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宾王中学、江东中学2023年九年级科学模拟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宾王中学、江东中学2023年九年级科学模拟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3 18:30:42

文档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宾王中学、江东中学2023年九年级科学模拟试卷
1.(2023九下·义乌模拟)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从上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纪初的370ppm。故此低碳生活, 要求从我做起,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B.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增强气氛
C.打扫卫生,过期废旧书籍焚烧处理
D.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
【答案】D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的措施是否有利于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可。
【解答】A.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加大对树木的消耗,减小二氧化碳的吸收,故A不合题意;
B.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增强气氛,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故B不合题意;
C.打扫卫生,过期废旧书籍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灰烬和二氧化碳,故C不合题意;
D.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可以节约电能,减小二氧化碳的产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3九下·义乌模拟)科幻片《流浪地球2》再次震撼了广大观众,故事讲述地球开始“流浪”之前,太阳危机初期,人类携起手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经历。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B.日珥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C.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 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只是宇宙中一颗十分普通的恒星,但它却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包含我们的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一些矮行星、彗星和其它无数的太阳系小天体,都在太阳的强大引力作用下环绕太阳运行。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相对较低而显得黑的区域。在光球上常常可以看到很多黑色斑点,它们叫做“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态等,每天都不同。太阳黑子是光球层物质剧烈运动而形成的局部强磁场区域,也是光球层活动的重要标志。
【解答】A. 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A正确;
B.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B错误;
C. 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C正确;
D.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D正确;
故答案为:B.
3.(2023九下·义乌模拟)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油科植物。由图可知,文冠果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
【解答】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油科植物 ,从图中可以看出其种子外由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D
4.(2023九下·义乌模拟)模型认知是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氢、氧、氮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B.反应中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表示的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质量相同的微观原因是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相等;
【解答】A.甲是NH3,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A错误;
B. 反应中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6=1:2;B错误;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C错误;
D. 反应前后“”表示的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3九下·义乌模拟)下列选项中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解释的是(  )
A.人眼看到水中的“蓝天白云”
B.人眼看到水中的“鱼”
C.水中的潜水员看到水面上的“路灯”
D.潜水艇中的士兵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舰艇”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现象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空气中的物体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入眼睛后,我们看到成在水中这个物体的虚像。
A.人眼看到水中的“蓝天白云”,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人眼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合题意;
C.水中的潜水员看到水面上的“路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合题意;
D.潜水艇中的士兵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舰艇”,属于光在平面镜中成像,不是在水中成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6.(2023九下·义乌模拟)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海底扩张说认为,高热流的 地幔 物质沿大 洋中脊 的裂谷上升,不断形成新洋壳;同时,以大洋脊为界,背道而驰的地幔流带动洋壳逐渐向两侧扩张;地幔流在 大洋边缘 海沟下沉,带动洋壳潜入地幔,被消化吸收;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扩张形式不同:大西洋在洋中脊处扩张,大洋两侧与相邻的陆地一起向外漂移,大西洋不断展宽;太平洋底在东部的洋中脊处扩张,在西部的海沟处 潜没 ,潜没的速度比扩张的快,所以大洋在逐步缩小,但洋底却不断更新,古老的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洋底一样年轻。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又译“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
【解答】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①正确;
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②正确;
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③错误;
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④正确;
故答案为:B.
7.(2023九下·义乌模拟)下列用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药品瓶塞倒放桌面上分析;
B、根据试管中加入药品顺序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有关分析;
D、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A、取用药品瓶塞要倒放桌面上,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添加药品要先固体后液体,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时加热,可加快反应,符合题意;
D、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能接触试管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3九下·义乌模拟)如图,小明将一张白纸紧紧地卷成棍状,在其表面缠绕一根铜丝。用蜡烛对铜丝处进行加热,纸棍不燃烧;而对纸棍未卷铜丝处进行加热,很快就能点燃。据此推测,铜丝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A.隔绝白纸周围氧气 B.升高白纸的着火点
C.降低白纸表面温度 D.降低蜡烛火焰温度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第一,燃烧需要助燃剂;第二,燃烧必须具有可燃物;第三,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答】 小明将一张白纸紧紧地卷成棍状,在其表面缠绕一根铜丝。用蜡烛对铜丝处进行加热,纸棍不燃烧;而对纸棍未卷铜丝处进行加热,很快就能点燃。 说明铜丝具有很好的导热性,降低了白纸表面的温度;
故答案为:C
9.(2023九下·义乌模拟)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下列措施会加快红墨水向左移动的是(  )
A.向植株吹风 B.减少植株叶片
C.对植株遮光处理 D.将植株置于低温环境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1)内部因素:气孔和气孔下腔都直接影响蒸腾速率。气孔频度和开度大,气孔下腔容积大等都促进蒸腾作用。(2)外部因素:①光照。光照对蒸腾起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叶片吸收的辐射能大部分用于蒸腾。光能促使气孔张开,又能提高叶片温度,使内部阻力减小和叶内外蒸汽压差增大,加速蒸腾。②大气温度。通常在太阳直射下叶温高于气温,叶内外蒸汽压差增大,蒸腾加快。③大气相对湿度。当大气相对湿度大时,大气蒸汽压也增大,叶内外蒸汽压差就变小,蒸腾变慢;反之,加快。④风。微风可吹走气孔外的界面层,补充一些蒸汽压低的空气,外部扩散阻力减小,蒸腾加快。但大风引起气孔关闭,使蒸腾减弱。⑤土壤条件。凡是影响根系吸水的各种土壤条件,如土温、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等均可间接影响蒸腾作用。
【解答】A. 向植株吹风 ,可以加快植株的蒸腾作用,加快红墨水向左移动,A正确;
B. 减少植株叶片 ,会减慢植株的蒸腾作用,减慢红墨水向左移动,B错误;
C. 对植株遮光处理 ,会减慢植株的蒸腾作用,减慢红墨水向左移动,C错误;
D. 将植株置于低温环境 ,会减慢植株的蒸腾作用,减慢红墨水向左移动,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3九下·义乌模拟)一款仿真电动鱼刷爆了网络,成为了妈妈们的“哄娃神器”,其工作原理为:闭合开关S1,电源灯亮,当触摸玩具时(相当于触摸开关S2闭合),仿真鱼就会跳动;当断开开关S1时,灯不亮,无论是否触摸玩具,仿真鱼都不会跳动。图四种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①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
②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①根据题意可知,电源灯泡发光时,电动机可以工作,也可以不工作,即二者不相互影响,应该为并联;
②当断开开关S1时,灯泡不亮,电动机不工作,即S1控制所有用电器,那么它在干路上。只有S1闭合,且S2都闭合时,电动机才工作,那么开关S2应该与电动机串联在同一支路上,如下图所示:
故选C。
11.(2023九下·义乌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或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分析。
【解答】 ①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②中铜与硝酸银反应,可证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③中铁与盐酸反应,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大于氢,④中铜不与盐酸反应,可证明铜的活动性小于氢,要证明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通过①②或 ②③④对比完成;
故选A。
12.(2023九下·义乌模拟)热爱生物学的小金制作并观察了蚕豆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如图是相关图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图一中①和⑤放大倍数的和
B.植物通过筛管运输的水分,是从图二中的③处散失到大气中的
C.图二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产生的原因是材料没有充分展开
D.图三中的②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图一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转换器,⑤物镜,⑥反光镜;图二,①保卫细胞,②营养细胞,③气孔;图三,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导管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负责运输有机物;
【解答】A.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图一中①和⑤放大倍数的积,A错误;
B. 植物通过导管运输的水分,是从图二中的③处散失到大气中的,B错误;
C. 图二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产生的原因是盖片操作不当,C错误;
D. 图三中的②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D正确;
故答案为:D.
13.(2023九下·义乌模拟)如图所示,①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中的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
②和③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小金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①中,将MnO2浸入H2O2溶液,MnO2可分解产生氧气
B.若用装置②的方法收集氧气,需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并连续冒出时才可收集
C.若用装置③的方法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至瓶口进行验满
D.将装置①分别与装置②或③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MnO2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要收集干燥氧气,需将气体通过碱石灰干燥后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及氧气的验满方法分析。
【解答】A、在①中,将MnO2浸入H2O2溶液,MnO2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 ,不符合题意;
B、 装置②的方法收集氧气中会含有水蒸气,不能得到干燥氧气,不符合题意;
C、 若用装置③的方法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至瓶口进行验满 ,符合题意;
D、 将装置①分别与装置③连接,能达到实验目的 ,②收集气体不干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3九下·义乌模拟)自然界中,从生物个体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列关于人体平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常人进食后体内的胰岛素含量会增加,是为了维持人体血糖含量的平衡
B.剧烈运动后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水分平衡
C.人处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时间过长,吸入的二氧化碳过多,会破坏血液的酸碱平衡
D.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或战栗)”,以维持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答案】B
【知识点】水盐平衡
【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A:正常人进食后体内的胰岛素含量会增加,是为了维持人体血糖含量的平衡,A正确。
B:剧烈运动后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体温平衡,B错误
C:人处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时间过长,吸入的二氧化碳过多,会破坏血液的酸碱平衡,C正确。
D: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或战栗)”,以维持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D正确。
故选B。
15.(2023九下·义乌模拟)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0=10Ω。当S1、S2、S3闭合时,定值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为3.6W,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断开开关S1,小灯泡会变亮
B.向右移动滑片P,小灯泡会变暗
C.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6V
D.把灯泡换成电压表,此电路可以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2)根据开关的开合情况,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确定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变化即可;
(3)已知电功率和电阻,根据计算出R1的电压,最后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计算电源电压;
(4)根据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当S1、S2、S3闭合时,R0和灯泡并联,滑动变阻器R被短路。当开关S1断开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仍然等于电源电压,即电压不变,那么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那么灯泡的亮度不变,故A错误;
B.因为滑动变阻器被短路,所以向右移动滑片P,小灯泡的亮度不变,故B错误;
C.根据得到:,解得:U0=6V。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知,灯泡两端的电压UL=U0=6V,此时灯泡正常发光,所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6V,故C正确;
D.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此段电路中的电阻必须保持不变,而不断改变它两端的电压,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根据图片可知,将灯泡换成电压表后,由于没有电流表,因此无法完成实验,故D错误。
故选C。
16.(2023九下·义乌模拟) 2023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初一)17时09分,我国成功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03-06星发射升空。
(1)这天酒泉的天气晴朗,当晚的月相是   (填名称);
(2)如图,这天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哪个位置最接近____。
A.A B.B C.C D.D
【答案】(1)新月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地球公转的时间是一年。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周期,分别为回归年和恒星年,回归年与恒星年的时间不一样。两者一年的时间差称为岁差。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作月相。
【解答】(1)当天是农历二月初一,当晚的月相是新月;
(2) 2023年3月22日 ,太阳直射点赤道,是春分日,从图中可以看出C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转动,所以B是春分日,此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B位置;
故答案为:(1)新月(2)B
17.(2023九下·义乌模拟)如图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示意图,其工作原理是在心脏上附加一个血液泵,则血液泵代替了心脏中   的功能(选填“左心室”或“右心室”),人工心脏的功能是为心衰患者的   (选填“体”或“肺”)循环提供动力。
【答案】左心室;体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 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四个腔中的左心室,它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泵到主动脉后,开始正常进行体循环,为全身细胞提供氧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由第四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血液泵安装的位置是紧贴于心脏的左心室 ,为心衰患者的体循环提供动力。
18.(2023九下·义乌模拟)中国芯片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中,氮化镓(GaN)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在氨气流(NH3)中高温加热金属镓(Ga)30分钟可制得疏松的灰色粉末氮化镓。
(1)氮化镓非常稳定,即使是在浓酸或浓碱中也不容易分解,这属于   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
(2)制取氮化镓的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化学
(2)2NH3+2Ga 2GaN +3H2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需要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氨气与镓高温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氮化镓和氢气分析。
【解答】(1) 氮化镓非常稳定,即使是在浓酸或浓碱中也不容易分解,该性质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2) 制取氮化镓的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即氨气与镓高温反应生成氮化镓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2Ga 2GaN +3H2。
故答案为:(1)化学;(2)2NH3+2Ga 2GaN +3H2。
19.(2023九下·义乌模拟)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
(1)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在相应温度下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2)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1)a
(2)a【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杯底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解答】(1) 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a杯底有固体剩余,在相应温度下一定属于饱和溶液。
(2)a、b是20℃时,等质量的甲、乙 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形成的溶液,a未全部溶解,b全部溶解,则a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c和d是升温后甲、乙全部溶解于100克水中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b的相等,即四个烧杯中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故答案为:(1)a;(2)a20.(2023九下·义乌模拟)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在生活中却发现了一些白化的乌鸦(如图)。白化动物除体色呈现异常白色外,体内结构和各种脏器同其他个体并无差异,也具有繁殖能力。
(1)黑色乌鸦数量多于白色乌鸦是   的结果。
(2)黑色乌鸦后代出现白化现象说明生物有   的特性。
【答案】(1)自然选择
(2)变异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 变异主要是指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与 染色体变异 。达尔文认为,在变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生物几乎都表现出个体差异,并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此种汰劣留良或适者生存的原理,达尔文称之为自然选择。他认为应用自然选择原理可以说明生物界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物种的起源。
【解答】(1)黑色乌鸦数量多于白色乌鸦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遗传是指亲子间的 相似性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黑色乌鸦后代出现白化现象说明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故答案为:(1)自然选择(2)变异
21.(2023九下·义乌模拟)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
(1)组装该装置时,下列仪器用品的组装顺序是   (填序号)。
①试管 ②铁架台 ③酒精灯 ④木块
(2)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时,没有复燃。原因可能是____(选填字母)。
A.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前没有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B.有气泡冒出时立即进行收集
C.导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
D.收集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答案】(1)②④③①
(2)B;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组装装置按从下向上从左向右的顺序分析;
(2)根据收集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可能是氧气纯度不够,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或瓶内未装满水会影响氧气纯度分析。
【解答】(1) 组装该装置时,要按从下向上从左向右的顺序,则所给仪器用品的组装顺序是②④③① 。
(2) 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前没有先把导管移出水面,易造成水倒吸炸裂试管,不影响收集氧气的量及纯度,A错误; 有气泡冒出时立即进行收集 ,氧气中会混有空气,氧气浓度不够可能会使带火星木条不能复燃,B正确; 导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会造成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不影响产生氧气纯度与质量,C错误; 收集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会使收集气体不纯,可能导致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正确。
故答案为:(1)②④③①;(2)BD。
22.(2023九下·义乌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在A点挂了2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   N。
(2)如图乙为水流抽气泵的结构示意图,当水不断地从上往下流动时,A的气压会小于待抽气容器,请分析图丙中的过滤方式与普通过滤方式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
【答案】(1)1.5
(2)过滤速度快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计算;
(2)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答。
【解答】(1)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 2×0.5N×3L=F×2L,解得:F=1.5N,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1.5N;
(2)当水不断地从上往下流动时,A处的流速大于待抽气容器处,则A的气压会小于待抽气容器,从而加快过滤速度。
23.(2023九下·义乌模拟)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呼吸模型”项目化学习,某小组利用吸管、木板、气球和铁丝等材料制作模型,用保鲜膜将整个装置包住形成一个密闭环境,如图甲所示。
(1)图甲模型中气球模拟的人体器官是   。
(2)老师对小组评价:结构完整,能实现气体进出过程但不能实现胸腔体积变化,为使该模型能更好的体现人体结构特征,请结合图乙选择合适的材料对该模型进行改进:   (写出一点)。
【答案】(1)肺
(2)将保鲜膜改为有弹性的橡皮膜,模拟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用向上突起且有弹性的材料模拟膈肌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解答】(1)甲中器官模拟肺;
(2)结合乙图改进的措施是将保鲜膜改为有弹性的橡皮膜,模拟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用向上突起且有弹性的材料模拟膈肌;
故答案为:(1)肺(2)将保鲜膜改为有弹性的橡皮膜,模拟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用向上突起且有弹性的材料模拟膈肌
24.(2023九下·义乌模拟)雾天开车需开启雾灯,避免发生危险。右图是小科设计的雾灯模拟电路,衔铁、线圈电阻不计。
(1)要实现闭合开关S后警示灯能持续亮灭闪烁,则应将警示灯连接在如图电路中的   (选填“A”或“B”)位置。
(2)已知该电路的电源电压为6V,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12Ω,警示灯的规格为“6V3W”,若灯丝电阻固定不变,闭合开关后,当警示灯亮时,其实际功率为   。
【答案】(1)A
(2)0.75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这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从而确定灯泡的位置;
(2)根据计算出灯泡的电阻,再根据R总=RL+R计算出此时的总电阻,根据计算出此时的总电流,最后根据PL=IL2RL计算灯泡的实际功率。
【解答】(1)如图所示,电阻R与线圈串联,当将警示灯连接在如图电路中的B点时,闭合开关,无论衔铁吸合还是断开,B点始终有电流经过,警示灯常亮,不符合题意;
当将警示灯连接在如图电路中的A点时,闭合开关,线圈通电产生磁性,吸引衔铁触电吸合,此时电流经过B点回到电压负极,A点的警示灯和线圈被短路,警示灯熄灭,熄灭后线圈失电,失去磁性使衔铁断开,A点处的警示灯又得电亮起,如此循环往复,使警示灯闪烁。
故应将警示灯连接在如图电路中的A位置;
(3)警示灯的阻值,
闭合开关后,定值电阻与灯泡串联,
电路总电阻R总=RL+R=12Ω+12Ω=24Ω,
故电路中的电流,
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为:PL=IL2RL=(0.25A)2×12Ω=0.75W。
25.(2023九下·义乌模拟)某小组同学通过如下四组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
①Mg和稀硫酸;②MgO和稀硫酸;③Ba(NO3)2溶液和稀硫酸;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进行了如图操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了反应。
(2)实验结束后进行的操作①的名称为   
(3)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1)能
(2)过滤
(3)Ba(NO3)2 、NaNO3、Ba(OH)2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证明反应物的消失可证明反应发生分析;
(2)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3)根据硫酸与钡离子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钡与镁离子反应产生溶于硝酸的氢氧化镁沉淀,与钡离子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分析。
【解答】(1) 铁能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实验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说明硫酸消失,据此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了反应。
(2) 实验结束后进行的操作①是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操作,名称为过滤。
(3) 向滤液a中加稀硫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a中不含钡离子,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B中加过量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说明B只有氢氧化镁,不含硫酸钡,则滤液a中不含钡离了、硫酸根离子,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为硝酸镁,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生成的 Ba(NO3)2 、NaNO3和剩余的Ba(OH)2。
故答案为:(1)能;(2)过滤;(3)Ba(NO3)2 、NaNO3、Ba(OH)2。
26.(2023九下·义乌模拟)番茄维生素含量丰富,深受大众喜爱。某兴趣小组研究了其生理活动: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番茄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是大棚内番茄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和消耗的关系图。为了进一步探究番茄幼苗的生理活动,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作答:
(1)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填写字母)表示的生理作用。
(2)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番茄产量都不理想。分析图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   (填“m1”“m2”“m3”或“m4”)时,有机物积累得最多。
(3)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   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甲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B
(2)m2
(3)左;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并且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等有机物;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丙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B蒸腾作用表示的生理作用;
(2)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光合作用的制造量-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所以分析图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m2时,有机物积累得最多。
(3)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所以装置内的气压变下,红墨水柱向左移动;
②叶脉有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切断了叶脉,那么A部分将不会有水分,这部分的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该实验说明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并且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等有机物;
故答案为:(1)B(2)m2(3)左;光合作用需要水,并且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等有机物;
27.(2023九下·义乌模拟)小科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查阅资料发现:
①当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白磷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
②“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少量的氧气。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 ▲ ;
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步骤4:打开K1和K2,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V1毫升时,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K1、K2,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
(1)请将步骤1补充完整   。
(2)步骤   进行对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
(3)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V1、V2来表示)。
(4)小科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原因是   。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3、4
(3)
(4)暖宝宝消耗了除氧气以外的其它气体(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密闭装置中进行的实验需检查装置气密性分析;
(2)根据要证明燃烧需要氧气需白磷接触氧气燃烧和不接触氧气不燃烧的对比实验分析;
(3)根据注射器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体积,减少水的体积为氧气体积分析;
(4)根据暖宝宝可能消耗了其它气体使得结果偏大分析。
【解答】(1)该实验需在密闭装置中进行,步骤1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2)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因不接触氧气不能燃烧; 步骤4:打开K1和K2,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V1毫升时,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K1、K2,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两实验对比可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
(3)该实验时空气体积为V1毫升, 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从V1毫升剩余V2毫升,说明氧气体积为V1-V2,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
(4) 小科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 可能是暖宝宝消耗了除氧气以外的其它气体。
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气密性;(2)3、4;(3);(4)暖宝宝消耗了除氧气以外的其它气体。
28.(2023九下·义乌模拟)如图是小科“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
(1)物块未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小科将物块从图甲下降至图乙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减小的同时,还观察到   ,由此初步分析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继续增大物块所处的深度,当它与容器底部接触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   。
(3)为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小科又把物块浸没到事先配制好的盐水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控制____相同;他发现液体密度改变,而物块受到的浮力变化却不明显。小科想出下列四种实验改进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____。
A.换用体积更大的同种物块 B.换用密度比水小得多的液体
C.换用精确程度更高的测力计 D.利用现有器材进行多次实验
【答案】(1)容器内水面升
(2)0.8N
(3)D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此时烧杯内水面会升高。
(2)图乙和图丙中物体全部浸没,则二者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F浮=G-F拉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即可;
(3)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
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1)小科将物块从图甲下降至图乙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减小的同时,还观察到容器内水面升高,由此初步分析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丙图中和乙图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则二者受到相同的浮力,那么此时物体受到浮力:F浮=G-F拉=1.8N-1N=0.8N;
(3)①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则:小科又把物块浸没到事先配制好的盐水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②物块受到的浮力变化却不明显,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要么是液体密度差太小所致,要么是物体的体积太小所致,那么可以换用体积更大的物块,也可以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故A、B正确不合题意;
换用精确程度更高的测力计能够检测出浮力的微小变化,故C正确不合题意;
现有器材无法解决浮力变化较小的问题,无论做几次实验都不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9.(2023九下·义乌模拟)为进一步确定湖边收集的气体的组成,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提出猜想】收集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H4、CO2、CO和H2O。
【查阅资料】CO+CuOCu+CO2 CH4+4CuO4Cu+CO2+2H2O
【设计方案】: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猜想”的实验探究。已知:A为储气罐,存放湖边收集的气体;B中装有浓硫酸;C中装有CuO;D中盛装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E中装有氢氧化钙溶液。
【讨论与交流】
(1)该系列装置还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写出一种你认为可行的尾气处理方法   。
(2)请你设计完成如图方框内的实验方案(选用下列装置,按连接顺序填写)   。
(3)原气体中若含有CH4,则D中的现象是   。
(4)老师认为以上设计仍有缺陷,不能确定CO气体是否存在。小王同学和小李同学想通过定量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于是对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E装置中的试剂改为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对D、E装置在实验前后的质量进行称量,数据计入下表中:
  反应前 反应后
D装置 100g 103.6g
E装置 120g 125.5g
你认为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后能否得出原气体中含有CO的结论,并简要分析:
   。
【答案】(1)点燃处理或用气球收集处理等
(2)2、1、3
(3)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4)能,由方程式可知,D装置增重质量为甲烷与氧化铜反应产生水的质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4.4克,而E装置增重质量为吸收二氧化碳质量,为5.5克。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CO实验尾气可点燃或收集处理分析;
(2)根据检验气体时要先验证水,再检验其它气体分析;
(3)根据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分析;
(4)根据D装置增重质量即为生成水的质量,E增重质量为二氧化碳质量,由方程式中质量关系确定甲烷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质量,再由二氧化碳总质量确定CO存在分析。
【解答】(1)CO具有可燃性,为防止污染空气,实验的尾气可点燃处理或用气球收集处理等。
(2)要证明气体成分,需先验证水并除去水,再检验二氧化碳并除去,然后利用一氧化碳和甲烷能与氧化铜反应,通过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验证甲烷和一氧化碳,方框中为验证水和二氧化碳的装置,即2、1、3。
(3) 原气体中若含有CH4,与氧化铜反应后有水生成,D中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4)D装置增重质量即为生成水的质量,生成水为3.6克,设甲烷生成3.6克水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CH4+4CuO4Cu+ CO2+ 2H2O
  44 36
  x 3.6g
44:36=x:3.6g
x=4.4g,而生成二氧化碳总质量为E装置增重质量,即5.5克,说明原气体中含有CO。
故答案为:(1)点燃处理或用气球收集处理等;(2)2、1、3;(3)白色固体变成蓝色;(4)能,由方程式可知,D装置增重质量为甲烷与氧化铜反应产生水的质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4.4克,而E装置增重质量为吸收二氧化碳质量,为5.5克。
30.(2023九下·义乌模拟)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提供了以下器材:几节干电池、最大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1个、被测电阻Rx、电压表和电流表各1只、开关、导线若干。小科、小江同学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测出Rx阻值的两种方案中,能够实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提高测量精确度”的方案是____。
A.只有甲 B.只有乙 C.甲、乙均可
(2)根据可行方案进行实验,有一小组同学将测量的三组数据分别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1 1.5 0.31  
2 3.0 0.20  
3 4.5 0.10  
小科认为这组同学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存在错位现象。小科的判断依据是   。测出Rx的阻值为   。
(3)实验后,小科发现电压表坏了。小江提出,利用现有器材,照样能完成对Rx的测量。他设计出电路图如图丙所示,请完成如下实验步骤:
①对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值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
④根据已知条件和测量结果,求出定值电阻Rx的表达式Rx=   。
【答案】(1)A
(2)当电阻相同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即电压越大,则电流越大。;15Ω
(3)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注意分析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测量中的用途;
(2)①根据可知,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②根据分别计算出三个阻值,然后计算它们的平均值即可。
(3)滑动变阻器全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而没有使用时阻值为零。根据这个特点将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和最小的两个位置,记下对应的电流,根据U总=I总R总列出方程,就能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要实现多测测量,就需要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故A符合题意,B、C不合题意。
故选A。
(2)①小科认为这组同学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存在错位现象。小科的判断依据是:当电阻相同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即电压越大,则电流越大。
②根据分别计算出三个电阻值分别为:15Ω、15Ω,15Ω,计算出三者的平均值还是15Ω,即Rx的阻值为15Ω。
(3)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
此时只有定值电阻Rx,根据U总=I总R总得到:U总=I1×Rx ①;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值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
此时Rx与变阻器串联,根据U总=I总R总得到:U总=I2×(Rx +50Ω) ②;
①②联立解得:。
31.(2023九下·义乌模拟)《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才过去两年就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效,甚至以往十分难见的长江江豚,而今也三三五五时不时跃出水面,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可见长江的生态是真的有在得到改善。两年的时间,长江生态系统里面草鱼、鲫鱼等食草性鱼类迅速增加,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这些鱼类的大量增加,也为肉食性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那么对种群恢复起来自然也就更有利了。少数几种鱼的数量增加,并不是禁渔的最终目的,只有当长江生态下所有生物的数量都增加到一定层级的时候,整个计划才算成功。
(1)长江从生态学的角度可以看成   (选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生态系统”)。
(2)长江的鱼在增多,许多人担心再禁下去会超出环境的承载度,甚至达到泛滥的地步。事实上大家不需要太过担心,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3)如图是小乐对江豚、白鳍豚、中华鲟和扬子鳄等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编制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若C是白鳍豚,则3a处填写内容是   。
(4)白鳍豚和江豚都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从分类等级上看,白鳍豚和江豚都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纲。
【答案】(1)生态系统
(2)自动调节能力
(3)嘴狭长
(4)哺乳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太阳系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太阳就像一台发动机,源源不断给太阳系提供能量。
【解答】(1)长江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包含了所在环境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所以属于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只要在合适的范围内,就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3)3a和3b是相互对立的两部分,所以3a处填写的内容是嘴狭长;
(4) 白鳍豚和江豚都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从分类等级上看,白鳍豚和江豚都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纲纲。
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2)自动调节能力(3)嘴狭长(4)哺乳
32.(2023九下·义乌模拟)如图1为大型全通透载客潜水器“寰岛蛟龙1号”,填补了国内观光潜水器的空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观光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40米,未搭乘乘客时的质量为23.9吨。
(1)该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如何变化?   。
(2)潜水器在载人的过程中一直静止在海面上,若此时潜水器上有5人,总质量为300千克,计算该潜水器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ρ水取1×103千克/米3)
(3)若潜水器在水下运动时,所受海水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当它在水下以0.2米/秒的水平速度匀速前进了10秒,则在此过程中潜水器的水平推力做了多少功?
【答案】(1)受到的水压逐渐增大;
(2)潜水器在载人的过程中一直静止漂浮在海面上,F浮=G总=m总g=(300kg+23.9×1000kg)×10N/Kg=2.42×105N;
由F浮=ρ液gV排可知,潜水器浸没在水中时排开的体积为V排=F浮/ρ水g=2.42×105N/(1×103kg/m3×10N/kg)=24.2m3
(3)当速度为0.2m/s时,潜水艇受到的阻力是250N,因为匀速直线运动,阻力等于推力等于250N;
所以W =FS =250N×0.2m/s×10s=500J ;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深度,液体的密度(与容器的形状,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公式:液体压强:p=ρgh;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这结论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称阿基米德原理。
【解答】(1)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所以该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深度越来越深,所以受到的水压越来越大。
33.(2023九下·义乌模拟)小明用如图装置确定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加入反应物前,电子天平的示数为215.3克。分别用不同质量固体与稀硫酸充分反应,记录相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固体质量(克) 6 12 18
稀硫酸质量(克) 50 50 50
电子天平示数(克) 270.2 275.1 281.1
(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会变质的原因是   。
(2)计算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进一步分析发现,通过这种方法测得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
【答案】(1)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2)44.2%
(3)装置内有二氧化碳气体残留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分析;
(2)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由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碳酸钠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全部排出可能使计算结果偏小分析。
【解答】(1) 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会变质是由于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及表中数据可知,6克固体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215.3+6+50-270.2=1.1g,设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 2HCl= 2NaCl+H2O+ CO2↑
106     44
6gx     1.1g
106:44=6gx:1.1g
x=44.2%.
(3)反应后装置内会有二氧化碳气体残留,使生成气体不能全部排出会导致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1)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2)44.2%;(3)装置内有二氧化碳气体残留。
34.(2023九下·义乌模拟)图甲为某型号空气净化器,它在不同档位工作时的参数如下表所示。洁净空气量是指1h净化空气的体积;能效比是空气净化器洁净空气量与输入功率之比,净化效率等于净化前后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差与净化前有害气体浓度的百分比。
工作档位 待机 1挡 2挡 3挡 4挡 5挡 6挡
功率(W) 0.9 23 45 75 103 121 148
净化空气量(m3/h) - 120 240 360 500 610 760
噪音(dB)/声强级 - 23 32 39 47 49 55
(1)该净化器接在家庭电路中,在5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
(2)单独使用该净化器20min,规格为2400imp/(kW·h)的电能表指示灯闪烁36次,请计算说明该空气净化器在哪一档位工作?
(3)利用气敏电阻可以检测空气质量,如图乙所示为检测电路,定值电阻R0=10Ω,电源电压恒为28V;如图丙所示为气敏电阻阻值随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β的变化曲线。净化器启动前,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7A,净化器正常使用30min后,检测电路的电流变为0.1A,则该空气净化器的实际净化效率为多少?
【答案】(1)I=P/U=121W/220V=0.55A ;
(2)规格为2400imp/(kW·h)的电能表指示灯闪烁36次 ,此时消耗的电能W=36/2400kW·h=3/200kW·h=5.4×104J;P=W/t=5.4×104J/(20×60s)=45W ,查图是2挡;
(3)启动前:I=0.7A,U=28V,R0=10Ω,所以R总=U/I=28V/0.7A =40Ω,所以R=R总-R0=40Ω-10Ω=30Ω,查表可知β=2.0ugm3;当净化后,I=0.1A,U=28V,R总=U/I=28V/0.1A =280Ω,所以R=R总-R0= 280 Ω-10Ω-270Ω,所以查表得β=0.1ugm3
根据净化效率等于净化前后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差与净化前有害气体浓度的百分比。所以效率=(2.0ugm3-0.1ugm3)/2.0ugm3=95%;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电能可以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即电功是多少。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电时间长短都有关系。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研究表明,当电路两端电压为U,电路中的电流为I,通电时间为t时,电功W(或者说消耗的电能)为:W=UIt=Pt。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适用于所有电路) P=W/t (常用于计算一段时间的问题)。
35.(2023九下·义乌模拟)在某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小缙利用生活废品做了一个实验来模拟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先在油漆桶(如图甲)筒壁上沿同一倾斜方向均匀地戳了三个小孔,然后将90克发热包(如图乙)置于桶内,倒入200mL的冷水后迅速盖紧盖子,用绳子提起油桶,大约20s后,观察到静止的油漆桶小孔冒出大量“白汽”(模型如图丙),并开始快速的旋转,再过10s,油漆桶旋转速度越来越慢直至停止。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上现象。【发热包主要成分:氧化钙、铝粉、碳酸钠;铝粉作用:在碱性热水中产生氢气,缓慢放热。】
【答案】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铝粉在碱性热水中产生氢气,缓慢放热,这都导致油漆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大量的气体由小孔排出,推动油漆桶开始快速的旋转。随着反应的结束,热量的散失,油漆桶内排出的气体越来越少,因此油漆桶旋转速度越来越慢直至停止。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①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据此分析冷水变热水的原因;
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钙,据此分析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③根据铝和碱性溶液的反应说明产生大量气体的原因;
④下孔排出的气体会对油漆桶产生反作用力,据此说明桶转动的原因;
⑤当反应结束后,气体越来越少,推力越来越小,据此分析桶转动速度的变化即可。
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宾王中学、江东中学2023年九年级科学模拟试卷
1.(2023九下·义乌模拟)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从上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纪初的370ppm。故此低碳生活, 要求从我做起,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B.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增强气氛
C.打扫卫生,过期废旧书籍焚烧处理
D.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
2.(2023九下·义乌模拟)科幻片《流浪地球2》再次震撼了广大观众,故事讲述地球开始“流浪”之前,太阳危机初期,人类携起手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经历。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B.日珥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C.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3.(2023九下·义乌模拟)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油科植物。由图可知,文冠果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4.(2023九下·义乌模拟)模型认知是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氢、氧、氮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B.反应中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表示的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5.(2023九下·义乌模拟)下列选项中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解释的是(  )
A.人眼看到水中的“蓝天白云”
B.人眼看到水中的“鱼”
C.水中的潜水员看到水面上的“路灯”
D.潜水艇中的士兵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舰艇”
6.(2023九下·义乌模拟)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7.(2023九下·义乌模拟)下列用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3九下·义乌模拟)如图,小明将一张白纸紧紧地卷成棍状,在其表面缠绕一根铜丝。用蜡烛对铜丝处进行加热,纸棍不燃烧;而对纸棍未卷铜丝处进行加热,很快就能点燃。据此推测,铜丝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A.隔绝白纸周围氧气 B.升高白纸的着火点
C.降低白纸表面温度 D.降低蜡烛火焰温度
9.(2023九下·义乌模拟)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下列措施会加快红墨水向左移动的是(  )
A.向植株吹风 B.减少植株叶片
C.对植株遮光处理 D.将植株置于低温环境
10.(2023九下·义乌模拟)一款仿真电动鱼刷爆了网络,成为了妈妈们的“哄娃神器”,其工作原理为:闭合开关S1,电源灯亮,当触摸玩具时(相当于触摸开关S2闭合),仿真鱼就会跳动;当断开开关S1时,灯不亮,无论是否触摸玩具,仿真鱼都不会跳动。图四种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1.(2023九下·义乌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2023九下·义乌模拟)热爱生物学的小金制作并观察了蚕豆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如图是相关图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图一中①和⑤放大倍数的和
B.植物通过筛管运输的水分,是从图二中的③处散失到大气中的
C.图二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产生的原因是材料没有充分展开
D.图三中的②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13.(2023九下·义乌模拟)如图所示,①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中的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
②和③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小金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①中,将MnO2浸入H2O2溶液,MnO2可分解产生氧气
B.若用装置②的方法收集氧气,需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并连续冒出时才可收集
C.若用装置③的方法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至瓶口进行验满
D.将装置①分别与装置②或③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14.(2023九下·义乌模拟)自然界中,从生物个体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列关于人体平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常人进食后体内的胰岛素含量会增加,是为了维持人体血糖含量的平衡
B.剧烈运动后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水分平衡
C.人处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时间过长,吸入的二氧化碳过多,会破坏血液的酸碱平衡
D.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或战栗)”,以维持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15.(2023九下·义乌模拟)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0=10Ω。当S1、S2、S3闭合时,定值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为3.6W,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断开开关S1,小灯泡会变亮
B.向右移动滑片P,小灯泡会变暗
C.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6V
D.把灯泡换成电压表,此电路可以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6.(2023九下·义乌模拟) 2023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初一)17时09分,我国成功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03-06星发射升空。
(1)这天酒泉的天气晴朗,当晚的月相是   (填名称);
(2)如图,这天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哪个位置最接近____。
A.A B.B C.C D.D
17.(2023九下·义乌模拟)如图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示意图,其工作原理是在心脏上附加一个血液泵,则血液泵代替了心脏中   的功能(选填“左心室”或“右心室”),人工心脏的功能是为心衰患者的   (选填“体”或“肺”)循环提供动力。
18.(2023九下·义乌模拟)中国芯片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中,氮化镓(GaN)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在氨气流(NH3)中高温加热金属镓(Ga)30分钟可制得疏松的灰色粉末氮化镓。
(1)氮化镓非常稳定,即使是在浓酸或浓碱中也不容易分解,这属于   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
(2)制取氮化镓的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2023九下·义乌模拟)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
(1)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在相应温度下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2)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20.(2023九下·义乌模拟)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在生活中却发现了一些白化的乌鸦(如图)。白化动物除体色呈现异常白色外,体内结构和各种脏器同其他个体并无差异,也具有繁殖能力。
(1)黑色乌鸦数量多于白色乌鸦是   的结果。
(2)黑色乌鸦后代出现白化现象说明生物有   的特性。
21.(2023九下·义乌模拟)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
(1)组装该装置时,下列仪器用品的组装顺序是   (填序号)。
①试管 ②铁架台 ③酒精灯 ④木块
(2)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时,没有复燃。原因可能是____(选填字母)。
A.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前没有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B.有气泡冒出时立即进行收集
C.导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
D.收集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22.(2023九下·义乌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在A点挂了2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   N。
(2)如图乙为水流抽气泵的结构示意图,当水不断地从上往下流动时,A的气压会小于待抽气容器,请分析图丙中的过滤方式与普通过滤方式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
23.(2023九下·义乌模拟)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呼吸模型”项目化学习,某小组利用吸管、木板、气球和铁丝等材料制作模型,用保鲜膜将整个装置包住形成一个密闭环境,如图甲所示。
(1)图甲模型中气球模拟的人体器官是   。
(2)老师对小组评价:结构完整,能实现气体进出过程但不能实现胸腔体积变化,为使该模型能更好的体现人体结构特征,请结合图乙选择合适的材料对该模型进行改进:   (写出一点)。
24.(2023九下·义乌模拟)雾天开车需开启雾灯,避免发生危险。右图是小科设计的雾灯模拟电路,衔铁、线圈电阻不计。
(1)要实现闭合开关S后警示灯能持续亮灭闪烁,则应将警示灯连接在如图电路中的   (选填“A”或“B”)位置。
(2)已知该电路的电源电压为6V,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12Ω,警示灯的规格为“6V3W”,若灯丝电阻固定不变,闭合开关后,当警示灯亮时,其实际功率为   。
25.(2023九下·义乌模拟)某小组同学通过如下四组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
①Mg和稀硫酸;②MgO和稀硫酸;③Ba(NO3)2溶液和稀硫酸;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进行了如图操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了反应。
(2)实验结束后进行的操作①的名称为   
(3)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用化学式表示)。
26.(2023九下·义乌模拟)番茄维生素含量丰富,深受大众喜爱。某兴趣小组研究了其生理活动: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番茄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是大棚内番茄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和消耗的关系图。为了进一步探究番茄幼苗的生理活动,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作答:
(1)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填写字母)表示的生理作用。
(2)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番茄产量都不理想。分析图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   (填“m1”“m2”“m3”或“m4”)时,有机物积累得最多。
(3)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   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甲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27.(2023九下·义乌模拟)小科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查阅资料发现:
①当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白磷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
②“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少量的氧气。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 ▲ ;
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步骤4:打开K1和K2,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V1毫升时,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K1、K2,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
(1)请将步骤1补充完整   。
(2)步骤   进行对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
(3)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V1、V2来表示)。
(4)小科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原因是   。
28.(2023九下·义乌模拟)如图是小科“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
(1)物块未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小科将物块从图甲下降至图乙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减小的同时,还观察到   ,由此初步分析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继续增大物块所处的深度,当它与容器底部接触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   。
(3)为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小科又把物块浸没到事先配制好的盐水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控制____相同;他发现液体密度改变,而物块受到的浮力变化却不明显。小科想出下列四种实验改进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____。
A.换用体积更大的同种物块 B.换用密度比水小得多的液体
C.换用精确程度更高的测力计 D.利用现有器材进行多次实验
29.(2023九下·义乌模拟)为进一步确定湖边收集的气体的组成,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提出猜想】收集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H4、CO2、CO和H2O。
【查阅资料】CO+CuOCu+CO2 CH4+4CuO4Cu+CO2+2H2O
【设计方案】: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猜想”的实验探究。已知:A为储气罐,存放湖边收集的气体;B中装有浓硫酸;C中装有CuO;D中盛装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E中装有氢氧化钙溶液。
【讨论与交流】
(1)该系列装置还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写出一种你认为可行的尾气处理方法   。
(2)请你设计完成如图方框内的实验方案(选用下列装置,按连接顺序填写)   。
(3)原气体中若含有CH4,则D中的现象是   。
(4)老师认为以上设计仍有缺陷,不能确定CO气体是否存在。小王同学和小李同学想通过定量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于是对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E装置中的试剂改为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对D、E装置在实验前后的质量进行称量,数据计入下表中:
  反应前 反应后
D装置 100g 103.6g
E装置 120g 125.5g
你认为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后能否得出原气体中含有CO的结论,并简要分析:
   。
30.(2023九下·义乌模拟)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提供了以下器材:几节干电池、最大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1个、被测电阻Rx、电压表和电流表各1只、开关、导线若干。小科、小江同学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测出Rx阻值的两种方案中,能够实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提高测量精确度”的方案是____。
A.只有甲 B.只有乙 C.甲、乙均可
(2)根据可行方案进行实验,有一小组同学将测量的三组数据分别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1 1.5 0.31  
2 3.0 0.20  
3 4.5 0.10  
小科认为这组同学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存在错位现象。小科的判断依据是   。测出Rx的阻值为   。
(3)实验后,小科发现电压表坏了。小江提出,利用现有器材,照样能完成对Rx的测量。他设计出电路图如图丙所示,请完成如下实验步骤:
①对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值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
④根据已知条件和测量结果,求出定值电阻Rx的表达式Rx=   。
31.(2023九下·义乌模拟)《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才过去两年就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效,甚至以往十分难见的长江江豚,而今也三三五五时不时跃出水面,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可见长江的生态是真的有在得到改善。两年的时间,长江生态系统里面草鱼、鲫鱼等食草性鱼类迅速增加,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这些鱼类的大量增加,也为肉食性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那么对种群恢复起来自然也就更有利了。少数几种鱼的数量增加,并不是禁渔的最终目的,只有当长江生态下所有生物的数量都增加到一定层级的时候,整个计划才算成功。
(1)长江从生态学的角度可以看成   (选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生态系统”)。
(2)长江的鱼在增多,许多人担心再禁下去会超出环境的承载度,甚至达到泛滥的地步。事实上大家不需要太过担心,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3)如图是小乐对江豚、白鳍豚、中华鲟和扬子鳄等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编制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若C是白鳍豚,则3a处填写内容是   。
(4)白鳍豚和江豚都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从分类等级上看,白鳍豚和江豚都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纲。
32.(2023九下·义乌模拟)如图1为大型全通透载客潜水器“寰岛蛟龙1号”,填补了国内观光潜水器的空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观光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40米,未搭乘乘客时的质量为23.9吨。
(1)该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如何变化?   。
(2)潜水器在载人的过程中一直静止在海面上,若此时潜水器上有5人,总质量为300千克,计算该潜水器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ρ水取1×103千克/米3)
(3)若潜水器在水下运动时,所受海水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当它在水下以0.2米/秒的水平速度匀速前进了10秒,则在此过程中潜水器的水平推力做了多少功?
33.(2023九下·义乌模拟)小明用如图装置确定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加入反应物前,电子天平的示数为215.3克。分别用不同质量固体与稀硫酸充分反应,记录相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固体质量(克) 6 12 18
稀硫酸质量(克) 50 50 50
电子天平示数(克) 270.2 275.1 281.1
(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会变质的原因是   。
(2)计算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进一步分析发现,通过这种方法测得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
34.(2023九下·义乌模拟)图甲为某型号空气净化器,它在不同档位工作时的参数如下表所示。洁净空气量是指1h净化空气的体积;能效比是空气净化器洁净空气量与输入功率之比,净化效率等于净化前后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差与净化前有害气体浓度的百分比。
工作档位 待机 1挡 2挡 3挡 4挡 5挡 6挡
功率(W) 0.9 23 45 75 103 121 148
净化空气量(m3/h) - 120 240 360 500 610 760
噪音(dB)/声强级 - 23 32 39 47 49 55
(1)该净化器接在家庭电路中,在5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
(2)单独使用该净化器20min,规格为2400imp/(kW·h)的电能表指示灯闪烁36次,请计算说明该空气净化器在哪一档位工作?
(3)利用气敏电阻可以检测空气质量,如图乙所示为检测电路,定值电阻R0=10Ω,电源电压恒为28V;如图丙所示为气敏电阻阻值随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β的变化曲线。净化器启动前,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7A,净化器正常使用30min后,检测电路的电流变为0.1A,则该空气净化器的实际净化效率为多少?
35.(2023九下·义乌模拟)在某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小缙利用生活废品做了一个实验来模拟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先在油漆桶(如图甲)筒壁上沿同一倾斜方向均匀地戳了三个小孔,然后将90克发热包(如图乙)置于桶内,倒入200mL的冷水后迅速盖紧盖子,用绳子提起油桶,大约20s后,观察到静止的油漆桶小孔冒出大量“白汽”(模型如图丙),并开始快速的旋转,再过10s,油漆桶旋转速度越来越慢直至停止。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上现象。【发热包主要成分:氧化钙、铝粉、碳酸钠;铝粉作用:在碱性热水中产生氢气,缓慢放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的措施是否有利于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可。
【解答】A.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加大对树木的消耗,减小二氧化碳的吸收,故A不合题意;
B.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增强气氛,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故B不合题意;
C.打扫卫生,过期废旧书籍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灰烬和二氧化碳,故C不合题意;
D.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可以节约电能,减小二氧化碳的产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 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只是宇宙中一颗十分普通的恒星,但它却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包含我们的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一些矮行星、彗星和其它无数的太阳系小天体,都在太阳的强大引力作用下环绕太阳运行。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相对较低而显得黑的区域。在光球上常常可以看到很多黑色斑点,它们叫做“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态等,每天都不同。太阳黑子是光球层物质剧烈运动而形成的局部强磁场区域,也是光球层活动的重要标志。
【解答】A. 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A正确;
B.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B错误;
C. 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C正确;
D.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D正确;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
【解答】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油科植物 ,从图中可以看出其种子外由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质量相同的微观原因是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相等;
【解答】A.甲是NH3,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A错误;
B. 反应中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6=1:2;B错误;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C错误;
D. 反应前后“”表示的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现象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空气中的物体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入眼睛后,我们看到成在水中这个物体的虚像。
A.人眼看到水中的“蓝天白云”,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人眼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合题意;
C.水中的潜水员看到水面上的“路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合题意;
D.潜水艇中的士兵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舰艇”,属于光在平面镜中成像,不是在水中成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B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海底扩张说认为,高热流的 地幔 物质沿大 洋中脊 的裂谷上升,不断形成新洋壳;同时,以大洋脊为界,背道而驰的地幔流带动洋壳逐渐向两侧扩张;地幔流在 大洋边缘 海沟下沉,带动洋壳潜入地幔,被消化吸收;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扩张形式不同:大西洋在洋中脊处扩张,大洋两侧与相邻的陆地一起向外漂移,大西洋不断展宽;太平洋底在东部的洋中脊处扩张,在西部的海沟处 潜没 ,潜没的速度比扩张的快,所以大洋在逐步缩小,但洋底却不断更新,古老的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洋底一样年轻。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又译“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
【解答】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①正确;
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②正确;
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③错误;
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④正确;
故答案为:B.
7.【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药品瓶塞倒放桌面上分析;
B、根据试管中加入药品顺序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有关分析;
D、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A、取用药品瓶塞要倒放桌面上,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添加药品要先固体后液体,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时加热,可加快反应,符合题意;
D、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能接触试管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第一,燃烧需要助燃剂;第二,燃烧必须具有可燃物;第三,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答】 小明将一张白纸紧紧地卷成棍状,在其表面缠绕一根铜丝。用蜡烛对铜丝处进行加热,纸棍不燃烧;而对纸棍未卷铜丝处进行加热,很快就能点燃。 说明铜丝具有很好的导热性,降低了白纸表面的温度;
故答案为:C
9.【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1)内部因素:气孔和气孔下腔都直接影响蒸腾速率。气孔频度和开度大,气孔下腔容积大等都促进蒸腾作用。(2)外部因素:①光照。光照对蒸腾起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叶片吸收的辐射能大部分用于蒸腾。光能促使气孔张开,又能提高叶片温度,使内部阻力减小和叶内外蒸汽压差增大,加速蒸腾。②大气温度。通常在太阳直射下叶温高于气温,叶内外蒸汽压差增大,蒸腾加快。③大气相对湿度。当大气相对湿度大时,大气蒸汽压也增大,叶内外蒸汽压差就变小,蒸腾变慢;反之,加快。④风。微风可吹走气孔外的界面层,补充一些蒸汽压低的空气,外部扩散阻力减小,蒸腾加快。但大风引起气孔关闭,使蒸腾减弱。⑤土壤条件。凡是影响根系吸水的各种土壤条件,如土温、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等均可间接影响蒸腾作用。
【解答】A. 向植株吹风 ,可以加快植株的蒸腾作用,加快红墨水向左移动,A正确;
B. 减少植株叶片 ,会减慢植株的蒸腾作用,减慢红墨水向左移动,B错误;
C. 对植株遮光处理 ,会减慢植株的蒸腾作用,减慢红墨水向左移动,C错误;
D. 将植株置于低温环境 ,会减慢植株的蒸腾作用,减慢红墨水向左移动,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①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
②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①根据题意可知,电源灯泡发光时,电动机可以工作,也可以不工作,即二者不相互影响,应该为并联;
②当断开开关S1时,灯泡不亮,电动机不工作,即S1控制所有用电器,那么它在干路上。只有S1闭合,且S2都闭合时,电动机才工作,那么开关S2应该与电动机串联在同一支路上,如下图所示:
故选C。
11.【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或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分析。
【解答】 ①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②中铜与硝酸银反应,可证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③中铁与盐酸反应,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大于氢,④中铜不与盐酸反应,可证明铜的活动性小于氢,要证明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通过①②或 ②③④对比完成;
故选A。
12.【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图一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转换器,⑤物镜,⑥反光镜;图二,①保卫细胞,②营养细胞,③气孔;图三,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导管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负责运输有机物;
【解答】A.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图一中①和⑤放大倍数的积,A错误;
B. 植物通过导管运输的水分,是从图二中的③处散失到大气中的,B错误;
C. 图二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产生的原因是盖片操作不当,C错误;
D. 图三中的②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D正确;
故答案为:D.
13.【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MnO2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要收集干燥氧气,需将气体通过碱石灰干燥后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及氧气的验满方法分析。
【解答】A、在①中,将MnO2浸入H2O2溶液,MnO2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 ,不符合题意;
B、 装置②的方法收集氧气中会含有水蒸气,不能得到干燥氧气,不符合题意;
C、 若用装置③的方法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至瓶口进行验满 ,符合题意;
D、 将装置①分别与装置③连接,能达到实验目的 ,②收集气体不干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水盐平衡
【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A:正常人进食后体内的胰岛素含量会增加,是为了维持人体血糖含量的平衡,A正确。
B:剧烈运动后会汗流浃背,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体温平衡,B错误
C:人处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时间过长,吸入的二氧化碳过多,会破坏血液的酸碱平衡,C正确。
D: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或战栗)”,以维持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D正确。
故选B。
15.【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2)根据开关的开合情况,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确定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变化即可;
(3)已知电功率和电阻,根据计算出R1的电压,最后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计算电源电压;
(4)根据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当S1、S2、S3闭合时,R0和灯泡并联,滑动变阻器R被短路。当开关S1断开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仍然等于电源电压,即电压不变,那么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那么灯泡的亮度不变,故A错误;
B.因为滑动变阻器被短路,所以向右移动滑片P,小灯泡的亮度不变,故B错误;
C.根据得到:,解得:U0=6V。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知,灯泡两端的电压UL=U0=6V,此时灯泡正常发光,所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6V,故C正确;
D.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此段电路中的电阻必须保持不变,而不断改变它两端的电压,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根据图片可知,将灯泡换成电压表后,由于没有电流表,因此无法完成实验,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1)新月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月相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地球公转的时间是一年。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周期,分别为回归年和恒星年,回归年与恒星年的时间不一样。两者一年的时间差称为岁差。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作月相。
【解答】(1)当天是农历二月初一,当晚的月相是新月;
(2) 2023年3月22日 ,太阳直射点赤道,是春分日,从图中可以看出C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转动,所以B是春分日,此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B位置;
故答案为:(1)新月(2)B
17.【答案】左心室;体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 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四个腔中的左心室,它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泵到主动脉后,开始正常进行体循环,为全身细胞提供氧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由第四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血液泵安装的位置是紧贴于心脏的左心室 ,为心衰患者的体循环提供动力。
18.【答案】(1)化学
(2)2NH3+2Ga 2GaN +3H2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需要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氨气与镓高温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氮化镓和氢气分析。
【解答】(1) 氮化镓非常稳定,即使是在浓酸或浓碱中也不容易分解,该性质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2) 制取氮化镓的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即氨气与镓高温反应生成氮化镓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2Ga 2GaN +3H2。
故答案为:(1)化学;(2)2NH3+2Ga 2GaN +3H2。
19.【答案】(1)a
(2)a【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杯底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解答】(1) 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a杯底有固体剩余,在相应温度下一定属于饱和溶液。
(2)a、b是20℃时,等质量的甲、乙 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形成的溶液,a未全部溶解,b全部溶解,则a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c和d是升温后甲、乙全部溶解于100克水中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b的相等,即四个烧杯中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故答案为:(1)a;(2)a20.【答案】(1)自然选择
(2)变异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 变异主要是指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与 染色体变异 。达尔文认为,在变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生物几乎都表现出个体差异,并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此种汰劣留良或适者生存的原理,达尔文称之为自然选择。他认为应用自然选择原理可以说明生物界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物种的起源。
【解答】(1)黑色乌鸦数量多于白色乌鸦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遗传是指亲子间的 相似性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黑色乌鸦后代出现白化现象说明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故答案为:(1)自然选择(2)变异
21.【答案】(1)②④③①
(2)B;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组装装置按从下向上从左向右的顺序分析;
(2)根据收集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可能是氧气纯度不够,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或瓶内未装满水会影响氧气纯度分析。
【解答】(1) 组装该装置时,要按从下向上从左向右的顺序,则所给仪器用品的组装顺序是②④③① 。
(2) 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前没有先把导管移出水面,易造成水倒吸炸裂试管,不影响收集氧气的量及纯度,A错误; 有气泡冒出时立即进行收集 ,氧气中会混有空气,氧气浓度不够可能会使带火星木条不能复燃,B正确; 导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会造成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不影响产生氧气纯度与质量,C错误; 收集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会使收集气体不纯,可能导致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正确。
故答案为:(1)②④③①;(2)BD。
22.【答案】(1)1.5
(2)过滤速度快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计算;
(2)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答。
【解答】(1)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 2×0.5N×3L=F×2L,解得:F=1.5N,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1.5N;
(2)当水不断地从上往下流动时,A处的流速大于待抽气容器处,则A的气压会小于待抽气容器,从而加快过滤速度。
23.【答案】(1)肺
(2)将保鲜膜改为有弹性的橡皮膜,模拟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用向上突起且有弹性的材料模拟膈肌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解答】(1)甲中器官模拟肺;
(2)结合乙图改进的措施是将保鲜膜改为有弹性的橡皮膜,模拟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用向上突起且有弹性的材料模拟膈肌;
故答案为:(1)肺(2)将保鲜膜改为有弹性的橡皮膜,模拟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用向上突起且有弹性的材料模拟膈肌
24.【答案】(1)A
(2)0.75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这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从而确定灯泡的位置;
(2)根据计算出灯泡的电阻,再根据R总=RL+R计算出此时的总电阻,根据计算出此时的总电流,最后根据PL=IL2RL计算灯泡的实际功率。
【解答】(1)如图所示,电阻R与线圈串联,当将警示灯连接在如图电路中的B点时,闭合开关,无论衔铁吸合还是断开,B点始终有电流经过,警示灯常亮,不符合题意;
当将警示灯连接在如图电路中的A点时,闭合开关,线圈通电产生磁性,吸引衔铁触电吸合,此时电流经过B点回到电压负极,A点的警示灯和线圈被短路,警示灯熄灭,熄灭后线圈失电,失去磁性使衔铁断开,A点处的警示灯又得电亮起,如此循环往复,使警示灯闪烁。
故应将警示灯连接在如图电路中的A位置;
(3)警示灯的阻值,
闭合开关后,定值电阻与灯泡串联,
电路总电阻R总=RL+R=12Ω+12Ω=24Ω,
故电路中的电流,
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为:PL=IL2RL=(0.25A)2×12Ω=0.75W。
25.【答案】(1)能
(2)过滤
(3)Ba(NO3)2 、NaNO3、Ba(OH)2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证明反应物的消失可证明反应发生分析;
(2)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3)根据硫酸与钡离子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钡与镁离子反应产生溶于硝酸的氢氧化镁沉淀,与钡离子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分析。
【解答】(1) 铁能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实验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说明硫酸消失,据此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了反应。
(2) 实验结束后进行的操作①是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操作,名称为过滤。
(3) 向滤液a中加稀硫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a中不含钡离子,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B中加过量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说明B只有氢氧化镁,不含硫酸钡,则滤液a中不含钡离了、硫酸根离子,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为硝酸镁,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生成的 Ba(NO3)2 、NaNO3和剩余的Ba(OH)2。
故答案为:(1)能;(2)过滤;(3)Ba(NO3)2 、NaNO3、Ba(OH)2。
26.【答案】(1)B
(2)m2
(3)左;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并且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等有机物;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丙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B蒸腾作用表示的生理作用;
(2)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光合作用的制造量-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所以分析图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m2时,有机物积累得最多。
(3)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所以装置内的气压变下,红墨水柱向左移动;
②叶脉有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切断了叶脉,那么A部分将不会有水分,这部分的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该实验说明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并且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等有机物;
故答案为:(1)B(2)m2(3)左;光合作用需要水,并且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等有机物;
27.【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3、4
(3)
(4)暖宝宝消耗了除氧气以外的其它气体(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密闭装置中进行的实验需检查装置气密性分析;
(2)根据要证明燃烧需要氧气需白磷接触氧气燃烧和不接触氧气不燃烧的对比实验分析;
(3)根据注射器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体积,减少水的体积为氧气体积分析;
(4)根据暖宝宝可能消耗了其它气体使得结果偏大分析。
【解答】(1)该实验需在密闭装置中进行,步骤1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2)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因不接触氧气不能燃烧; 步骤4:打开K1和K2,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V1毫升时,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K1、K2,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两实验对比可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
(3)该实验时空气体积为V1毫升, 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从V1毫升剩余V2毫升,说明氧气体积为V1-V2,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
(4) 小科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 可能是暖宝宝消耗了除氧气以外的其它气体。
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气密性;(2)3、4;(3);(4)暖宝宝消耗了除氧气以外的其它气体。
28.【答案】(1)容器内水面升
(2)0.8N
(3)D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此时烧杯内水面会升高。
(2)图乙和图丙中物体全部浸没,则二者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F浮=G-F拉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即可;
(3)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
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1)小科将物块从图甲下降至图乙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减小的同时,还观察到容器内水面升高,由此初步分析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丙图中和乙图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则二者受到相同的浮力,那么此时物体受到浮力:F浮=G-F拉=1.8N-1N=0.8N;
(3)①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则:小科又把物块浸没到事先配制好的盐水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②物块受到的浮力变化却不明显,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要么是液体密度差太小所致,要么是物体的体积太小所致,那么可以换用体积更大的物块,也可以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故A、B正确不合题意;
换用精确程度更高的测力计能够检测出浮力的微小变化,故C正确不合题意;
现有器材无法解决浮力变化较小的问题,无论做几次实验都不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9.【答案】(1)点燃处理或用气球收集处理等
(2)2、1、3
(3)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4)能,由方程式可知,D装置增重质量为甲烷与氧化铜反应产生水的质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4.4克,而E装置增重质量为吸收二氧化碳质量,为5.5克。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CO实验尾气可点燃或收集处理分析;
(2)根据检验气体时要先验证水,再检验其它气体分析;
(3)根据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分析;
(4)根据D装置增重质量即为生成水的质量,E增重质量为二氧化碳质量,由方程式中质量关系确定甲烷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质量,再由二氧化碳总质量确定CO存在分析。
【解答】(1)CO具有可燃性,为防止污染空气,实验的尾气可点燃处理或用气球收集处理等。
(2)要证明气体成分,需先验证水并除去水,再检验二氧化碳并除去,然后利用一氧化碳和甲烷能与氧化铜反应,通过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验证甲烷和一氧化碳,方框中为验证水和二氧化碳的装置,即2、1、3。
(3) 原气体中若含有CH4,与氧化铜反应后有水生成,D中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4)D装置增重质量即为生成水的质量,生成水为3.6克,设甲烷生成3.6克水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CH4+4CuO4Cu+ CO2+ 2H2O
  44 36
  x 3.6g
44:36=x:3.6g
x=4.4g,而生成二氧化碳总质量为E装置增重质量,即5.5克,说明原气体中含有CO。
故答案为:(1)点燃处理或用气球收集处理等;(2)2、1、3;(3)白色固体变成蓝色;(4)能,由方程式可知,D装置增重质量为甲烷与氧化铜反应产生水的质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4.4克,而E装置增重质量为吸收二氧化碳质量,为5.5克。
30.【答案】(1)A
(2)当电阻相同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即电压越大,则电流越大。;15Ω
(3)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注意分析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测量中的用途;
(2)①根据可知,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②根据分别计算出三个阻值,然后计算它们的平均值即可。
(3)滑动变阻器全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而没有使用时阻值为零。根据这个特点将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和最小的两个位置,记下对应的电流,根据U总=I总R总列出方程,就能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要实现多测测量,就需要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故A符合题意,B、C不合题意。
故选A。
(2)①小科认为这组同学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存在错位现象。小科的判断依据是:当电阻相同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即电压越大,则电流越大。
②根据分别计算出三个电阻值分别为:15Ω、15Ω,15Ω,计算出三者的平均值还是15Ω,即Rx的阻值为15Ω。
(3)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
此时只有定值电阻Rx,根据U总=I总R总得到:U总=I1×Rx ①;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值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
此时Rx与变阻器串联,根据U总=I总R总得到:U总=I2×(Rx +50Ω) ②;
①②联立解得:。
31.【答案】(1)生态系统
(2)自动调节能力
(3)嘴狭长
(4)哺乳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太阳系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太阳就像一台发动机,源源不断给太阳系提供能量。
【解答】(1)长江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包含了所在环境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所以属于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只要在合适的范围内,就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3)3a和3b是相互对立的两部分,所以3a处填写的内容是嘴狭长;
(4) 白鳍豚和江豚都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从分类等级上看,白鳍豚和江豚都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纲纲。
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2)自动调节能力(3)嘴狭长(4)哺乳
32.【答案】(1)受到的水压逐渐增大;
(2)潜水器在载人的过程中一直静止漂浮在海面上,F浮=G总=m总g=(300kg+23.9×1000kg)×10N/Kg=2.42×105N;
由F浮=ρ液gV排可知,潜水器浸没在水中时排开的体积为V排=F浮/ρ水g=2.42×105N/(1×103kg/m3×10N/kg)=24.2m3
(3)当速度为0.2m/s时,潜水艇受到的阻力是250N,因为匀速直线运动,阻力等于推力等于250N;
所以W =FS =250N×0.2m/s×10s=500J ;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深度,液体的密度(与容器的形状,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公式:液体压强:p=ρgh;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这结论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称阿基米德原理。
【解答】(1)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所以该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深度越来越深,所以受到的水压越来越大。
33.【答案】(1)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2)44.2%
(3)装置内有二氧化碳气体残留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分析;
(2)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由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碳酸钠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全部排出可能使计算结果偏小分析。
【解答】(1) 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会变质是由于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及表中数据可知,6克固体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215.3+6+50-270.2=1.1g,设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 2HCl= 2NaCl+H2O+ CO2↑
106     44
6gx     1.1g
106:44=6gx:1.1g
x=44.2%.
(3)反应后装置内会有二氧化碳气体残留,使生成气体不能全部排出会导致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1)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2)44.2%;(3)装置内有二氧化碳气体残留。
34.【答案】(1)I=P/U=121W/220V=0.55A ;
(2)规格为2400imp/(kW·h)的电能表指示灯闪烁36次 ,此时消耗的电能W=36/2400kW·h=3/200kW·h=5.4×104J;P=W/t=5.4×104J/(20×60s)=45W ,查图是2挡;
(3)启动前:I=0.7A,U=28V,R0=10Ω,所以R总=U/I=28V/0.7A =40Ω,所以R=R总-R0=40Ω-10Ω=30Ω,查表可知β=2.0ugm3;当净化后,I=0.1A,U=28V,R总=U/I=28V/0.1A =280Ω,所以R=R总-R0= 280 Ω-10Ω-270Ω,所以查表得β=0.1ugm3
根据净化效率等于净化前后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差与净化前有害气体浓度的百分比。所以效率=(2.0ugm3-0.1ugm3)/2.0ugm3=95%;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电能可以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即电功是多少。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电时间长短都有关系。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研究表明,当电路两端电压为U,电路中的电流为I,通电时间为t时,电功W(或者说消耗的电能)为:W=UIt=Pt。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适用于所有电路) P=W/t (常用于计算一段时间的问题)。
35.【答案】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铝粉在碱性热水中产生氢气,缓慢放热,这都导致油漆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大量的气体由小孔排出,推动油漆桶开始快速的旋转。随着反应的结束,热量的散失,油漆桶内排出的气体越来越少,因此油漆桶旋转速度越来越慢直至停止。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①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据此分析冷水变热水的原因;
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钙,据此分析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③根据铝和碱性溶液的反应说明产生大量气体的原因;
④下孔排出的气体会对油漆桶产生反作用力,据此说明桶转动的原因;
⑤当反应结束后,气体越来越少,推力越来越小,据此分析桶转动速度的变化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