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_______,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_______,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_______,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_______。
①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②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③一定已在下午④于是,完了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2.下面对《朝花夕拾》中有关篇目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爱农》追叙了作者在日留学时与同是留学生的同乡范爱农之间的真挚友谊和回国后继续与范爱农接触的生活片断。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
C.《二十四孝图》中,作者觉得其中“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
D.《无常》一文中说“无常”“鬼而人,理而情”,其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3.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无常》一文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B.《二十四孝图》一文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时的感受,抨击了封建孝道。
C.《范爱农》一文描写了同乡好友范爱农的故事,表达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支持。
D.《父亲的病》一文写到了给鲁迅父亲看病的陈莲河先生,他的药方是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4.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引发了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孝道”的批判。
C.《父亲的病》回忆了“我”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揭露了几位庸医草菅人命的丑恶面目。
D.《藤野先生》写“报馆案”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5.关于《朝花夕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无常》。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痛苦的感受,从而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C.《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范爱农》中。
D.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的是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二、填空题
6.填空。
《朝花夕拾》原名《 》,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
7.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 》。(填篇名)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填人名)
8.根据以下提示,写出《朝花夕拾》中有关人物的名称。
①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戴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③她矮而胖,睡觉总是摆成一个“大”字,说话切切察察,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④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9.下面一段文字选自名著,请你认真阅读后按要求填空。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上面的文字出自《 》,作者是 。原名 。代表作 、 、 、 等。
10.请根据图片和提示写出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提及的主要人物。
提示 人名
保姆,给鲁迅买了《山海经》。 (1)
日本人,是鲁迅的解剖学老师。 (2)
鲁迅的朋友,爱国而倔强。 (3)
私塾先生,质朴而方正。 (4)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藤野先生》节选材料,完成题目。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③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④“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⑤“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⑥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⑦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11.选文主要记述了哪两件事?两件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2.第①段画线句运用怎样的表达方式?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3.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的病(节选)
①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②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③“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④“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⑤“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⑥“凭票付英详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⑦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⑧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
⑨“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⑩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桥。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讨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伸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景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谁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本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跛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数。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 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佰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都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十月七日
(选文有删改)
14.阅读文章,简要概括文中三处病庸医误人的荒诞行为。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人物形象)
(2)陈莲河先生开方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分析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6.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阅读语境和选项可知,本题侧重于考查语境句子同给出句子之间语义的对应关系,只有通过特定语境正确把握住了前后对应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才能保证语义的连贯,句子的衔接。
由“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可知,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 五猖会》。
由“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可知,“迎神赛会”是与“过年过节”一样极其隆重的活动。由后文“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可知,这里的赛会实际情况极其简略,因此一空和二空填写“赛会”由“隆重”到“简略”的原因,一空在“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之前,故选表示地理位置的①句,二空在其后,故选表示时间的③句;三空后的“只见”照应前文“盼望”,故选②句,写出孩子们的期待之情;由“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可知四空写出孩子们的失望之情,故选④句。
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衔接是①③②④;
故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识记。
A.《范爱农》一文中,作者写了“我”在日本留学时,与范爱农在同乡会上为要不要发电报痛斥清政府杀害徐锡麟一事发生争执,“我”认为其“很可恶”,直至后来在故乡重逢,才冰释前嫌。选项中“追叙了作者在日留学时与同是留学生的同乡范爱农之间的真挚友谊”表述有误;
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C.“表达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支持”错误,应是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
D.有误。《藤野先生》写“匿名信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故选D。
5.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C.衍太太是鲁迅所著的回忆散文《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没有在《范爱农》中出现;
故选C。
6. 旧事重提 《藤野先生》
【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第一空,《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第二空,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选择《朝花夕拾》中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作答即可。
示例一:《二十四孝图》
示例二:《五猖会》
7. 无常 范爱农
【详解】第一空:《无常》描述鲁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深受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第二空:这个人物描写的是范爱农。《范爱农》的主要内容是描述了作者在故乡重逢日本留学时遇到的范爱农,笑谈各自经历,得知范爱农返乡后遭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最后摧残了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追求革命的爱国者。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思念。
8. 藤野先生 范爱农 长妈妈 衍太太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①本句出自《藤野先生》;根据原文“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可知,此人是“藤野先生”,此句是对藤野先生外貌及穿衣习惯的描写。
②本句出自《范爱农》;根据原文“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可知,此人是“范爱农”,本句是对范爱农外貌的描写。
③本句出自《阿长与<山海经>》;根据原文“‘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可知,此人是长妈妈,此句是对长妈妈外貌及睡相的描写。
④本句出自《琐记》;根据原文“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可知,此人是衍太太。
9. 朝花夕拾 鲁迅 周树人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坟》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了解。
文本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表现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坟》;散文诗集《野草》等。
10.(1)阿长(长妈妈)(2)藤野先生(3)范爱农(4)寿镜吾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的识记。根据图片和提示写出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提及的主要人物。
据图(1)妇女的装扮及身边的孩童,还有提示“保姆,给鲁迅买了《山海经》”可知是《阿长与<山海经>》的长妈妈。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据图(2)教师上课情景及其打扮,还有提示“日本人,是鲁迅的解剖学老师”可知,这个人是《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文章记述了作者在留学日本仙台时,与他的老师藤野严九郎先生的来往过程中的几件事,赞扬藤野先生用心治学,关心学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精神,表达了对他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据图(3)鲁迅与他的聊天的场景,还有提示“鲁迅的朋友,爱国而倔强”可知,这个人是《范爱农》一文中的范爱农。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据图(4)私塾上课的场景,还有提示“私塾先生,质朴而方正”可知,这个人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全文围绕鲁迅小时候的两大主要生活场景、学习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展开,生动形象地还原了鲁迅充满童趣的少年生活和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批判。
11.看电影事件,“我”与藤野先生惜别。正是因为发生了看电影事件,“我”的心理才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促使“我”弃医从文,从而与藤野先生分开。 12.议论,“弱国”和“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国人”前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强调,揭露了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慨和抨击。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凌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心情。 13.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藤野先生在听说“我”不学医学时的失望和无奈之情,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
【分析】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第①段“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可知,讲述看电影事件。由第③段“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可知,讲述“我”与藤野先生惜别。由第②段“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可知,两件事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正因为发生了看电影事件,“我”的内心受到触动,于是决定弃医从文,与藤野先生离别。
12.本题考查表达方式与句子理解。
结合“所以”等表因果的关系的词语可知,本句是表因果关系的议论句,极具反讽意味。这句话紧承上文的匿名信事件,日本的学生认为鲁迅的分数是抄袭而来,他们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所以考这么多的分数就是不正常的。这句话是反语,在本无因果关系的“弱国”和“低能儿”之间加上“所以”,再加上“当然”强调,深刻揭露了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着作者对这些日本学生强烈的义愤之情。
13.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理解与分析。
由“叹息”一词可知运用动作描写,由“他叹息说”可知,运用语言描写。再结合上文第③段“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和第④段“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可知,藤野先生希望“我”学医,但听到“我”说不学了,有些失望和无可奈何。再结合下文第⑥段“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可知,藤野先生一直都是关心“我”的。
14.收取昂贵的诊金;开有奇怪药引的药方;病人病重时借故辞去,巫医不分。 15.(1)这里主要用了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出一位装模做样,不管病人死活的冷漠的庸医形象。
(2)“恳切”指态度诚恳,心情急切,用在此处,写出了陈莲河草菅人命,装模作样的庸医形象,表现作者对他的嘲讽。 16.懊恼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作者每念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表达了对父亲的不舍和愧疚之情。
【解析】1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根据“便非一百元不去”和“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等可知,两个庸医贪图钱财,出诊时收取昂贵的诊金;根据“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可知,庸医开有奇怪药引的药方来故弄玄虚;根据“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可知,在病人病重时,瞎扯前世的事,巫医不分。
1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分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分析。“一按”“于是点点头道”等是对名医的动作描写;“唔,这病我明白了”是对他的语言进行描写;“从从容容”则是对他神态进行了刻画,在病人已经没有脉了,他还是从从容容的,说明他是一个惯骗,刻画出一位装模做样,不管病人死活的冷漠的庸医形象。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恳切”本来形容态度诚恳,心情急切的样子,是为反语,病人处于垂危之中,他故弄玄虚,却装作一副恳切模样,欺骗他人,表现出他只顾自己利益,不管病人死活,表现作者对他的嘲讽和痛恨。
1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根据文中的“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可知,作者因为自己听信衍太太的话,在父亲临死前大声呼喊父亲的名字,没有安静的离去而感到后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