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诗歌的构思立意
学习目标:
1.读懂诗歌,审清题干要求
2.准确判断构思立意,并规范答题
1.开门见山
一、结构技法
开门见山是指诗开头就进人正题,不拐弯抹角。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①开门见山。②开头一句,以问句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③直接进入主题,蜀相所在的武侯祠,清楚明白。
2.承上启下
一、结构技法
承上是总结上文内容,启下是引出下文,或概括下文的内容,承上启下句在全文起过渡作用 。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承上启下的作用。②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阕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③为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作了铺垫。
3.卒章显志
诗人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一、结构技法
3.卒章显志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
一、结构技法
①卒章显志。②骆宾王在尾联中写道没人相信蝉和我的高洁,谁能够替我表白我的内心呢?③作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在诗歌尾联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
1.先景后情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景
情
二、景与情的先后关系
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思乡归隐之意。
2.先情后景
李煜《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下笔“多少恨”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二、景与情的先后关系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① 以景结情。②诗人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③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二、景与情的先后关系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1.以小见大
过 华 清 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①以小见大。②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③以小见大,暴露统治阶级不顾百姓死活的丑陋嘴脸。
三、选材与主旨的关系
四、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重章叠句
照应
铺垫
前句(联)后句(联)的关系
抑扬
1. 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四、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2. 铺 垫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纵然碧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四、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3.照应
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①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②“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③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四、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4.抑扬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
四、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课堂练习
1.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
何遽:为什么那么快。《阳关》句:别离之曲。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有何妙处?
①以景结情。(术语)。②在秋天蝉鸣的地方,回头看到日落西山,天色已晚,营造了一个凄苦惆怅的意境(内容)。③引起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作用)。
1.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
何遽:为什么那么快。《阳关》句:别离之曲。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有何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承上启下的作用。②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阕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③为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