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就在洋务运动搞得热火朝天时,日本一盆海水给浇了个透心凉,参加甲午战争的北洋水师失败,也说明洋务运动失败了
1895年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一群国粉发现再这样坐以待毙下去迟早要......
此时必须再打一针强心剂,才能救国图存,那么这剂强心针是什么呢?
导入新课
戊
戌
变
法
1898.6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6 课
1898.9
制作:黎燕琳
目录
壹 光绪帝之危机
贰 光绪帝之发奋
叁 光绪帝之无奈
肆 光绪帝之余音
壹 光绪帝之危机
俺这可怜的一生呀
1871年
出生
1875年
登基
光绪帝
你还小,让老娘来垂帘听政吧~
1883年
中法战争爆发
1894年
甲午中日战起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
1897年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898年
百日维新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回顾光绪帝的一生
生不逢时,毫无实权!
近自合约定议……而朕办理此事,兼权审处,万不获己之苦衷,能未有深悉者。——《清实录》
嗣后我君臣上下,唯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极力研求,详筹兴革,勿存懈志,勿忽远图,勿沿故习,务期事事核实,以求自强之效。——《清实录》
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帝的看法是怎样的?
《马关条约》的签订
目的
锐意改革,变法图强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直到台湾被割,两百亿款已赔,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外一种)》
自马关败后,国事日蹙,中国发愤,只有此数年暇,及时变法,犹可支持。——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甲午战争失败后,知识分子的看法是什么?
中国要发奋图强,做出改变!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觉醒
康有为
梁启超
学习日本,东学之渐
当时在中国的外文报纸这样说道:“战争和赔款迫使中国人民相信他们之所以不如日本,是因为日本采用了新法,所以有今日的强盛。”——《戊戌变法》(三),第493页。
学习日本,东学之渐
清末民初文名大著的小说家包笑天,甲午时是苏州水乡的一位年少秀才,他晚年回忆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仍旧生动如昔:“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这便是中日甲午之战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们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的日本国呢?”——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第145页
1895年春,南方的落榜书生康有为,与举人梁启超一拍即合,随即组织1300名举人,联名写信给光绪帝想要变法,却被官员直接给扔了。
公车上书
要求拒合,迁都,变法图强
这次干票大的~
“公车”举人入京的代名词
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以失败告终!
康有为
中国已处于危难之中,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中国摆脱困境,重塑辉煌呢?
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现代觉醒
公车上书”是维新派进行维新活动的开端。
对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指导作用
公车上书的意义?
1
2
3
前
后
未能形成社会思潮和产生社会效应
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维新派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向组建、参与学会和办报纸。
风华正茂的中西综合体
最大
北京强学会旧址
清末资产阶级创立的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
《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严复
“物各争存,宜者自立。且由是而立强者,强者昌;不立者弱,弱乃灭亡。”——严复《天演论》
因翻译《天演论》而被资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观点:中国如能顺应“天演”的规律而实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否则将要沦于亡国灭种而被淘汰。
材料反映了严复什么观点?其观点有何作用?
作用:打击封建势力,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作用。
美国著名汉学家史华慈说“他是认真地、紧密地、持久地把自己与西方思想关联起来的第一个中国学者。”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
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观点?
求变已是大势所趋,变法是无可替代的选择
贰光绪帝之发奋
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随之沙俄强租中国东北军港旅顺口、商港大连。
“俄人鹰瞵虎视,久有囊括之心,凡东边长江,法之欲占南宁,倭之久屯威海,兼各欲扩充其铁路矿务,以握辽海皆在其掌握之中,英之图据利源。胶州一借,山东铁路一修,则大局内溃,沿海尽失。”——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如果你是光绪帝,你会怎么做?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慈禧太后批准后颁发“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
明定国是
誓不做亡国奴,绝不背锅
不仅如此,数连几天,光绪帝发了上百条变法诏命,要更改旧制度,发布新政策。
开始标志
维新变法的内容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
维新变法的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
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
叁光绪帝之无奈
思考维新变法给八旗子弟带来什么影响?
光绪帝为了推进新政措施,在康有为的建议下,罢免了朝廷高官、将外国改革人士引入高层甚至还要召见伊藤博文,这使他与慈禧太后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甚至激化,甚至还企图围园劫后。
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引起不满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法令,搜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前后仅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把我关这嘛
跑路了~
康广仁
杨深秀
刘光第
林旭
杨锐
谭嗣同
戊戌六君子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在狱中写下"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为了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精神
你如何理解光绪帝的无奈?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三层,一为慈禧太后不肯放弃权势,二为康有为的维新学说亵渎了儒家圣典,触犯了一大部分经生文人的众怒,三是变法的进行,打破了许多人的固定饭碗和得饭碗的机会。”——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67~171。
“这场改良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过于薄弱,远不是封建势力的对手。发动这场运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刚刚形成或正在形成之中,而参与改良运动的又多限于它的知识分子,这就使得改良派的力量十分单薄。”——陈振江《简明中国近代史》
皇帝无实权
触动顽固派利益
动摇统治基础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肆 光绪帝之余音
“戊戌维新冲击了封建纲常名教,各地开设学校兼学西方科技,妇女也能禁缠足、入女学校了。”——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一批批的传统人士接受了进化论,转变为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旧文体向新文体过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京师大学堂
思想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社会上: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经济上:促进中国近代化的新城代谢
戊戌维新从表面上看是历史给中国的一次机会,然而这个机会却又来得太不是时候。尽管我们不得不对康梁表示遗憾,认为他们缺乏政治经验,不懂策略,甚至胸无韬略,因此不知道选择对象,拉拢同盟者,犯了许多不该犯的错误,因此早早地输掉了大家都希望他们赢下来的这局棋。但是,在那个时代,谁又更高明些呢?——马勇《觉醒与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