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找近反义词等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
2.借助生活经验体会文中描写落叶之美的句子,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带着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3.学习课文表达方式或者用“阅读链接”的表达方式写几句或一小段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过程: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每天上班,穿过浓绿的葡萄架,走过弯弯的竹林小道,看着各种叫不出名的小花向我招手(图片)心里有无限的欢喜。秋天,真美好!
活动一:解题读文,知“我”上学路上之景
师:《小巴掌童话》的作者张秋生爷爷用很可爱、很新鲜、很优美的语言写了小朋友上学路上要经过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学生读课题)这是怎样的水泥道呢?
出示:朗读课文,画出描写金色巴掌水泥道的景象的句子。
提示:把内容找全,可以标注找到的句子的顺序。
学生找到的句子在5-7自然段,大致说说是什么景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梧桐树落叶粘在水泥道上;整个水泥道是彩色的,伸向远方;落叶像小巴掌排列在地上。
形成板书(道路 落叶)
活动二:理解难懂的词语,想路上景色之美
师: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发出感慨“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要体会到“那种真美”,首先读懂词句的意思。
一、学生提出难懂的词语
有“凌乱”、“ 熨贴”、“ 湿漉漉”、“印着落叶图案”“尽头”“增添美”……等不懂的词语。
二、顺学而导,解答疑难
(一) 举一指导
1.学生的疑难集中在这一句里:
2.顺学情指导
(1)熨帖。可以根据上下文理解。找到相关词语“平展地粘”,上一自然段中“紧紧地粘”。对照文中插图,对照生活中的把衣服熨烫地平整的“熨斗”,原来熨帖是紧紧地粘贴在湿漉漉的道路上。
(2)凌乱。借助反义词“规则”理解,不规则就是凌乱。借助学生课桌、杂物摆放理解“桌面摆放凌乱”。
(3)增添美。灰白色的,硬生生、平平整整的水泥道,与铺满金色梧桐叶的落叶的水泥道进行对比,学生说说增添了哪些美好的感觉。
3.小结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概括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借助近义词或反义词等。
(二)反三汇报
1.交流对其他两个段落中难懂的词语的理解。
如“闪着雨珠”联系上文的“明朗的天空”;“湿漉漉”用近义词“湿乎乎”“湿淋淋”帮助理解;“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的地毯”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 顺势朗读第八自然段,指导有感情朗读。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被这水泥道的闪着雨珠的叶子,被这延伸远方的金色地毯,被这小巴掌的图案,被这湿漉漉的道路,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的心情也很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多种形式指导,读出喜悦之情)
3. 夸一夸美丽的金色大道
师:是神奇的秋风、秋雨创造的美丽大自然。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背着书包上学,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美在( )
美在( )
美在( )
活动三:学习表达特点,记录路上所见
一、发现课文的表达特点
1.课文的表达——新鲜优美的语句
师:在上学的路上,大道上蹦跳、歌唱的声音,那小巴掌的形状,那闪闪发光的地毯,都记录在作者的笔下,上一节课,我们还摘抄了自己喜欢的句子。
出示句子,学生朗读。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说说这些句子相同的地方。发现三个句子都是“像”字的比喻。说明白如何打比方的。
2.阅读链接的表达特点——罗列所见
师:课文是作家张秋生写的放学路上的情景,阅读链接是另一位作家汪曾祺写的上学路上的景象。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里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根竹竿做成筢草的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选自汪曾祺的《自报家门》
学生读完说一说在作者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先提出不懂的词语,顺势解答。然后说说放学以后看到了什么?
老师点拨,两篇文字表达的不同特点,一个是简略说自己看到的景象,一个是很细致描写,进行生动的描摹“像……”
二、写写我的上学或放学路上
1.学生写话
我们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象,哪些是你喜爱的,在首行写上“时间、星期与天气”,规范日记格式,完成一篇日记。
2. 对照评价表评价
三、回顾整个单元的任务构架
师:走进第二单元,我们赏古人笔下的秋景,今天观秋天的大道,接下来听秋声,看秋雨,还会写秋的日记,录秋的各种收藏。最后通过“秋之韵”活动展,展现美好的大自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