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上 第一章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初中科学 八上 第一章复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4 09:5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科学第一章复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2分)
1.根据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陆地淡水的主体是河流水 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为节约用水,可有洗脸水浇花
D.在自然界中,海水和陆地淡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2:1
D.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4.甲、乙、丙三个小球的质量m和体积V如下表所示。将它们浸没在水中释放,在其稳定后,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和F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小球 甲 乙 丙
m/g 30 40 54
V/cm3 60 50 20
A.F甲>F乙>F丙 B.F乙>F甲>F丙
C.F丙>F乙>F甲 D.F甲>F丙>F乙
5.水平桌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两种不同液体,将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VB=2VA)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如图所示,两物体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液体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密度
B.A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B物体受到的浮力
C.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D.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6.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甲>m乙>m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甲=F丙<F乙
C.三个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7.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B.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C.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D.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8.如图所示,潜水员正潜没在海水中,他携带的气瓶可以对身上的背心进行充气或放气,以改变背心的体积大小来实现浮沉。下列对潜水员分析正确的是(  )
A.向海底下潜过程中,气瓶受到海水的浮力变大
B.在海水中水平游动时,气瓶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
C.对背心进行放气后,背心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
D.对背心进行充气后,背心受到海水的浮力变小
9.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10.20℃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7,则20℃时其溶解度为(  )
A.28.6克 B.28.6% C.40克 D.40%
11.温州苍南有“世界矾都”之称,迄今有600多年的炼矾历史。制取的明矾可用于净水,也可用于制备发酵粉、油漆等,其制作流程为:煅烧明矾石→加水溶解→蒸发浓缩→析出结晶物→……如图是明矾制作过程中的结晶环节,能作为判断结晶池中液体为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溶液澄清透明 B.溶液均一稳定
C.溶液浓度较大 D.池底晶体析出
12.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食盐的溶解度
13.某同学在20℃(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20℃时为31.6克,50℃时为85.5克)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5.5克硝酸钾固体可得到不饱和溶液
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④→⑤可析出53.9克硝酸钾晶体
14.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馏是我们所学的净化水的最彻底方式
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A→B
C.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测气体温度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15.实验室有一包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固体,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得到纯净的硝酸钾,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操作Ⅰ~Ⅲ分别是溶解、加热蒸发、过滤
B.操作Ⅰ是过滤,将氯化钠固体从溶液中分离除去
C.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D.操作Ⅲ是过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二.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30分)
16.根据如图所示的“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我国的南水北调大型工程,所涉及的主要环节是   (填序号);
(2)目前,许多城市正在应用“雨水银行”新技术,即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主要影响的是   环节(填序号)。
17.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生成A气体,则b应该接直流电源的    极。
(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B气体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B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性。
(3)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的原因可能是    。
18.t℃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在恒温条件下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
(1)甲烧杯中的溶液是    溶液。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    。
(3)甲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9.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木块A放入容器中,静止后又在木块A上放一个重为G的物块B(VA=3VB),静止时木块A的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
(1)甲、乙两图中木块A受到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2﹣F1)    G。(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物块B的密度为    kg/m3。
(3)乙图中若将物块B从木块A上取下后投入到容器内的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0.①盐水、②肥皂水、③血液、④酒精溶液、⑤碘酒、⑥泥沙水、⑦冰水混和物,其中    (填序号,以下同)属于悬浊液,   属于乳浊液,   属于溶液,属于混合物的是    。
21.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水,先后按甲、乙两种方式使物体A和小玻璃杯漂浮在水面上(图中细线重力及体积均不计)。设甲、乙两图中物体A和小玻璃杯共同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F甲   F乙、p甲   p乙(选填“>,=,<”)。
22.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即KNO3)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   (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   (填“增多”或“减少”)。
23.如图所示,体积为1×10﹣3m3,材料相同的两个金属球,分别连接在弹簧的上端,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
(1)甲图装置内是水,静止时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70N,则该球的重力为   牛。
(2)乙图装置内装的是另一种液体,静止时弹簧对球向上弹力为72N,则该种液体的密度为   kg/m3。
24.下表是硝酸钾(KNO3)和氯化钾(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1)由表可查知,40℃时氯化钾(KCl)的溶解度为40克,它的意义是    。
(2)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45g硝酸钾和氯化钾固体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所示,则乙烧杯中的溶质是    ;甲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5.一块实心的冰块,用细线拴住浸没在酒精里,固定在容器底(如图)。冰块熔化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和温度的影响,ρ酒精=0.8g/cm3;ρ冰=0.9g/cm3),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台秤的示数将    。
26.饮用水的净化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贮存、净化、输水。水库将雨水、江河和溪流里的水汇集贮存起来,净化时首先在水中加入沉淀剂,如明矾等,这些物质可以使悬浮在水中的不溶性颗粒逐渐沉降下来。如图是水的净化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河水呈浑浊状,是因为水中含有    的杂质。
(2)若B中是粒状活性炭,其作用是    。
(3)若要使进入气管网水为纯水,可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
27.将一方形木块放入盛水容器中时,木块的体积的浸入水中,此时木块排开水重是3N,则木块的密度是   ,再在木块上放一铁块,刚好使木块全部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则放在木块上的铁块重为   N。
小海利用浮力的知识测出了他家里所用瓷碗的密度。第一次如图甲所示,他向自制溢水杯中注满水,然后让瓷碗漂浮在水面上,用电子秤测出排开水的质量是270g;第二次如图乙所示,他向溢水杯中注满水,然后让瓷碗沉入水底,用电子秤测出排开水的质量是100g。根据测量数据,可计算出瓷碗的密度
是   g/cm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满分26分)
29.如图是小明“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
(1)物块未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物块的重力为    N。
(2)小明将物块从图甲下降至图乙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减小的同时,还观察到    ,由此初步分析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继续增大物块所处的深度,当它与容器底部接触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    N。
(4)为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小明又把物块浸没到事先配制好的盐水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控制   
相同;他发现液体密度改变,而物块受到的浮力变化却不明显。小明想出下列四种实验改进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
A.换用体积更大的同种物块
B.换用密度比水小得多的液体
C.换用精确程度更高的测力计
D.利用现有器材进行多次实验
30.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2)小明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明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    ;小明想要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
(3)小明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水的密度为1g/cm3)。
(4)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选项有    。
A.食盐中有杂质 B.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配制完成后移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
31.物理活动课上,张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和一个全部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一段时间,从中“跑”了出来。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十分惊讶:为什么能“跑”出来,而为什么不能“跑”出来?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1:因为乒乓球体积比玻璃球大;猜想2:因为乒乓球质量比玻璃球小。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两天后,同学们用准备的一些器材进行探究:
(1)取三个塑料空瓶A、B、C,在A、B、C瓶中装入质量不等的沙子,盖好瓶盖,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2)把三个瓶子全部埋入盛有米的容器中,敲击容器,观察现象。
(3)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如表:(米的密度约为1.37g/cm3)
瓶子编号 体积/cm3 质量/g 现象
A 22 14.4 跑出米面
B 28 38.6 未跑出米面
C 144 50.2 跑出米面
(4)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1   (选填“正确”或“错误”);猜想2   (填“正确”或“错误”)。你认为一个能从中“跑”出来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共4小题,满分14分)
32.(4分)小林和爸爸周末到郊外去钓鱼,他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还观察到爸爸在钓鱼前要“试漂”来确定铅坠(铅坠由合金制成)的大小,尽量使“浮标”更灵敏,如图是浮标和铅坠的位置示意图。若球形浮标的体积为15cm3,铅坠的密度为11g/cm3.(g取10N/kg)
(1)有经验的钓鱼者会使浮标体积的浸入水中,此时浮标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小林看见爸爸有一种体积为0.5cm3的铅坠,如果使用这种铅坠,浮标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多大?(铅坠未接触池底,不计浮标的质量,不计钓线,鱼钓和鱼饵的体积及质量)
33.(5分)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长方体容器里有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立方体物块M,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5克/秒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1)物块M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选填“大”或“小”)
(2)当t=40秒时,物块M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3)当t=140秒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多少牛?
34.(5分)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注射液。如图为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标签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该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某病人一天共输入该葡萄糖注射液1500mL,此病人这一天共补充葡萄糖   g。
(3)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若用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多少g(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A 4.B 5.D
6.D 7.C 8.B 9.C 10.C
11.D 12.D 13.C 14.B 15.D
二.填空题
16.(1)⑤;(2)⑦。
17.(1)负;(2)助燃;(3)在同一条件下,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在水中溶解的量更多。
18.20%
19.(1)等于;(2)1.2×103;(3)下降。
20.③⑥;②;①④⑤;①②③④⑤⑥。
21.=;=。
22.降温;增多。
23.80;0.8×103。
24.硝酸钾;28.6%。
25.(1)减小;(2)不变。
26.(1)不溶性;(2)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的物质;(3)蒸馏。
27.0.67×103,1.5。
28.2.7。
三.实验探究题
29.(1)1.8;(2)容器内的水面上升;(3)0.8;(4)排开液体的体积;D。
30.(1)玻璃棒。(2)18.0g。(3)18%。(4)AC。
31.(4)错误;错误;乒乓球的密度值小于米的密度。
四.计算题
32.(1)此时浮标受到的浮力是0.1N;(2)浮标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5cm3。
33、(1)小;
(2)当t=40秒时,物块M受到的浮力为8N;
(3)当t=140秒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15N。
34(1)5%;(2)75;(3)390.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