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考点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一)大自然中存在无数奇妙的自然现象
壮观的火山爆发、破壳而出的小鸟铅笔在水中被“折断”、美丽的流星、潮起潮落等。
(二)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
如科子发芽、昆虫蜕皮流星划破天空鸡蛋孵化出小鸡等。
(三)科学的本质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从火药到火箭、从指南针到卫星导航系统。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人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典例1:(2023·定海模拟)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
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
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
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
【答案】B
【解析】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矛盾的表现,是科学认识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课题。
【解答】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属于科学问题。
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不是科学问题。
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属于科学问题。
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属于科学问题。
变式1:(2023七上·兰溪期末)科学来自生活实践,但又高于生活。要正确的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
B.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C.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D.在已积累的科学知识基础上,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
【答案】B
【解析】
①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②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③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科学是无止境的,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解答】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书木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日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是科学智慧的结品,我们耍科学继承、灵活运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变式2:科学要研究各种 ,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 和 。科学研究是从 开始的。
【答案】自然现象;原因;规律;疑问
【解析】根据科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解,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如大家已经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可以说,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解答】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变式3:如图所示,用双手分别捏着两张纸条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猜测一下,如果沿两张纸条的中间向下吹气,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操作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将它记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1)你的猜测: 。
(2)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 。
(3)你提出的问题:
【答案】(1)纸条向外分开(合理即可)
(2)纸条向内靠拢
(3)纸条为什么会向内靠拢(合理即可)
【解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解答。
【解答】(1)当向中间吹气时,可能发生的现象:两张纸分开或两张纸向中间靠拢;
(2)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将看到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
(3)存在的疑问是:为什么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而不分开
考点二、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使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人了工业化时代;电磁学的创立使人类进人了电气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明使人类跨人了发达的信息时代;现代航天技术使人类能够探索宇宙的奥秘,遨游变幻莫测的太空;科学家发现了DNA,为人类打开了遗传科学的大门等。
(二)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大大缩减了货运和客运时间,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舒适,使各行各业的效率更高。“神舟十一号” 发射升空、“蛟龙号”探索海底世界等扩大了我们的生活和探索的空间。
(三)科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人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并能从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内在规律。
(四)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我们的地球正面临着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动物物种日渐减少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智地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正确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典例1:科学促进了 的发展与进步,技术的成果又改变了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由于 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利的影响。
【答案】技术;不合理的使用
【解析】根据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结合实际解答。
【解答】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技术的成果又改变了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由于不合理的使用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利的影响。
变式1:(2022七上·鄞州月考)下列事件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好处的是( )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当蛋白质
B.制造假币在市场上流通
C.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
D.“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到餐桌
【答案】C
【解析】科学是中性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与人类只能危害社会。
【解答】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当蛋白质,不是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A错误;
B.制造假币在市场上流通,不是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B错误;
C.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增强了我们上课的效率,属于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C正确;
D.“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到餐桌,影响人体的健康,不属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D错误;
变式2:科学无处不在,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科学发现(发明)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
B.水的沸腾顶起壶盖——发明蒸汽机
C.悬挂的灯晃动——手表
D.挤奶女工没有患天花——种牛痘预防天花
【答案】C
【解析】根据现象与相应的科学发现(发明)之间的关系分析解答。
【解答】A:地球对表面及附近的物体都存在引力的作用,通过苹果落地现象以及其它类似现象,得到地心引力的存在,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顶起壶盖,实现了内能到机械能的转化,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发明了蒸汽机,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悬挂的灯晃动,晃动周期是一定的,人们据此发明了摆钟用来计时,但手表工作原理与此不同,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符合题意;
D.挤奶女工经常接触牛痘,没有出现天花,并且大量的接触牛痘的人都没有出现天花,说明接种牛痘可以抵御天花,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变式3: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的是( )
A.“蛟龙号”7062 m海深试验成功
B.“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
C.利用机器人扫地
D.网络给青少年健康带来影响
【答案】D
【解析】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危害,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和技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解答】A:“蛟龙号”7062 m海深试验成功 ,有利影响。
B:“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 ,有利影响。
C:利用机器人扫地,有利影响。
D:网络给青少年健康带来影响 ,不利影响。
考点三、科学学习的内容
(一)科学学习的内容
(1)内容体系:科学探究,物质科学(物理学化学等),生命科学(生物学),地球和宇宙(地理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
(2)方法体系:即科学探究的方法,包括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科学推理法等。
(3)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对技术发展的影响、技术发展对科学进步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科学的方法
(1)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2)重视科学方法,学好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科学规律是学习科学的核心。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
典例1:这个学期开始学习科学课程,下列有关科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开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永远是正确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解答】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确;
B.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
C.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不正确;
D.多看一些有关自然科学的杂志和书籍,正确。
变式1:(2022七上·兰溪月考)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D.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
【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解答】A: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具有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具有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
C.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
D.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具有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
变式2:(2022七上·温州期中)走进科学,关注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要进入科学世界,下列说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提问着手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D.学习科学就是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
【答案】D
【解析】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4、科学是无止境的,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解答】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认识正确,A错误;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提问着手。认识正确,B错误;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认识正确,C错误;
D:学习科学就是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认识不正确,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基础,D正确。
变式3: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 的原因和 的学科。
【答案】产生、发展;规律
【解析】解答此题要利用科学的研究范畴,以及科学研究方法来进行解答。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我们都可以走进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解答】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1.(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
A.雨后彩虹
B.“神舟十三号”上天
C.流星划破夜空
D.大雁南飞
【答案】B
【解析】自然现象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影响。
【解答】有选项可以看出来不是自然现象的是”神舟十三号上天“。
2.(2022七上·温州期中)新冠疫情在全球流行,疫情防控不能松懈。下列出入公共场所查看的信息,不能用来判断是否需要隔离观察的是( )
A.体温是否正常 B.行程码是否到过高风险地区
C.健康码是否绿码 D.是否带上口罩
【答案】D
【解析】根据疫情防控相关的措施分析解答。
【解答】A:体温是否正常,能用来判断是否需要隔离观察。
B.行程码是否到过高风险地区,能用来判断是否需要隔离观察。
C.健康码是否绿码,能用来判断是否需要隔离观察。
D.是否带上口罩,不能用来判断是否需要隔离观察。
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经历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发现,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应积极(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思考
【答案】B
【解析】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等方法。
【解答】实验法: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者验证科学结论。在经历190次失败之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积极应用实验的方法。
4.种子长成幼苗、冰雪熔化成水、火山喷发、日落日出。这些现象说明 ( )
A.事物的变化规律是一样的
B.事物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C.大自然中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
D.大自然中的事物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答案】C
【解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等;社会现象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相互影响中产生的具体事物的表象。
【解答】种子长成幼苗、冰雪熔化成水、火山喷发,日落日出。这些现象说明大自然中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故C符合题意。
5.(2022七上·浙江月考)下列不属于科学给人民带来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的是( )
A.1980年实行土地承包制富裕了人们生活
B.用CT检查发现人体内某些微小的变化
C.节假日人们乘高铁旅游
D.家中都用机器人扫地
【答案】A
【解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内容对人们的影响即可。
【解答】A.1980年实行土地承包制富裕了人们生活,指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故A符合题意;
B.用CT检查发现人体内某些微小的变化,改变了以前只能通过中医手段无法准确判断人体内的情况的情形,故B不合题意;
C.节假日人们乘高铁旅游,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使我们可以到达更远的地方,故C不合题意;
D.家中都用机器人扫地,改变了人们以前只能手工完成地面清洁的生活方式,故D不合题意。
6.科学研究是从 开始的,科学家 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答案】疑问;奥斯特
【解析】1.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2.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
【解答】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奥斯特)是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7.当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时,你有办法使它恢复成球形吗
⑴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个杯子中。
⑵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 。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
【答案】受热膨胀,恢复成球形;温度升高,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凹陷的乒乓球恢复成球形
【解析】根据日常生活及科学知识分析:乒乓球凹陷处鼓起恢复原状,因为热水倒入杯中,温度升高,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加,大于外界大气压,因此球凹陷的部分会鼓起恢复原状。
【解答】第1空: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受热膨胀,恢复成球形。
第2空:原因是:温度升高,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凹陷的乒乓球恢复成球形。
8.(2022七上·柯桥期中)“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共享环保低碳生活” 。《宁波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规定本市生活垃圾以厨 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为基本分类标准。研究表明,废旧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从电 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和水源,会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对人的神经、消化、泌尿、运动等 多个系统也会造成严重损害。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废旧电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大蒜、废旧电池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一节废旧电池,将外壳锯开露出内容物;
②在 A 、B 两个培养皿中放入等量大蒜,加入等量清水没过大蒜底部;
③在 A 培养皿中放入锯开的废旧电池,B 培养皿不放电池;
④将 A、B 培养皿放置在光照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地方培养一周,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
培养皿 有无电池 生长情况
A 有废旧电池 根部生长受到抑制,大蒜及蒜根腐烂、长势差
B 无废旧电池 生长正常
【交流讨论】
(1)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目的是 。
(2)比较 A 、B 两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为了完成本次实验探究主题,你认为兴趣小组接下来的操作是: 。
(4)【生活应用】
根据该实验结果,你认为废旧电池应该投放到下图所示四个垃圾箱中的 。
【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2)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3)再用其他植物进行多次实验(4)丙
【解析】废旧电池中的镉元素,则被定为致癌物质;汞中毒,会患中枢神经疾病;电池腐烂后,其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废弃电池属于有害的垃圾.据此可判断该投入的垃圾箱.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一制定计划一实施计划一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要遵循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对照原则: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而言,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是对照组。
【解答】(1)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2)比较 A 、B 两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3)为了完成本次实验探究主题,你认为兴趣小组接下来的操作是:再用其他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4)甲,从标志看出,该垃圾箱用于回收各种玻璃制品,故不符合题意.
乙,从标志看出,该垃圾箱用于回收各种具有可燃性的垃圾,故不符合题意.
丙,从标志看出,该垃圾箱用于回收会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废弃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故符合题意.
丁,从标志看出,该垃圾箱用于回收各种废弃金属及金属制品,故不符合题意.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考点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一)大自然中存在无数奇妙的自然现象
壮观的火山爆发、破壳而出的小鸟铅笔在水中被“折断”、美丽的流星、潮起潮落等。
(二)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
如科子发芽、昆虫蜕皮流星划破天空鸡蛋孵化出小鸡等。
(三)科学的本质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从火药到火箭、从指南针到卫星导航系统。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人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典例1:(2023·定海模拟)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
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
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
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
变式1:(2023七上·兰溪期末)科学来自生活实践,但又高于生活。要正确的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
B.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C.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D.在已积累的科学知识基础上,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
变式2:科学要研究各种 ,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 和 。科学研究是从 开始的。
变式3:如图所示,用双手分别捏着两张纸条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猜测一下,如果沿两张纸条的中间向下吹气,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操作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将它记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1)你的猜测: 。
(2)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 。
(3)你提出的问题:
考点二、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使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人了工业化时代;电磁学的创立使人类进人了电气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明使人类跨人了发达的信息时代;现代航天技术使人类能够探索宇宙的奥秘,遨游变幻莫测的太空;科学家发现了DNA,为人类打开了遗传科学的大门等。
(二)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大大缩减了货运和客运时间,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舒适,使各行各业的效率更高。“神舟十一号” 发射升空、“蛟龙号”探索海底世界等扩大了我们的生活和探索的空间。
(三)科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人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并能从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内在规律。
(四)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我们的地球正面临着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动物物种日渐减少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智地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正确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典例1:科学促进了 的发展与进步,技术的成果又改变了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由于 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利的影响。
变式1:(2022七上·鄞州月考)下列事件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好处的是( )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当蛋白质
B.制造假币在市场上流通
C.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
D.“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到餐桌
变式2:科学无处不在,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科学发现(发明)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
B.水的沸腾顶起壶盖——发明蒸汽机
C.悬挂的灯晃动——手表
D.挤奶女工没有患天花——种牛痘预防天花
变式3: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的是( )
A.“蛟龙号”7062 m海深试验成功
B.“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
C.利用机器人扫地
D.网络给青少年健康带来影响
考点三、科学学习的内容
(一)科学学习的内容
(1)内容体系:科学探究,物质科学(物理学化学等),生命科学(生物学),地球和宇宙(地理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
(2)方法体系:即科学探究的方法,包括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科学推理法等。
(3)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对技术发展的影响、技术发展对科学进步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科学的方法
(1)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2)重视科学方法,学好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科学规律是学习科学的核心。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
典例1:这个学期开始学习科学课程,下列有关科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开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永远是正确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变式1:(2022七上·兰溪月考)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D.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
变式2:(2022七上·温州期中)走进科学,关注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要进入科学世界,下列说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提问着手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D.学习科学就是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
变式3: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 的原因和 的学科。
1.(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
A.雨后彩虹
B.“神舟十三号”上天
C.流星划破夜空
D.大雁南飞
2.(2022七上·温州期中)新冠疫情在全球流行,疫情防控不能松懈。下列出入公共场所查看的信息,不能用来判断是否需要隔离观察的是( )
A.体温是否正常 B.行程码是否到过高风险地区
C.健康码是否绿码 D.是否带上口罩
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经历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发现,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应积极(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思考
4.种子长成幼苗、冰雪熔化成水、火山喷发、日落日出。这些现象说明 ( )
A.事物的变化规律是一样的
B.事物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C.大自然中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
D.大自然中的事物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5.(2022七上·浙江月考)下列不属于科学给人民带来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的是( )
A.1980年实行土地承包制富裕了人们生活
B.用CT检查发现人体内某些微小的变化
C.节假日人们乘高铁旅游
D.家中都用机器人扫地
6.科学研究是从 开始的,科学家 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7.当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时,你有办法使它恢复成球形吗
⑴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个杯子中。
⑵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 。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
8.(2022七上·柯桥期中)“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共享环保低碳生活” 。《宁波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规定本市生活垃圾以厨 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为基本分类标准。研究表明,废旧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从电 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和水源,会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对人的神经、消化、泌尿、运动等 多个系统也会造成严重损害。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废旧电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大蒜、废旧电池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一节废旧电池,将外壳锯开露出内容物;
②在 A 、B 两个培养皿中放入等量大蒜,加入等量清水没过大蒜底部;
③在 A 培养皿中放入锯开的废旧电池,B 培养皿不放电池;
④将 A、B 培养皿放置在光照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地方培养一周,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
培养皿 有无电池 生长情况
A 有废旧电池 根部生长受到抑制,大蒜及蒜根腐烂、长势差
B 无废旧电池 生长正常
【交流讨论】
(1)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目的是 。
(2)比较 A 、B 两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为了完成本次实验探究主题,你认为兴趣小组接下来的操作是: 。
(4)【生活应用】
根据该实验结果,你认为废旧电池应该投放到下图所示四个垃圾箱中的 。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