理,得cos C==,又C∈(0,π),所以C=.
4.对以下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8 12 13 27 24 37 22 20 25 26
乙:9 14 13 11 18 19 20 21 21 23
A.甲的极差是29 B.甲的中位数是25
C.乙的众数是21 D.甲的平均数比乙的大
答案 B
解析 将甲、乙两组数据进行整理可知甲的最大值为37,最小值为8,所以甲的极差为29,故A正确;甲中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中间的两个数为22,24,所以甲的中位数为×(22+24)=23,故B错误;乙中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21,所以众数是21,故C正确;甲中数据集中在20以上,乙中数据集中在10和20之间,所以甲的平均数大,故D正确.故选B.
5.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向量a=(1,3)与向量b=(3,6)平行
B.△ABC为直角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0
C.|(a·b)c|=|a|·|b|·|c|
D.若{a,b,c}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b,b+c,c+a构成空间的另一基底
答案 D
解析 因为{a,b,c}为空间的一个基底,设a+b=λ(b+c)+μ(c+a),即无解,所以a+b,b+c,c+a不共面,故D正确;因为=≠,所以a=(1,-1,3)和b=(3,-3,6)不平行,故A错误;△ABC为直角三角形只需一个角为直角即可,不一定是∠A,所以无法推出·=0,故B错误;若a·b=0即可得出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6.甲、乙同时参加某次法语考试,甲、乙考试达到优秀的概率分别是0.6,0.7,两人考试相互独立,则甲、乙两人都未达到优秀的概率为(  )
A.0.42 B.0.28
C.0.18 D.0.12
答案 D
解析 ∵甲、乙考试达到优秀的概率分别为0.6,0.7,两人考试相互独立,
∴甲、乙两人都未达到优秀的概率为P=(1-0.6)(1-0.7)=0.12.故选D.
7.在四面体OABC中,空间的一点M满足=++λ,若M,A,B,C四点共面,则λ等于(  )
A. B.
C. D.
答案 A
8.如图,在正四棱锥S-ABCD中,E,M,N分别是BC,CD,SC的中点.当点P在线段MN上运动时,下列四个结论:
①EP⊥AC;②EP∥BD;③EP∥平面SBD;④EP⊥平面SAC.
其中恒成立的为(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NE,ME.∵E,M,N分别是BC,CD,SC的中点,∴EN∥SB,MN∥SD.又EN∩MN=N,SB∩SD=S,∴平面SBD∥平面NEM,∴EP∥平面SBD,③恒成立.由正四棱锥S-ABCD,知AC⊥平面SBD,∴AC⊥平面NEM,∴AC⊥EP,①恒成立.②④对于线段MN上的任意一点P不一定成立.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是第三象限角
B.若圆心角为的扇形的弧长为π,则该扇形的面积为
C.若角α的终边过点P(-3,4),则cos α=-
D.若角α为锐角,则角2α为钝角
答案 BC
解析 -的终边与相同,为第二象限角,所以A不正确;
设扇形的半径为r,r=π,所以r=3,
扇形的面积为×3×π=,所以B正确;
角α的终边过点P(-3,4),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cos α=-,所以C正确;
当角α为锐角时,0<α<,0<2α<π,所以D不正确.
10.已知向量a=(1,-2),|b|=4|a|,a∥b,则b可能是(  )
A.(4,-8) B.(8,4)
C.(-4,-8) D.(-4,8)
答案 AD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三角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不重合的平面α和平面β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
答案 BC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函数f(x)=x2+2x-8的零点是(-4,0),(2,0)
B.方程ex=3+x有两个解
C.函数y=3x,y=log3x的图象关于y=x对称
D.用二分法求方程3x+3x-8=0在x∈(1,2)内的近似解的过程中得f(1)<0,f(1.5)>0,f(1.25)<0,则方程的根落在区间(1.25,1.5)上
答案 BCD
解析 函数f(x)=x2+2x-8的零点是-4,2,故A不正确.
画出y=ex和y=3+x的图象(图略),图象有2个交点,∴方程ex=3+x有两个解,故B正确;
由反函数的性质知C正确;
∵f(1.25)·f(1.5)<0,故方程的根落在区间(1.25,1.5)上,故D正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3.在四面体OABC中,=a,=b,=c,D为BC的中点,E为AD中点,则=____________________.(用a,b,c表示)
答案 a+b+c
解析 =+=+×(+)
=+(-+-)
=++=a+b+c.
14.已知复数z=(a∈R)的实部等于虚部,则a=________.
答案 -1
解析 由题意得,z==-i,所以=-,所以a=-1.
15.设函数f(x)=1-2x2,g(x)=x2-2x,若F(x)=则函数F(x)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作出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当f(x)=g(x)时,即1-2x2=x2-2x,解得x=-或x=1,则由图象可知F(x)max=F=.
16.已知正数x,y满足2x+y=1,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 25
解析 因为x>0,y>0,且2x+y=1,所以==1+=1++=1+(2x+y)=13++≥13+2=25,
当且仅当y=2x,即y=,x=时等号成立,因此,的最小值是25.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题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函数f(x)是R上的偶函数,且当x>0时,函数的解析式为f(x)=-1.
(1)用定义证明f(x)在(0,+∞)上是减函数;
(2)求当x<0时,函数的解析式.
解析 (1)证明:任取x1,x2,使0f(x1)-f(x2)=-=,
∵00,x2-x1>0.
∴f(x1)-f(x2)>0,即f(x1)>f(x2).
∴f(x)在(0,+∞)上是减函数.
(2)设x<0,则-x>0,∴f(-x)=--1.
又f(x)为偶函数,∴f(-x)=f(x)=--1.
故f(x)=--1(x<0).
18.(12分)已知函数f(x)=cos2x+sin xcos x+1,x∈R.
(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
(2)求函数f(x)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时自变量x的值.
解析 f(x)=cos2x+sin xcos x+1=cos 2x+sin 2x+=sin+.
(1)f(x)的最小正周期T==π.
(2)∵x∈,∴2x+∈.
∴当2x+=,即x=时,f(x)max=+=.
当2x+=或2x+=,即x=或x=时,
f(x)min=+=.
19.(12分)已知A,B,C为△ABC的三个内角,且其对边分别为a,b,c,若cos Bcos C-sin Bsin C=.
(1)求A;
(2)若a=2,b+c=4,求△ABC的面积.
解析 (1)∵cos Bcos C-sin Bsin C=,
∴cos (B+C)=.
∵A+B+C=π,∴cos (π-A)=.∴cos A=-.
又∵0(2)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 A,
则(2)2=(b+c)2-2bc-2bc·cos ,
∴12=16-2bc-2bc×.∴bc=4.
∴S△ABC=bc·sin A=×4×=.
20.(12分)如图,已知ABCD-A1B1C1D1是四棱柱,底面ABCD是正方形,AA1=3,AB=2,且∠C1CB=∠C1CD=60°,设=a,=b,=c.
(1)试用a,b,c表示;
(2)已知O为对角线A1C的中点,求CO的长.
解析 (1)=++=-+-
=---=-c-b-a=-a-b-c.
(2)由题意知|a|=2,|b|=2,|c|=3,
a·b=0,a·c=2×3×=3,b·c=2×3×=3,
∵==(a+b+c),
∴||=


==.
21.(12分)M公司从某大学招收毕业生,经过综合测试,录用了14名男生和6名女生,这20名毕业生的测试成绩(单位:分)如下:
男:165 166 168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82 184 185 193 194
女:168 177 178 185 186 192
公司规定:成绩在180分以上(包括180分)者到“甲部门”工作;180分以下者到“乙部门”工作.
(1)求男生成绩的中位数及女生成绩的平均数;
(2)如果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甲部门”的人选和“乙部门”的人选中共选取5人,再从这5人中选2人,那么至少有一个是“甲部门”人选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 (1)男生共有14人,中间两个成绩是175和176,因此男生成绩的中位数是175.5.女生成绩的平均数
==181.
(2)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甲部门”人选和“乙部门”人选共20人中抽取5人,每个人被抽中的概率是=.
由题意可知,“甲部门”的人选有8人,“乙部门”的人选有12人.
所以选取的“甲部门”的人选有8×=2(人),
“乙部门”的人选有12×=3(人).
记选中的“甲部门”的人选为A1,A2,选中的“乙部门”的人选为B,C,D.从这5人中选2人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1,A2),(A1,B),(A1,C),(A1,D),(A2,B),(A2,C),(A2,D),(B,C),(B,D),(C,D),共10种.
其中至少有一个是“甲部门”的人选的结果有7种.
因此,至少有一个是“甲部门”的人选的概率是.
22.(12分)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BAD=∠ADC=90°,AB=2AD=2CD=2.
(1)求证:AC⊥平面BB1C1C;
(2)在A1B1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P与平面BCB1和平面ACB1都平行?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 (1)证明:∵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BB1⊥平面ABCD,且AC 平面ABCD,∴BB1⊥AC.
又∵∠BAD=∠ADC=90°,AB=2AD=2CD=2,
∴AC=,∠CAB=45°.
∴BC=.∵BC2+AC2=AB2,∴BC⊥AC.
又BB1∩BC=B,BB1 平面BB1C1C,BC 平面BB1C1C,∴AC⊥平面BB1C1C.
(2)存在点P,P为A1B1的中点.
证明如下:由P为A1B1的中点,有PB1∥AB,且PB1=AB.
∵DC∥AB,DC=AB,
∴DC∥PB1,且DC=PB1.
∴四边形DCB1P为平行四边形,从而CB1∥DP.
又CB1 平面ACB1,DP 平面ACB1,
∴DP∥平面ACB1.同理,DP∥平面BCB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