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
2.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
3.绘制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制作三圈环流模型。(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思考: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
【多媒体展示】“马纬度”故事,思考:这一地区为什么常常出现无风、闷热的天气?
材料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远航、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和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靠风力乘帆船,完成了人类历史的伟大壮举。但是,他们的航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连续多日乘风破浪;有时却风平浪静、无丝毫风。在无风时,他们只能将船停泊下来,等候着风的降临,而且一等可能是几天甚至几十天。航海家们经过多次航行,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进入该海区无法航行,在海上的贸易中受到极大影响。那时,帆船除装载一般货物外,还装运许多马匹到美洲大陆。对于一般货物,早点、迟点运到目的地没多大问题,可是对活生生的马匹来说,麻烦事就大了。由于草料和淡水的不足,马匹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所以不得不把马肉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的死亡线”,也称为“马纬度无风带”。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知识回顾】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多媒体展示】地面受热状况,学生动手绘制热力环流图,教师点评指导,并展示。
师: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进而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差异,近地面和高空的空气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这样就形成热力环流。因此,热量差异是形成空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师:同学们现在思考下,全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由于“热力因素”引起的大气环流呢?
生:一定存在的。
师:由于不同纬度所获得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热量差异,有了这种热量差异就会产生大气环流。那什么是大气环流呢?
生: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板书)2.三圈环流
师:大气环流是怎么形成的呢?
【多媒体展示】“三圈环流”动态图,思考:假设地球表面师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什么?
生: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师:下面以北半球为例加以分析。
(板书)2.1低纬度环流圈
【多媒体展示】低纬度立体图,教师引导学生边画图边讲解。
师: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这样赤道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赤道低压带。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高空向南北分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流的一支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高空时偏转成了西风。这样,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带,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
(板书)2.2中纬度与高纬度环流圈
【多媒体展示】中纬度与高纬度立体图,学生先分析高纬度环流,再分析中纬度环流。
师: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它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在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的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压带。从副极地低压带上升的气流在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从而形成了中纬度与高纬度环流圈。
师: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
(板书)3.气压带、风带 3.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思考:归纳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生: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板书)3.2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及影响
【多媒体展示】气压带图,思考:分析气压带的成因及影响下的天气。
生: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属于热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属于动力原因。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干燥天气。
【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思考:归纳风带的风向规律。
生:全球的风带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
【探究】【多媒体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思考: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
材料 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
学生结合刚才所学,讨论发言,教师点评指导,并展示参考答案。
【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
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航行至30°S附近海域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平静无风,加之天气炎热,航行十分艰难;船队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这段航程最为轻松。
【多媒体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思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原因及规律。
生: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课后活动】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多媒体展示】材料和要求
材料:
地球仪、透明胶布、不同颜色的纸条。
要求:
1.把纸条剪成箭头形状,箭头指向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2.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条表示上升气流、下沉气流、高空气流和近地面气流;
3.制作南半球的三个环流圈。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在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学习三圈环流形成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影响及移动规律,重在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特征。
【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1.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关于甲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北移,夏季北移 B.气温低,气流下沉
C.控制地区昼夜温差小 D.控制地区降水稀少
【答案及解析】1.D 解析: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气温高,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完成2~3题。
2.图中字母a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3.图中字母b表示的风带的风向是
A. ↗ B.↘ C. ↖ D.↙
【答案及解析】2.B 解析:根据自转方向,a位于3O°S~0°S之间,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B 解析:b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因受地转偏向力左偏影响,风向为西北风。
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都是
A.向西南飘扬 B.向东南飘扬 C.向西北飘扬 D.向东北飘扬
【答案及解析】4.C 解析:南极中山站处在极圈以内,被极地东风带控制。极地东风的方向由极地高压带吹向60°S附近的副极地低压带(向北),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而成,其风向为东南风,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应向西北飘扬。
5.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答案及解析】5.A 解析:据材料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甲地盛行下沉气流,说明甲地位于30°N附近,故A正确,B错误;①气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说明是暖性气流,故C错误;②盛行东北风,故D错误。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在发现美洲大陆之后,欧洲航海家和商人们架起帆船往返于欧美两个大陆之间,忙碌于商贸之中。此时的航海由于没有机器作动力,因而必须借助于风力,由于低纬度海域,常年吹拂着东风,所以欧洲人很快掌握了这个规律,乘风破浪往来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同各大洲进行着国际贸易,英国人则干脆把这种风叫“贸易风”。
材料二 1942年,日本搞了一次“风战”。根据日本军事所象学家荒川秀俊的建议,日本“动员”学生制作“气球风船”,使用定时装置携带燃烧弹飞向高空,两三天后飘到美国降落,使得美国森林大火此起彼伏,防不胜防。美国政府莫明其妙,为捉拿纵火“怪客”,曾派大批人员去森林里昼夜监护。
(1)材料一中提到的“贸易风”是全球风带中的哪种风?
(2)日本的气球是如何飘到美国的?
(3)人们在航海、军事、建筑等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考虑风向、风速带来的影响。你了解多少?试举例说明。
【答案】(1)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
(2)日本和美国都处于中纬度,从日本到美国顺风而行,正好借助盛行西风。
(3)例如:郑和下西洋来去时间的选择,考虑了利用风向;南极、北极科考站的建设应避开极地东风带等。
【解析】在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东北风和东南风常年风速风向稳定非常守信用所以人们称之为信风。商人掌握了信风的规律商船乘着信风顺利地航行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成功地进行国际贸易。英国商人高兴地给信风起了一个吉祥的名字——“贸易风”。
(2)日本美国都位于中纬度且日本位于西边,氢气球只能是借助西风到达美国上空。
(3)坐船,风卷起浪会增大阻力,飞机亦是如此,石油等行业的风速和风向是为了保障人员安全。