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上海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年上海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3 23:16:54

文档简介

2023年上海市中考历史试题
一、走进历史品人物(8分)
1.(8分)品读历史,就要认识人物。某校历史研习社展开了认识人物活动,请你参加如图活动。
(1)请你对上述第一组中的人物所处时代排序。
(2)请你按照示例,选定角度,选出人物。
示例:
文学方面 人物:关汉卿、莎士比亚
   方面 人物:   、   
(3)结合材料及所学可见在不同时空下都出现不同的杰出人物,对此谈谈你的感悟。
二、透过数据看历史(10分)
2.(10分)品读历史,就要认清数据。某校历史研习社展开了数据辨识活动,请你参加如下活动。
材料一:据历史学家估计,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前,农业还未出现的时候,地球上的人口大约有400万,到了公元前5000年,当世界上几个地区出现农业之后,人口上升到约500万。对此后不同时期人口进行的估算也非常有力地证明,正是由于农业的发展,人口数量才得到了迅速增长。
——《新全球史》
材料二:德国1870年1910年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
材料三:
(1)材料一所示人类早期文明有两河流域、   流域、   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
(2)请你分析材料二的数据表格,描述德国当时人口的变化。
(3)材料三所处的时期为    
A.新石器时期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人口变化和时代变迁”的关系。
三、深入实地考察史(12分)
3.(12分)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时间 事件
1897年 商务印书馆建立
1905年 清政府委托其编新教科书
1921年 茅盾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最早加入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也成为商务印书馆的第一位党员
1927年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运动指挥部在此建立
1933年 中国共产党在此编写文化类书籍,促进文化发展,抵抗日军侵略
1954年 公私合营
1981年 分辑刊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1)商务印书馆建立时的背景是什么?   ,   (双选)
A.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B.“实业救国”浪潮兴起
C.《辛丑条约》签订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1905年后,为顺应时代需求,配备印新教科书给新式学堂,这体现了废科举,兴学堂。据此,请问1981年出版国外学术著作汉译本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商务印书馆发展历程”的认识。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3年上海市中考历史试题
一、走进历史品人物(8分)
1.(8分)品读历史,就要认识人物。某校历史研习社展开了认识人物活动,请你参加如图活动。
(1)请你对上述第一组中的人物所处时代排序。
(2)请你按照示例,选定角度,选出人物。
示例:
文学方面 人物:关汉卿、莎士比亚
 思想 方面 人物: 孔子 、 苏格拉底 
(3)结合材料及所学可见在不同时空下都出现不同的杰出人物,对此谈谈你的感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杰出历史人物,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毕昇是北宋匠人,孔子是春秋晚期思想家,关汉卿是元朝剧作家,祖冲之是南朝科学家,因此按时代排序是孔子﹣祖冲之﹣毕昇﹣关汉卿。
(2)结合人物的成就选择恰当的角度分类即可。如科学方面:祖冲之、牛顿、瓦特、毕昇;思想方面,孔子、苏格拉底。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人类的历史文化成就是人类杰出的人物共同创造的,也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共同创造;我们应该对东西方的文明成就一视同仁,共同尊重、保护、传承,从而构建更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
(1)
(2)科学方面;人物:祖冲之、牛顿、瓦特、毕昇。思想方面;人物:孔子、苏格拉底。
(3)人类的历史文化成就是人类杰出的人物共同创造的,也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共同创造;我们应该对东西方的文明成就一视同仁,共同尊重、保护、传承,从而构建更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外杰出历史人物,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二、透过数据看历史(10分)
2.(10分)品读历史,就要认清数据。某校历史研习社展开了数据辨识活动,请你参加如下活动。
材料一:据历史学家估计,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前,农业还未出现的时候,地球上的人口大约有400万,到了公元前5000年,当世界上几个地区出现农业之后,人口上升到约500万。对此后不同时期人口进行的估算也非常有力地证明,正是由于农业的发展,人口数量才得到了迅速增长。
——《新全球史》
材料二: 德国1870年1910年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
材料三:
(1)材料一所示人类早期文明有两河流域、 印度河 流域、 尼罗河 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
(2)请你分析材料二的数据表格,描述德国当时人口的变化。
(3)材料三所处的时期为  D 
A.新石器时期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人口变化和时代变迁”的关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变化和时代变迁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重点掌握三次科技革命对人口变化的影响。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得出,从1890年到1910年,德国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农村人口递减,城市人口递增,到1910年城市人口反超农村人口,城市化不断加深。
(3)根据材料三“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可知,这是信息时代的产物,D项正确。信息时代通常也是指计算机时代或者数字时代。它是指在现时代,个人都有能力去自由传递信息,以及实时获取信息的这种特征,这在过去是很难或者不可能做到的。
(4)根据材料一“正是由于农业的发展,人口数量才得到了迅速增长”可知,人类文明产生早期,农业是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根据材料二“德国1870年1910年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可知,工业革命时代,技术创新推动人口增长和社会变迁;根据材料三可知,信息时代,社会变化加速。综上,农业、工业、信息的发展即时代的便利促进了人口的增加,而人口的增加也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两者是相互的促进的。
故答案为:
(1)印度河、尼罗河。(顺序可调换)
(2)从1890年到1910年,德国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农村人口递减,城市人口递增,到1910年城市人口反超农村人口,城市化不断加深。
(3)D。
(4)农业、工业、信息的发展即时代的便利促进了人口的增加,而人口的增加也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两者是相互的促进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变化和时代变迁的关系,侧重于考查考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三、深入实地考察史(12分)
3.(12分)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时间 事件
1897年 商务印书馆建立
1905年 清政府委托其编新教科书
1921年 茅盾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最早加入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也成为商务印书馆的第一位党员
1927年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运动指挥部在此建立
1933年 中国共产党在此编写文化类书籍,促进文化发展,抵抗日军侵略
1954年 公私合营
1981年 分辑刊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1)商务印书馆建立时的背景是什么? A , B (双选)
A.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B.“实业救国”浪潮兴起
C.《辛丑条约》签订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1905年后,为顺应时代需求,配备印新教科书给新式学堂,这体现了废科举,兴学堂。据此,请问1981年出版国外学术著作汉译本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商务印书馆发展历程”的认识。
【分析】本题考查了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史料、归纳认识。
【解答】(1)依据表格内容中的“1897年”“商务印书馆建立”,可以得出商务印书馆建立时的背景是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掀起“实业救国”浪潮,所以A项与B项正确;C项所述发生于1901年,在1897年之后,不可能是其背景,应排除;D项所述史实发生于1914年,也在1897年之后,不可能是其背景,应排除。故选:A,B。
(2)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所以1981年出版国外学术著作汉译本的背景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时代需求和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需要。
(3)结合材料,对“商务印书馆发展历程”的认识是商务印书馆在甲午战后建立,在废除科举制中编新教科书,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出现第一个商务印书馆的党员,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运动时其指挥部在此建立,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此编写文化类书籍,促进文化发展,抵抗日军侵略,在三大改造时期实行公私合营,适用改革开放的需要出版国外学术著作汉译本,总之,商务印书馆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发展,适应了中国国情的需求,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为人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阅读选择,推动了中国图书事业发展。
故答案为:
(1)背景:A,B。
(2)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时代需求和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需要。
(3)认识:商务印书馆在甲午战后建立,在废除科举制中编新教科书,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出现第一个商务印书馆的党员,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运动时其指挥部在此建立,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此编写文化类书籍,促进文化发展,抵抗日军侵略,在三大改造时期实行公私合营,适用改革开放的需要出版国外学术著作汉译本,总之,商务印书馆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发展,适应了中国国情的需求,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为人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阅读选择,推动了中国图书事业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