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文言文的结构、表达、运用,理解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文言句式,培养学生建构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文言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挖掘文中所蕴含的“礼”文化。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领悟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外交辞令,理清思路,揣摩人物情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对话语气,把握本文精彩的语言艺术。
4.文化传承与理解:带领学生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学习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为重的精神品质和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欣赏烛之武高超的劝说艺术。
难点:学习古人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品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感受游说艺术。
2.挖掘文章中蕴涵的“礼”文化。
3.理解文章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课文,理解烛之武的形象。
2.理解文中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琅琊榜》梅长苏谈言阙事迹片段,和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相关视频。
二、继续品读课文
(一)仔细品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教师点拨文言基础知识
(二)仔细品读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教师点拨文言基础知识
三、细细品味游说艺术:重点研读第三段,梳理一下烛之武的游说层次,说说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劝退秦君的?
明确:①主动示弱,消除戒心;②阐明利害,动摇秦君;③以利相诱,为秦着想;④以史为例,挑拨秦晋;⑤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四、认真把握人物形象
(一)自主思考:仔细品读第二第三段烛之武的对话,你认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志士: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勇士:明知成败难料,但敢于只身入秦营,是一个义无反顾的勇士。
辩士: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辩士。
(二)自由分享:本文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郑伯、佚之狐、烛之武、秦伯、晋侯
五、仔细挖掘“礼”文化
(一)《烛之武退秦师》作为先秦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劝谏散文,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礼”文化,请同学们对文中主要人物的行动和语言进行分析,尝试解读课文中的“礼”文化。
明确:战争之“礼”:古代特别重视“师出有名”,讨伐方发动战争之前,需要有个正当“理由”,通常会先写下讨伐檄文对被讨伐方先行警告,然后再付诸武力。
古代称谓之“礼”:古人在交际中对称呼极为讲究,不同的称谓不仅代表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也体现出表达者的情感、态度和评判。
个人行为之“礼”:烛之武的爱国之“礼”、语言之“礼”。
(三)学生自由分享: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礼仪有太多繁文缛节、复杂琐碎的内容,不适应现代生活节奏,你怎么看?
六、分享总结:学生分享本节课收获
教师分享——本文的动人之处:
1.烛之武的爱国主义精神,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气概;
2.烛之武高超的语言艺术,凭三寸不烂之舌退秦晋联军的魅力;
3.《左传》注重伏笔照应、讲究波澜起伏,注重详略得当的叙事艺术。
七、布置作业:《烛之武退秦师》中有一个只出现一面,却非常重要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佚之狐。对他的评价,有的人认为他是一个伯乐,有的人认为他非常狡猾。你怎么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