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4 10:1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车胤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城市融入”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国外学者主要从社会“融合”的角度构建指标,侧重于不同种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体现着文化间的“双向”渗透;国内关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则是从社会“融入”的角度展开讨论,偏重于农民工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由“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蜕变过程,暗含着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主从关系。国外研究对社会融合测量所包含的维度比较全面,但是在各个维度的操作解构上并未形成统一意见;国内对城市融入测量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主要还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补充。
在此,我们将从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分析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
经济融入是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并立足的基础。从调查来看,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为2631元,而市民的月平均工资显著高于农民工。从教育水平来看,高中或中专以下学历的农民工,超过八成月工资都低于4000元,但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在4000元以上的比例明显增加。多数农民工对由户籍差异所导致的“同工不同酬”感受明显。
从就业状况来看,大部分进城农民工只从事单一的非农工作,只有部分处于兼业状态。老一代农民工的兼业比例明显高于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农民工的就业流动性较大,但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农民工就业明显比其他教育水平群体稳定。
农民工享有的社会保险与住房保障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他们能否平等参与城市就业竞
争,融入城市生活。当前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农民工比例较低,失业保险参保率最低。住房保障方面,虽然有些农民工享有工作单位提供的宿舍或住房补贴,但人均住房面积远低于城镇居民的平均居住水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镇社会保险参保率和享受住房保障的比例都明显高于老一代农民工,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保障具有更高的诉求。
与经济融入强调农民工的就业和收入不同,社会融入更强调农民工在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方面的融入。调查发现,68.93%的农民工进城以后没有回农村老家参加过村委会选举,58.16%的人认为应参加城镇所居住社区的选举活动,81.09%的农民工较少参加社区、慈善公益等社会活动,85.43%的人没有加入工会。调查还显示,54.89%的农民工希望加入属于农民工自己的合法组织。
文化融入是其城市融入的根本标志和重要切入点,体现着农民工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的转变。文化融入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或个人在不断地接触以后,其中一个群体或者所有群体的原有文化特征发生变化的过程。进城农民工的文化娱乐时间较少,业余生活也显得单调贫乏,以看电视和上网为主,其次是在家休息或者找人聊天,业余文化开支年均低于300元,但新生代农民工的年均娱乐服务开支比老一代农民工商出247.78元,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对业余文化活动的需求更高。
(摘编自卢海阳等《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与政策启示》)
材料二:
近日,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倡导媒体在宣传上,不使用“农民工”等歧视性语言”等建议,深圳市人社局9月17日答复称:“我市虽不能要求本地媒体不使用“农民工”表述,但也将结合深圳实际,引导媒体多使用“来深建设者”表述。”
“农民工”泛指户籍在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在发展过程中,这一称谓逐渐演变成一个棚称从事重体力劳动、社会地位低下务工人员的代名词。
深圳既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农民工”最早的聚集地之一。当地有关部门引导新闻谍体“不使用“农民工”表述”“多使用“来深建设者”表述”,体现的是文明对待基层劳动者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自觉。称呼不仅仅是某一对象的指称,而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所指称的对象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状况及其变迁,实际上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种映射。不叫“农民工”,改称他们为“来深建设者”,或者按照一些专家的建议政称“新产业工人”,是一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表现,是对2亿多进城劳动者的尊重。
当然,称呼之变只是第一步,念之变、评价之变、机制之变、待遇之变遥步跟上才有实质意义。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大进城务工人员,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出力出汗、干着最辛苦、最繁重的活,有的却因为拿不到血汗钱而无法回家过年,不得不苦苦讨薪,也常常在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涉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民生保障问题上面对窘境……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城镇化是一个渐进过程,很多问题无法一蹴而就,但至少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努力体现解决问题的诚意。深圳引导称呼转变,让公众看到的就是这种诚意。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切实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近年来从中央到各地都在禁止拖欠农民工工资,并努力为农民工子女入学创造条件。下一步,如何从制度上“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正是各地需要下大力气探索解决的问题。以“建设者”“新产业工人”等称谓取代“农民工”的表述是一种看得见的进步,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是对劳动光荣的倡导!
(摘编自《称“农民工”为“建设者”是好开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介绍了国外对城市融入研究的基本情况,主要是为了说明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B.从经济融入的维度看,接受教育的程度对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和就业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影响很大。
C.深圳市要求媒体改变对农民工的称谓,是一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表现,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
D.对如何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我们已经从制度层面进行了必要的探索,今后还需要下大力气探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业余文化生活方面与老一代相比要求更高,可见前者更易融入城市生活。
B.住房保障状况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有助于他们平等参与城市就业竞争。
C.文化融入过程是不同文化特征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要想实现城市融入,只需改变原有文化的特征。
D.如果观念、评价、机制、待遇等未发生相应改变,那么,深圳对农民工称谓的改变将毫无实质意义。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融入现象的一项是(3分)
A.进城务工三年之后,小王在说话时明显带有做工城市的方言色彩。
B.老王在城市里生活很多年了,但依然抵触城市里的休闲娱乐场所。
C.小张进城务工满十年,不像以前靠攒钱买东西,而是贷款买了车。
D.某城一区,来自不同民族的进城务工者,也跟汉族人一样过春节。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分)
5.国庆节期间,某校组织了高一年级学生对家乡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的社会调查,请你根据材料,针对如何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提出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林)道静仰脸看着江华没有回答。不知道她是接受了呢,还是没有接受他的这种劝告,当晚他们就这样分散了。
江华在定县小学暂时住下来了。道静上课的时候他就出去,晚上掌灯以后才回来。回来后,他还继续向道静提出各样问题叫她解答,同时也和她一同分析各种问题。有时,他们正在低声谈着话,会有好奇的同事突然推门进来。这时,江华就含着微笑,默默地站起身来;道静就安静地立在他身边,也不掩饰脸上的幸福和欢乐。
“热恋中的情人……”同事们满足地出去了,他们依旧又严肃地谈起问题来。
有一次,道静忍不住插嘴问江华:“老江,你过去的生活,你到定县来的原因,我问了你多少次,你怎么老是不谈呀?”
江华说:“我到定县找你,就是为的找点工作,没别的。至于我过去的生活,有什么可说的呢?平常得很。以后有机会再谈吧。”
道静无可奈何地笑了。她看出了江华是一个踏实、有魄力、坚毅、果决的人,而且她暗暗看出他也是一个负有重要革命任务的人。但是,他究竟是做什么的呢?他的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呢?她忍不住好奇心总想问。可是她问了多少次也没问出一点名堂来。虽然江华对她是那样亲切而和善。
每天江华都是早出晚归。这晚,江华没回来,道静等到半夜了,还不见他回来,心里焦虑不安,睡也睡不着。江华虽然不讲,道静是知道他出去做什么的。因此,她总担着心。一直挨到后半夜过了,才听见窗纸轻轻响了几下,接着一个沙哑的低声在窗外喊着:”道静,道静……”
道静迅速跳起来,把灯捻亮,开了屋门。
这是江华。他穿着破烂的农民服装,浑身沾满了泥水,闪身走进屋来。
微弱的灯光下,只见他的脸色惨白,高大的身躯沉重地站在屋地上有几秒钟不动也不说话,仿佛一棵矗立的老树干。
道静惊悸地望着他,心里禁不住怦怦乱跳。
“道静,发生了一点麻烦事,我就要离开你这儿。”江华的脸孔忽然抽搐起来,好像每吐一个字都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轻轻坐在椅子上,喘息了一阵又说:“我原打算我们在一起多待些天,可惜我的打算落空了……请把灯捻小点——越小越好。”
道静屏住呼吸捻小了灯。随后轻轻走到江华身边,仔细地向他望着。就着窗外透进来的薄明的月光一看——她惊呆了。只见江华的右肩膀和右臂上有湿漉漉的红红的一大片——这不是鲜血吗?
“你,你受伤啦?”道静的声音又低又慌悚,“怎么啦?叫谁打的?”
“你想,还有什么人!”江华斜着身子靠着一把椅子休息了一会儿,渐渐地他又恢复了从容的常态说,“请你给我一块布,捆一下。”
道静急忙找了一块布要替他捆扎,但他没要她包扎,而用自己的牙齿和左手几下子就包上了右臂的伤口。当他包扎完了,这才叫道静找条布条替他扎紧。立时鲜血又浸湿出来了。
“道静,我很遗憾,没有来得及多和你谈谈工作。”他的声音很低,很弱,“这几天都是谈些闲话,没想到事情变化得这么快。怎么样,你愿做些实际工作吗?”
“当然,可是老江,请你告诉我……”想到一个久已压在心头的问题,道静的心跳得更快了,她抑制住自己,低声地问“请你告诉我——你是共产党员吗?”
“怎么样?”
“我,我——你可以介绍我参加党吗?”
江华坐在椅子上,头紧紧靠在墙上。他闭着眼睛忍过一阵剧烈的痛楚,然后睁开眼盯着道静,苍白的脸上露着微微的笑容:”你会懂得考验这两个字的意思。你从生活里考验了党,考验了革命;可是,革命也要考验你……道静,你要经得起考验,党是会给你打开大门的。”他轻轻地咳嗽两声,头无力地垂在桌边上。过一会儿他又抬起头来看着愣在身边的道静,声音里忽然充满了关切和兄长般的慈爱,“别难过!以后你会有机会参加的。现在,要做点实际的工作。你在学生和同事当中还没有进行过工作,学生家长的工作也还没做,我走后要开始做……现在咱们就来讨论一下怎么做吧。”
黎明前,江华和道静的谈话结束了。他扶着桌沿站起身来望了望窗户纸——东方已经发白。他最后一次低声嘱咐着她:“要大胆,又要细心,要尽量团结教职员。我相信你会做出成绩来的。好,趁着天不亮,我要走了。你把我的提包拿过来,我换件衣裳。”
看见他把血衣脱下来,卷了个卷;看见他镇静地用一只手洗了脸,从容不迫地收拾着东西;道静的心却又慌又乱像滚开的水。
“你真要走?伤口还在流血。”
“不要紧。”江华微笑的嘴唇白得没有血色,“昨夜我们正开着会被县里派来的保卫团包围了。我冲出来时挨了一枪……不过不要紧。现在情况很严重,我要赶快到别处去。”
“你还回来吗?”道静的嘴角浮上希望的苦笑。
“不一定。不过以后我们会有办法联系上的。”
江华又装扮成一个职员模样,拿起帽子。道静替他提着小提包就往外走。
拂晓,寂寥的晨星还在西方的天边闪着最后的微弱的光,城外是一片静寂。他们踏着沾满露珠的青草,在晨曦中走着。
(节选自杨沫《青春之歌》)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华带着革命任务来到定县,以林道静恋人的身份做掩饰,从事着地下革命工作。
B.林道静对江华的过去和他现在的神秘出没充满好奇,同时也为他的安危深切担忧。
C.事情的变化之快出乎江华的意料,在临别前,江华有意引导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
D.“心里焦虑不安,睡也睡不着”“你还回来吗”,这些话表明林道静竟然爱上了江华。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情节紧凑又一波三折,将江华的地下革命工作写得惊心动魄,引人人胜。
B.小说善于抓住神态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心情,如“惊悸”“惊呆”写出了林道静的震惊。
C.小说通过“我,我——你可以介绍我参加党吗”暗示林道静也将走上革命道路。
D.小说的语言流畅,人物的对话既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又有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8.小说中的江华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4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徒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题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B.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C.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D.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对人称字,以表尊敬。
B.纵横术,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所使用的谋术都统称为纵横术。
C.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
D.翰林,隋朝创立的官名,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等。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白天资聪颖,爱好广泛。他十岁时通晓诗书,喜欢纵横术,击剑,喜好喝酒,想当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
B.李白才思敏捷,富有才华。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制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
C.李白为人傲慢,放荡不羁。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多次宴请他。他侍奉玄宗,多次喝醉酒,甚至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
D.李白仕途坎坷,人生不顺。他虽受玄宗赏识,但未得重用。李端起兵失败后,他被贬夜郎,大赦后又受到牵连入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4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14.李白虽然受到玄宗赏识,但一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完成15~16题。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前两句生动地表现出词人纵情豪饮的情状,“复”“仿佛”二词表现力强。
B.家童雷鸣似的打鼾声和江流声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烘托了词人的心绪。
C.“夜阑风静縠纹平”这一景物描写反映了词人心灵的超越,自然地引出后文。
D.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婉约而沉郁的艺术风格。
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根据全词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2)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 , ”两句诗以动写静,以鸡犬之声相闻,表现了村居生活淳朴宁静,充满情趣。
(3) 《琵琶行(并序)》中有不少对秋江月夜的描写,如“ ”“ ”两句,前者营造出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后者则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强力推动了媒体融合,带来了一场“传播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文艺创作、生产、评论、传播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文艺生态发生了 的变化,文艺评论也出现了 的新特征。但是,近年来,作为文艺评论的重要对象,文艺作品因为资本等市场力量和互联网等科技力量的强力介入,其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但质量上却 。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 )。不管技术如何进步,也改变不了评论者对文学作品创作主体的决定性影响,不管网络文艺如何喧嚣热闹,更改变不了文艺评论引领大众审美潮流和社会价值判断的功能和作用。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因此,文艺批评者要 、主动应对,坚守艺术理想、批评精神和独立品格,引领文艺朝着健康繁荣的方向阔步前进。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铺天盖地 空前绝后 良莠不齐 当仁不让
B. 翻天覆地 空前绝后 参差不齐 首当其冲
C. 铺天盖地 前所未有 良莠不齐 首当其冲
D. 翻天覆地 前所未有 参差不齐 当仁不让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B. 是多出精品、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C. 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引领风尚、提高审美的重要力量。
D. 是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引导创作、多出精品的重要力量。
20.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不仅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
B. 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C. 不仅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
D. 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21..为了促进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体验,某校语文学习兴趣小组以单元篇目为依托,建立学习任务群,组员讨论该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后,组长确立主题,然后分任务给组员,围绕群文比较探究分析并借助网络整合素材。请按照下面的示例,为三个单元的不同篇目各拟写一个主题。要求体现各单元群文的共同主题及核心价值,5字以内。(6分)
示例: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谏太宗十思疏》《阿房宫赋》《六国论》
探究主题:责任与担当
原因分析: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他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拳拳之心见于字里行间。
请按照示例,完成以下各小题。
(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插秧歌》
探究主题:__________
(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劝学》《师说》《上图书馆》
探究主题:__________
(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
探究主题:__________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5分)
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2020年5月18日宣布,将在该市唐人街一幢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中设立澳洲华人博物馆。据介绍,博物馆将收藏相关书籍和期刊,设立美术和图片展区,提供常设展览和巡回展览等。博物馆还设有工作室,方便举行艺术活动和艺术家驻地创作。这个博物馆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一代代华人怎样在澳大利亚立足和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发掘、保存、展示和弘扬在澳华人的历史和文化。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作家毕淑敏说,幸福是个矜持的哑巴。遭遇时,它不会提前与你打招呼;错失时,它不会为你留下一声叹息。把握幸福,我们要准备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善感的心。
(2).童话里说,一只小花狗从早到晚一直缠着妈妈找幸福,狗妈妈告诉小花狗,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狗变着法子在咬自己的尾巴,却总也咬不到。
(3).李天华在歌中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温室里。……幸福在那里,朋友啊告诉你: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里。
(4).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答记者问,在谈到民生问题时说“解决民生问题是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什么叫快乐(幸福)?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5).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
以上关于幸福的表述,引发你哪些联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2月月考参考答案
1.(3分)B(A项“说明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错,是为了“说明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的特点”;C项“要求媒体”错,应是“引导媒体”;D项“已经从制度层面进行了必要的探索”无中生有)
2.(3分)C(“只需改变原有文化的特征”错,原文说“文化融入是其城市融入的根本标志和重要切入点”,但真正实现城市融入还得有经济、社会等维度的融入)
3.(3分)B(参照材料一最后一段关于“文化融入”的描述)
4.①举例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列举了很多具体的数据作为支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②对比论证。将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比对,突显国内外各自的研究特点;在行文中将“老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对比,突出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4分。每点2分)
5.①在制度和法律上保障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经济权益,使农民工享受与市民平等的劳动收益、社会保障等。②建立和完善相关组织,保障农民工社会权益。③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融入。④政府加强引导,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弘扬尊重劳动理念。⑤保障农民工与市民享有平等公共服务,特别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问题。(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有据亦可)
6.D(这些话不能说明林道静爱上了江华,这是对同志的正常担忧。)
7.A(小说的情节平缓,对江华的地下革命工作也没有写得“惊心动魄”。)
8.①意志坚定,受伤后自己包扎伤口,不哼一声,更不动摇革命信念。②果决勇敢,身份暴露后,说走就走,不拖泥带水。③深沉稳重,处理事情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9.①为林道静送别江华营造了安静的气氛,也写出了两人临别前内心的平静。②“微弱的光”具有象征意义,寓意未来是光明的。③“城外是一片静寂”,他们在“在晨曦中走着”,这样的留白含蓄隽永,留有想象的空间。(每点两分)
10.D(正确的断句为: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11.D(“隋朝创立的官名”错,翰林是唐朝创立的官名。)
12.C(“他侍奉玄宗,多次喝醉酒”错。原文是“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13.(1)(李白)曾经乘着月色和崔宗之从采石到金陵,穿着皇帝所赐的锦袍坐在舟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2)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他们是明智的。
14.①李白喝醉酒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得罪高力士。②高力士自觉受到侮辱,挑李白的诗来激怒杨贵妃。(每点1分)
③杨贵妃阻止唐玄宗给李白官职。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是兴圣皇帝第九代孙。他的祖先在隋末因犯罪被迫迁到西域,神龙初年,从西域选回来,客居在巴西。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用来给他命名。李白十岁通晓诗书,长大后,隐居在岷山。州里推举有道科,他不应举。苏颋任益州长史,见到李白,对他感到奇异,说:“这人天才英特,如果稍加努力增长学问,就可和司马相如相比。”然而他喜欢纵横家那一套术数,学习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后来又客居任城,和孔巢父,韩准、装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每天沉醉于酣饮之中,当时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和吴筠友好。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他前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文章,感慨惊叹道:“你,是天上谪居世间的仙人呀!”贺知章在玄宗面前说起他,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议论当世的事情,李白于是奏上一篇赋颂。玄宗赐食给李白,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院供奉。李白仍和饮酒之徒醉于市上。玄宗坐在沈香子亭里,突然之间心内有些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当时李白已经醉倒,左右的人用水洒他脸,酒稍醒,他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几次设宴召见款待他。李白曾侍奉玄宗饮酒,喝醉后,叫高力士替他脱鞋靴。高力士素来贵重,因而以此为耻,便指摘他的诗来激怒杨贵妃。玄宗要给李白官做,杨贵妃总是阻止。李白自知不为皇上亲近的人所容忍,更加傲慢并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八仙人”。他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玄宗赐给金帛放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乘月色和崔宗之从采石到金陵,他穿着皇帝所赐的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人一样。安禄山造反,李白辗转往来于宿松、匡庐之间,永王李璘征用他为幕府僚佐。永王李璘起兵,李白逃回彭泽;永王李璘兵败,李白应当被处死。起初,李白游并州,曾见到郭子仪,认为是个奇才。郭子仪曾犯法,李白出面解救郭子仪使其免受处罚。这时郭子仪请求解除自己的官职来给李白赎罪,于是皇帝下诏将李白长期流放夜郎。适值大赦,李白又回到寻阳,因事获罪下狱。当时宋若思率领吴兵三千前往河南,路过寻阳,释放他并任用他为参谋,不久李白辞去参谋职。李阳冰任当涂令,李白投靠他。代宗即位,召李白入朝任左拾遗,而李白已去世,终年六十多岁。李白晚年爱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喜爱谢家青山,想在这里终老。到他死后,就埋葬在山的东麓。文宗时,下诏把李白的歌诗、装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15.D(“婉约而沉郁的艺术风格”错,反映了他豪放而飘逸的艺术风格。
16.①历尽宦海浮沉的迷茫和孤寂。②无法解脱而又力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③对世俗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和潇洒如仙的旷达胸襟。(每点2分)
17.①.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②.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③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18.D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此处指文艺生态的变化而不是声势,故应使用“翻天覆地”;“前所未有”,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此处新特征应该是之前未有,不能断言包括以后,故使用“前所未有”。“参差不齐”,本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此处对象为文艺作品质量,故应使用“参差不齐”。“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此处是指文艺批评者要积极主动,故应使用“当仁不让”。
19. A
20.B
21. (1) 劳动的赞歌 (2) 学习的意义 (3)青春的风采 (每点2分)
22.①2020年5月18日,②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宣布,③将在唐人街④设立澳洲华人博物馆,⑤意在发掘、保存、展示和弘扬在澳华人的历史和文化。(每点1分)
23.材料由五则关于幸福的阐释,毕淑敏认为幸福来去不言语,把握幸福需要仔细观察和用心感悟。童话里认为,幸福很难遇到。李天华关于幸福阐释了幸福在理想中,在汗水里。温家宝总理认为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幸福,就要解决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些材料是从不同的方面对幸福进行的阐述,其中第三则和第五则材料中关于幸福的认识是一致的,其余都不一致,但这些材料关于幸福的阐述引导我们进行思考,也可以把这些作为写作的立意,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写作本文,关键在于搞清楚什么是“幸福”,比如认为幸福只是一种心态,你感到幸福,生活便幸福无比;你感到痛苦,生活便痛苦不堪。再比如,你认为幸福需要仔细观察,用心去感悟。可以选择生活中一些细节,每天早起爸爸会帮我挤好的牙膏,妈妈帮我热好的牛奶等。总之,细节越“细”越好,越是“细”处越能体现幸福。还有,如果你认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则重点写如何通过奋斗获得幸福。
“幸福”是当今社会一个热点词语,也是一个让当代人内心最纠结的词语。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杆,是幸福感;衡量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标杆,是幸福指数。但是“幸福”这个话题很宽泛,容易入题,但又不容易写深,关键在于见解的深刻和感悟和细腻的丰富。没有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就很难写得深刻,很难标新立异;同样,没有丰富细腻的感悟,就不能体验到蕴藏在生活之中的种种幸福。想要写好,可以避开一些一般人爱写或俗套的角度。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个角度就是比较常见的,并且不容易出新。关于幸福的理解是构思为文的逻辑出发点,要善于从课本中学到的经典文章里挖掘素材,如司马迁、李白、杜甫、文天祥等人眼中的幸福,并进而联想到关于幸福的名言名句名篇,以及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细节。这样思路就开阔多了。
从任务要求来看,需要写一篇升旗仪式的讲话稿,写作时要符合讲话稿的要求,有一定的感染力。
【立意】1.幸福只是一种心态。
2.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3.平淡中品味幸福。
4.幸福是千姿百态的。
5.不同人眼中的幸福是不同的。
6.幸福需要用心感悟。
7.幸福源于细节。
8.幸福要善于发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