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
1.以下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
A.能科学的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B.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已深入到基因水平
C.可以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
D.可以科学的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答案】A
【详解】A、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A正确;
B、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B错误;
C、自然选择学说中生物进化是长期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C错误;
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D错误。
2.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D.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
【答案】A
【详解】A、环境变化直接导致变异的发生以适应新的环境属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A正确;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环境选择的结果,环境发挥选择作用,B错误;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利变异,不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害变异,并不是变异就能适应环境,C错误;
D、拉马克认为动物的变异是由于用进废退,没有说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
3.中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分布着两种形态差异明显的海龟。经DNA检测,发现它们曾经是同一物种,火山爆发导致中美洲形成后,它们被分隔成两个地区的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两种海龟的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
D.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
【答案】B
【详解】A、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正确;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如多倍体物种形成时不需要地理隔离,B错误;
C、两种海龟属于不同物种,不同物种的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C正确;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D正确。
4.调查某校学生中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如表所示,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比例(%) 41 20 1 36 2
A.88%、12% B.76%、24%
C.85.2%、14.8% D.12%、88%
答案 C
解析 假定调查人数是100人,则女生XBXB有41人,XBXb有20人,XbXb有1人,男生中XBY有36人,XbY有2人,则XB的基因频率是[(41×2+20+36)÷(62×2+38)]×100%≈85.2%,Xb的基因频率是1-85.2%=14.8%。
5.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
亲代组别 1组(一对蝇) 2组(一对蝇) …… n组(一对蝇)
子代分两份处理 A施DDT B无DDT A施DDT B无DDT A施DDT B无DDT
结果 存活较少 全部存活 存活较多 全部存活 存活很少 全部存活
选择 淘汰 淘汰 淘汰 保留 淘汰 淘汰
A.DDT具有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
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
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过程中先有变异后有选择,并且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家蝇的抗药性不是使用DDT的结果,DDT的作用是选择出了抗药性的个体。题中B部分家蝇并没有使用DDT,B部分家蝇抗药性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并不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
6.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频率指种群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B.基因型频率等于相应的表现型频率
C.基因频率改变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D.在稳定遗传的自然种群中,基因频率会保持稳定
【答案】B
【详解】A、基因频率指种群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A正确;
B、基因型频率与相应的表现型频率不一定相等,如显性表现型的频率等于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两种基因型频率的和,B错误;
C、改变基因频率因素有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生物迁入、迁出等,C正确;
D、在稳定遗传的自然种群中,达到遗传平衡,基因频率会保持稳定,D正确。
7.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发生突变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D.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
答案 D
解析 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产生的等位基因有可能是隐性基因,也有可能是显性基因。
8.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地理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种群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答案 D
解析 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同物种间一定存在着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可以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B正确,D错误。
9.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答案】C
【详解】A、抗药性变异在使用农药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农药只能对抗药性进行定向选择,A错误;
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不属于人工选择,B错误;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不抗药的个体不断被淘汰,C正确;
D、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错误。
10.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答案 B
解析 图中a过程表示由于地理隔离使原种群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种群甲和乙,物种的大爆发不是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人工诱导多倍体形成新物种也不用经过途径a,A错误;b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它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①②③④⑤⑥表示变异,它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品系1和品系2还是同一物种,要经过长期进化过程产生生殖隔离后,才能形成物种1和物种2,D错误。
11.如图表示物种的形成过程。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变异。带有两条短线的箭头表示被淘汰的变异类型。据图回答:
(1)根据变异和进化的方向看,该图表示达尔文学说的观点是:a_____,b_____。
(2)部分变异个体被淘汰是通过_____实现的。
(3)图解中生存下来的个体类型必须具备的特征是_____;这些类型的变异能通过遗传得以不断积累和加强。
(4)生物进化的标志是_____。
(5)达尔文观点,生物存在生存斗争的内因是_____。
【答案】(1) 变异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生存斗争
(3)适应环境(适应性)
(4)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5)遗传变异
【详解】(1)根据变异和进化的方向看,该图箭头表示变异,多个方向的箭头代表变异是不定向的,带有两条短线的箭头表示被淘汰的变异类型,没有被淘汰的个体的方向是一定的,因此该图表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部分变异个体被淘汰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3)图解中生存下来的个体类型必须具备的特征是适应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些类型的变异能通过遗传得以不断积累和加强。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5)达尔文观点,部分变异个体被淘汰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物存在生存斗争的内因是遗传变异。
12.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 、 。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基因总和,称为蜥蜴的 。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 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 发生了改变。
答案 (1)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答案合理即可) ③基因频率
13.如图所示,某山林生活着A、B、C三个品种的彩蝶,分别集中分布于该山林的甲、乙、丙三个区域。从化石分析来看,距今1 000年前的A、B、C三个品种的彩蝶形状差异很大;距今500年前,在乙、丙两区之间曾出现过一条宽阔的大河,如今大河早已干涸,该山林甲、乙区域依然保留A、B彩蝶,丙区域C彩蝶已经绝迹,出现的是D彩蝶,且甲、乙两区结合处的A、B彩蝶依然能互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乙、丙两区结合处的B、D彩蝶能杂交,但雌蝶所产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成虫。回答下列问题:
(1)近20年,A、B、D彩蝶中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是_________ (填编号)彩蝶。
(2)分析丙区D蝶出现的机制:大河的出现阻止了丙区的蝶与其他蝶类之间的______________,不同种群可能出现不同的_________,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由于生存条件不同,______________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差异。久而久之,丙区的蝶与其他种群的______________会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_________,即形成新的物种。
(3)近20年,林地的降水量显著减少,气温上升。研究人员对乙区、丙区的B、D蝶的数量与蝶的翅色(T-t)、翅形(H-h)基因频率的研究数据如表所示。
年份 B蝶 D蝶
数量/只 T基因频率 H基因频率 数量/只 T基因频率 H基因频率
1990年 4 000 26% 66% 2 800 39% 59%
1993年 3 950 26% 63% 3 000 40% 60%
1996年 3 200 25% 48% 2 700 38% 57%
1999年 2 100 27% 32% 2 900 42% 61%
①1996年时,基因型为TT的B蝶数量为___________,导致B蝶数量减少的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②已知B、D蝶个体基因数几乎相同。1999年时,B蝶比D蝶的基因库___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1)A、B
(2) 基因交流 变异 自然选择 基因库 生殖隔离
(3) ①200只 H基因 小
【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甲、乙区域依然保留A、B彩蝶,丙区域C彩蝶已经绝迹,出现的是D彩蝶,且甲、乙两区结合处的A、B彩蝶依然能互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不存在生殖隔离,而乙、丙两区结合处的B、D彩蝶能杂交,但雌蝶所产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成虫,说明二者存在生殖隔离。因此A、B、D彩蝶中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是A、B彩蝶。
(2)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大河的出现阻止了丙区的蝶与其他蝶类之间的基因交流,不同种群可能发生不同变异,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当基因频率的改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最终出现了丙区的蝶与其他蝶类的生殖隔离现象,即形成新的物种。
(3)①根据表格分析,1996年时,B蝶总数量为3 200只,T的基因频率为25%,因此基因型为TT的B蝶数量=3 200×(25%×25%)=200(只)。几年中,B蝶的T基因频率没有很大的区别,而H基因频率变化较大,因此导致B蝶数量减少的基因可能是H基因。
②已知B、D蝶个体基因数几乎相同,而1999年时B蝶的数量比D蝶少,因此B蝶比D蝶的基因库小。第四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
1.以下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
A.能科学的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B.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已深入到基因水平
C.可以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
D.可以科学的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2.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D.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
3.中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分布着两种形态差异明显的海龟。经DNA检测,发现它们曾经是同一物种,火山爆发导致中美洲形成后,它们被分隔成两个地区的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两种海龟的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
D.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
4.调查某校学生中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如表所示,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比例(%) 41 20 1 36 2
A.88%、12% B.76%、24%
C.85.2%、14.8% D.12%、88%
5.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
亲代组别 1组(一对蝇) 2组(一对蝇) …… n组(一对蝇)
子代分两份处理 A施DDT B无DDT A施DDT B无DDT A施DDT B无DDT
结果 存活较少 全部存活 存活较多 全部存活 存活很少 全部存活
选择 淘汰 淘汰 淘汰 保留 淘汰 淘汰
A.DDT具有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
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
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
6.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频率指种群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B.基因型频率等于相应的表现型频率
C.基因频率改变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D.在稳定遗传的自然种群中,基因频率会保持稳定
7.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发生突变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D.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
8.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地理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种群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9.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10.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11.如图表示物种的形成过程。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变异。带有两条短线的箭头表示被淘汰的变异类型。据图回答:
(1)根据变异和进化的方向看,该图表示达尔文学说的观点是:a_____,b_____。
(2)部分变异个体被淘汰是通过_____实现的。
(3)图解中生存下来的个体类型必须具备的特征是_____;这些类型的变异能通过遗传得以不断积累和加强。
(4)生物进化的标志是_____。
(5)达尔文观点,生物存在生存斗争的内因是_____。
12.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 、 。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基因总和,称为蜥蜴的 。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 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 发生了改变。
13.如图所示,某山林生活着A、B、C三个品种的彩蝶,分别集中分布于该山林的甲、乙、丙三个区域。从化石分析来看,距今1 000年前的A、B、C三个品种的彩蝶形状差异很大;距今500年前,在乙、丙两区之间曾出现过一条宽阔的大河,如今大河早已干涸,该山林甲、乙区域依然保留A、B彩蝶,丙区域C彩蝶已经绝迹,出现的是D彩蝶,且甲、乙两区结合处的A、B彩蝶依然能互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乙、丙两区结合处的B、D彩蝶能杂交,但雌蝶所产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成虫。回答下列问题:
(1)近20年,A、B、D彩蝶中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是_________ (填编号)彩蝶。
(2)分析丙区D蝶出现的机制:大河的出现阻止了丙区的蝶与其他蝶类之间的______________,不同种群可能出现不同的_________,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由于生存条件不同,______________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差异。久而久之,丙区的蝶与其他种群的______________会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_________,即形成新的物种。
(3)近20年,林地的降水量显著减少,气温上升。研究人员对乙区、丙区的B、D蝶的数量与蝶的翅色(T-t)、翅形(H-h)基因频率的研究数据如表所示。
年份 B蝶 D蝶
数量/只 T基因频率 H基因频率 数量/只 T基因频率 H基因频率
1990年 4 000 26% 66% 2 800 39% 59%
1993年 3 950 26% 63% 3 000 40% 60%
1996年 3 200 25% 48% 2 700 38% 57%
1999年 2 100 27% 32% 2 900 42% 61%
①1996年时,基因型为TT的B蝶数量为___________,导致B蝶数量减少的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②已知B、D蝶个体基因数几乎相同。1999年时,B蝶比D蝶的基因库_________(填“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