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8.1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14 19: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八 章 第 1 节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教 学 目 标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会解释惯性现象。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1.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2.认识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3.解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惯性现象。 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3.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4.正确解释惯性现象。 5.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教 学 准 备 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玩滑板车的人蹬地,车就会前进;人不蹬地,滑板车会滑动一段时间,最终会停下来。 同学们讨论一下,滑板车为什么会停下来? 运动与力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亚里士多德 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伽利略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核心素养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理解惯性;能用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知识点 1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结论: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___小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长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慢______ 。 设想: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是不是就不会停下来? 知识点 2 牛顿第一定律 300年前,伽利略采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运动。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小资料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一直、不变。 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知识点3 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一切物体:固体、液体、气体。 任何情况: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注意: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且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能力大小;一个物体的质量大,惯性就大,它的运动状态就难以改变。反之则容易。 讨论 车满载和空载时,哪个容易启动?哪个容易制动? 拓展:战斗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灵活性。 惯性现象分析 惯性现象分析的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开始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 分析其中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何种力,运动状态发生何种变化。 判断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出现了怎样的现象。 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交通法规中,对车辆限速、限载,要求车辆保持车距,驾驶员系安全带,公交车启动时提醒乘客“站稳扶好”等,都是要减少惯性可能给人带来的伤害。 巩固练习,连接中考,基础巩固题,能力提升题 课堂小结 二次备课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1.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之所以运动是因为力的作用。如推一下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为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作出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时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在实验演示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