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一课时)习题课件(共28张PPT)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一课时)习题课件(共28张PPT)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14 08:1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一课时)
第1单元 认识生命
生物

目录
1
学习目标
2
3
达标训练
4
知识导学
5
思维训练
培优训练
学习目标
01

1.举例说明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影响。
2.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知识导学
02

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统称为  环境  。
2.生物能  适应  环境,也能  影响  和  改变  环境。
环境
适应
影响
改变
知识点二: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活动: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材料器具】新鲜面包、培养皿、清水、放大镜、烘箱或烤箱。
【方法步骤】
(1)取新鲜的面包片,切成边长约为2 cm的小块若干,在空气中暴露20~30 min。
(2)取3只培养皿,标记为①、②、③,分别放入两个小面
包块。
(3)将装有面包的培养皿①放在烘箱中烘烤2 min,晾凉后盖上盖子,在室温下放置4~5 d;②号培养皿加盖后放在冰箱保鲜室内(温度设置为4 ℃),  在室温下放置4~5 d  ;③号培养皿加盖后  不作任何处理  ,在室温下放置4~5 d。
在室温下放置4~5 d
不作任何处理
(4)每天观察各培养皿中面包表面是否有霉菌出现以及霉菌的生长状况,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结果】
(略)
【实验结论】霉菌适宜生活在  温暖潮湿  的环境中。
(略)
温暖潮湿
知识点三: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互助
相互斗争
互惠互利
捕食
寄生
共生
竞争
达标训练
03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称为( A )
A.生态因素 B.生物因素
C.非生物因素 D.自然因素
2.下列现象中,与温度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A )
A.大燕南飞 B.山上的旗形树
C.飞蛾的夜间活动 D.仙人掌的针形叶
A
A
3.(科学思维)如图所示植物的根系发达,推测该植物生存的环境是( A )
A.干旱的荒漠
B.泥泞的沼泽
C.多水的农田
D.湿润的森林
4.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是因为那里缺少( A )
A.阳光 B.空气 C.水 D.土壤
A
A
5.(生命观念)明明全家在国庆假期出去游玩了,回来之后,他发现家里养的绿萝(一种藤蔓类绿叶植物)都萎蔫了,而养的仙人掌还好好的。请你分析国庆假期影响他家绿萝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C )
A.温度 B.土壤 C.水分 D.光照
6.草原上牛和羊之间的相互影响属于( B )
A.寄生 B.竞争 C.共生 D.捕食
C
B
7.如图是新西兰南端的边坡上的斜树奇景,影响该树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D )
A.水分
B.温度
C.空气
D.风力
D
8.(跨学科·语文)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生物因素作用的是( C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9.雷鸟的羽毛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下列与此不.同.的是( D )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D
10.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多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阳光对植物生长必不可少
B.极地狐耳朵小和大耳狐耳朵大,主要是跟土壤有关系
C.大雨过后蚯蚓爬到了地面上,是因为大雨造成土壤中缺氧
D.沙漠里植物种类稀少,而且植株矮小、根系发达,主要是因为缺水
B
培优训练
04

1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B )
A.蚯蚓能翻耕土壤
B.鲫鱼的身体呈梭形
C.夏天温度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D.农作物遇到干旱会减产
B
12.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C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莲藕的茎和叶柄内有相通的气腔
C.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D.南极企鹅的羽毛密,皮下脂肪厚
C
13.(跨学科·语文)“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南方甘甜多汁的橘引种到北方后,长出的果实个小味酸,再引种回南方则又可以长出甘甜多汁的果实。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B )
A.这是非生物因素对橘的影响
B.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C.橘的甘甜受遗传信息控制
D.这是环境对橘的影响
B
14.(生命观念)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没有感冒。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前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后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两种现象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C
思维训练
05

15.如图是与小麦有关的生态因素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分为  非生物  因素和  生物  因素。(位置可换)
非生物
生物
(位置可换)
(2)图中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有  阳光  、  空气  、  水分  等。(答案合理即可)

(3)图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蚜虫  、  杂草  、
 田鼠  等,请分析其中一种生物和小麦的关系:  小麦与杂草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答案合理即可)  。
阳光
空气
水分
(答案合理即可)
蚜虫


田鼠
小麦与杂草
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答案合理即可)
1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将新鲜的、大小相同的两个馒头片分别置于相同的、干净的A、B培养皿中(加盖)。A放在25℃的环境中,B放在2℃的环境中,连续观察7 d并记录实验现象。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对霉菌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霉菌生长,低温使霉菌生长缓慢  。
(2)除温度影响霉菌的生长外,还有哪些环境条件影响霉菌的生长?  水分、湿度、阳光等(答案合理即可)  。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霉
菌生长,低温使霉菌生长缓慢
水分、湿度、阳光等(答案合理即可)
(3)7天后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组馒头发霉,B组馒头不发霉  。
(4)生物兴趣小组还进行了重复实验,其目的是  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A组馒头发霉,B组馒头
不发霉
减少实验
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