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兼爱》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兼爱》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4 12:0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兼爱/《墨子》
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当察乱何自起'当:同“尝”,尝试
②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治:治理
B.①兄之不慈弟'慈:慈爱
②盗爱其室,不爱异室'盗:偷窃
C.①视父兄与君若其身'视:看见
②故不孝不慈亡有'亡:同“无”,没有
D.①犹有大夫之相乱家'乱:扰乱
②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劝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B.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D.乃入见。问:“何以战?”
察此何自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爱人若爱其身
②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
③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④视弟子与臣若其身
⑤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曾无约束
⑥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②故贼人以利其身'③生死而肉骨'④父之不慈子'⑤虽至大夫之相乱家'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⑦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A.①②/④⑤/③/⑥⑦
B.①②/④/⑤/③/⑥⑦
C.①/②⑦/③/④/⑤/⑥
D.②/①④⑤/③⑥/⑦
5.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号称显学。
B.家、国,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国”,而周天子对所属周朝的疆域叫作“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这么由来的。
C.室,是堂内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引申泛指居室。
D.子,“子墨子”的称谓中第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墨子)的尊称。
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作者明确地提出了“天下兼相爱”的思想,墨子的主张舍弃了儒家宗法等级制内容,是对儒家“仁”的发展。
B.第2段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的观点。即:臣、子之不孝,君、父之不慈;盗贼之横行;大夫之相乱家,诸侯相攻。
C.本文语言质朴,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但有的句子重复出现,显得拖沓冗长。
D.本文逻辑严密,首先提出治天下当知“乱之所自起”,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再通过对比指出“兼相爱”“则天下治”,最后得出结论。
7.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句式:                                    
译文:                                    
(2)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句式:                                    
译文:                                    
(3)察此何自起?
句式:                                    
译文:                                    
(4)当察乱何自起?
句式:                                    
译文: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译文:                                    
                                    
(2)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译文:                                    
                                    
(3)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译文:                                    
                                    
(4)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译文:                                    
                                    
关键能力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题。
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
是故子墨子曰:“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王公大人怠乎听狱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则我以为天下必乱矣。农夫怠乎耕稼树艺,妇人怠乎纺绩织纴,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下以持养百姓,百姓不利,必离散不可得用也。是以入守则不固,出诛则不胜。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共耘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此也。”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曰: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言也。今之为仁义者,将不可不察而强非者,此也。”
(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不渝而民不易       易:改变
B.不而矫其耳目之欲 矫:假借
C.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 顾:顾念
D.吾命固将穷 穷:贫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B.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C.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D.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厉,在这里指周幽王与周厉王,而“幽”“厉”是后人为两个国君所设立的庙号。
B.宗庙,古时人们为亡灵建造的寄居所。宗庙制度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C.卿大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其要服从君命,辅助国君进行统治。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拔孝子、尊重贤良、教人向善基本上是三代圣王在刚主持天下政事时的通用主张。
B.商汤治理夏桀的乱世现象,周武王治理商纣王的混乱局面,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风俗。
C.墨子的“非命”观是对那些自身不改变、不努力的统治者和百姓拿“命运”来说事的批判。
D.墨子认为,从前三代暴君导致国家灭亡、社稷倾覆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虚心采纳谏议。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译文:                                    
                                    
(2)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
译文:                                    
                                    
7.墨子的“非命”观给了你哪些为人为政的启示?请简要概括三点。
答:                                    
                                    
                                    
                                    
学科素养升级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亮点纷呈,直抵人心。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都可圈可点。“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不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即新《规定》沦为银样镴枪头,看起来煞有介事,实则不中用、不实用。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①'。纵观新《规定》,在监管方面至少有三个新的特点:一是强化了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二是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三是强化了学校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从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健康,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如果家长也能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有发言权,乃至有决定权,还能准确掌握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那么校园食品安全就会多一重保障。一言以蔽之,'②',多一些监管才会少一些隐患,校园食品安全的重锤须“砸”进监管者的心里,从而使其除了有道德上的自觉之外,再加上一层监管方面的束缚。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对偶、比喻、借代 B.对偶、夸张、比拟
C.排比、比喻、比拟 D.排比、借代、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其结果就会让新《规定》变成表面看起来还不错,实则不中用、不实用的内容。”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                                    
                                    
                                    
                                    
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旧书店与图书馆的意义有着某种相通之处,既是知识的海洋,蕴藏着精神财富,②更重要的是探寻文化的宝地,是人与书亲密接触的地方。③可以说,因为旧书店绝不是故纸堆里的旧时光,④恰恰相反,它是传承知识、传递书香的文化场所。⑤让旧书店成为城市的有机部分,不仅能让更多人与好书相遇、被书香浸润,⑥还能塑造文化地标、装点城市风景、提升城市气质。⑦在这个意义上,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⑧留住旧书店,不能只靠情怀。⑨近年来,不少旧书店都在寻找新的生长点,或是在开发文创产品上做文章,或是在书籍品质提高上下功夫,线上线下齐发力。
答: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12月17日下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
军港内,山东舰伏波静卧、满旗高悬,来自海军部队和航母建设单位的代表约5 000人在码头整齐列队,气氛隆重热烈。
下午4时许,交接入列仪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仪仗礼兵护卫着八一军旗、命名证书,正步行进到主席台前。习近平将八一军旗、命名证书分别授予山东舰舰长、政治委员。山东舰舰长、政治委员向习近平敬礼,从习近平手中接过八一军旗、命名证书。习近平同他们合影留念。交接入列仪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声中结束。
答: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最近,“报复性熬夜”一词风靡网络。它的意思是,大家白天太忙,晚上明明困得厉害,还要吃夜宵、刷手机、玩游戏,非熬到两三点才睡觉。虽说熬夜很伤身体,还要迎接第二天更严重的疲惫困倦,但奇怪的是,大家依然乐此不疲,这是为什么?“报复性熬夜”的快感其实来自一种“补偿心理”,按照个体心理学开创者阿德勒的说法,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其他方式来弥补缺憾,缓解焦虑。寻求“补偿”自然是有好处的,但是“过度补偿”无法给人真正的安慰,还可能造成“睡眠相位后移综合征”(一种慢性睡眠紊乱症状)。
“报复性熬夜”折射出当下怎样的社会现状?对此,你有什么更好的“补偿”之法?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选自《墨子·尚贤上》,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B.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之令
C.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D.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者,指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近者,指在左右侍奉君主的人;远者,指关系疏远、不在君主身边的人。
B.国,指诸侯国;郊,指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远鄙,指远方边邑;四鄙之萌人,指生活在边境的百姓。
C.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D.爵位,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国内亦置卿、大夫、士等。
9.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样以后,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
B.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即“国之善射御之士”,墨子希望通过“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等手段来发掘人才。
C.墨子指出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
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译文:                                    
                                    
(2)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译文:                                    
                                    
11.第三段中,墨子举“尧”“禹”“汤”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
答: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解析:B.②盗:盗贼。C.①视:对待,看待。D.②劝:鼓励。
答案:A
2.解析:A.连词,表承接,译为“就”/连词,“则……则”并用,有加强对比的作用。B.连词,于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它。D.疑问代词,什么,哪里。
答案:D
3.解析:①爱人:古义,爱别人;今义,对自己丈夫(或妻子)的称呼。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②盗贼:古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今义,偷窃的人。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③骄固:古今意义相同。④弟子:古义,弟弟与儿子;今义,学生,徒弟。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⑤约束:古义,准备;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该句中为古今异义词。⑥可以:古今意义相同。据此判断答案为A。
答案:A
4.解析:①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②贼:名词活用作动词,盗窃。③肉:名词的使动用法,使……长肉。④慈: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慈爱。⑤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⑥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⑦袖: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袖子藏着。据此可知答案为C。
答案:C
5.解析:B项,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国”,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家”。
答案:B
6.解析:C.“但有的句子重复出现,显得拖沓冗长”理解错误。文章不避繁复,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将意思说得清楚明白,气势非凡。
答案:C
7.答案:(1)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这也是天下人所说的混乱。
(2)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子爱自,不爱父,故亏父而利自”。
译文:儿子爱自己,不爱父亲,因而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
(3)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察此自何起”。
译文:细察这些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4)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当察乱自何起”。
译文:尝试考察混乱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8.解析:(1)“焉”,副词,于是。(3)注意“亏”为使动用法。(4)“恶”,怎么;“劝”,鼓励。
答案:(1)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于是才能进行医治。(2)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说的乱。(3)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4)所以圣人既然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
关键能力综合练
1.解析:矫:矫正,改变。
答案:B
2.解析:D项两个“其”都是代词,译为“他的”。A项两个“于”均为介词,前者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在”;后者表示比较,可译为“比”。B项两个“之”,前者是代词,代指“国家”;后者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C项两个“乎”,前者是介词,相当于“于”;后者是语气词,可译为“吗”。
答案:D
3.解析: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①“出政施教”和“赏善罚暴”、“天下之乱”和“社稷之危”等对举性结构;②关键虚词的使用,“也”一般不出现在句子的开头等。由此可得出答案为B。
答案:B
4.解析:“后人为两个国君所设立的庙号”说法错误,“幽”与“厉”是后人为这两个国君所设的谥号。
答案:A
5.解析:“从前三代暴君导致国家灭亡、社稷倾覆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虚心采纳谏议”的说法不正确。整篇文章都在批判那些自身不努力而非要以“命”为借口来为自己的失败狡辩的人,与“谏议”无关。
答案:D
6.答案:(1)现在的王公大人之所以要早上上朝,晚上退朝,听理讼狱治理政事,整日分配职事而不敢倦怠,是为什么呢?(关键词:晏、听狱、均分)
(2)当今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希望为天下谋利,为天下除害,面对“有命”论者的话,不可不努力批驳它。(关键词:中、实、强非)
7.解析: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为狭隘的“命运”观所麻痹,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以及国家的命运等。题目探讨的是“为人为政”所获得的启发,这一问题可结合墨子的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中的素材来解答,同时要注意作者借助历史规范当下的做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答案:①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切不可怨天尤人。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于治学,勤于为国为民。③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参考译文】
墨子说:“从前三代的圣王禹、汤、文、武,刚主持天下政事时,说:务必举拔孝子以鼓励人们侍奉父母,尊重贤良的人而教导人们做善事。所以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如果按圣王说的去做,则天下的动乱将可以得到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平定。如果认为不是这样,古时桀时的混乱,汤治理了;纣时的混乱,武王治理了。那个时候,这个世道没有改变,人民也没有改变,君王改变了政务,人民就改变了风俗。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在那时不能矫正他们耳目的欲望,而放纵他们内心的邪僻。在外驱马打猎射鸟,在内耽于酒和音乐,而不顾念他的国家百姓的政事,过多地做无用的事,残暴地对待百姓,于是失去了国家。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我治政不强。’一定说:‘我命里本来就要失国。’即使是三代时疲弱无能的百姓,也是这样。不能好好地对待亲人君长,很嫌恶恭敬俭朴而喜好简慢粗陋,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所以自身有饥寒冻馁的忧患。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不能努力地劳作’,也说‘我命里本来就穷’。”
所以墨子说:“现在的王公大人之所以要早上上朝,晚上退朝,听理讼狱治理政事,整日分配职事而不敢倦怠,是为什么呢?答道:他认为努力必能治理,不努力就有混乱;努力必能安宁,不努力就有危险。所以不敢懈怠。……王公大人懒于断狱治国,卿大夫懒于治理官府,则我认为天下一定会混乱。农夫懒于耕田、种植,妇人懒于纺纱、织布,则我认为天下衣食之财一定会不足。如果以此来治理天下,向上以此来侍奉天帝、鬼神,天帝、鬼神必不依从;对下以此来养育百姓,百姓没有得到利益,必定要离开不能被使用。这样于内守国则不牢固,出去杀敌则不会胜利。所以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之所以国家灭亡、社稷倾覆,原因就在这里啊。”所以墨子说:“当今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希望为天下谋利,为天下除害,面对‘有命’论者的话,不可不努力批驳它。说道:‘有命’之说,是暴君捏造出来的,是穷人传播出来的,不是仁者的话。今天行仁义之道的人,将不可不仔细辨别而努力反对它,就是这个道理啊。”
学科素养升级练
1.解析:“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即新《规定》沦为银样镴枪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C
2.解析:原文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通常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原文句子将“看起来煞有介事”“实则不中用、不实用”放在后面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答案:①原文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使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②原文句子中的“看起来煞有介事”“实则不中用、不实用”两个修饰语都单独成句,放在后面,有强调的作用。
3.解析:①处,根据前文“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可知,此处应填写监管方面的内容;根据后文“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健康,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如果家长也能……决定权”可知,此处可填写“想监管的监管不了”。②处,根据后文“多一些监管才会少一些隐患”“从而使其除了有道德上的自觉之外,再加上一层监管方面的束缚”可知,此处应填写“道德自觉是靠不住的”。
答案:①想监管的监管不了'②道德自觉是靠不住的
4.解析:②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由“既是知识的海洋”可知,应将“更重要的”改为“也”。③句中并无因果关系,“因为”多余,应将其删掉。⑦缺少主语,应在“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前加“旧书店”。⑨前后句式不一致,前面“开发文创产品”是动宾结构,应将“书籍品质提高”改为“提高书籍品质”。
答案:②把“更重要的”改为“也”。③删除“因为”。⑦在“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前加“旧书店”。⑨把“书籍品质提高”改为“提高书籍品质”。
5.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整体把握报道的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信息,如时间——2019年12月17日;地点和事件——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结果——习近平将八一军旗、命名证书分别授予山东舰舰长、政治委员。将以上关键信息进行压缩,最后整理成答案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交付海军,习近平将八一军旗、命名证书分别授予山东舰舰长、政治委员。
6.解析:解答这道题,要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这一角度去探究“报复性熬夜”折射出的当下的社会现状,即反映出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人们工作压力大的社会现象。“补偿”方法可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去考虑,但更多的应该从自身的改变这一角度去谈。可根据语段中“用其他方式来弥补缺憾”的提示来提出可行的“补偿”之法,如调节好心态,改善学习和工作软环境,多读书、多运动等。
答案:社会现状: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们的业余时间、个人空间被大量挤占。
“补偿”之法:①调节好心态,变被动为主动,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②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改善学习和工作软环境;③业余时间多读书,多运动,参加健康的文娱活动,放空自我。(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7.解析:“列德”和“尚贤”对举,由“而”字连接,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高予之爵”和“重予之禄”为对称结构,故应在“高”“重”之前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C。
答案:C
8.解析:“国,指诸侯国”错,“国”指国都。
答案:B
9.解析:“贤良之士”并非指“国之善射御之士”,而是指“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
答案:B
10.解析:(1)举,拿、把。三者,指上文提到的高爵、厚禄以及政令决定权。为,因为。(2)所以,用来……的。辅相,宰相。承嗣,即丞司,属官。
答案:(1)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
(2)所以,贤士是用来担任宰相的属官的。
11.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本段开头墨子提出的观点,以及举例之后墨子的总结。本段开头墨子说,“故古者圣王之为政……断予之令”,即圣王任用有德才的人不受身份限制;列举事例之后墨子提出“故得士则谋不困……则由得士也”,即总结前面事例中圣王任用有德才士人的益处。
答案:墨子举这些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如果任用有德才的士人,就可以建立名声、成就功业。
【参考译文】
墨子说:“比如想要增加这个国家擅长射箭、驾车的人,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以后,国家中擅长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得到增加了。何况贤能的人又具有敦厚的德行,善辩的言谈,广博的学识呢,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和社稷的良佐,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以后,国家的贤能之士也就可以得到增加了。”
所以古代的圣王治理国政,说道:“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让他富有,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让他尊贵,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亲密,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接近。”因此,国家中富裕而显贵的人听到这话,都回来商量说:“先前我们所凭借的是富贵,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贫贱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的是与君主的亲密关系,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关系疏远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在君主身边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的是在君主身边,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不在身边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远离君主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我们先前因为远离君主而无所凭借,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不在身边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等到边邑郊外的臣子,宫中的宿卫之官,国都中的一般人,四方边地的人听到了,都争先做合乎道义的事。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君主用来役使臣下的,只有一种东西:臣下借以侍奉君主的,只有一种途径。就好像富足的人家,有高墙和很大的屋子,墙修完了,仅在墙上开一扇门,有盗贼进入,关闭他进来的门再寻找他,盗贼就无从出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君主抓住了关键。
“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按德行排列位次,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农田和工坊中的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给予他很高的爵位,给予他很多的俸禄,任用他来做事情,给他决断的权力。就是说:如果爵位不高,那么百姓就不敬重他;如果俸禄不多,那么百姓就不会信任他;如果在施行政令时没有决断权,那么百姓就不会畏惧他。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那个时候,按德行来排列位次,按官级担任职务,按照功劳来决定赏赐,衡量功绩而分发俸禄。因此,官员并不会永远富贵,百姓也不会一直贫贱。有能力就提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出以公心,抛开私怨,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时候尧在服泽的北边提拔了舜,把政事交给他,天下太平;大禹在阴方之中提拔了伯益,把政事交给他,九州统一;商汤在厨房里提拔了伊尹,把政事交给他,他的治国谋略得以施行;周文王在渔猎者中提拔了闳夭和泰颠,把政事交给他们,西方的人臣服。所以在那个时候,即使是有优厚俸禄和尊贵地位的大臣,也没有不谨慎警惕施政的;即使是农田与工坊中的人,也没有不竞相劝勉而崇尚德行的。所以,贤士是用来担任宰相的属官的。因此得到了士的辅佐,谋划国事就不会陷入困境,身体就不会劳累,功成名就,美善彰显而丑恶杜绝,这是得到了贤士的缘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