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六中学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六中学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3 22:1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市六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考试
高一学年语文试题
本卷分第一卷(选择题)第二卷(非选择)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4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9分)
洼地上的“战役”
路翎
侦察排的练兵工作紧张而平静地进行,王应洪在任何工作上都非常积极。他渴望执行任务的日子早一天到来,他渴望跟着班长王顺去建立功绩……而这一天也终于到来了。
这天上午,在山坡上的松树林子里,农村剧团的姑娘们给战士们做了一次演出。天气很晴朗,侦察排上阵地了。战士们走下了山坡,一边走一边回头招手,喊叫,大家都舍不得这些已经变得如此亲爱的人们。
晚上就要出发,王应洪非常兴奋,换上了那套留了好些天的干净衣服。换衣服的时候他发现了一条绣花手帕,用中国字在两朵红花上面绣了他的名字,又在花的下面绣了几个朝鲜字,他想那一定是她的名字。第一个念头是想汇报给班长,但在从坑道里往外去的时候,他犹豫起来了。他想,马上要出动了……完成任务回来再说吧。于是他把手帕仔细地折起来,放在胸前的口袋里。
黄昏的时候,王顺就带着他的班出发到敌后去了。任务是捉俘虏。
他们是在一片长满野花杂草的开阔地中间一点一点地匍匐前进的。天气阴沉,吹着小风,除了树叶声,和附近什么地方有溪水的流响声以外,没有别的声音。开阔地上长着一些春天的金达莱花。
他们停下来了。一点声音也没有,他禁不住觉得可怕的孤独。这样寂静,这样绝对的静止,他从来也不曾经历过。他努力去想到连队、团参谋长、亲人们……后来他又想着母亲,想着他满十岁时候,母亲才替他做了一件新棉袄,替他试这新棉袄的时候,母亲不住地把他转过来又转过去,拍着他的胸又拍着他的背。他又想起了金圣姬,看见了她跳舞时的坚决的、勇敢的表情……想象着这一切,一瞬间就排除了对周围的寂静的苦痛的感觉,一瞬间觉得,这并不是在敌人的旁边,而是在亲人们中间。但这些闪电一样的想象马上就被从心底里冲出来的对于目前处境的警惕打断了,于是重新又感觉到那孤单、寂静。
多么漫长的时间呀。但这时更紧张的情况到来了——传来了一大群皮靴踏在沙土路上、踩过草叶的声音。敌人,美国兵正在这条路上往这边走来。他抓紧了枪。
现在那走在前面的几个美国人看起来是已经走过班长的身边了,他忽然想:如果班长不在怎么办呀?于是他差不多想要开枪了。但正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侦察员的铁的纪律使他的头脑一下子清醒了过来:他完全不属于自己,他的热情和勇敢必须绝对地属于伏在小路周围的黑暗中的他的班,而他的班属于他的连,他的团。这一刻,他变成了真正的战士。
皮靴踏在沙土路上的声音又传来了,这个敌人走得有些蹒跚。班长王顺拔出锋利的匕首,跳上去捅倒了敌人,敌人狂叫起来向前逃跑,却被王应洪一下子奔出来抱住了,几乎要一下子扭断他的筋骨。班长奔上来用一块布塞住了这敌人的嘴,他们就得到了一个俘虏。
但这时远远地传来了枪声。因为这个俘虏的一阵狂叫,刚刚过去的那一个排的敌人回转来了。
情况很危急,这里再不能停留,于是班长下定了决心。他命令王应洪跟着他留下来掩护全班;命令副班长率领其他所有的人带着那个俘虏利用这条沟的地形向左后面撤退。而他自己爬上了沟沿,像箭一般地一下子跃到十米外的洼地中央的一个小土包后面去了。
两个侦察员突然出现在敌人的“纵深”里,用不了几发子弹结果了两个机枪手,又灵机一动扑倒在机枪跟前,对准那些敌人射击起来了。半分钟不到,就结束了这个洼地上的“战役”。他们越过一条小溪,跑进了大片的洋槐树丛。右腿负伤的王应洪栽倒了。
“班长,……”他说。
“不许说话!”班长对着他的耳朵严厉地说。
“我牺牲了不要紧。”
“别说话,纪律!”
“班长,”年轻的侦察员含着眼泪在恳求了,“我打响的时候,你从右边撤出去,……”班长掩住了他的嘴巴。
这天晚上星光明朗,他们的特别艰难的行动终于叫敌人发觉了。两个敌人向着这边开着枪扑过来了。
突然地,王应洪跪了起来,越过那块石头一直迎着敌人滚去。
更多的敌人蜂拥上来,想要活捉他。他一下子站了起来,用他的负伤的腿向前奔去,奔到敌人的中间,火光一闪,一个手雷爆炸了。
剩下来的几个敌人竟不敢再前进,而这时我军阵地上的火力支援过来了。苦痛的班长王顺,以愤怒的大力抱起了年轻的战士,在呼啸的子弹下,背着他跑过了最后的那几十米的开阔地,跳进了交通沟,听见了自己人的声音。他就在一阵软弱里倒下了,但他仍紧紧地抱着王应洪,喃喃地说:“王应洪,我们回来啦!”
班长王顺苦痛了很多天。他的身上一直揣着那一条染满了血的手帕。
面对毫不知情的金圣姬母女,他不知道要怎样开口。终于他简单地说起了他们的胜利,王应洪的牺牲,同时取出了那条绣着两个名字的、染满了鲜血的手帕。
金圣姬的眼睛马上睁大了,嘴唇有点发抖。她不哭,只是脸色非常苍白,眼睛发亮,一动也不动地看着王顺和他手里的手帕。她一下子站了起来,握着他的手。这姑娘的手在一阵颤抖之后变得冰冷而有力,于是王顺觉得不再需要说什么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通过对次要人物王顺、金圣姬母女等人的刻画,有力地凸显了主要人物王应洪的勇敢无畏的英雄形象。
B.小说中运用大量心理描写,丰富了侦察兵王应洪第一次上战场时的复杂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的升华更为合理。
C.小说语言平实而不乏细腻,用从容不迫的语调讲述了一个情节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D.小说中的“绣花手帕”这一物象,不仅代表了朝鲜姑娘金圣姬对异国战士王应洪的纯洁爱情,也象征着军民情深。
2.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王应洪埋伏在开阔地时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3.请结合全文,阐释标题“洼地上的‘战役’”的丰富内涵。(6分)
重逢
约翰·契弟
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在中央火车站。我自纽约州外祖母家前往波士顿附近母亲租下的小别墅,我曾写信给父亲说我将在纽约换车,大约有一个半小时的停留,问他我们是否可以一块儿吃个午餐。他秘书回信说,正午时分他会在车站的询问台前等我,十二点整我见他自人潮中挤了过来。我对他很陌生——三年前母亲跟他离了婚,此后我就不曾与他在一起过——但是我一看见他,我就觉得他是我父亲,我的血与肉,我的未来与我的末日。我早就知道,长大了我总会跟他差不了多少;我总得在他的界限中规划自己的活动。他是个高大、相貌英俊的男人,能再见到他,我真是无比的高兴。他拍了我后背一下,跟我握了手。
“嗨,查理,”他说:“嗨,孩子。我很想带你到我的俱乐部去,可是那在六十几街,而你要是得赶早班车的话,我看我们只好在这附近找个地方吃点东西了。”
他的手臂搂住了我,我像母亲嗅玫瑰般地嗅了嗅父亲。那是一股合了威士忌、刮脸后用的香精、鞋油、羊毛与成熟男性特有臭味的味道。我盼望有人看见我们父子在一起。我期望有人能给我们照一张相。我要给我们的相聚留个记录。
我们出了车站,走到巷弄里的一家餐馆。时辰还早,里头没有客人。吧台调酒的正跟一个送货的年轻人吵嘴,厨房门口有个穿红外衣、很老很老的侍者。我们坐下身来,父亲扯着嗓门呼唤侍者。
“伙计!”他又是法文,又是意大利语地吼着:“侍者!酒保!嗨,你!”他的大声喧嚣在空空的餐馆里,显得很格格不入。
“能不能给点儿服务呵!”他嚷道。
“快点,快点!”说着,他拍了拍手掌。这才引起了侍者的注意,他慢吞吞地朝我们餐桌蹭了过来。“你是朝我拍掌的吗?”他问道。
“别急,干嘛火气那么大,冷静点,”父亲说:“如果不过分——如果没有太超越你的职责之外,我们想要两杯马丁尼酒。”
“我不喜欢人家朝我拍掌。”侍者说。
“那我该把我的哨子带来,”父亲说:“我有只哨子只有老伙计的耳朵听得见。好了,把你那个小本子跟小铅笔拿出来,看看这么点儿事弄不弄得清楚:两杯马丁尼。跟我复诵一遍:两杯马丁尼酒。”
“我想你们最好到别家去吧。”侍者沉着地说。“这,”父亲说:“是我一辈子听到的最了不起的主意了。走,查理,谁稀罕这个鬼地方。”
我随着父亲出了那家餐馆,进入了另一家。这次他没有那么狂嚣了。我们的酒叫来了,他盘问我有关棒球赛的点点滴滴。之后,他用餐刀敲着空酒杯的边缘又嚷了起来:“伙计!侍者!嗨,你,能不能麻烦你再给我们两杯同样的。”
“这孩子几岁了?”侍者问道。
“这,”父亲说:“干你个屁事。”
“对不起,先生,”侍者说:“我不能再卖酒给这个孩子了。”
“喔?这我倒要告诉你个大新闻,”父亲说:“非常有意思的大新闻。你们这儿可不是纽约惟一的餐馆。街口刚开了一家。走吧,查理。”
他付了账,我跟着他走出那家餐馆,又进了另一家。这家的侍者都穿粉红色的上装,像打猎时穿的那种。我们坐定之后,父亲又开始吼了:“猎犬大头目!我们想叫点用马镫型杯子装的饮料。也就是,两杯马丁尼。”
“两杯马丁尼吗?”侍者笑着问道。
“妈的,你早知道我要什么,”父亲火大的说:“我要两杯马丁尼,快点了。伟大的大英帝国好像东西都走了样了。反正我的公爵朋友是这么说的。我们看看英国是怎样调酒的。”
“这里不是英国。”侍者说。
“别跟我斗嘴,”父亲说:“照我说的去做就得了。”
“我只是认为你或许想知道自己置身何处而已。”侍者说。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父亲说:“冒失无礼的庸人。走,查理。”
我们换的第四家是意大利餐馆。
“伙计,”父亲用意大利语说:“劳驾,来两杯美国式的鸡尾酒。烈点,要烈点的。多放点杜松子酒,少加点苦艾酒。”
“我不懂意大利话。”侍者说。
“哼,少来这套,”父亲说:“你懂意大利话,我他妈的也知道你懂。”
他又用意大利话说:“来两杯美国鸡尾酒。马上来!”侍者走开之后去跟大班讲话,大班来到我们桌旁说:“对不起,这张餐桌已经有人订下了。”
“好吧,”父亲说:“给我们换一张吧。”
“所有的桌子都给客人订光了。”大班说。
“我懂了,”父亲说:“你是不要做我们的生意。是不是?好呵,去你的。去你妈的。我们走,查理。”“我得赶车了。”我说。
“对不起,儿子,”父亲说:“我真的很抱歉。”
他的手臂紧紧地搂住了我。
“我送你回车站去。要是有时间我就带你去俱乐部了。”
“没关系的,爸爸。”我说。
“我去给你买份报纸,”他说:“我买份报纸给你在车上看。”
他走到一个书报摊说:“仁慈的先生,能否劳驾赐给我一份你们那种混账、该死、一毛钱的晚报?”报贩不理他,转身瞪视着一本杂志的封面。
“我的请求太过分了吗,仁慈的先生?”父亲说:“请求你卖给我一份你们那种可耻的黄色新闻报,太过分了吗?”
“我得走了,爸爸,”我说:“要来不及了。”
“嘿,等一等嘛,儿子,”他说:“等几秒钟就好。我要逗逗这个家伙。”
“再见,爸爸,”说着,我走下了梯阶,上了火车,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对父亲很陌生,但我马上就认出了他。因为我们血肉相连,我出自本能的对父亲有好感,渴望得到父亲的爱。
B.“秘书回信”、“带你到我的俱乐部去”等细节暗示了父亲的身份,与文中父亲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照,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C.小说中以吃饭为线索,在这过程中,我作为目击者,亲眼看到了父亲的种种言行,与小说开头形成对比,情感由热趋冷。
D.小说的结尾处,父亲又和报贩产生了冲突,“我得走了”既是说火车的时间要到了,又表明我不想再跟父亲相处下去。
5.小说中“我”陪同父亲先后走进四家餐馆,其间表现出父亲什么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6.小说的标题是“重逢”,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表明这是一次“诀别”,实为一种矛盾。如何理解本文重逢中的诀别?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二、古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皇发北平,僧道衍送之郊,跪而密启曰:“臣有所托。”上曰:“何为?”衍曰:“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学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之,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文皇首肯之。及师次金川门,大内火,建文帝逊去,即召用孝孺,不肯屈,逼之。孝孺衰絰号恸阙下,为镇抚伍云等执以献。成祖待以不死,不屈,系之狱,使其徒廖镛、廖铭说之。叱曰:“小子从予几年所矣,犹不知义之是非!”成祖欲草即位诏,皆举孝孺,乃召出狱,斩衰入见,悲恸彻殿陛。文皇谕曰:“我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文皇曰:“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文皇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文皇降榻劳曰:“此朕家事耳!先生毋过劳苦。”左右援笔札,又曰:“诏天下,非先生不可。”孝孺大批数字,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文皇大声曰:“汝安能遽死。即死,独不顾九族乎?”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每收一人,辄示孝孺,孝孺不一顾,乃尽杀之,然后出孝孺,磔之聚宝门外。孝孺慷慨就戮,为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时年四十六。复诏收其妻郑氏,妻与诸子皆先经死。悉燔削方氏墓,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谪戍绝徼死者不可胜计。孝孺季弟方孝友就戮时,孝孺目之,泪下。孝友口占一诗有云,“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士论壮之,以为不愧孝孺之弟。孝孺又有二女,年俱未笄,被逮过淮,相与连袂投桥水死。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
B.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
C.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
D.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次的意思是驻扎,“次”与《赤壁之战》“引次江北”的“次”字含义相同。
B.法指法令,“法”与《谏逐客书》“孝公用商鞅之法”的“法”含义相同。
C.援的意思是拿起,“援”与《送东阳马生序》“援疑质理”的“援”含义不同。
D.笄指女子成年,“笄”与《红楼梦》“(宝钗)也算得将笄之年”的“笄”含义相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道衍预判到武力攻破城池之日,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因此恳请文皇不要杀掉他,以免读书人的种子断绝。
B.方孝孺被关押在牢狱之中,呵斥前来劝说他的门徒廖镛等人,认为他们跟随自己已久,竟然不知是非大义。
C.方孝孺誓死不为文皇起草即位诏书,最终被施腰斩之酷刑,死于聚宝门外,他的亲人朋友门生亦惨遭连坐。
D.文皇残酷暴虐,因为方孝孺的坚决反抗而大肆杀戮,处死近九百人,发配到极远的边塞之地的人不可胜计。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文皇降榻劳曰:“此朕家事耳!先生毋过劳苦。”。
②孝孺季弟方孝友就戮时,孝孺目之,泪下。
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重过旧学山寺
文同
当年读书处,古寺拥群峰。
不改岁寒色,可怜门外松。
有僧皆老大,待客转从容。
又下白云去,楼头敲暮钟。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句诗人怀着深情向读者点明,眼前之地正是自己早年读书的地方,照应了题目。
B.次句展示了广阔而富有立体感的画面,一个“拥”字真切地写出了寺院房屋之多。
C.颈联隐含对比,当年寺中僧人如今年纪都已变大,待人接物的方式也与以前不同。
D.本诗空灵中含幽思,淡雅中见深沉,语言省净浑然,具有独特的风格。
12.诗歌颔联为什么要写到老松?请简要分析。(6分)
名篇名句默写(15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诗句是“   ,   ”。
(2)《沁园春·长沙》中能展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劈波斩浪的句子“  ,   ”?。
(3)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
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4)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的词句是:   ,   ,   。
(5)《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段溪流、一座断桥、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块残碑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看似匮乏实则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经过____的开发,便会引爆乡村旅游。因此,田园综合体顺应这股大潮____。然而,(  ),它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对农民来说,____和抛家别亲地进城务工牺牲太大,在本区域内多元发展,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取收益的模式更为可行。没有比较高的生活状况,人心必背;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产业是核心。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包含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____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
文化是灵魂。田园综合体要把当地时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以此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从而产生符合自然规律的自警、自醒行为,在潜移默化中自娱自乐,化身其中。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匠心独运 应运而生 流离失所 以致
B.别具匠心 油然而生 流离失所 以至
C.匠心独运 应运而生 背井离乡 以至
D.别具匠心 油然而生 背井离乡 以致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现今的田园综合体,则在单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丰富
B.现今乡村旅游活动,则在单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丰富
C.现今的田园综合体协同乡村旅游发展
D.现今的乡村旅游协同田园综合体发展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B.没有比较高的生活状况,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C.没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D.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田园综合体没有产业支撑,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 ,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 ,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 ,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19.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回顾过往,我们在奋斗中追寻并赢得了幸福,在这一过程中,或许会有磨难、会有彷徨,但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展望未来,我们需要通过奋斗创造幸福并把握幸福。请以“奋斗”为主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表达你的思考,阐明你的观点和看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