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的快慢 同步讲义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运动的快慢 同步讲义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14 21:4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1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方法 图例 归纳总结
时间相同,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所通过的路程,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反之,越慢
路程相同,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时,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快;反之,越慢
控制变量法:
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即控制时间或路程相同,然后对另一个变量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知识点2 速度
1.速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速度,即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v=s/t, s代表路程,单位是米(m);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v代表速度,单位是米每秒 (m/s 或 m·s- )。
注意:速度由运动物体本身决定,与运动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4. 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小,物体运动得越慢。
5.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还有km/h 。1m /s =3.6km /h。
知识点3 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线
(2)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在任何时刻、任何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知识点 4 直线运动 s-t 图象 v-t 图象
1. s-t图象:
①横坐标代表时间t,纵坐标代表路程s;图象中的点的横纵坐标代表在某一时刻, 物体的位置距起点多远;也可以说物体运动到该位置, 对应的时刻是多少。
②直线代表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
③两条线的交点代表此时两物体的位置相同。
s-t图象
①横坐标代表时间t,纵坐标代表速度v;图象中的点的横纵坐标代表在某一时刻,物体的速度是多少;也可以说物体达到某一速度, 对应的时刻是多少。
②平行于t轴的直线代表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
如图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图线距离横轴越 远,表示它的运动速度越大(vA>vB)。
如图,物体做匀速直线运 动时,它的s-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线倾斜角度越大(图线 与t轴的夹角越大),表示它的运动速度越大(v甲>v乙)。
知识点 5 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
1.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大部分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比如跑步、开车等, 都会出现速度时大时小,甚至是起步和急停的情况。
2.瞬时速度: 表示物体在某个时刻或者经过某个位置的速度。
3.平均速度: 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4.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
5.平均速度公式:v=S总/t差。
6.平均速度的理解: 
①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内物体的平均快慢, 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 
②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平均值。
题型一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较大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较小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  )
A.长 B.短
C.二者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D.无法比较
【答案】D
2.(2023八上·南川期末)以下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路程越大
B.由速度公式s=vt可知,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C.用1m/s的速度向东和向西走,结果相同
D.速度是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这种定义方法称为比值定义法,物质的密度也是采用这种方法定义的
【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速度公式s=vt可知,路程与时间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时间不知道,故路程不一定越大,A不符合题意;
B.由速度公式s=vt可知,速度相同时,路程跟时间成正比,题中没说速度相同,B不符合题意;
C.用1m/s的速度向东和向西走,速度相同,但题中没说时间,时间不同,路程不同,C不符合题意;
D.比值定义法:定义一个物理量时用比值的形式定义,根据速度公式和密度公式可知,速度是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物质的密度也是采用这种方法定义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题型二 常见物体速度的估测;
3.(2023八上·泗阳期末)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mm B.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5m/s
C.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s D.人食指的指甲的宽度约为1dm
【答案】C
【解析】【解答】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5s,C符合题意;
D.人指甲盖的宽度约为1c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题型三 频闪照相分析运动状态
4.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小宁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标尺刻度均匀),如果每隔1 s拍摄(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4.5 m,那么这辆轿车的速度约为(  )
A.10.5 m/s B.15 m/s C.19.5 m/s D.30 m/s
【答案】B
题型四 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5.(2023八上·洛川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物体在前2s的平均速度是   m/s;前8s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前12s的平均速度。
【答案】5;大于
【解析】【解答】由图像可知,物体在前2s的路程s1=10m,平均速度 ,物体在前8s的路程s2=40m,平均速度 ,物体在前12s的路程s3=40m,平均速度 ,则v2>v3,所以前8s的平均速度大于前12s的平均速度。
题型五 速度公式的应用
角度1 交通标志及超限速问题
6.(2023八上·北碚期末)外出求学的大鹏同学乘大巴车回老家金佛山,当他看到公路边的指示牌(如图所示),路边最高限速指示牌上“80”的意思是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大鹏从现在所在位置回到金佛山至少需要   h。
【答案】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80km/h;1.5
【解析】【解答】路边最高限速指示牌上“80”的意思是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80km/h。
由指示牌可知,从指示牌到金佛山的路程s=120km,由 可知,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大鹏从现在所在位置回到金佛山至少需要的时间
角度2 过桥梁、隧道问题
7.(2023八上·期末)如图甲所示为一湖底隧道,该隧道全长1 965 m,双向6车道,其中有一段为湖底暗埋段。
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①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②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以最大速度通过湖底暗埋段用时45s,则暗埋段的长度为多少
出了该隧道,小明在进入高速路口时又看到了另一交通标志牌如图丙所示,则
①该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②若他以如图丁所示仪表盘上的速度行驶,到达九江需要多少时间
【答案】(1)交通标志牌上数字表示最大速度为40km/h:
据v=得暗埋段的长度s1=v1t1= m/s×45 s=500 m。
(2)解:交通标志牌中的170 km代表从此地到九江的路程是s2=170 km;
从图丁可知,轿车行驶速度v2=100 km/h,
由v=得到达九江需要的时间t2===1.7 h。
【解析】【分析】(1)限速标志,表示最大速度为40km/h;由于小车以最大速度行驶,所以根据求出暗埋段长度
(2)距离标志,表示从此地到九江的路程是170km;由图丁得出速度为100km/h,则根据求解即可
角度3 列车时刻表问题
8.(2023八上·永年期末)小星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去看望奶奶,他来到镇江火车站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图所示,他比较了特快T131和动车组“和谐号”D413的运行时间后,决定乘坐动车组“和谐号”D413前往上海.若两列车均正常运行,试问:
往上海方向(里程:237km)
车次 到达时间(镇江) 开车时间(镇江) 终点站(上海)
T131 09:43 09:45 12:31
D413 10:04 10:06 11:53
(1)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少时间?
(2)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
【答案】(1)解:动车组D413运行时间:10:06至11:53,运行时间是:1小时47分钟;
特快T131运行时间:9:45至12:31,运行时间是:2小时46分钟;
由些得出:动车D413次比特快T131次少运行:
2:46-1:47=59分钟;
(2)解: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路程为237km,平均速度为:

【解析】【分析】(1)根据到达时间减出发时间,可求出运行时间;
(2)根据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
角度4 交通安全问题
9.(2023八上·双牌期末)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10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0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3)请你对驾车司机写出一条警示语。
【答案】(1)解: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
且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所以制动前的行驶速度
答: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20m/s;
(2)解: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
酒后的反应距离
汽车从采取制动措施到完全停止行驶的总路程
所以汽车将不会撞上障碍物。
答:若司机酒后驾车,汽车不会撞上障碍物
(3)解:因为酒后的反应时间会更长,汽车要运动更长距离才能停下,危险性增大,所以可提出的警示语: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可求出速度;
(2)根据公式s=vt,可求出距离;
(3)酒后的反应时间会更长,汽车要运动更长距离才能停下,危险性增大。
专题一 运动的图象
题型一 s-t图象
10.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下列s﹣t图象中能反映汽车做匀速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A
11.(2023八上·沙坪坝期末)甲、乙两车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250m
B.0-20s,甲、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是同时出发的
D.20-30s,乙车的运动速度为25m/s
【答案】A
【解析】【解答】A.由图像知,两车在20s时相遇,两者都是从s为0处出发,相遇时,甲乙的路程都为250m,A符合题意;
B.由图像知,0-20s,乙的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0-10s时,路程不变,静止,10s-20s,图线是倾斜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知,乙车先出发了10s,甲再出发,C不符合题意;
D.乙车在整个过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前20s通过的路程为250m,速度 ,20-30s,乙车的速度为12.5m/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题型二 v-t图象
12.(2023八上·合江期末)下面能描述减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A
题型三 s-t图象与 v-t图象的综合
13.甲、乙、内三位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图象如图A、B所示,由图象B可知,丙同学是做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由图象A可判断   同学运动最快,a点为甲、乙两图线的交点,它表示   ,6s末时甲、乙两同学相距   m.
【答案】匀速直线;甲;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2
【解析】【解答】由v-t图象可知,丙的图象平行于横坐标,速度大小不变,为4m/s,丙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25m-10m=15m;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运动,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两人相距的距离为10m;v甲= = =5m/s,v乙= = =3m/s,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两人路程相等,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图中所示6s末,甲通过的路程,s甲=30m,s乙=s0+v乙t乙=10m+3m/s×6s=28m,甲、乙同学相距:△s=s甲-s乙=30m-28m=2m.
巩固练习
单选题
1.(2023八上·合江期末)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B.的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
C.由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的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答案】C
【解析】【解答】A.由 可知,因为速度是一定值,所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A正确,不符合题意;
BD.s与t的比值就是速度,速度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而引入的物理量,比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比值越大,表面物体运动得越快,BD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定值,路程增加几倍,时间也增大几倍,比值不变,C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2八上·项城期末)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
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81m/s
【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判断,从学校到家的总路程为s=1350m,所需时间t=10min=600s,平均速度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023八上·南川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运动到A点时共运动了240m
B.乙的速度0.5m/s
C.乙比甲晚40s出发
D.甲、乙在A点速度相同
【答案】A
【解析】【解答】A.读图可以知道,运动到A点,甲、乙各运动了120m,故二人运动的总距离为120m+120m=240m,A符合题意
B.乙的速度为 ,
B不符合题意
C.读图可以知道,甲比乙晚出发40s,C不符合题意;
D.二者的路程-时间图像均为正比例函数,故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 ,而乙的速度为2m/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时,速度保持不变。
4.(2023八上·邹城期末)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的运动情况,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B.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C.在0~4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车的速度为 ,由图可知在30~4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为 ,甲车的速度为30m/s,由上述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小,因此并不是每段相同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A不符合题意;
B.已知甲车的速度30m/s,20~3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为 ,则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B不符合题意;
CD.由图可知0~40s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 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5.(2023八上·高邮期末)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的s—t图像,t=2s时,其中一个物体到另两个物体的距离恰好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
B.乙、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C.t=3s时,甲、乙间的距离一定为3m
D.t=3s时,乙、丙间的距离一定为4.5m
【答案】D
【解析】【解答】AB.由图像读出t=2s时,三者通过的路程为s甲=4m,s乙=2m,s丙=1m,又知道其中一个物体到另两个物体的距离恰好相等,如下图所示:
可以判断出甲和丙方向相同,和乙方向相反,AB不符合题意;
CD.甲的速度 ,由 得,t=3s时,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2m/s×3s=6m,由图像读出t=3s时,乙通过的路程s乙′=3m,丙通过的路程s丙′=1.5m,甲和丙方向相同,所以甲、丙间的距离Δs=s甲′-s丙′=6m-1.5m=4.5m,乙和丙方向相反,所以乙、丙间的距离Δs′=s乙′+s丙′=3m+1.5m=4.5m,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根据不同时间判断路程大小。
6.(2023八上·大丰期末)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 m/s和10 m/s,则两车都运动10 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  )
A.1∶1 B.3∶2 C.2∶3 D.1∶3
【答案】B
【解析】【解答】由 得:甲车经过的路程为s甲=v甲t=15m/s×10s=150m;乙车经过的路程为s乙=v乙t=10m/s×10s=100m.所以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公式s=vt,可求出路程之比。
7.(2023八上·泗阳期末)大人拉着孩子一起快走了50米,其中大人共走了60步,孩子共走了110步,关于两人整个过程中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样大 B.大人步行速度大
C.小孩步行速度大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解答】速度为路程与时间之比,大人拉着孩子一起快走了50米,所以行走路程相同,与两人各走了多少步无关,行走的时间相同,所以两人整个过程中速度相同,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2023八上·新泰期末)甲、乙两辆玩具小车从同一起点一起向东运动的s﹣t图像如图,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车都是在匀速直线运动
②乙车速度是0.1km/h
③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东运动
④8s时,甲车在乙车前面0.8m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解答】①②、从图像可以看出甲、乙两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当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1.2m时,所用时间t乙=12s,则乙车的速度为
故①正确,②错误;③、由图可知运动相同的时间时,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的路程,由 可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因此乙车相对于甲车的位置向西,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故③错误;④、由图可知经过8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1.6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0.8m,已知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向东运动,因此甲、乙两车相距
因此8s时,甲车在乙车前面0.8m处,故④正确,综上分析可知,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
9.单位换算:10m/s=   km/h,108km/h=   m/s.
【答案】36;30
10.(2023八上·期末)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从A点到E点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变速;8.00;0.1
【解析】【解答】每个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根据可知,小球经过两个相邻小点的运动时间相同,则小球的速度是变化的;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则读数估读到小数点后两位,A、E间距离为8.00cm;小球从A点到E点用时0.8s,则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分析】根据各个点之间的距离变化,匀速运动时相邻点间距离应相等,判从而断出小球运动状态;刻度尺应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根据求解速度
11.(2023八上·杨浦期末)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是甲、乙的s—t图像。乙的速度为   米/秒;甲在第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米;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0.9米,甲、乙的运动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若运动12秒时,甲、丙两车相距0.5米,则丙的速度   甲的速度(选填“一定大于”、“可能大于”或“一定小于”)。
【答案】0.05;0.1;相反;可能大于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乙车运动0.6米,用时12秒,则乙车的速度 ,由图可知,甲车运动0.4米,用时4秒,则甲车的速度 ,则第4秒内通过的路程 ,由图可知,运动6秒时,甲运动的距离为0.6米,乙运动的距离为0.3米,由于甲、乙的距离为0.9米,即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所以甲、乙反向运动。运动12秒时,甲、丙两车相距0.5米,由于不知道丙车速度,所以可以为甲车在前、丙车在后,也可以为丙车在前、甲车在后,故丙的速度可能大于甲的速度。
12.(2023八上·永川期末)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某物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像,分析可知该物体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它运动的速度是   m/s。
【答案】匀速;2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关系。根据 可知,速度是不变的。因此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是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时,是匀速直线运动。
13.(2023八上·南川期末)如图记录了在0﹣40s内甲、乙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由图可知    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选填“甲”或“乙”),最后10s,乙车平均速度    甲车平均速度(选填“>”“=”或“<”)。
【答案】甲;>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不变,则甲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最后10s,甲车的路程是300m,乙车的路程是450m,根据 ,最后10s,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14.(2023八上·哈巴河期末)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    运动。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后2s内的通过路程是20m,这个物体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    ,4s内的平均速度是    。
【答案】火车;西;10m/s;15m/s
【解析】【解答】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而树木本身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故所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地面是向西运动的,故答案为:取火车为参照物。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向西运动。这个物体后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s1=40m, 后2s内的通过路程是s2=20m ,则后2s内的平均速度 ,4s内的平均速度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根据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公式,可求出速度大小。
15.(2023八上·秦淮期末)心电图仪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如图中的每个凸起(波峰)代表一次心跳,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跳为60次/分钟。则甲每秒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为   次;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   mm/s;乙心跳一次的时间为   s。(注:心电图仪走纸速度相同)
【答案】1;30;1.1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甲的心跳次数为 ,即每秒的心跳次数为1次。由图甲知,甲心跳一次坐标纸移动的距离s=30mm,坐标纸走纸速度 ,由图乙知,乙心跳一次坐标纸移动的距离为33mm,则其心跳一次的时间
【分析】根据图像数据可求出每秒心跳次数;根据,可求出速度;根据,可求出时间。
四、计算题
16.(2022八上·项城期末)一列火车沿平直的铁路运行,速度是72km/h,司机在进入隧道前鸣笛,2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了多远;
(2)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答案】(1)解:火车的速度;
由得,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距离;
(2)解: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设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
则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
【解析】【分析】(1)根据s=vt,可以计算火车通过的距离;
(2)根据s=vt,结合声速,计算声音的传播距离;结合听到的回声现象,计算距离大小。
17.(2022八上·侯马期末)如图所示,轿车从太原往临汾方向快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5:12,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5:52。求:
(1)轿车从A地到达B地的平均速度?
(2)若该轿车到达目的地后在停车场停车时,为避免倒车时车尾碰撞障碍物,车尾的倒车雷达发出超声波,经过 0.01s 后收到回波,则轿车车尾距离障碍物有多远?
【答案】(1)轿车的平均速度为
(2)经过 0.01s 后收到回波,则轿车车尾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
【解析】 【分析】 (1)平均速度为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倒车雷达为超声波,速度为340m/s。
18.(2023八上·合江期末)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多地震感强烈。发生地震时震源处同时产生并向各个方向发出P波和S波,P波的传播速度是,S波的传播速度是。甘孜州地震局于当日12h52min07s接收到P波,3s后接收到S波,问:
(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多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3)P波和S波传到350km外的泸州时时间间隔为多少s?
【答案】(1)解:设地震局距震源的距离为s,由速度公式变形公式 可得出

解得s=2.1×104m
答:地震局距离震源的距离为2.1×104m;
(2)解:发生地震时P波传到地震局所用的时间为
甘孜州地震局于当日12h52min07s接收到P波,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为12h52min07s-3s=12h52min04s
答: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为12h52min04s;
(3)解:根据速度公式,P波和S波传到350km外的泸州时时间间隔为
答:P波和S波传到350km外的泸州时间间隔为50s。
【解析】【分析】(1)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结合时间差, 计算未知的路程;
(2)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
(3)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再计算时间差。
19.(2023八上·渠县期末)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东华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利用节假日前往距离他家7.2km的渠县高速路口担任疫情防控自愿者,某日早上5:00他父亲开车送他前往,途经黄花大道北段时有一段长2100m的区间限速路段如图所示,在该区间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60s后东华父亲才意识到超速。求:
(1)东华父亲在限速区间超速行驶了多少米?
(2)东华父亲行驶完剩下路段最终不会被判定在该区间超速,他必须将车速降低到多少km/h(不计减速所需时间)?
(3)最终他们于5:08到达目的地。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答案】(1)解:东华父亲在限速区间超速行驶速度v1=90km/h=25m/s
由 可知,东华父亲在限速区间超速行驶的路程
答:东华父亲在限速区间超速行驶了1500m;
(2)解:由图可知,汽车在区间测速路段的最大平均速度为70km/h,根据题意可知,区间测速路段的长度
由 可知,在不超速的情况下通过整个区间测速需要的时间
在不超速的情况下,剩下路段的行驶时间最少为
剩下路段的长度
剩下路段的平均速度
答:东华父亲行驶完剩下路段最终不会被判定在该区间超速,他必须将车速降低到45km/h;
(3)解:整个过程的行驶时间t′=5∶08-5∶00=8min
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平均速度
答: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平均速度为54km/h。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3)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20.下表为某高铁运行的时刻表
站名 盐城 大丰 东台 海安 如皋 南通
到站时刻   7:06 7:16 7:26 7:33 7:42
发车时刻 7:00 7:08 7:18 7:28 7:35  
路程/km 0 24 59 99 124 156
根据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1位小数)
(1)高铁由盐城驶往南通全程所用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2)高铁从大丰到东台和从如皋到南通用,哪一路段运行得较快?
(3)若高铁以3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18s完全穿过一段长度为1300m的高架桥梁,则这列高铁的长度为多少米?
【答案】(1)解:由列车时刻表可知,高铁由盐城驶往南通全程所用的时间t=7:42-7:00=42min=0.7h
答:高铁由盐城驶往南通全程所用的时间为0.7小时;
(2)解:由列车时刻表可知,高铁从大丰到东台和从如皋到南通的路程分别为
s1=59km-24km=35km
s2=156km-124km=32km
从大丰到东台和从如皋到南通的时间分别为
大丰到东台的平均速度
如皋到南通的平均速度
所以高铁从如皋到南通运行得较快。
答:高铁从大丰到东台和从如皋到南通用,从如皋到南通运行得较快;
(3)解:已知v′=300km/h,t′=18s=0.005h
由 可得高铁完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
则这列高铁的长度
答:若高铁以3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18s完全穿过一段长度为1300m的高架桥梁,则这列高铁的长度为200米。
【解析】【分析】(1)根据列车时刻表,结合时刻判断时间;
(2)根据两地间的距离判断路程;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3)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1.(2023八上·华容期末)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秒后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客车6秒内移动的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
(3)如果听到回声后改变车速,匀速行驶230m,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客车改变车速后匀速行驶的速度。
【答案】(1)解:根据题意
由 可得客车 内通过的路程为
答:客车 秒内移动的距离为 ;
(2)解:声音在 内通过的路程为
则客车第一次鸣笛时到悬崖的距离为
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为
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 ;
(3)解:设客车以速度变为 向前行驶,则汽车第二次鸣笛时距离悬崖的距离为
根据 可知
代入数据
可得
答:客车改变车速后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s=vt,可求出距离;
(2)根据公式s2=s1-s车,可求出距离;
(3)根据公式,可求出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