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悦学堂】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件(湘教版)(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悦学堂】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件(湘教版)(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4 15:4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八年级地理上册
XJ

1.山脉纵横交错
●在地图上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2.地形复杂多样
●记住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征。
3.地势西高东低
● 指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掌握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
特征。以及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课标考点
1
之路
318国道(起点:上海——终点:樟木)
串联起无数美景
令无数人魂牵梦萦
号称“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是指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因像脉状、而且有某种整体性质可以一起称呼,而称之为山脉。
山脉:
1
山脉纵横交错
是指山脉在地表总体或大致的延伸方向
1
山脉纵横交错


东南

东北
西北
西
西南
山脉走向
西北-东南
东北-西南
东西走向
南北走向
弧形山脉
东-西走向山脉
①天山
②阴山
③昆仑山
④秦岭
⑤南岭



1
2
3
4
5
1
山脉纵横交错
南-北走向山脉
⑥贺兰山
中部
6
7
⑦六盘山
8
⑧横断山脉
1
山脉纵横交错
东北-西南走向山脉
主要在东部
9
10
11
12
13
14
15
⑨大兴安岭
⑩太行山
⑾巫山
⑿雪峰山
⒀长白山
⒁武夷山
⒂台湾山脉
1
山脉纵横交错
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⒃阿尔泰山
⒄祁连山
中部
16
弧形山脉
⒅喜马拉雅山脉
18
17
1
山脉纵横交错
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1
山脉纵横交错
13
14
15
16
17
18
12
知识小结
东西走向: 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列: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脉 祁连山脉 小兴安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是珠穆朗玛峰
13
14
15
16
17
18
12










天山山脉
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
秦岭
南岭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
雪峰山
长白山脉
武夷山
台湾山脉
贺兰山
横断山
阿尔泰山脉
祁连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六盘山
18座山








小试牛刀
活动
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六座省界线
祁连山:甘肃和青海
太行山:河北和山西
武夷山:江西和福建
南岭:湖南和广东
昆仑山:西藏和新疆
巫山:重庆和湖北
1
山脉纵横交错
祁连山脉
太行山脉
南岭
巫山
昆仑山脉
武夷山脉









11
12

1
山脉纵横交错
中华五岳
中华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泰山峰峦层叠,挺拔险峻,登临眺望,景色壮丽,令人神往和景仰。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来这里祭拜不断,名家贤士、文人墨客接踵而至,使泰山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泰山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泰山十八盘
中华五岳
1
山脉纵横交错
中华五岳
1
山脉纵横交错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东部,以山势险峻著称。
华山绝壁
衡山忠烈祠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恒山悬空寺
北岳恒山绵延150千米,横跨山西、河北两省,为道教名山。
嵩山少室山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系宗教、文化重地,名胜古迹众多。
泰山雄、华山险、衡山秀、恒山幽、嵩山峻
1.下列山脉属于西北-东南走向的是( )
A.阿尔泰山 B.长白山 C.贺兰山 D.武夷山
2.下列山脉中与其他三条走向不同的是( )
A.大兴安岭 B.武夷山 C.巫山 D.天山
3.读下图,正在修建的川藏铁路
穿越的山脉A是( )
A.喜马拉雅山脉 B.秦岭
C.昆仑山脉 D.横断山脉
课堂检测
4、中华五岳中,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是(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5、构成我国地形网格状分布的骨架是 ( )
A. 高原 B. 盆地 C. 丘陵 D. 山脉
6、下列山脉中,走向与其他三列不同的是( )
A、南岭 B、贺兰山 C、六盘山 D、横断山脉
课堂检测
我国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
7.甲表示的山脉是(   )
A.大兴安岭 B.阴山
C.巫山 D.秦岭
8.甲山脉的走向是(   )
A.东西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