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单选题
1.①②③④为四类生物的部分特征:①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②具有核糖体和叶绿素,但没有形成叶绿体③出现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④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错误的是( )
A.含④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 B.肯定属于原核生物的是②和④
C.流感病毒最可能属于① D.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③
【答案】A
【详解】①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的生物是病毒;②具有核糖体和叶绿素,但没有形成叶绿体的生物为原核生物,比如(蓝细菌)蓝藻;③出现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的生物是真核生物;④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的生物是细菌。
A、④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的生物是细菌,细菌中既有自养型,也有异养型, 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肯定属于原核生物的是②和④,B正确;
C、①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的生物是病毒,因此流感病毒最可能属于①,C正确;
D、③出现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的生物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
2.在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 )
A.变大、变多、变亮 B.变大、变少、变暗
C.变小、变多、变亮 D.变小、变多、变暗
【答案】B
【详解】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细胞的体积变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因此,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变大、变少、变暗。
3.关于细胞核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
B.核膜是单层膜结构
C.核孔是DNA、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D.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答案】D
【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中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也没有细胞核,A错误;
B、核膜是双层膜,能把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同样具有选择透性,B错误;
C、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C错误;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
4.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B
【详解】真核细胞中只有细胞核中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
5.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下表中依据蛋白质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
选项 蛋白质的分布、功能 膜蛋白的类型
A 位于细胞核,与DNA结合成染色质 结构蛋白
B 位于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 受体蛋白
C 位于细胞膜,转运葡萄糖 载体
D 位于溶酶体,分解衰老细胞器 抗体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这种蛋白质属于结构蛋白,A正确;
B、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可以识别信号分子(如激素),B正确;
C、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可以转运葡萄糖等分子,C正确;
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可以分解衰老的细胞器,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在内环境中与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D错误。
6.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细胞膜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因为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B.肝细胞和甲状腺细胞功能的根本差异是因为细胞膜蛋白质种类不同
C.相邻两细胞的接触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因为膜上糖蛋白的作用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是因为细胞膜的成分产生肌动蛋白的改变
【答案】C
【详解】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材料来制备细胞膜,是因为:动物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胀破,且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因此能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A错误;肝细胞和甲状腺细胞功能的根本差异是因为细胞内表达的基因的种类不同,B错误;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如精细胞和卵细胞的直接接触,C正确;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是因为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D错误。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和白细胞都有细胞骨架 B.发菜和水绵都有叶绿体
C.颤藻、伞藻和小球藻都有细胞核 D.黑藻、根瘤菌和草履虫都有细胞壁
【答案】A
【详解】A、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白细胞是真核细胞,这两种细胞都具有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多种功能有关,A正确;
B、发菜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水绵细胞中具有叶绿体,B错误;
C、颤藻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伞藻和小球藻是真核生物,它们细胞中具有细胞核,C错误;
D、黑藻是植物,其细胞具有细胞壁,根瘤菌是细菌,其细胞也具有细胞壁,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不具有细胞壁,D错误。
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核酸的种类相同
C.人体未分化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
D.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
【答案】A
【详解】A、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根据细胞代谢的需要,线粒体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A正确;
B、细胞质基质中含有RNA,不含DNA,而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DNA和RNA,所含核酸种类不同,B错误;
C、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加工的场所和运输通道,在未分化的细胞中数量较少,而胰腺外分泌细胞由于能合成并分泌含消化酶的胰液,细胞中的内质网数量较多,C错误;
D、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D错误。
9.表中a、b、c符合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A 脂质 固醇 维生素D
B 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
C 核酸 DNA 核糖核苷酸
D 糖类 多糖 单糖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显示的概念关系是a包含b,b包含c,分析选项中的概念,建构科学合理的概念图,然后进行判断。
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A正确;
B、细胞质包含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B错误;
C、核酸包括DNA和RNA,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C错误;
D、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多糖和单糖是并列关系,D错误。
10.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
A.核糖体 B.染色体 C.核仁 D.线粒体
【答案】A
【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A正确;
B、原核细胞不含染色体,染色体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B错误;
C、原核细胞不含核仁,核仁是细胞核的结构,原核细胞不含有核仁,C错误;
D、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具有的结构,原核细胞不含有,D错误。
11.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如图展示了抗菌肽的两种“抗菌”模型,其抗菌活性体现在( )
A.抑制膜流动 B.改变磷脂排列
C.降解膜蛋白 D.阻碍信息交流
【答案】B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抗菌肽使由磷脂双分子层变成了地毯模型,说明其没有抑制膜流动,但磷脂的排列发生了改变;同时不能说明抗菌肽使膜蛋白降解,阻碍了信息交流,故抗菌肽的抗菌活性体现在,改变了磷脂排列,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12.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主要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答案】A
【详解】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13.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兔成熟红细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 倍
B.糖类分子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也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脂质结合
C.构成细胞膜的所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D.磷脂双分子层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答案】C
【详解】A、兔子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膜,其细胞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所以将兔成熟红细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 倍,A正确;
B、糖类分子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脂质结合形成糖脂,B正确;
C、构成细胞膜的所有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
D、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细胞膜具有屏障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D正确。
14.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下列关于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细胞壁的物质中不含纤维素,但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肽聚糖)
B.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有染色体
C.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D.细胞中无含有核酸的细胞器
【答案】A
【详解】A、幽门螺旋杆菌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细胞壁的物质为肽聚糖,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物质,A正确;
B、幽门螺旋杆菌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具有拟核,没有染色体,B错误;
C、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等复杂细胞器,但有核糖体,C错误;
D、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D错误。
15.牙菌斑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被膜,它由多种生存在口腔内的细菌的分泌物组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这层膜帮助细菌附着在牙釉质上,并保护细菌不受环境的威胁。牙齿被牙菌斑覆盖后会导致龋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牙菌斑的形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共同参与
B.由于生物被膜的存在,附着在牙釉质上的细菌难以清除
C.细菌个体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观察到
D.细菌能吸水涨破,因此勤漱口可以有效预防龋齿
【答案】B
【详解】A、牙菌斑是由细菌产生的,其成分主要是蛋白质,但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A错误;
B、由题干可知:牙菌斑“帮助细菌附着在牙釉质上,并保护细菌不受环境的威胁”,故附着在牙釉质上的细菌难以清除,B正确;
C、光学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细菌,但要观察到细菌的细微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C错误;
D、细菌含有细胞壁,细胞壁可以维持细菌形状,故细菌不会吸水张破,D错误。
二、综合题
16.为了研究细胞器的功能,某同学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B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所用溶液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离心沉淀出细胞核后,上清液在适宜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彻底分解,原因是此上清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
(3)将分离得到的叶绿体悬浮在适宜溶液中,照光后有氧气释放;如果在该适宜溶液中将叶绿体外表的双层膜破裂后再照光,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氧气释放,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pH 应与细胞质基质的相同,渗透压应与细胞内的相同 细胞质基质组分和线粒体 有 类囊体膜是H2O分解释放O2的场所,叶绿体膜破裂不影响类囊体膜的功能
【分析】细胞器的种类及功能:
1、细胞器分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液泡、中心体。
2、①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称“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②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③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④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⑤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有的依附在内质网上称为附着核糖体,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称为游离核糖体。
⑥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⑦液泡是调节细胞内的环境,是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的细胞器,含有色素(花青素)。
⑧中心体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
【详解】(1)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B中,为防止叶片失水,应保证pH与细胞质基质的相同,渗透压与细胞内的相同。
(2)葡萄糖在有氧呼吸的过程能彻底氧化分解,在真核细胞中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由于类囊体膜是H2O分解释放O2的场所,叶绿体膜破裂不影响类囊体膜功能,故有氧气释放。
17.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
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____。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________。
(2)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镜头。
(3)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____________。标本移动方向_______
(4)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____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____个细胞。
【答案】 大 ②③⑤ ②③ 细准焦螺旋 右上方 16 4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①②表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③④表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越远;比较乙、丙两个视野,可知乙中细胞体积小,视野中细胞数目多,是在低倍镜下观察的视野,丙细胞体积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少,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放大倍数大,且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因此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②③⑤。
(2)把视野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放大倍数增加,应选用②③组合的镜头。
(3)从图中的乙转为丙,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再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丙图所示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4)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放大倍数为100×,物镜转换为40×后,放大倍数为400×,则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为原来的1/4,因此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64×1/4=16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为原来的1/4×1/4=1/16,即看到的细胞为64×1/16=4个。
三、实验题
18.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能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种细胞分别产生红色和绿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呈红色,另一半呈绿色。在37℃下保温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就呈均匀分布,如图所示。
(1)融合细胞表面两种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组成细胞膜的_____是可以运动的。由此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中,_____的观点是成立的。
(2)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种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
(3)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
(4)若在0℃下培养40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
【答案】 蛋白质分子 膜上的物质分子能够运动 一定的流动性 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表现
【分析】该实验只能证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只有这个实验和其他相关实验一起才能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详解】(1)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种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由此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中,膜上的物质分子能够运动的观点是成立的。
(2)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种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构成细胞膜结构的磷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温度降低,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故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
(4)在0℃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的荧光标记物质基本上还是原样,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表现。2.2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单选题
1.①②③④为四类生物的部分特征:①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②具有核糖体和叶绿素,但没有形成叶绿体③出现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④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错误的是( )
A.含④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 B.肯定属于原核生物的是②和④
C.流感病毒最可能属于① D.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③
2.在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 )
A.变大、变多、变亮 B.变大、变少、变暗
C.变小、变多、变亮 D.变小、变多、变暗
3.关于细胞核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
B.核膜是单层膜结构
C.核孔是DNA、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D.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4.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5.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下表中依据蛋白质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
选项 蛋白质的分布、功能 膜蛋白的类型
A 位于细胞核,与DNA结合成染色质 结构蛋白
B 位于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 受体蛋白
C 位于细胞膜,转运葡萄糖 载体
D 位于溶酶体,分解衰老细胞器 抗体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细胞膜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因为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B.肝细胞和甲状腺细胞功能的根本差异是因为细胞膜蛋白质种类不同
C.相邻两细胞的接触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因为膜上糖蛋白的作用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是因为细胞膜的成分产生肌动蛋白的改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和白细胞都有细胞骨架 B.发菜和水绵都有叶绿体
C.颤藻、伞藻和小球藻都有细胞核 D.黑藻、根瘤菌和草履虫都有细胞壁
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核酸的种类相同
C.人体未分化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
D.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
9.表中a、b、c符合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A 脂质 固醇 维生素D
B 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
C 核酸 DNA 核糖核苷酸
D 糖类 多糖 单糖
A.A B.B C.C D.D
10.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
A.核糖体 B.染色体 C.核仁 D.线粒体
11.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如图展示了抗菌肽的两种“抗菌”模型,其抗菌活性体现在( )
A.抑制膜流动 B.改变磷脂排列
C.降解膜蛋白 D.阻碍信息交流
12.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主要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13.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兔成熟红细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 倍
B.糖类分子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也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脂质结合
C.构成细胞膜的所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D.磷脂双分子层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4.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下列关于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细胞壁的物质中不含纤维素,但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肽聚糖)
B.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有染色体
C.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D.细胞中无含有核酸的细胞器
15.牙菌斑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被膜,它由多种生存在口腔内的细菌的分泌物组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这层膜帮助细菌附着在牙釉质上,并保护细菌不受环境的威胁。牙齿被牙菌斑覆盖后会导致龋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牙菌斑的形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共同参与
B.由于生物被膜的存在,附着在牙釉质上的细菌难以清除
C.细菌个体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观察到
D.细菌能吸水涨破,因此勤漱口可以有效预防龋齿
二、综合题
16.为了研究细胞器的功能,某同学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B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所用溶液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离心沉淀出细胞核后,上清液在适宜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彻底分解,原因是此上清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
(3)将分离得到的叶绿体悬浮在适宜溶液中,照光后有氧气释放;如果在该适宜溶液中将叶绿体外表的双层膜破裂后再照光,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氧气释放,原因是__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
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____。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________。
(2)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镜头。
(3)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____________。标本移动方向_______
(4)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____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____个细胞。
三、实验题
18.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能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种细胞分别产生红色和绿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呈红色,另一半呈绿色。在37℃下保温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就呈均匀分布,如图所示。
(1)融合细胞表面两种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组成细胞膜的_____是可以运动的。由此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中,_____的观点是成立的。
(2)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种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
(3)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
(4)若在0℃下培养40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