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3 20:2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装————————订——————————线———————————————————————————
考 号
班 级
)市六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块)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
姓 名
)第I卷 选择题
一、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
1.下图反映的行政制度推广于(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2.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由此可知,《权利法案》 ( )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形成了“议会至上”权力结构
严格限制了国王和议会的权力 D.有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3.春秋时期管仲建议齐桓公实行“赈孤寡,收贫病”“慈爱百姓”的政策,齐桓公成为诸侯霸主以后,在与诸侯的盟会中,还向各国提出“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的要求。这反映出(  )
A.救济思想源远流长 B.齐国救济制度全面完备
C.齐国重视救济建设 D.救济建设助推齐国称霸
4.刘邦入秦都城咸阳后,萧何尽“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后来“汉王(刘邦)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战略要地),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萧何)具得秦图书也”。由此推论,文中“律令图书”主要是(  )
A.秦朝法律书即《秦律》 B.遗存的诸子百家著作
C.户籍、赋税等文书档案 D.中央与地方的官吏考核档案
5.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制度的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专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分为以“人丁为本”和以“地产为本”两个阶段。下列各项税收制度中,属于以“人丁为本”阶段的是(   )
A.租庸调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6.茶马古道是宋朝与西南各族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宋朝设置茶马司负责茶叶和马匹买卖等相关事宜,贸易范围主要包括今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辐射到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并延伸至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由此可知(  )
A.茶马古道是中西方贸易交流的主要通道
B.茶马古道加强了少数民族和内地的联系
C.西南地区成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中心
D.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管辖
7.20世纪70年代初的某一天,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北京市民惊奇地发现:“反帝医院”改成了“首都医院”,“工农兵大街”也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地安门大街”,一些“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标语也被重新粉刷,换成了“世界人民大团结”。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  )
A.中苏关系由友好转为对抗冲突 B.中国对外政策有了重大调整
C.中美关系缓和并建立外交关系 D.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已经实现
8.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19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于1853年制订了一套行使至今的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选官制度弊端 B.英国政府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9.先秦思想家认为:“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为政以德    B.主张刑德并用
C.推行礼乐仁政 D.保证法令畅通
10.《汉书》《后汉书》等记载了两汉时期许多奉公守法的官吏事迹,他们在理讼中一方面坚持执法严明,秉公而断;另一方面又崇尚仁政,仁恕断狱。这说明了汉代(  )
A.实际以法家为统治思想 B.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
C.司法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D.儒法结合思想渗透入司法
11.汉高祖时期,县、乡三老作为“乡族势力的代表”,正式成为“国家认定的地方社会领袖”,其职能主要是在道德风俗方面“掌教化”、“帅众为善”、“率其意以道民”。材料说明汉代中央( )
A.政府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治理 B.地方宗族势力强大
C.治国思想由“无为”变为“有为” D.不拘一格选拔官吏
12.1903年底,京师大学堂选送39名学业优秀者赴日本、欧美留学,其中来自师范馆(师范系)的学生就占31名。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较为重视教育的发展 B.日美欧师范教育最发达
C.近代教育体制完成了转型 D.旧式私塾退出历史舞台
13.隋朝的户籍制度: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徭役二十日、缴纳租粟三石、调绢二丈、绵三两等;同时规定,地方官员每年要亲自实地査验户口、年龄、疾状(健康状况)。制定此户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农业劳动力充足 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小农经济破产 D.保障徭役陚税征收
14.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上述举措的本质是( )
A.理学渗透民间 B.强化儒学的地位
C.宗法观念延续 D.对基层控制加强
15.洪武初期,市面上主要流通铜钱“洪武通宝”,然而因铜料极端缺乏,铜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百姓仍习惯于使用元朝纸币,认为铜钱有诸多不便,于是朱元璋决定恢复用钞。这反映明初( )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铜币 B.铸币工艺水平有所下降
C.百姓习惯决定货币政策 D.经济形势影响货币政策
16.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 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
17.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8年的上海,有人利用美元和黄金之间的价格波动牟取利润。有学者指出其存在史实错误,理由是当时( )
A.内战即将爆发不能自由兑换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制约
C.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与限制 D.中国加入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8.“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诗《陇西行》描述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后的影响,文中的这种影响主要是( )
A.唐蕃之间不再发生战争 B.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
C.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过程 D.加强了唐政府对吐蕃的管辖
19.1518年7月,教皇传马丁路德到罗马受审。路德寻求保护,得到了德意志萨克森选侯和皇帝的支持,教会不得不让步。1519年6月,教皇派代表到菜比锡与路德公开辩论,路徳的英勇斗争受到德意志广大民众的支持。这反映了( )
A.德意志人民放弃宗教信仰 B.民族主义在德意志蓬勃兴起
C.世俗力量结成同盟反抗教会 D.天主教会干预世俗政治权力
20.毛泽东认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他强调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为了( )
A.更好地落实民族区域自治 B.消除各个民族之间的区别
C.推行相同的地方管理体制 D.完成三大改造
21.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美国、乙是苏联、丙是中国 B.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C.甲是苏联、乙是中国、丙是美国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2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献,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100年后,欧洲大陆的法国颁布了另一部文献,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欧洲。这两部法律文献分别是( )
A.《权利法案》《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独立宣言》
C.《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汉谟拉比法典》
23.周恩来曾说:“(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据此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 B.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24.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状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
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渐疏远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满族和汉族风俗有很大差别 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25.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道格拉斯指出:“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随心所欲或反复无常的人治之间的大部分差异。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保证。”这体现了美国法律制度的特征是( )
A.程序公正原则 B.无罪推定原则
C.民主权利原则 D.资产阶级原则
26.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不久,董仲舒又建议“岁贡各二人”。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又重申“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这说明了汉武帝时选任人才的制度是(  )
A.察举制 B.科举制 C.门阀制 D.世袭制
27.据史料记载,清代四川中进士者达786人,他们大都出生在四川各府、州、县的一般家庭,有不少幼时贫困者。这反映出科举取士( )
A.杜绝科场舞弊现象 B.固化了民众价值取向
C.受到统治阶层重视 D.体现了客观公平原则
28.撒切尔曾说:“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据此可推知,文官制度( )
A.容易滋生官僚习气 B.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C.触碰了资本主义基本制度 D.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
29.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A.尚书省 B.枢密院 C.行省 D.盐铁
30.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曾经说过: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时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斗争”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
———————————————装————————订——————————线———————————————————————————
考 号
班 级
)第二卷 非选择题(40分)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下表是汉朝中 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
材料二 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以睞望、预警和防御为-体的边防体系,可以及时掌握边疆地区的情况,也可以防御来犯之敌。.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城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朝经略边疆的特点。(6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经略边疆的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朝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采取了哪些举措?(6分)
32、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废止“田里不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把全国除了三辅、三河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十三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负责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材料三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
——钱穆《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7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