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4 15:0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麻、旋”等9个生字,借助生活经验、结合语境理解“暑寒荣枯”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到自己认为生动的词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并通过朗读、摘抄、背诵等方法积累文中生动优美的词句,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3.仿照“观察特点+表达感受”的写法,结合生活经验写一写自己在“大书”中“读”到的内容,注意写出感受
(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作者或文中主人公是如何留心观察自然的,并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1.展评学生摘抄,相机点拨摘抄的方法。
2.背诵自己积累的句段。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敬佩春笋一副棕榈千姿百态暑寒荣枯超凡脱俗相机正音“一副、棕榈”
2.接力读课文,相机评价指导。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对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对语感的形成,是其它任何方法无法替代的。课堂上的朗读评价和指导是必要的。】
3.梳理预习单的问题:
①“读不完的大书”是什么?
②这本“大书”里面有什么?(这是一本怎样的大书?)
③为什么说这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呢?(难道它有魔力吗?)
4.交流通过读课文解决的问题:
预设1:“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大自然。学生交流相机出示:第1段“我五六岁时,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第6段:“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小结:作者开门见山,告诉我们大自然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最后一段总结点题,告诉我们大自然就是这本读不完的大书。跟随作者的脚步,你在这本大书中读到了什么呢?
预设2:“大书”中有什么?麻雀、老鹰、蚂蚁、花草树木、果树、竹子、棕榈等,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
小结:
你们善于思考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解决问题,这就是学习。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就得一遍一遍地读,你会发现越读越有滋味。
【设计意图:课前批阅学生的预习单,梳理出学生提的问题,基于学情展开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学会阅读的方法。】三、品“书”悟趣,习得写法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读2—5自然段,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部分,画出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这些句子生动在哪,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读圈画,全班交流:
预设一:第2自然段“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1)学生读后发现作者写法上的特点:
①善用四字词语,出示四字词语,指导读出小麻雀的生动活泼,老鹰的雄健勇猛,蚂蚁的让人敬佩。
②再读发现表达的奥秘:作者既描写了自己观察到的动物实实在在的特点,又加上了自己的感受,使语言更加具体生动,更能打动读者。让我们也带着感受读读这段话。
(2)仿照“观察特点+表达感受”的表达方式说一说其它的动物。【设计意图:词语是语言发展最基本的储备。这一教学环节将词语进行打包,为后续的语言表达进行了前期的积累和铺垫。教师为学生提供支架,有利于迁移学习,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的词语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后可以用这样规律的方式进行语言的学习,且有利于提取信息,让学生在脑海中清晰地建立起语言类的概念,在表达运用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储存迅速的分类提取信息。】
预设二:第5自然段:竹子长得很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然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竹子长得很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感受到竹子的生命力。侧耳倾听,展开联想,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请你试着低声、温柔地读一读。(这句话要轻读,这是一种方法。)
“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多么形象的比喻。读一读。(读书一定要思考,还要想象。请你放飞想象,再读读,一定会更有趣味。)
棕榈树站在池塘边,倒映在水中,水中就满是它的倒影了。这时候,如果游来一群小鱼,那会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生读,齐读。(小鱼在倒影间玩耍,充满童心童趣。)
总结:
作者既写了竹子和棕榈的特点,运用比喻和拟人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使语言更加具体生动。
预设三:
第3自然段:植物的开花、结籽,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草的叶子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还带着刺。学生交流,读出自己的体会,相机理解“暑寒荣枯”:春天万物复苏,夏天草木繁盛,秋冬万物凋零。随着季节不断变化,草木也经历了生长、繁茂、枯萎、死亡。这就是“暑寒荣枯”,也可以说“暑荣寒枯”。相机评价:花草的趣味就在于它们的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预设四:第4自然段:我家房子前后栽有各种不同的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在不同的时间里,它们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刚从树上摘下的果子,味道格外鲜美。抓住几个“不同”体会不同的果树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很奇妙。
【设计意图:语文课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依靠读书来完成。读书是语文教学基本目标,也是基本方式,学生的语感是在对范文反复的诵读涵咏品味中逐步形成的。让学生在反复朗读、默读、交流、体会中积累内化语言。】
四、言语实践,拓展思辨
1.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在大自然这本大书中“读”到了这么多有好玩的东西。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你还“读”到了什么?
2.学生开火车说一说在大自然这本大书中读到的内容。
3.让我们轻轻打开这本大书,漫步其中静静感受——(配乐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课文是学习语言的例子,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一环节遵循学生语言的发展规律,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学习文本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文本语言,并进行自我表达,为学生提供内化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力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行言语实践和表达。】我们看到的每一幅画面,听见的每一个声响,嗅到的每一丝芬芳,都是这本大书的文字。就如作者所说:“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
3.不只是我们交流到的,世界万物都是这本大书中的内容。(板贴:世界万物)作者说大自然是“读不完的大书”,这样说合适吗?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
4.发现大自然和书相似之处:书是读不完的,大自然中万事万物也是看不完的;书中有很多知识,我们从大自然中也会学到很多。难怪作者说,引读——“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总结: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其中的乐趣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其间的奥秘值得我们一生去探索。
【设计意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学习课文之后,谈一谈对“读不完的大书”的理解,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五、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写会本课的生字,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分类摘抄下来。发展作业:仿照课文“观察特点+表达感受”的写法,选一种事物,可以用上积累的词句,也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